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学入门 >

第5章

佛学入门-第5章

小说: 佛学入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增地狱;(3)孤独地狱,即山间、水中、旷野三处地狱。其形体寿命,受苦轻
重,随各差别。其中以阿鼻地狱受罪最剧。总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阿鼻,译名无间,为八大根本地狱之一,具五种无间故。(1)者趣果无间,终此
身已,直堕于彼,不经中阴故;(2)者受无间,受苦无间断,中无乐故;(3)者
时无间,决定一劫(指中劫),相续不断故;(4)者命无间,一劫之中,寿命不
绝;纵经剥割烹煮,肢体糜烂,然以行业因缘,冷风吹活,无间断故;(5)者形
无间,地狱纵广八万由旬,众生身形亦八万由旬,中无少间,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若论寿命,以八热而言,初等活地狱,寿同四王天五百岁,而以四王天五百岁为一
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九百多万岁;二黑绳地狱,寿同忉利天一千岁,而以忉利
一千岁为一日计,其一昼夜相当人间三千六百多万岁。如是随六欲天递增,乃至阿
鼻,寿一中劫。其苦寿如此,能不畏哉?

 

约‘苦厄’言:或火坑、或坚冰、或刀山、或剑树、或碾□、或汤镬、或沸屎、或合
山等诸多苦具,繁多难述。以沸屎言:在一大热沸屎河中,驱令入中,内有利嘴蛆
虫,或从鼻孔入,则脚底出;或从足下入,则口中出,既脏且臭,热恼加刺,苦何
以堪?

 

二、互相轮回

 

上面六大种类有情众生,所以名‘六道’者,道犹路也,是能通义;谓六道中众生,
轮转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循环三界,互相通达,故名为道。这即一
般常称的‘六道轮回’。轮回的情形,各随业力,或人变鬼、或升天。古人说:‘钻
马腹,入驴胎,涂炭曾经几度回,或时天帝殿前过,或向阎君锅里来’哪有定算?
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变驴(如法句譬喻经),何况其下的凡夫?

 

关于六道轮回的道理,在释典中,以十二因缘说得最为明白;若儒书中,易经云: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于六道轮回
的事实,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于一一众生自何道来?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
见;若是未具二通,只要广览诸史,亦不难获多实证。惟其既不研经,又未读史,
且不信圣言量者,方一味怀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罗三道,以因中多为善故,果报亦胜,名三善道;鬼、畜、
地狱三道,以因中多为恶故,果报则劣,名三恶道。其三恶道,又称三途,途含二
义:一是途炭,取残害义,此中众生,多受残害;二是途道,取所趣义,为造恶众
生,所趣向处。1、刀途,即饿鬼道,常为刀杖,所驱逼故;2、血途,即畜生
道,必经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狱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堕三恶道,经上喻曰‘头出头没’;谓整个三界六
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业浪,翻腾汹涌,前浪刚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鲜气
尚未吸足,后浪随来,又将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时头出,有时头没,总是离不
开这一大苦海,这就是吾人的有情环境啊!

 

(十七)宇宙器界概况

 

 

 

 

一、器界范围

 

 

 

 

 

 

二、娑婆三界

组织略说



 

┌直竖





└环周

 

 

┌直竖





└环周



┌一个世界有二十八层天



└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

┌一个大千系为若干世界所集成



└如是环周各有无量大千系世界

┌“初”欲界六天(有饮食及男女之欲)┐

┼“中”色界十八(无欲有禅具身器形)┼三界火宅

└“顶”无色界四(已无形相只有神识)┘

┌一小世界(大洲四、中洲八、小洲数百、上至初禅)┐

┼小千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上至二禅)───────┤

├中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上至三禅)──────┼一佛土

└大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上至四禅)──────┘

 

器界,即指有情众生所依持之国土,和所资用之器物而言,或名器世间,或名器世界。

 

不论国土和器物,据实言之,都是有情各自之一切种识之所变所缘。然有情之种类
繁多,且境界悬殊,故所变缘之器界,自是多式多样;例如人类所见之江河,饿鬼
则见为猛火粪秽,天人则见为金银琉璃,而鱼虾则视同烟雾空气。即就人类一道而
言,虽以众同分(同类之性)故,业果相似,所见略同;而随著时地俗情学说之
异,其说法亦多不同。所以,古来讲佛学者于此每多诤论,亦最易致人生疑。

 

其实,佛陀说法,旨在令诸有情明了本体之实相,而实相不可诠说,唯随顺各类有
情机感作各种方便导归,故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等。若知佛陀‘四
悉檀’之施设,则二千年前在印度之随他意语,与二千年后之俗情学说,有不相符
处,自是意料中事,则一切诤论疑惑,自然冰释。且今日公认之俗情学说,亦非即
确立不移之真理;设使佛陀更来示现,当又是另一番之随他意语。要之,佛陀不论
何时何地对何类众生之随他意语,皆为导引众生悟入实相之方便,此即佛法之微妙
殊胜处。

 

然则,学佛者只要一味以‘圣言量’作依归,深信不疑,而不妨于今日之俗情学说,
作适当之调整会通,自然于‘世界悉檀’得欢喜之益,于‘各各为人悉檀’得生善之
益,于‘对治悉檀’得破惑之益,于‘第一义悉檀’得悟入实相之益,而毋须兴疑经、
改经之妄动,造谤佛、谤法之逆罪也。今乃本此原则,略述佛陀对人间所说之器界。

 

一、器界范围

 

大略言之,约直竖说:一个‘世界’(指大千系世界),有二十八层天,如是上下各
有此等世界。约环周言,一个‘大千系’世界,为若干小世界所集成,如是环周各有
无量‘大千系’世界。

 

例如吾人所居之大千系世界,名曰‘娑婆’(或译索诃,是堪忍义,此土众生,堪忍
三毒烦恼,不忍出离故名)。本来方无定位,姑且以人类俗情,依太阳、地球之关
系,假设东、西、南、北之‘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四维’,和上、
下,共为十方。而如娑婆世界者,十方各有无量之世界,且一一各有其名。如东方
有阿□佛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世界,南方有宝胜佛世界,北方有成就佛世界等。
根据华严经世界品所示:有‘世界种’名普照十方炽然光明:分二十重,其中第十三
重最中央之世界即吾人所居之娑婆,即有十三佛刹尘数世界围绕;而如此二十重佛
刹之‘世界种’者,十方又各有微尘数世界围绕。其中一一世界,或净或秽,或大或
小,或优或劣,固非一概;而虚空中之器界无量无边,重重无尽,则可断言。此由
今日天文学之发达,推知‘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星群’之无尽,更可相互发
明。若有不同者,则后者大部分尚为依推理所作之假定,而前者乃是佛陀依一切种
智亲证之现量耳。

 

今为进一步明了世界组织之概况,乃就近取譬,即以娑婆世界为例,本诸经论所
说,作一略引。

 

二、娑婆三界组织略说

 

先约直竖言:二十八层计分三界:初为‘欲界’有六层天,依次为:四王天、忉利
天、夜摩天(时分天)、兜率天(知足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据经上言,四
王天居须弥山腰,忉利天居须弥山顶,五趣杂居众生则居须弥山下诸星球上,而总
为欲界范围。此界众生,皆有男女、饮食之欲;世间书上亦云‘食、色,性也’,故
名欲界。中为‘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层天,即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
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三禅三天: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
天。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
现天、色究竟天。此范围众生,具诸禅定,虽有身、器形色,由业果化生,无有男
女阴阳性别,但以禅悦滋养身心,已无男女饮食之欲,故名色界。顶为‘无色界’,
包括四层天,曰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此范围
众生,依四空定,不但无男女饮食之欲,亦无业果所生身、器诸形色(只有定果
色),故名无色界。须知,前二界有形器,无色界无形器,无形器者即如虚空,遍
于前二界中,统为娑婆三界。此之三界,即为六道凡夫所居,生死流转,秽恶充
满,故法华经喻为火宅,为不安稳处也。

 

次约环周言:一苏迷卢系,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山外围绕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
海,四围有一大铁围山;其中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
卢洲),并八中洲、数百小洲等集合而成。

 

若以今日俗情学说会通,经论所称部洲,实指虚空中之星球而言,而吾人所居之南
瞻部洲,亦即指地球而言。(约地球言,四周是海,中间是陆地,甚符‘洲’字之
义。)而俱舍论上所说苏迷卢系,亦如今之所称‘太阳系’。而所谓七重金山,似即
指星球运转之轨道言(以地球人,见日星等,皆仰望而见,仰望之中,似从下而至
上,轮轨层积,故喻之山):七重香水海,又似即指轨道与轨道间之空气乙太言。
而此苏迷卢系,乃为日之光热摄力所及,亦即为忉利天管辖范围。过此以往,则非
日之光热摄力所及,已非地居天,而属空居天矣。

 

由忉利天而外,器界范围乃层层倍高倍广增加;譬如倍高倍广有夜摩天器界,乃至
倍高倍广有初禅天之器界;如是上上倍增,至大梵天遂为‘一小世界’之范围。而合
一千小世界,复倍倍高广,上至二禅天,名‘小千世界’。而合一千小千世界,复倍
倍高广,上至三禅天,名‘中千世界’。又合一千中千世界,复倍倍高广,上至四禅
天,名‘大千世界’。因一大千世界,是积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千而成,故又名三
千大千世界;此即为色究竟天之大自在天之领土,亦为一佛教化之域,故名一佛
土。统计应有十亿太阳,即有十亿苏迷卢系也。今之娑婆,即释迦牟尼佛教化之世
界,而在华藏世界中,仅为一世界种中之一世界,二十重中,居于第十三重也。

 

(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一、契机施度

 

佛陀教典,称为契经,不但要上契如来之理,而且要下契众生之机。古德云:说法
不契机,等于闲言语。故契机与否,尤为要紧。

 

众生根机,由宿生栽培之浅深不同,致今生修学之利钝乃异。其钝根者,心思昏
昧,有闻亦多不解;且眼光浅近,只图当前利害;故惟可为说‘世间法’,先作方便
接引;若与上等法,将无法接受,所谓中人以下,不可与语上也。其利根者,心思
敏捷,或闻一以知十;且眼光远大,兼顾过去未来因果,则须为说‘出世间法’,直
令究竟度脱;若与下等法,则必不满其意,所谓中人以上,可与语上也。如是应病
与药,契机施度,故或种(令种善根)或熟(令善根成熟)或脱(令究竟解脱),
一一皆无空过者也。

 

二、世间法—人、天二乘

 

世间法,包括人天二乘。即对钝根中之钝根者,为说人乘;对钝利根者,为说天
乘。乘者,本是运载之具,如舟车等,今喻指一切佛法,佛法能运载凡夫到圣地,
故亦名乘。

 

人乘者,譬如校制中幼学之低班,只讲究最基础做人之条件。因彼但知求现世之福
报,如长寿富贵康宁等,故即为说做人道理,教以受持‘五戒’,站住人格,将来可
保不失人身。

 

天乘者,譬如校制中幼学之高班,兼论升天之方法。因彼希图胜妙天福,如自然衣
食,珍宝宫殿等,故即为说升天道理,教以实行‘十善’,并世间禅定(四禅八
定),将来遂可依其行善禅定之浅深,而趋升高下诸天。

 

须知:在三藏教典中,凡说持戒布施禅定(四禅八定)之法,即为人天乘摄,此乃
佛陀权为钝根者,免堕三途而设,故不出三界,非真正解脱。甚至升到非想非非想
天,寿命虽长达八万大劫,命终仍复轮回。故永嘉大师证道歌云:‘著相布施升天
福,譬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故此只是生灭世间之偷
安小果,不可误为究竟法门。

 

三、出世间法—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出世间法,则指超出三界、永离生死之究竟学问。此又分三:1、声闻乘;2、缘
觉乘;3、菩萨乘。即对小乘根性者,说声闻乘,对中乘根性者,说缘觉乘,对大
乘根性者,说菩萨乘。

 

1、声闻乘者,譬如校制之小学;因闻佛之声教,明了苦空无常的道理,修‘四谛’
法,断见思惑,而证阿罗汉果,故曰声闻乘。见思惑者,三界内生死根本,分见惑
与思惑(见目录二十一之六根本烦恼)。阿罗汉者,声闻乘之极果,含有三义:
(1)杀贼义,破身口诸恶,杀尽见思烦恼贼;(2)应供义,断惑道高,堪受人天
供养;(3)无生义,永入涅槃,不复分段生死。须知声闻之人,但期出苦,为自
了汉,无化他志, 故为小乘。

 

2、缘觉乘者,譬如校制之中学;此人根性稍利,禀佛‘十二因缘’教法,修道觉
悟,断见思惑,更侵习气,而证辟支佛果,故曰缘觉乘。辟支佛,即译曰缘觉,已
如上所说;又曰独觉,以生无佛之世,无从闻法,因宿世修学力故,观飞花落叶,
而独自悟道者,故称独觉。习气者,谓烦恼之习惯气分,如器中臭物,物虽除而臭
气尚在。故涅槃经云:‘声闻缘觉有烦恼习气,谓我衣、我钵’,此即见惑之习气;
而大智度论中所引‘舍利弗之嗔、毕陵伽之慢、难陀之贪’,则是思惑之习气。须
知,缘觉之人,虽不益物,犹能导利部属,故为中乘。

 

3、菩萨乘者,譬如校制之大学;此人根性大利,从初发心,即具广大誓愿,修行
‘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经三大阿僧祇劫,证成佛果,故为大乘。菩萨者,具云菩
提萨埵,译名觉有情,以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也。

 

当知,佛法名有五乘,或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或二乘(大乘、小乘),皆
是佛陀方便施设,其实但一佛乘耳,故法华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盖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成佛;然以根性不等,不得已曲为说二说三为五,而无非
作究竟成佛之梯航。所以释尊四十五年说法,其中番番调停,次次陶铸,待到法华
会上,众生机熟,即为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然后一一法皆成佛法。吾人研习佛
学,固当洞悉佛陀之真实用意,亦须明白佛陀之方便办法。下面乃依五乘次第,分
别详述其修行法门。

 

(十九)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

 

五乘佛法中,人天二乘虽属世法,却为一切出世佛法的基础;譬如今日幼教,固未
正式入学,已为所有大中小学教育的根本,故先为说‘五戒’人乘佛法和‘十善’天乘
佛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