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44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44章

小说: 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各六钱, 
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 

二、药物
35.生姜解
属性:将鲜姜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去皮晒干为干姜;将姜上所生之芽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 
是以干姜为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老而生姜嫩也。为生姜系嫩姜,其味之辛、性之温,皆亚于干姜,而所 
具生发之气则优于干姜,故能透表发汗。与大枣同用,善和营卫,盖借大枣之甘缓,不使透表为汗,惟旋转于 
营卫之间,而营卫遂因之调和也。其辛散之力,善开痰理气,止呕吐,逐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气。若但用其皮, 
其温性稍减,又善通利小便。能解半夏毒及菌蕈诸物毒。食料中少少加之,可为健胃进食之品。疮家食之,致 
生恶肉,不可不知。 

二、药物
36.附子、乌头、天雄解
属性: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 
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汗多有亡阳亡阴之 
殊,亡阳者身凉,亡阴者身热,临证时当审辨。凉亡阳者,宜附子与萸肉、人参并用;热亡阴者,宜生地与萸 
肉、人参并用), 
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 
有补益也。 
种附子于地,其当年旁生者为附子,其原种之附子则成乌头矣。乌头之热力减于附子,而宣通之力较优, 
故《金匮》治历节风有乌头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有乌头赤石脂丸,治寒疝有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 
若种后不旁生附子,惟原种之本长大,若蒜之独头无瓣者,名谓天雄,为其力不旁溢,故其温补力更大而独能 
称雄也。今药局中所鬻之乌附子,其片大而且圆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较寻常附子稍重,盖因其力大而色亦稍 
变也。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 
x【附案】x一少妇上焦满闷烦躁,不能饮食,绕脐板硬,月信两月未见。其脉左右皆弦细。仲景谓双弦者寒, 
偏弦者饮,脉象如此,其为上有寒饮、下有寒积无疑。其烦躁者腹中寒气充溢,迫其元阳浮越也。投以理饮汤, 
去桂枝加附子三钱,方中芍药改用五钱,一剂满闷烦躁皆见愈。又服一剂能进饮食,且觉腹中凉甚,遂去芍 
药将附子改用五钱,后来又将干姜减半,附子加至八钱,服逾十剂,大便日行四五次,所下者多白色冷积, 
汤药仍日进一剂,如此五日,冷积泻尽,大便自止。再诊其脉,见有滑象,尺部较甚,疑其有妊,俾停药勿服, 
后至期果生子。夫附子原有殒胎之说,此证服附子如此之多,而胎固安然无恙,诚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二、药物
37.肉桂解
属性: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为其为树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 
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木得桂则枯, 
且又味辛属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气 
横恣多怒,若肝有热者,可以龙胆草、芍药诸药佐之。《神农本草经》谓其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 
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 
x按∶x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 
诚以附子但味浓,肉桂则气味俱浓,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抉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 
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肉桂气味俱浓,最忌久煎。而坊间又多捣为细末,数沸之后,药力即减,况煎至数十沸乎。至于石膏气味 
俱淡,且系石质,非捣细煎之,则药力不出,而坊间又多不为捣细。是以愚用石膏,必捣为细末然后煎之。若 
用肉桂,但去其粗皮,而以整块入煎。至药之类肉桂、类石膏者,可以肉桂、石膏为例矣。 
肉桂味辣而兼甜,以甜胜于辣者为佳,辣胜于甜者次之。然约皆从生旺树上取下之皮,故均含有油性, 
皆可入药,至其薄浓不必计也。若其味不但不甚甜,且不甚辣,又兼甚干枯者,是系枯树之皮,不可用也。 

二、药物
38.知母解
属性: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其色在黄、白之间,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伍以石膏可名白虎(二药再加 
甘草、粳米和之,名白虎汤,治伤寒温病热入阳明)。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为肾之上源,伍以黄柏兼能滋 
肾(二药少加肉桂向导,名滋肾丸),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为其寒而多液,故能壮水以制火,治骨蒸 
劳热,目病 肉遮掩白睛。为其液寒而滑,有流通之性,故能消疮疡热毒肿疼。《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者, 
以其滋阴壮水而渴自止也;谓其主肢体浮肿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肿自消也;谓其益气者,以其能除食气 
之壮火而气自得其益也。 
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 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 
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 
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 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 
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实者忌之。 

二、药物
39.天门冬解
属性:天冬∶味甘微辛,性凉,津液浓浓滑润。其色黄兼白,能入肺以清燥热,故善利痰宁嗽;入胃以消实热, 
故善生津止渴。津浓液滑之性,能通利二便、流通血脉、畅达经络,虽为滋阴之品,实兼能补益气分。 
《神农本草经》谓“天冬主暴风湿偏痹,强骨髓”二语,经后世注解,其理终未透彻。愚尝嚼服天门冬毫 
无渣滓,尽化津液,且觉兼有人参气味,盖其津浓液滑之中,原含有生生之气,其气挟其浓滑之津液以流行 
于周身,而痹之偏于半身者可除,周身之骨得其濡养而骨髓可健。且入药者为天冬之根,乃天冬之在内者也。 
其外生之蔓多有逆刺,若无逆刺者,其皮又必涩而戟手。天冬之物原外刚内柔也,而以之作药则为柔中含刚, 
是以痹遇其柔中之刚,则不期开而自开,骨得其柔中之刚,不惟健骨且能健髓也。至《名医别录》谓其“保定 
肺气,益气力,冷而能补”诸语,实亦有以见及此也。 
x附录∶x 
湖北天门县崔××来函∶ 
向染咳嗽,百药不效,后每服松脂一钱,凉茶送服,不但咳嗽全愈,精神比前更强。迨读《衷中参西录》 
药物解,知天冬含有人参性味,外刚内柔,汁浆浓润,遂改服天冬二钱,日两次,今已三年,觉神清气爽, 
气力倍增,远行不倦,皮肤发润,面上瘢痕全消。 

二、药物
40.麦门冬解
属性:麦冬∶味甘,性凉,气微香,津液浓浓,色兼黄白。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 
肺,定喘宁嗽,即引肺气清肃下行,统调水道以归膀胱。盖因其性凉、液浓、气香,而升降濡润之中,兼具开 
通之力,故有种种诸效也,用者不宜去心 

二、药物
41.黄连解
属性:黄连∶味大苦,性寒而燥。为苦为火之味,燥为火之性,故善入心以清热,心中之热清,则上焦之热皆清, 
故善治脑膜生炎、脑部充血、时作眩晕、目疾肿疼、 肉遮睛(目生云翳者忌用),及半身以上赤游丹毒。其 
色纯黄,能入脾胃以除实热,使之进食(西人以黄连为健胃药,盖胃有热则恶心懒食,西人身体强壮且多肉食, 
胃有积热故宜黄连清之),更由胃及肠,治肠 下利脓血。为其性凉而燥,故治湿热郁于心下作痞满(仲景小 
陷胸汤,诸泻心汤皆用之),女子阴中因湿热生炎溃烂。 
徐灵胎曰∶“苦属火性宜热此常理也。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 
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是故热气目痛、 伤、泪出、目不明,乃湿热在上者;肠 、腹痛、下利,乃湿热在中 
者;妇人阴中肿痛,乃湿热在下者,悉能除之矣。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 
燥湿,以寒除热,一举而两得焉。” 
黄连治目之功不必皆内服也。愚治目睛胀疼者,俾用黄连淬水,乘热屡用棉花瓤蘸擦眼上,至咽中觉苦 
乃止,则胀疼立见轻。又治目疾红肿作疼者,将黄连细末调以芝麻油,频频闻于鼻中,亦能立见效验。 

二、药物
42.黄芩解
属性:黄芩∶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 
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 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大小柴胡汤皆用之)。兼能调气, 
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 
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即中空之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即嫩时中不空者亦名子芩)。究之, 
皆为黄芩,其功用原无甚差池也。 
李濒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 
遂止。”x按∶x黄芩治少腹绞痛,《名医别录》原明载之,由此见古人审药之精非后人所能及也。然必因热气所 
迫致少腹绞痛者始可用,非可概以之治腹痛也。又须知太阴腹痛无热证,必少阳腹痛始有热证,《名医别录》 
明标之曰“少腹绞痛”,是尤其立言精细处。 
濒湖又曰∶“余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 
渴,寝食俱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 
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盅煎一盅顿 
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 ,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观濒湖二段云云,其善清气分 
之热,可为黄芩独具之良能矣。 

二、药物
43.白茅根解
属性:白茅恨∶味甘,性凉,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 
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 
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着。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 
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茅针∶即茅芽,初发犹未出土,形如巨针者,其性与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凡疮溃脓未破者,将茅 
针煮服其疮即破,用一针破一孔,两针破两孔。 
x【附案】x一人年近五旬,受温疹之毒传染,痧疹遍身,表里壮热,心中烦躁不安,证实脉虚,六部不起, 
屡服清解之药无效,其清解之药稍重,大便即溏。俾用鲜茅根六两,煮汤一大碗顿服之,病愈强半,又服一次 
全愈。 
一西医得温病,头疼壮热,心中烦躁,自服西药退热之品,服后热见退,旋又反复。其脉似有力,惟在 
浮分、中分,俾用鲜茅根四两、滑石一两,煎三四沸,取汤服之,周身得微汗,一剂而诸病皆愈。 
一妇人年近四旬,因阴虚发热,渐觉小便不利,积成水肿,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药皆无效。其脉数近六至, 
重按似有力,问其心中常觉烦躁,知其阴虚作热,又兼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肿也。俾用鲜茅根半斤, 
煎汤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使药力昼夜相继,连服五日,热退便利,肿遂尽消。 

二、药物
44.苇茎、芦根解
属性:苇与芦原系一物,其生于水边干地,小者为芦,生于水深之 
处,大者为苇。芦因生于干地,其色暗绿近黑,故字从卢(卢即黑色),苇因生于水中,其形长大有伟然之意, 
故字从韦。《千金》苇茎汤∶薏苡仁、瓜瓣(即甜瓜瓣)各半升,桃仁五十枚,苇茎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 
去渣纳前药三味,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释者谓苇用茎不用根者,而愚则以为不然。根居于水 
底,是以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无苇根者,可代以荷叶),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 
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 
今药局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善发痘疹者,以其有振发之性也;其善利小便者,以其体中空且生水 
中自能行水也;其善止吐血衄血者,以其性凉能治血热妄行,且血亦水属(血中明水居多),其性能引水 
下行,自善引血下行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二、药物
45.鲜小蓟根解
属性: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 
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 
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种 
种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x按∶x小蓟各处皆有,俗名刺尔菜(小蓟原名刺蓟),又名青青菜,山东俗名萋萋菜,奉天俗名枪刀菜,因 
其多刺如枪刀也。其叶长二寸许,宽不足一寸,叶边多刺,叶上微有绒毛,其叶皆在茎上,其茎紫色高尺许, 
茎端开紫花,花瓣如绒丝,其大如钱作圆形状,若小绒球,其花叶皆与红花相似,嫩时可作羹,其根与茎叶皆可 
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冲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存其新鲜之性,约煎 
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疸,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 
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今药局中有以此为大蓟者,殊属差误。用时宜取其生农田之间嫩而白者。 
x【附案】x一少年素染花柳毒,服药治愈,惟频频咳嗽,服一切理嗽药皆不效。经西医验其血,谓仍有毒, 
其毒侵肺,是以作嗽。询方于愚,俾用鲜小蓟根两许,煮汤服之,服过两旬,其嗽遂愈。 
一少年每年吐血,反复三四次,数年不愈。诊其脉,血热火盛,俾日用鲜小蓟根二两,煮汤数盅,当茶饮 
之,连饮二十余日,其病从此除根。 

二、药物
46.大麦芽解
属性:(附∶麦苗善治黄胆) 
大麦芽∶性平,味微酸(含有稀盐酸,是以善消)。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