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山瑶族乡住有汉、壮、苗、瑶等兄弟民族,他们亲如兄弟,共同创建
美好的家乡。这里不仅苔革了绚烂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天然蛇趣,还让人在
丰富多彩的游览中看到了这座小城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富川古镇明城
富川是广西的一个瑶族自治县。富川古镇明城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是
富川3 个古县城之一,因其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 年),故称“明城”。
明城,位于巍峨的都庞岭下。东西宽500 米、南北距600 米,原有城门4 个,
东为升平门、西为泰定门、南为向日门、北为迎恩门。城门原为砖门,清乾
隆八年(公元1743 年)以大青石重筑,使明城更为坚固,保存至今。
明城的楼门上有城楼,楼分两层,为砖木结构。楼宇雕梁画栋,琉璃飞
檐,古风犹存。站在城楼,山川映入眼帘,更使人添几分雅兴。登上南楼眺
望,则见城内的5 条鹅卵石路成12 方阵状,它俗称“花街”。古雅别致的鹅
卵石图案,有单小金钱、三金钱等。这镶嵌的图案,历经数百年而其貌依然。
或许因这些图案如花如朵吧,“花街”的名字历久不衰。到明城的人,都喜
欢去“花街”逛逛,领略一番明城古韵。
明城,民风淳朴。春节大年初一,舞春牛者,披红戴绿、走街串巷,在
城中周游,祈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新年里,街上龙舞狮跃,喜气盈盈;
元宵节城内7 处灯楼,都是彩灯高悬,人们在楼前舞龙观剧,萧乐鼓声不绝
于耳,热闹非凡。
明城的古建筑众多,现存的有文庙正厅、关帝庙戏台、古旧祠堂等。在
明城南郊1 里处的富江西畔,耸立着一座古塔——瑞光塔。瑞光塔内供有线
雕观音像,线条细腻、形象逼真。瑞光塔高28 米,共有7 层。塔顶有重达
400 百公斤的铜利,塔内有楼涕可达塔顶。登塔远眺,富江水波光闪闪,都
庞山层峦叠翠。古塔与明城相互辉映,使古城更加秀丽多姿。
离富川明城不远,有一座风雨桥,这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经
常有山歌、情歌随风飘来,动人心弦。桥中的长亭楼阁也是人们赏景的好地
方,凭栏远眺,景色怡人,美不胜收。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古老的明
城正在焕发出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朝气。
昭平黄姚古戏台
地处桂南的昭平县黄姚镇,虽然说不上是一个名镇,可有了镇上那古戏
台,黄姚也为世人所熟知了。近50 年前,这块地方就曾聚集过许多名人、名
家。桂林沦陷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时,许多在桂林从事抗战文化事业的文
化人都来到这里,以笔作刀枪怒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
就在黄姚古戏台上,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所带领的一批“戏剧兵”,演出了
宣传抗日的小话剧和新编桂剧小戏。那时四乡群众都诵向黄姚,为看到好戏
而欢欣鼓舞。那情、那景非常感人。黄姚古戏台的历史也随着这有特殊意义
的演出翻开了新的一页。
黄姚古戏台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 年)。清朝乾隆年间、道光年间
和民国丙辰年(1916 年)都进行过维修。1983 年,为使这历经400 多年风风
雨雨的古建筑焕发新的光采,党和政府拔专款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维
修后,古戏台那古色古香、典雅别致的风彩更加令人赞叹。
它左与“宝珠观”庙堂为邻,右有百年古樟的绿荫遮蔽,背后是日夜奔
流的“小珠江”,整个环境幽雅宁静,是看戏的极好场所。古戏台整个呈“凸”
字形,分前、后台、厢三部分。8 根一抱粗的大木柱支撑着整个戏台,宽敞
的舞台在前面,演员的化妆室和休息室在后面,布局合理、规范。戏台雕梁
画栋,并写有工整的对联。如第二道的台柱上就刻有令人叫好的一副对联:
“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入焉瘦哉,正须继以心思。”屏
风中镶有“可以兴”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凝炼地道出了戏台当时起到的作
用。后台的左厢房门楣上,写着“飞燕”,右厢房门楣上写着“惊鸿”。门
楣上端各有一画,分别是《古松寿鹤图》和《梅花鸟语图》。前台的天花板
中央又有一幅画,为《双凤奔月图》。走进戏台,这些书画作品令人目不暇
接,细细品味,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在戏台的表演区,古人运用了水
缸共鸣的原理,在单层厚木板铺成的戏台下面,放着4 口大水缸,可使演员
的演唱及锣鼓声产生共振,具有扩音的效果。据当年看过戏的老人说,每当
戏台上鸣鼓、击锣,不仅镇上回荡,就连15 里远的大风拗也能听见这鼓声、
锣声。在400 年前就有了这种“音响”意识,确实使人们时黄姚古戏台刮目
相看。
古戏台所以能与黄姚镇一同度过那不断更迭的朝朝代代,也是因为当地
的老百姓喜欢它,爱护它。它是当地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从戏台建成以来,这里上演过多少剧目无从统计,而每年春节、元宵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古戏台上都唱大戏。戏台下人头攒动,四
乡八邻的群众都云集这里。那戏通霄达旦地演,观众也饶有兴致地从掌灯时
分看到了东方欲晓。佳剧、彩调、粤剧都在这戏台上演过。当年洼林沦陷后,
桂林文比城的文人们选中这昭平小城,或许也与古戏台给当地带来的文化气
围有关吧。
主要参考书目
《广西民间文学散论》
蓝鸿恩 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
《广西风物志》
莫杰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年
《广西之最》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年办公厅《广
西之最》
编写组办公厅《广西之最》
编与组《壮族风俗志》
梁庭望 编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
《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录》
南宁师院广西民间文学研究室编 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年
《广西旅游大观》
漓江出版社编漓江出版社1988 年
《广西旅游基础知识》
甘恒彩 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
《桂林山水》
余国琨 刘英 刘克嘉 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7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