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81-伤寒大白 >

第21章

481-伤寒大白-第21章

小说: 481-伤寒大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之结。是以膏粱浓味积热上冲,常有唇焦口烂,牙龈溃腐,口臭口干之症,家秘不用葛 
根、石膏、而用升麻清胃汤重加楂肉,略佐砂仁少许,以行生地之滞,宣发阳明血分积热, 
实有苦心。以热病与 痧,误食荤腥者,必死,余故发此死中求活。总之, 毒之症,皆阳 
明积热所致,以其热在血分,故外现红点。古人用升麻干葛汤于初时发 ,人人知也;余以 
升麻清胃汤继后化 ,人所不知也。至以清胃汤重加楂肉,以救荤腥所伤,佐砂仁行滞,宣 
发肠胃血中伏热,又法外之法,当互参唇焦门者。夫唇焦口燥,渴而引饮,热在气分,发渴之 
症,用干葛石膏,人人知之也;唇焦口燥,渴不消水,脉大不数之症,不用干葛石膏,而用 
消导之法,则不知矣。至于 毒内结,唇焦口燥,热在血分,不渴之症,用升麻清胃汤清阳 
明血分之热,人都不知也。夫 毒痧痘初起,用升麻干葛汤,要知妙与白芍药同用,则能宣 
发血中之伏火。初起不用清胃汤者,以升麻同生地、川连,则凉血太过。今余用于末后化 
,无化早之患,此于升麻紫草化毒汤中参化出来。今后治 初起,以升麻干葛汤发之,后 
以升麻清胃汤化之,可为后世不磨之法。古人以犀角地黄汤治阳明血热鼻衄,又以犀角化阳 
明血热发 ,曰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以其同散阳明血热之药,同解阳明血热之毒,故可 
以升麻代犀角。然余独以犀角地黄汤浓重,但宜于滋阴症中。若以化 论之,则石膏、知 
母、芩、连偏于凉气,失于凉血,犀角地黄汤。偏于滋阴,失于凝滞,不若升麻清胃汤轻清 
凉血,且发且化,又与升麻干葛汤,节次相承之妙也。故余补注,难用犀角以升麻易之。惟 
不忌凝滞者,犀角地黄汤亦可用也。此升堂入室之工夫。 
x羌独败毒散x 见发热。 
发 之症,时行疫毒者多,故用败毒散,先散表邪。 
x解毒化 汤x 
大力子 荆芥 防风 川连 桔梗 蝉蜕 生甘草 
痧发出,里有热者,当以此方清热化 。 
x升麻干葛汤x 见烦躁。 
发毒见太阳表症,当以败毒散。若见阳明症,则以此方升发。用败毒散,散背部 伏,用 
升麻葛根汤,发胸面不透,并唇焦口烂,呕吐介齿,此妙里工夫也。 
x消毒犀角饮x 
桔梗 荆芥 连翘 防风 黄芩 犀角 生大力子 
痧已出,身热不减,故立解毒汤,治热之重者;立消毒饮;治热之轻者。 
x石膏化 汤x 
石膏 知母 人参 甘草 葛根 
解毒化 汤,通治六经里热。此方专治阳明里热。症重者,二方合用。若热极生 ,用凉 
膈散、三黄解毒汤。 
x当归大黄汤x 
当归 生大黄 川黄连 甘草 
热重便硬,有下症者,立此方凉大肠血热。以 症属血,故加当归。 症不宜大下,故加甘草。 
x大柴胡汤x 见潮热。 
x大干葛汤x 见头痛。 
少阳表热有下症,当以大柴胡汤双解。若阳明表热有下症,家秘化立此方。有此二法,则 
少阳双解,阳明双解,确不紊乱。 
x三化汤x 
大黄 枳实 浓朴 
血热便闭有下症者,当归大黄丸下之。若气热便闭有下症,则用此方。加甘草即调胃承气汤。 
x犀角大青汤x 
犀角 大青 栀子 豆豉 
此方即栀子豆豉汤加犀角大青,能解阳明血中之毒,故为 症之要药。 
x升麻清胃汤x 
升麻 川连 生地 丹皮 甘草 木通 
干葛清胃汤,清阳明气分热毒。此方清阳明血分疫毒。故 症口燥唇焦,热而消水,气分 
热也,用干葛清胃汤;若口燥唇焦,热不消水,血中伏火,升麻清胃汤。大凡膏粱积热,口 
臭唇焦,牙龈腐烂,多用此方,以荤腥能伤血分耳。加楂肉、砂仁,善消油腻荤腥。加木 
通,合导赤各半汤,能利小便。加枳壳,合川连枳壳汤,而清大肠积热。邪火伤血,则发 
;湿火伤血,大便泄;燥火伤血,大便结。当归大黄丸,清血中燥火,润大肠结。余化 
用此方,治燥火伤血,腹痛赤痢,止大肠之泄。 

卷四
温病
属性:《内经》以冬月天寒,人伤而即病者,名伤寒。若伤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热,至春而病者, 
名温病。《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言太阳病,以不渴恶寒名伤 
寒,以渴而不恶寒者,名温病。然则《内经》所云,明温病之原,仲景所云,别温病之症。知 
病原,识症状,知伤寒温病之所以别矣。第《内经》所谓温病者,冬受寒邪,至春始发之温病 
也。仲景所谓温病者,人感湿热,当时即发之温病也。进而求之,即春之温病亦有三种,有 
冬伤于寒,至春而成温病者;有冬感温气,至春更感温热,而病温热、温毒者;有非冬感 
寒,非重感温热,但遇时行温热之邪。而即发温病者。是此而知伤寒不独于冬,四时有暴 
寒,皆能伤寒者。温病不独发于春,四时有暴热,皆有温热病者,但要明其病原主治耳。桢 
又悟得伤寒之邪,伤于太阳从表而起;温热之病,感于阳明而入肠胃,自内而发。故温病发 
热而渴不恶寒者。若先感温热,又冒风寒,而发身痛头痛,恶寒发热而渴者,此太阳有表邪 
之寒热病。不得名之温热病也,当发表清热和解主治者。故太阳伤寒,用羌活败毒散发表。 
若太阳寒热病,则用羌活冲和汤和解。阳明伤寒,用葛根汤发表。若阳明寒热病,则用干葛 
石膏汤和解。若少阳伤寒,用羌活柴胡汤。少阳寒热病,用小柴胡汤和解。若身痛头痛,恶 
寒发热,口不渴者,乃三时暴感之伤寒症,非温热之症。总之,伤寒外感风寒,里无积热。 
故初起以辛温散表,不可早用清凉,直待表散里热,方用清里。今温病先感热而病者,故宜 
清凉和解。惟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表有寒邪者,方用辛凉散表。《活人》云∶伤寒者,冬伤 
于寒即发之寒热病也。冬温者,冬有温气,感而即发之热病也。春温者。冬伤于寒,至春阳 
气发升,寒邪郁而发热之温病也。风温者,不因冬感寒邪,即于春令,感当时温热之气而病 
者。然此皆一人自感而独病者。若暴寒暴热,天地之邪气流行,沿门长幼皆病者,此名时疫之病。 
x羌活冲和汤x 见发热。 
温热之病,阳明经多,然亦有兼太阳者,故立此方和解,以温症用不得麻桂辛温耳。 
x干葛石膏汤x 
升麻 干葛 知母 石膏 甘草 
此方和解阳明表里症,带太阳仍加羌活。 
x小柴胡汤x 见寒热。 
此方和解少阳表里者,若带太阳表症,加羌活;带阳明表症,加干葛。 
x凉膈散x 见发狂。 
温病表解里热者,以此方清热;若带表症,仍加表药。 
x三黄巨胜汤x 见发狂。 
此方专治阳毒,故温热重者用之也。若带表症,仍加散表之药。 
x三乙承气汤x 见大便结。 
温病里热,止须清里。然有热结大肠大便不通者,以此方下之。 

卷四
疫病
属性:疫邪之症,长幼相似。若一人独病,不染他人者,此人自感,非大灾之疫也。疫症之原不 
一,如春时应暖而反寒,则有寒疫。冬时应寒反温,则有温疫。推之于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 
而反热,应燥而反温,及久雨之湿,久旱之燥,偏于太过者,则皆可成疫也。《伤寒论》惟注 
温疫、寒疫,不知六气之不正者,皆能发疫也。故各随时气之不正者主治,则得之矣。总 
之,时令应暖而反寒,散寒邪即是治疫;时令应寒而反温,清温热即是治疫;应燥而反湿, 
祛湿邪即是治疫;应湿而反燥,清燥火即是治疫。 
寒疫,实时行之伤寒病也。既冒寒邪,当以辛温散表。若内无积热,太阳见症者,冬月北方 
用麻黄桂枝汤,南方用羌独败毒散等。若表邪未散,即内有积热者,亦止宜羌活冲和汤等和 
解,未可用清凉。若阳明见症者,冬月北方葛根汤,南方升麻干葛汤。少阳见症者,北方柴 
胡桂枝汤,南方柴胡防风汤。若寒邪已散,里有结热,仍照伤寒清里之法。 
温疫,实时行伤热病也。热邪带表,当以辛凉解表。太阳见表症,羌活冲和汤。阳明见表 
症,升麻干葛汤。少阳见表症,小柴胡汤。温疫禁用辛温,若里有结热,凉膈散、三黄汤、 
人参白虎汤。有下症者,三乙承气汤选用。若表邪未尽,仍要先散表邪,然后清下。 
湿疫,实时行伤湿病也。湿邪之症,当分寒湿热湿。发热无汗,身痛拘紧,口不消水,脉濡 
而小,此太阳寒湿之症,宜辛温散表,羌独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若少阳见症,加柴胡;阳 
明见症,加苍术、白芷。发热多汗,口渴消水,脉洪而数,此阳明湿热之症,宜辛凉解肌, 
升麻干葛汤合神术汤。若兼有太阳表症,合羌活冲和汤。少阳见症,合小柴胡汤。 
燥疫,实时行伤燥病也。燥热之症,多伤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故燥火之症,每多烦渴喘 
逆,当用清燥之药,如人参白虎汤、清燥汤等,切忌温燥,又不可发汗、利小便,重亡津 
液。又不比内伤之燥,可用滋阴凝滞。 
x麻黄汤 桂枝汤x 见恶寒。 
x羌活败毒散x 见发热。 
x双解散x 见发狂。 
寒疫可用辛温,若温热之疫,即有表邪,止用此方辛凉双解。 
x干葛石膏汤x 见寒热。 
太阳温疫,当以双解散治之。阳明温疫,则以此方双解。若兼少阳,合用小柴胡汤。 
x凉膈散x 见发狂。 
温疫病有表症,当以前方双解。若表邪已解,当以此方清里。 
x知母石膏汤x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麦门冬 
凉膈散,通治上焦里热。此方专治阳明胃热。若下部有热,再加清下部之药。 
x三黄汤x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二方,治上焦温热。若三焦皆热,大便燥结,当用此方。 
x六一散x 
夏令湿热温疫,当用此清利湿热,从下窍而出。 
x神术汤x 
防风 熟苍术 石膏 甘草 
湿热疫邪,当分表里主治湿热在里,用寒药以清热,淡药以利水。若湿热在表,用风药以 
散湿,燥药以胜湿,佐以石膏、甘草,则湿热尽去。 
x苍术防风汤x 
风湿疫邪,散表为捷。防风胜湿,苍术燥湿。兼寒者,加热药;兼热者,加寒药。此二语 
开无穷之悟。 
x术附汤x 
熟附子 白术 
寒湿疫邪在表者,宜用辛温散湿。若里有寒湿,当以此方主治。 
x人参白虎汤x 见潮热。 
燥热疫邪,肺胃先受,故时行热病,见唇焦消渴者,即用此方。 
x清燥汤x 见喘逆。 
阳明燥热疫症,用前白虎汤。若燥伤肺气,而见发热喘嗽,则以此方清肺。若阳明燥热, 
上冲刑肺,二方合用。 

卷四
夹食
属性:《伤寒论》胸满条,有烦热胸中窒,用栀子豉汤。又有胸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当吐之。 
此二条,言胸前胃家满闷,一以清胃热,一以吐胃痰主治也。至心之下腹之中硬满,则曰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又云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大陷胸汤主之。此二 
条,一言心腹硬满,用承气下肠胃燥屎。一言心下至小腹硬痛,用陷胸汤下胸腹痰饮。至论 
病后新瘥,强与谷食,故令微烦,当捐谷则愈。此言病后食复之症也。舍此别无食滞中焦,胸 
膈饱闷,而用消导之法。不知今之患伤寒热病, 痧疫毒,因食滞中焦,凝结胃阳,不能敷 
布作汗,内外结纽,互相蒸酿,久热不解,至死者比比,良由世有夹食伤寒之名,前贤未有 
夹食治法。余今参悟方法主治。夫食滞中焦,外冒表邪,病因不一。有先因感冒,而食滞不 
消者,此因感冒停食,外感为本,食滞为标。有先因食滞,感冒风寒,食滞为本,外感为 
标。二者虽有标本之分,然当择其急者先治。二者皆急,当以二者并治。古人云急则治标, 
人多错解。此言重在急字,言治病当先治本。若标病急,当舍本先治标矣;若不急,仍先治 
本。进而详之,更有说焉。例如表热食滞,必得表汗外出,表热外解,则食始消。不知欲发 
表邪,必得胃阳敷布,方能作汗,故以一半消食,一半发表治之。若胃气冲和者,则能作汗 
外解。若痰涎食重,胶固胃中,而以表里和平治之,则不应矣。于是家秘立保和散细研为 
末,以散胸前凝结,又以升阳解表汤煎汤调服,蒸助胃汁,则作汗外解。若表邪未解,表 
热方盛,食滞不消,而里已热结,且唇焦口燥,用不得快膈末药者,则以前方同煎,以汤润 
燥。夫胸前食滞,胶固不开,不用消化,则热久神昏,必至于死。消化之药太燥,则热得 
燥而燥愈甚,亦必至死。用润不及,则偏于燥而热不减。用润太过,则偏于润而结愈固。 
仲景用山栀豆豉汤,治里有烦热,不能作汗外解。河间又发豆豉、石膏、滑石,同葱白能 
发里热无汗之症,均有至理。家秘用保和散以消胸膈痰食,多冲竹沥、萝卜汁,以其润而 
不燥,寒而不凝,不独能消痰食。且燥火闭郁,非此不清,燥热无汗,非此不润,平淡切 
病,常能起回生。惟荤腥食重,抑遏表邪者,多有不应。若 痧疫毒得荤腥者,百无一生, 
以疫毒得荤腥浓味,则凝伏不出,肠胃必腐,后下血水,更重于他病耳。故治夹食,必互参 
毒及唇焦胸满,方能得手。 
x家秘保和散x 
半夏 浓朴 枳壳 香附 楂肉 莱菔子 麦芽 川连 豆蔻 石菖蒲 
上为细末,白汤炮服。有燥热,冲竹沥、萝卜汁,或煎汤以服。 
此方消痰化滞,家秘治胸满寒热,夹食夹痰,先服此方,随服后方升阳解表汤。 
若表里并急,前后二方合用,古名保和丸。然胸前凝结,必须散以散之,汤以荡之。若丸 
以缓之,则胸前愈加填满。 
x升阳解表汤x 
升麻 葛根 羌活 防风 柴胡 枳壳 浓朴 广皮 甘草 半夏 
此方升发胃气,敷布胃阳,作汗散表,家秘治发热胸满,表邪不解之症。若表症重者,先 
服此方散表。若表里皆重,前后二方合服。五味以散表,五味以宣散。胃阳,敷布作汗。 
古人以一味表药,一味凉药,和解表里。又以一半散表,一半清理,双解表里。今家秘化 
立此方,和解夹食外感,以开化方比例之妙法。 

卷四
痉病
属性:强直反张之病,名痉病。按痉病与伤寒相类,但多项背反张为异。治分表里阴阳、虚实寒 
热。《金匮》以太阳发热,无汗恶寒,名刚痉,发热有汗不恶寒,名柔痉。此以有汗无汗, 
别寒湿伤营、风湿伤卫而定名者,虽不明言发汗解肌,然细玩首章原文,以有汗无汗立说, 
仍暗度金针于太阳伤寒发汗解肌同条处治。但痉病不独在冬月,三时皆有者,故不明示麻桂 
辛温,发汗解肌。又因痉劲强直,多有营卫不充,外冒外淫致病,用不得大汗发表。故下章 
云∶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盖言太阳发热之痉,惟以散表为正治。今 
以脉沉而细,用不得散表,则难治矣。是此可见太阳发热之痉,设脉浮紧而大者,仍可用散 
表方法而不曰难治矣。下文又言太阳病发热无汗之病,本宜发汗,若脉沉而细,大发其 
汗,因汗太多,亦能致痉。若发热有汗之中风症,脉沉而细者,下之亦能致痉。疮家虽身疼 
痛,若脉沉而细者,误发汗亦成痉。即太阳病症备,若脉沉迟,止用栝蒌桂枝汤。再三告戒 
脉沉而细者,汗下俱禁者也。然下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 
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按此条但言无汗,不言脉沉细,故仍用葛根、麻黄,以发太阳 
阳明之表,明示首章发热无汗反恶寒之刚痉,若脉不沉细,仍用发表治法。下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