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71章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71章

小说: 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徐氏说文释涅字,谓黑土在水中,当系染黑之色。矾石既名为涅石,亦当为染黑色所需之物,岂非今之 
皂矾乎?是知皂矾、白矾,古人皆名为矾石。而愚临症体验以来,知以治黄胆,白矾之功效,诚不如皂矾。 
盖黄胆之证,中法谓由脾中蕴蓄湿热,西法谓由胆汁溢于血中。皂矾退热燥湿之力,不让白矾,故能去脾中 
湿热。而其色绿且青(亦名绿矾又名青矾),能兼入胆经,借其酸收之味,以敛胆汁之妄行。且此物化学家 
原可用硫酸水化铁而成。是知矿中所产之皂矾,亦必多含铁质。尤可借金铁之余气,以镇肝胆之本也。硝石性 
寒,能解脏腑之实热,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且其性善消,遇火即燃,又多含养气。人身之血,得 
养气则赤。又借硝石之消力,以消融血中之渣滓,则血之因胆汁而色变者,不难复于正矣。矧此证大便难者 
甚多,得硝石以软坚开结,湿热可从大便而解。而其咸寒之性,善清水腑之热,即兼能使湿热自小便解也。至 
用大麦粥送服者,取其补助脾胃之土以胜湿,而其甘平之性,兼能缓硝矾之猛峻,犹白虎汤中之用粳米也。 
x按x∶原方矾石下注有烧字,盖以矾石酸味太烈,制为枯矾则 
稍和缓。而愚实验以来,知径用生者,其效更速。临证者,相其身体强弱,斟酌适宜可也。 
或曰∶硝石、朴硝性原相近,仲景他方皆用朴硝,何此方独用硝石?答曰∶朴硝味咸,硝石则咸而兼辛, 
辛者金之味也。就此一方观之,矾石既含有铁质,硝石又具有金味,既善理脾中之湿热,又善制胆汁之妄行, 
中、西医学之理,皆包括于一方之中,所以为医中之圣也。且朴硝降下之力多,硝石消融之力多(理详砂淋丸 
下)。胆汁之溢于血中者,布满周身难尽降下,实深赖硝石之善消融也。又朴硝为水之精华结聚,其咸寒之 
性,似与脾湿者不宜。硝石遇火则燃,兼得水中真阳之气。其味之咸不若朴硝,且兼有辛味。 
似能散湿气之郁结,而不致助脾湿也。 
特是《金匮》治内伤黄胆,虽各有主方,而愚临证经验以来,知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不但治女劳疸 
甚效,即用以治各种内伤黄胆,亦皆可随手奏效。惟用其方时,宜随证制宜而善为变通耳。 
x按x∶硝石矾石散原方,用硝石、矾石等分为散,每服方寸匕(约重一钱),大麦粥送下。其用大 
麦粥者,所以调和二石之性,使之与胃相宜也。至愚用此方时,为散药难服,恒用炒熟大麦面,或 
小麦面亦可,与二石之末等分,和水为丸,如五味子大,每服二钱,随证择药之相宜者,数味煎汤送下( 
因药中已有麦面为丸,不必再送以大麦粥)。其有实热者,可用茵陈、栀子煎汤送服。有食积者,可用生鸡 
内金、山楂煎汤送服。大便结者,可用大黄、麻仁煎汤送服。小便闭者,可用滑石、生杭芍煎汤送服。恶 
心呕吐者,可用赭石、青黛煎汤送服。左脉沉而无力者,可用生黄 、生姜煎汤送服。右脉沉而无力者,可用 
白术、陈皮煎汤送服。其左右之脉沉迟而弦,且心中觉凉,色黄黯者,附子、干姜皆可加入汤药之中。脉浮有 
外感者,可先用甘草煎汤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出汗后再用甘草汤送服丸药。又凡服此丸药而 
嫌其味劣者,皆可于所服汤药中加甘草数钱以调之。 
又黄胆之证,西人谓恒有胆石阻塞胆囊之口,若尿道之有淋石也。硝石、矾石并用,则胆石可消。又西 
人谓小肠中有钩虫亦可令人成黄胆。硝石、矾石并用,则钩虫可除。此所以用此统治 
内伤黄胆,但变通其送服之汤药,皆可随手奏效也。 
至外感黄胆,约皆身有大热。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府,其热旁铄,累及胆脾,或脾中素有积湿,热 
入于脾与湿合,其湿热蕴而生黄,外透肌肤而成疸;或胆中所寄之相火素炽,热入于胆与火并,其胆管因热 
肿闭,胆汁旁溢混于血中,亦外现成疸。是以仲景治外感黄胆有三方,皆载于《伤寒论》阳明篇,一为茵陈 
蒿汤,二为栀子柏皮汤,三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皆胆脾并治也。且统观仲景治内伤、外感黄胆之方,皆 
以茵陈蒿为首方。诚以茵陈蒿性凉色青,能入肝胆,既善泻肝胆之热,又善达肝胆之 
郁,为理肝胆最要之品,即为治黄胆最要之品。 
至愚生平治外感黄胆,亦即遵用《伤寒论》三方。而于其热甚者,恒于方中加龙胆草数钱。又用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时,恒加滑石数钱。恐连翘利水之力不足,故加滑石以助之。若其证为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证及三承气汤证,而身黄者,又恒于白虎承气中,加茵陈蒿数钱。其间有但用外感诸方不效者,亦可用外感 
诸方煎汤,送服硝石矾石散。 
黄胆之证又有先受外感未即病,迨酿成内伤而后发现者。岁在乙丑,客居沧州,自仲秋至孟冬一方多有 
黄胆证。其人身无大热,心中满闷,时或觉热,见饮食则恶心,强食之恒作呕吐,或食后不能下行,剧者 
至成结证,又间有腹中觉凉,食后饮食不能消化者。愚共治六十余人,皆随手奏效。其脉左似有热,右多郁 
象,盖其肝胆热而脾胃凉也。原因为本年季夏阴雨连旬,空气之中所含水分过度,人处其中,脏腑为 
湿所伤。肝胆属木,禀少阳之性,湿郁久则生热,脾胃属土,禀太阴之性,湿郁久则生寒,此 
自然之理也。为木因湿郁而生热,则胆囊之口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分,色透肌表而 
发黄。为土因湿郁而生寒,故脾胃火衰,不能熟腐水谷,运转下行,是以恒作胀满,或成结证。为疏方用 
茵陈、栀子、连翘各三钱,泻肝胆之热,即以消胆囊之肿胀;浓朴、陈皮、生麦芽各二钱,生姜五钱开脾胃之 
郁,即以祛脾胃之寒;茯苓片、生薏米、赤小豆、甘草各三钱,泻脏腑之湿,更能培土以胜湿,且重用甘草 
即以矫茵陈蒿之劣味也(此证闻茵陈之味多恶心呕吐故用甘草调之)。服一剂后,心中不觉热者,去栀子, 
加生杭芍三钱,再服一剂。若仍不能食者,用干姜二钱以代生姜。若心中不觉热转觉凉者,初服即不用栀子, 
以干姜代生姜。凉甚者,干姜可用至五六钱。呕吐者,加赭石六钱或至一两。服后吐仍不止者,可先用开水 
送服赭石细末四五钱,再服汤药。胃脘肠中结而不通者,用汤药送服牵牛(炒熟)为末三钱,通利后即减 
去。如此服至能进饮食,即可停药。黄色未退,自能徐消。此等 
黄胆,乃先有外感内伏,酿成内伤,当于《伤寒论》、《金匮》所载之黄胆以外另为一种矣。 
或问∶医学具有科学性质,原贵证实,即议论之间,亦贵确有实据。仲景治黄胆虽云胆脾并治,不过 
即其所用之药揣摩而得。然尝考之《伤寒论》,谓“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 
当发黄。”是但言发黄证由于脾也。又尝考之《金匮》,谓“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 
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是《金匮》论黄胆亦责重脾也。夫古人立言原多浑括,后世注 
疏宜为详解。当西医未来之先,吾中华方书之祖述仲景者,亦有显然谓黄胆病由于胆汁溢于血中者乎?答曰∶有 
之。明季喻嘉言着《寓意草》,其论钱小鲁嗜酒成病,谓胆之热汁满而溢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 
黄,为酒疸之病云云。岂非显然与西说相同乎?夫西人对于此证 
必剖验而后知,喻氏则未经剖验而已知。非喻氏之智远出西人之上,诚以喻氏最深于《金匮》、《伤寒论》, 
因熟读仲景之书,观其方中所用之药而有所会心也。由斯观之,愚谓仲景治黄胆原胆脾并治者,固非无稽之谈也。 
x附录∶x 
徐××云∶《金匮》硝石矾石散方,原治内伤黄胆,张锡纯氏之发明功效卓然大着。至矾石即皂矾, 
张石顽亦曾于《本经达源》论及,而先生则引《神农本草经》兼名涅石、《尔雅》又名羽涅,即一涅字,知 
其当为皂矾,又即其服药后大便正黑色,愈知其当为皂矾,可谓具有特识。又于临证之时,见其左脉细弱者, 
知系肝阳不能条畅,则用黄 、当归、桂枝尖诸药煎汤送服;若见其右脉濡弱者,知系脾胃不能健运,则用白 
术、陈皮、薏米诸药煎汤送服,不拘拘送以大麦粥,此诚善用古方,更能通变化裁者也。友人史××,治一 
妇人病黄病五六年,肌肤面目俱黄,癸亥秋感受客邪,寒热往来,周身浮肿。史××与柴胡桂枝汤和 
解之,二剂肿消,寒热不作。遂配硝石矾石散一剂,俾用大麦粥和服。数日后复来云∶此药入腹似难容受, 
得无有他虑否?史××令放胆服之∶“倘有差错,吾愿领咎。”又服两剂其黄尽失。史××欣然述之于予。 
予曰∶“仲圣之方固属神矣,苟非张先生之审定而阐发之,则亦沉潜汨没,黯淡无光耳。”噫!古人创方固 
难,而今人用方亦岂易易哉! 

三、医论
74.论水臌气臌治法
属性:(附∶表里分消汤) 
水臌、气臌形原相近。《内经》谓“按之 而不起者,风水也。”愚临证品验以来,知凡水证,以 
手按其肿处成凹,皆不能随手而起。至气臌,以手重按成凹,则必随手而起。惟单腹胀 
病,其中水臌、气臌皆有,因其所郁气与水皆积腹中,不能外透肌肉,按之亦不成凹,似难辨其为水、为气。 
然水臌必然小便短少,气臌必觉肝胃气滞,是明征也。今试进论其治法。 
《金匮》论水病,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谓风水、皮水脉浮,正水、石水脉沉。然水病之剧者, 
脉之部位皆肿,必重按之成凹其脉方见,原难辨其浮沉。及观其治法,脉浮者宜发汗,恒佐以凉润之药;脉 
沉者宜利小便,恒佐以温通之药。是知水肿原分凉热,其凉热之脉,可于有力、无力辨之。愚治此证, 
对于脉之有力者,亦恒先发其汗,曾拟有表里分消汤,爰录其方于下。 
x【表里分消汤】x麻黄三钱,生石膏、滑石各六钱,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将前三味煎汤,送服阿 
斯匹林。若服药一点钟后不出汗者,再服阿斯匹林一瓦。若服后仍不出汗,还可再服,当以汗出为目标。 
麻黄之性,不但善于发汗,徐灵胎谓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是以 
服之外透肌表,内利小便,水病可由汗、便而解矣。惟其性偏于热,似与水病之有热者不宜,故用生石膏以 
解其热。又其力虽云无微不至,究偏于上升,故又用滑石引之以下达膀胱,即其利水之效愈捷也。至用西药阿 
斯匹林者,因患此证者,其肌肤为水锢闭,汗原不易发透,多用麻黄又恐其性热耗阴,阿斯匹林善发汗,又 
善清热,故可用为麻黄之佐使,且其原质存于杨柳皮液中,原与中药并用无碍也。 
若汗已透,肿虽见消,未能全愈者,宜专利其小便。而利小便之药,以鲜白茅根汤为最效,或与车前并 
用,则尤效。忆辛酉腊底,有邻村学生毛××,年二十,得水肿证,医治月余,病益剧,头面周身皆肿,腹如 
抱瓮,夜不能卧,根据壁喘息,盖其腹之肿胀异常,无容息之地,其气几不能吸入故作喘也。其脉六部细 
数,心中发热,小便不利,知其病久阴虚,不能化阳,致有此证。俾命人力剖冻地,取鲜茅根,每日用鲜茅 
根六两,锉碎,和水三大碗,以小锅煎一沸,即移置炉旁,仍近炉眼徐徐温之,待半点钟,再煎一沸,犹如 
前置炉旁,须臾茅根皆沉水底,可得清汤两大碗,为一日之量,徐徐当茶温饮之。再用生车前子数两, 
自炒至微熟,三指取一撮,细细嚼咽之,夜间睡醒时亦如此,嚼服一昼夜,约尽七八钱。如此二日,小便 
已利,其腹仍膨胀板硬。俾用大葱白三斤,切作丝,和醋炒至将熟,乘热裹以布,置脐上熨之。若凉,则仍 
置锅中,加醋少许炒热再熨。自晚间熨至临睡时止,一夜小便十余次,翌晨按其腹如常人矣。盖茅根如此 
煎法,取其新鲜凉润之性大能滋阴清热(久煎则无此效)。阴滋热清,小便自利。若遇证之轻者,但用 
徐服车前子法亦可消肿,曾用之屡次奏功矣。 
此证虽因病久阴虚,究非原来阴虚。若其人平素阴虚,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者,宜每用熟地黄两半, 
与茅根同煎服。若恐两沸不能将地黄煎透,可先将地黄煮十余沸,再加茅根同煮。 
至车前子,仍宜少少嚼服,一日可服四五钱。 
至于因凉成水臌者,其脉必细微迟弱,或心中觉凉,或大便泄泻。宜用花椒目六钱,炒熟捣烂,煎汤 
送服生硫黄细末五分。若服后不觉温暖,可品验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盖利小便之药多凉,二 
药乃性温能利小便者也。若脾胃虚损,不能运化水饮者,宜治以健脾降胃之品,而以利小便之药佐之。 
总之,水臌之证,未有小便通利而成者。是以治此证者, 
当以利小便为要务。治小便不利,可参阅拙拟治癃闭诸方各案。 
有因胞系了戾,致小便不通者。其证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 
欠伸,仍可通少许,俗名为转胞病。孕妇与产后及自高坠下者,间 
有此病。拙拟有升麻黄 汤,曾用之治愈数人,此升提胞系而使之转正也。 
华元化有通小便秘方,愚知之而未尝试用。后阅杭报,见萧××言用其方加升麻一钱,曾治愈其令妹二 
日一夜小便不通及陶姓男子一日夜小便不通,皆投之即效,方系人参、莲子心、车前子、王不留行各三钱,甘 
草一钱,肉桂三分,白果十二枚。x按x∶方中白果,若以治咳嗽,可连皮捣烂用之,取其皮能敛肺也;若 
以利小便,宜去皮捣烂用之,取其滑而能降也。 
至于气臌,多系脾有瘀滞所致。盖脾为后天之主,居中央以运四旁,其中原多回血管,以流通气化。若有 
瘀滞以阻其气化,腹中即生胀满,久则积为气臌,《内经》所谓诸湿肿满皆属脾也。拙拟有鸡 汤,曾用 
之屡次奏效。方中之意∶用鸡内金以开脾之瘀;白术以助脾之运;柴胡、陈皮以升降脾气;白芍以利小便, 
防有蓄水,生姜以通窍络兼和营卫也。统论药性,原在不凉不热之间。然此证有偏凉者,则桂、附、干姜可 
以酌加;有偏热者,则芩、连、栀子可以酌加。若其脉证皆实,服药数剂不见愈者,可用所煎药汤送服黑丑头 
次所轧细末钱半,服后大便通行,病即稍愈。然须服原方数日,日用一次,连用恐伤气分。此水臌气臌治 
法之大略也(医方篇中载有治水臌气臌诸方案宜参观)。 

三、医论
75.论血臌治法
属性:水臌、气臌之外,又有所谓血臌者,其证较水臌、气臌尤为难治。然其证甚稀少,医者或临证数十年不 
一遇,即或遇之,亦止认为水臌、气臌,而不知为血臌。是以方书鲜有论此证者,诚以此证之肿胀形状,与 
水臌、气臌几无以辨,所可辨者,其周身之回血管紫纹外现耳。 
血臌之由,多因努力过甚,激动气血,或因暴怒动气,血随 
气升,以致血不归经,而又未即吐出泻出,遂留于脏腑,阻塞经络,周身之气化因之不通,三焦之水饮因 
之不行,所以血臌之证初起,多兼水与气也。迨至瘀血渐积渐满,周身之血管皆为瘀血充塞,其回血管 
肤浅易见,遂呈紫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