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南传长部经 >

第21章

南传长部经-第21章

小说: 南传长部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瞿昙!有爱着。”
  “有怨心或无怨心耶?”
  “尊,瞿昙!有怨心。”
  “有嗔心或无嗔心耶?”
  “尊,瞿昙!有嗔心。”
  “有恨心或无恨心耶?”
  “尊,瞿昙!有恨心。”
  “自在或非自在耶?”
  “尊,瞿昙:非自在。”

三三

  “如是,婆悉吒!三明婆罗门等有爱着,梵天无爱着:三明婆罗门等有爱着,尚可得与无爱着之梵天合一耶?”
  “尊,瞿昙!不然。”

三四

  “善哉!婆悉吒!彼等有爱着之三明婆罗门等,身灭死后,得与无爱着之梵天合一,实无如是之理由。

三五

  如是,婆悉吒!三明婆罗门等,实有怨心,梵天无怨心……乃至……三明婆罗门等有嗔心,梵天无嗔心……乃至……三明婆罗门等不自在,梵天是自在,非自在之三明婆罗门等,尚得与自在之梵天合一耶?”
  “尊,瞿昙!不然。”

三六

  “善哉!婆悉吒!彼不自在之三明婆罗门等,身灭死后,得与自在之梵天合一,实无如是之理由。
  婆悉吒!于此,三明婆罗门等,以邪道为正道而亲近,则身下沉,身下沉时,遂至沮丧。彼等想以渡干燥之地,如渡河之渡也。是故,三明婆罗门等之'三明',亦等于“三明沙漠”,亦同于“三明丛林”,亦如于“三明灾厄”也。”

三七

  如是说已,婆悉吒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曾闻:“沙门瞿昙知与梵天合一之道。””
  “婆悉吒!此,汝如何思惟耶?摩那沙加达村,由此是近或远耶?”
  “尊,瞿昙!摩那沙加达村,由此是近而非远。”
  “婆悉吒!此,汝如何思惟耶?于此有一人,出生、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有人 向此未曾离开摩那沙加达村者,问往摩那沙加达村之道路。婆悉吒!彼出生、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者,被问往摩那沙加达村之道路,可能踌躇或困惑耶?”
  “尊,瞿昙!不然。何以故,尊,瞿昙!出生、生长于此摩那沙加达村者,皆善知达摩那沙加达村之道路故。”

三八

  “婆悉吒!彼出生、生长于摩那沙加达村,有人向彼问往摩那沙加达村之道路时,则无有踌躇、困惑;然,问如来有关达梵天界之道,如来当无踌躇、困惑也。婆悉吒!我知梵天、知梵天界及达梵界之道。我知达梵界,如出生于彼处者。”

三九

  如是言时,婆悉吒青年白世尊曰:
  “尊,瞿昙!我曾闻:“沙门瞿昙知得与梵天合一之道。”善哉!世尊瞿昙,为我等,教示得与梵天合一之道,以拔济婆罗门族。”
  “婆悉吒!然者,谛听,善忆念之,我当说。”
  婆悉吒青年应诺世尊:“尊师,如是”。世尊曰:

四十

“婆悉吒!今,如来出现于世,为阿罗汉、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之沙门、婆罗门、天、人众生等开示宣说。如来宣示有义、有文、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之教法,教示无比圆满清净之梵行。'参照沙门果经四十节'

四一

  有长者或长者子,或出生其族姓者,听闻如来之教法;闻法已,对如来获得信仰。彼获得信仰而深虑:“居俗家多障碍、是尘道;出家之生活是自在。此完全清净、如琢磨螺钿光耀之梵行,居俗家者,不容易实行此梵行。然,我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成为无家者'参照沙门果经四一节'。

四二

  如是,出家沙门者,依波罗提木叉防护具足而住、精勤正行、见微罪亦生怖畏,于诸学处受持而学习。具足清净之身、语业,活命清净,具足戒行,守护诸根门,具足正念、正知而住。'参照同经四二节'。

四三~七五

婆悉吒!比丘如何为戒具足耶?婆悉吒!于此,有比丘舍杀生、离杀生……乃至……由离生喜乐,心得三昧……乃至……无不普洽其全身。'同经四三~七五节之广说'。

七六


  彼'比丘'以慈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周偏全世界,以慈心广大无边,无怨、无嗔,偏满而住。

七七

  复次,婆悉吒!如强力之吹法螺者,容易响闻四方,婆悉吒!实依如是修习慈心解脱,凡欲界所作业,则无残余。婆悉吒!其时,此实得与梵天合一之道。

七八

  婆悉吒!比丘以悲心而住……乃至……喜心而住……乃至……舍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如是上、下、横、一切处,周偏全世界,以舍心广大无边,无怨、无嗔,偏满而住。

七九

  婆悉吒!如强力之吹法螺者,容易响闻四方,婆悉吒!实依如是修习舍心解脱,凡欲所作业,则无残余。婆悉吒!其时,此实得与梵天合一之道。

八十

   婆悉吒!此,汝如何思惟耶?如是住之比丘,有爱着或无爱着耶?”
  “尊,瞿昙!无爱着。”
  “有怨心或无怨心耶?”
  “尊,瞿昙,无怨心。”
  “有嗔心或无嗔心耶?”
  “尊,瞿昙!无嗔心。”
  “有恨心或无恨心耶?”
  “尊,瞿昙!无恨心。”
  “自在或非自在耶?”
  “尊,瞿昙!自在也。”

八一 

  “婆悉吒!如是,比丘无爱着,梵天亦无爱着;无爱着之比丘,与无爱着之梵天,得与合一而住耶?”
  “尊,瞿昙!然也。”
  “善哉!婆悉吒!然者,无爱着之比丘,身灭死后,得与无爱着之梵天合一,实有如是之理由。
  如是,婆悉吒!比丘无怨心,梵天亦无怨心……乃至……比丘无嗔心,梵天亦无嗔心……乃至……比丘无恨心,梵天亦无恨心,比丘自在,梵天亦自在;自在之比丘,与自在之梵天,得与合一而住耶?”
  “尊,瞿昙!然也。”
  “善哉!婆悉吒!然者,自在之比丘,身灭死后,得与自在之梵天合一。有如是之理由。”

八二

  婆悉吒青年及跋罗陀皤阇,闻此已,白世尊曰: 
  “伟哉!尊,瞿昙!伟哉!尊,瞿昙!尊瞿昙!以种种方便说法,犹如扶起倒者、显露被覆者、引导迷路者、如暗中持来油灯,使具眼者见诸物。我今归依尊瞿昙、归依法及比丘僧。愿世尊摄受我等,从今日以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注:
1 。原语有Kiti saddo,应如底本之Kitti saddo
2 。Chandava brahmana其他写本缺此,想是误会之插入。
3 。原语andha…veni另一本为paveni veni是辫发之义,今取列之义。

一四 大本经


  本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一之大本经(大正藏一)。今比较两者,如汉译所见众多之偈文为本经所无的,散文比彼详细。其内容虽有述所谓过去七佛之传记,其实是有关毗婆尸佛之记述占大部份。最初列举七佛,而示其各族、姓、寿,成道之场所、主要之弟子、僧会、父母、都城等,其次而进入毗婆尸佛之传记,由最初之入胎至诵出波罗提木叉,最后瞿昙佛之净居天访问,诸天说于毗婆尸佛、瞿昙佛之处修行而生天。此中,提出毗婆尸佛之传记所在,为诸佛之常法,是任何佛必出之一的类型过程,这于佛传,由王子出家之故事,示其更后之阶段;及彼佛成道之时,所谓未言及十二因缘中之无明、行,唯说“十因缘”,此两点是应该特别注意。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花林窟。尔时,众多之比丘由乞食、食后归来,会集坐于花林圆堂,生起前生系属之法谈:“前生之宿住如是,前生之宿住如是。”



  世尊以超人清净之天耳,闻彼等诸比丘之论议,于此,世尊则从座起,往花林圆堂,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今为何言谈而集坐?为何相互言谈未了耶?”
  如是言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我等由乞食、食后归来,会集坐于花林圆堂,生起前生系属之法谈:“前生之宿住如是,前生之宿住如是。”世尊!此相互
  言谈未终了,其时世尊来临。”



  “诸比丘!汝等欲闻前生系属之法说耶?”
  “请世尊说前生系属之法说,是适时,善逝!是适时。我等凡闻世尊之所说,则善受持之。”
  “诸比丘!然者!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
  诸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唯然!”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从今九十一劫以前,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从今三十一劫以前,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于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于此贤劫,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于此贤劫,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于此贤劫,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于此贤劫,今我阿罗汉、等正觉者出现于世。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诸比丘!今,我阿罗汉、等正觉者,是刹帝利种、出生刹帝利族。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憍陈若。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憍陈若。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憍陈若。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迦叶。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迦叶。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迦叶。诸比丘!今,我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姓是瞿昙也。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量是八万岁。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量是七万岁。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量是六万岁。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量是四万岁。诸比丘!
  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量是三万岁。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寿是二万岁。诸比丘!今我之寿量短、少、轻微,长久为百岁,或比此稍多而已。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波波罗树下成正觉。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分陀利树下成正觉。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娑罗树下成正觉。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尸利沙树下成正觉。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乌暂婆罗树下成正觉。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尼拘律陀树下成正觉。诸比丘!今我阿罗汉、等正觉者是于钵多树下成正觉。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二弟子名骞荼、提舍,为第一两贤者。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二弟子名阿毗浮、三婆婆,为第一两贤者。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二弟子名扶游、郁多摩,为第一两贤者。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二弟子名毗楼、萨尼,为第一两贤者。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二弟李名舒槃那、郁多楼,为
  第一两贤者。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弟子名提舍、婆罗婆,为第一两贤者。诸比丘!今我有二弟子名舍利弗、目犍连,为第一两贤者。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三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六百八十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十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八万比丘众。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三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三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十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八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七万比丘众。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三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三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八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七万比丘众;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六万比丘众;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三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四万比丘众。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一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三万比丘众。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一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次僧众之集会,一次僧众之集会,有二万比丘众。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此一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诸比丘!今我有一次僧众之集会,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诸比丘!我此一次僧众之集会,皆是漏尽者。

十一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无忧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忍行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寂灭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善觉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安和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有一名谓善友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今我有阿难之随侍比丘,为第一常随侍者。

十二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槃头王,母名谓槃头婆提王妃为生母;槃头王之王都,名谓槃头婆提城。
  诸比丘!尸弃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明相王,母名谓光耀王妃为生母;明相王之王都,名谓明相城。
  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善灯王,母名谓称戒王妃为生母;善灯王之王都,名谓无喻城。
  诸比丘!拘楼孙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祀得婆罗门,母名谓善枝婆罗门女为生母;诸比丘!其时,有王名谓安和,安和王之王都,名谓安和城。
  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大德婆罗门,母名谓善胜婆罗门女为生母;诸比丘!其时,有王名谓清净,清净王之王都,名谓清净城。 
  诸比丘!迦叶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父,名谓梵施婆罗门,母名谓财主婆罗门女为生母;诸比丘!其时,有王名谓汲毗,汲毗王之王都,名谓波罗捺城。
  诸比丘!今我父名谓净饭王,母名谓大清净妙王妃为生母:'净饭王之'王都,名谓迦毗罗城。”
  世尊如是说。说已,善逝则从座起而入精舍。

十三

  然,世尊入去不久,彼比丘之间生起此相互之言谈:
  “友!如来有大神力、大威力是稀有、未曾有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