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 >

第14章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第14章

小说: [成功]社交谋略与技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时间,这时我就应该送您歌德的一句话:“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候。”要不,你学鲁迅先生也行:“我总是在别人喝茶、闲聊、或吃饭的时候,抓紧时间看上一两页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努力地加强自己在品德和知识方面的修养,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增加自己的社交魅力最有效的方法。
  2。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能力、幽默感、情趣等心理特征。
  它也是你在社交中单向吸引的一个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1)气质。此处所言气质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并非平常生活中所言的风度、风采、风韵。
  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它们都以自己特殊的魅力发挥着吸引作用。似乎很难确定哪种气质更讨人喜欢,只是不同气质者,采取的社交方式不同,成功的机会有差异罢四类气质中,胆汁质的人,以其热情直率、刚毅果敢吸引着别人;多血质之人则以其机智灵活、能言善辩打动别人;粘液质的人以其深沉稳重,坚毅慎恩得到人们的青睐;而抑郁质的人则以其情感诚挚、观察敏锐而赢得好感。因此,《红楼梦》中多血质的史湘云让人动情,粘液质的袭人叫人着迷,抑郁质的林黛玉令人神慕,胆汁质的王熙凤,如果除去其阴险毒辣,也会有不少知心的朋友。
  气质各有特色,在人的感情生活中也各有长处和短处,不一定人人都要去追求深沉、冷脸、少言寡语,如果那样你的交往就会陷入死胡同。假如我们总是陷在某一模式里,刻意地去寻求某一类气质,那是不现实的。
  (2)能力。社会上有能力之人,总是被大家喜爱、尊敬和推崇,即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而缺少能力之人常被人小觑。尤其是男人没有能力,则常被辱力“废物”,所以张小勇在采访了欧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回国之后,众多的人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许多求爱信也雪片似飞来;上海市电视台某播音员荣获“最佳”称号之后,甚至连中学生也投书表示爱慕;所以球星有许多球迷拥护,而歌垦,影星则有众多的歌迷、影迷追随。
  人之能力形形色色,组织力、社交力、感召力、自控力、演说力、思维力、想象力,真是复杂多样。不过,诸多能力中,只要能有一二项出类拔萃,就会为人倾慕,这在爱情中更是如此。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罗亭》),能得到天使般俏丽的娜达雅之爱,靠的就是他那能打动人的口才;《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能感动众多女性,也全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波兰作家显克微支《通过大草原》中的美国少女莉莉,在数百人中独独钟情于劳尔夫,乃在于他带领临时凑起来的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风情的淘金队伍在千里草原同疾病,瘟疫、野兽、土人、饥饿、死亡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组织能力。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发挥你某一方面的能力,就能获得某一方面的朋友。
  (3)幽默感。幽默感是一个人机智灵巧的体现和乐观精神的流露,也是理智和美感相结合所迸发出的火花。它不仅意味深长,发人深思,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交际中,它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不仅能帮助你摆脱困境和尴尬,保护自我,增进和谐,还会大大增加你的社交魅力。
  健康的幽默感往往令人叫绝,让人敬意顿生。中国历史上有个以幽默著称的晏子。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楚王有意辱他,傲慢地瞟了他一眼,然后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不派一位比你强的人来呢?”晏子答:“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房屋一片连着一片,街上行人比肩接踵,何为无人?但是,齐王派大使是有规矩的,其贤者派往贤主,无能者派去见无能的国王,我是齐国最无能的,所以就派来见你了。”晏子的幽默,不仅摆脱了难堪,维护了人格、国格,还嘲弄了楚王,变被动为主动,并为外交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幽默之语,怎不叫人肃然起敬,能有如此幽默之语的人,又有谁不乐于与他交往呢?
  幽默宜含而不露,过于明朗,就无幽默味了。当然,过于深奥,旁人不懂,也幽默不起来。
  幽默以乐趣为旨,不见得有思想意义,但过于庸俗无聊,搞恶作剧,拿别人痛楚开心,嘲笑他人缺陷等等,都是出格之举,与幽默无关。
  幽默给人带来笑声,它不仅反映你内心乐观畅达,也反映“互动”(即幽默者双方)者之间的关系。一个幽默风趣之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4)情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月拼命和蝇蛆在一块儿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松林光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写道:“一个人的情趣,反应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一个人的格调和情操。情趣越丰富,人的生活就越是多姿多彩。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有了兴趣,才可进一步发展到情趣。情趣是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和再创造。情趣丰富的人,是快乐的人,更是幸福的人。”
  茶余饭后,抚琴吟唱;暇日余闲,写文作画;宾朋相聚,畅谈人生,真是奇趣无穷。菲力普斯说,“热爱好的音乐、图书、戏剧、伴侣与谈话的人是谁呢?他们是世上最快乐的人。”
  人缺少情趣,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这样的人谁愿意接近你呢?同一个枯燥无味的人做朋友,谁又会觉得开心呢,三、双向吸引双向吸引,亦可称互择吸引。它是双向接触发生联系产生的吸引力,彼此都将对方选择为对象的心理趋向。因为不光你在选择朋友,别人也在选择,当你们互相选中对方时,就是这双向吸引在起作用。
  双向吸引,可分下列几种形式:
  (一)一致性吸引在火车上,你无意中发现对面坐着的竟是位同乡,虽素不相识,却也一见如故,攀谈亲切。其原由何在?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双方有某种一致性,并能力彼此所认识,则易产生双向吸引,产生亲切感。
  一致性,主要指双方在思想性格如态度、需要、情趣、价值观、追求等方面和社会背景如文化、语言、种族、籍贯、职业、阶层、家庭等方面的相似性。双边一致,不但能获得支持与共鸣,同时易预测对方的感情和反应倾向。
  增加相互间的认识深度和内聚力。白朗宁与芭莱特、钱三强与何慧泽、居里与居里夫人,不正是由于一致性吸引而永结伉俪的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歌德和席勒、不也正是因为追求或爱好一致而成就了人间伟大的友谊了吗?
  对一致性吸引,英国作家凯瑟林·曼斯菲尔德曾有过细腻的描述。她在《相册最后一页》中,写了一位聪明英俊的青年画家伊思·佛伦奇,面对上流社会名媛佳丽的轮番诱惑,他无动于衷,简直令她们“毫无办法”。可当和贫寒瘦弱,与卧榻不起的母亲相依为命,每天为生计疲于奔命的少女邂逅时,“竞使他的心从画室侧面的窗子掉了出来,落到了对面的房子阳台上”
  (少女的住所),从此坠入情网,不可自拔。那样一位少女,何以能搅到画家的心潮,作者说:“年轻的画家把这个孤苦瘦弱的少女视为自己的同类,与那些对他有所企图的人完全不同、毫不相干的同类。他并不希罕那些资产富有的上层社会的妇女们献给他的享受,而想象着他和这个少女将来如何过着一种并不是充满欢乐和色彩,而是既有恬静的愉快,也有矛盾和忧虑的家常生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要想与别人成为朋友,就要找出与他们的一致性。
  (二)互补性吸引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说:“两个人受教育的条件相同,感情相同,承担的社会任务相同,但他们之间却缺乏明显的好感。在某些条件下,甚至会出现嫌恶感。”不错,人总是这样,他们老在寻求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以求补偿。大凡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就是那些神秘的、未知的、自己不具备的东西。这“东西”不仅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注意力粘着其上,而且还令人感到自己单独存在时的某种欠缺。这欠缺的背后,就是对对方的需要。所以,互补总是有吸引力的。
  例如,独立性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人在一起;性格倔强的人只有和性格随和的人在一起才有快乐;而脾气急躁的人往往喜欢和脾气温和的人相处;至于日本民族对男女性格的要求——菊花和剑,更是体现了温柔和刚硬的互补性。
  一般而言,朋友之间相互吸引的互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性格互补。冷静型与热情型,乐天型与不安型,孤独型与社交型,思考型与行动型,自卑型与自信型,独立型与依附型。
  气质互补。胆汁质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与粘液质、抑郁质。
  兴趣互补。唱歌与体育;一个会乐器,一个善美术;一个长文学,一个好哲学;一个好品尝,一个擅长烹饪。
  智能互补。操作思维型与抽象思维型,经验思维型与理论思维型,直觉思维型与分析思维型,发散思维型与收敛思维型,常规思维型与创造思维型。
  知识互补。学理科的与学文科的,学哲学的与学心理学的,学天文的与学地理的。
  能力互补。善主内与善主外的,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的,善组织与善社交的,善想象与善操作的。
  (三)互动性吸引所谓互动,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对应现象。如,你一美好举止,他人投以赞许目光,使你感到满足,这就是互动。
  互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互动增添双边吸引力,使彼此感到一种向心倾向。打个比喻:你生病了,一位异性朋友主动照顾你,你十分感动,决定为对方做点什么。你的行动引来对方感激时,又会予以回报。。如此循环,达到一定程度时,双方感到一种压抑不住的接近欲望,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这便是积极互动所致。相反,消极互动,不仅不利于相互之间友爱关系的建立,反而会使已经建立的情谊趋向淡漠。就拿恋爱关系来说罢,如果恋爱一方对另一方消极或双方都消极,那么他们之间就互动不起来,就有分道扬镳的危险。
  有这样一对青年,彼此都早已钟情于对方,可谁都不愿先开尊口,说句“我爱你”。一年过去了,男方按捺不住终于写了封信,但女方觉得表态含糊,于是回了一首诗——《等》:
  我等着你像言语等着火寂寞等着温暖琴弦等着歌唱按照现在的一句歌词可以表述为:“我等得花儿都快谢了”。男青年悟出了诗中希望他明确些,更热烈地表达爱。但他觉得太低声下气,有伤男子汉尊严。于是回信说:“我想告诉你一句柏拉图的箴言:真正的爱情就在于把疯狂和近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女方看信后,怪他盛气凌人,想自己不能忍气吞声,于是反唇相讥:“柏拉图的话我不理解,但柏位图式的爱情我倒知道,要我告诉你吗?”就这样,他们的感情温度降至冰点,终于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也许他们是大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但在消极的互动中,维系双方关系的吸引力丧失殆尽,最后导致彼此敌视了结。
  而朋友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是经常有因为双方中有一方回信太迟或忘记了回信,从而导致双方感情下降的事吗?
  产生吸引力的互动,大致可概括为八个方面:互敬、互爱、互信、互慰,互勉、互让、互谅。如能做到这“八互”原则,那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就会产生持久的相互吸引力,从而发展成为坚固的友情或爱情关系。
  (四)互悦性吸引人,总是愿意接近那些认可自己,赞成自己,对自己有好感,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而不喜欢那些专门挑刺儿,与人作对,给人烦恼的人,这便是人际吸引中的互悦原理。因此,在社交中,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欣赏自己,或能结自己带来偷悦感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在社交活动中做得更好。
  琼瑶《在水一方》中的杜小双,虽然先己有心于朱诗尧,可当卢友文带着一股新鲜之气出现时,她的爱情指针发生了偏转。其实原因很简单:朱诗尧孤傲清高,给人以压抑感,让他人敬而远之。可卢友文开朗活泼,他出现在哪里,总能给人带来笑声,祛除烦愁。谁愿在“冰封世界”里苦度终日?
  谁不愿生活充满笑声?在现实生活中,你也会发现,那些温和大度的人总是能吸引不少朋友,而孤僻清高的人却很少有朋友。平素恋人们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之时,一方问,你为何爱我?对方多半回答:同你一起快乐。这便是互悦性吸引所致。
  互悦性吸引表现得最明显的,莫过于恋人之间的那种“一见钟情”,或朋友之间的“一见如故”或“相见恨晚”,有了互悦性吸引,双方不仅容易建立感情与友谊,而且这种感情与友谊维持得也长久。
  最能发挥互悦吸引效力的,是在先否定,后肯定的情况下。接触之初,由于诸多因素会彼此互持否定态度;随着接触加深,光点闪现,相互渐渐肯定起来,经此“磨难”,彼此肯定程度会更高,吸引力会更大。这便是否定——肯定更肯定的心理模式。其原因,心理学家们解释:一方面,起初的否定评价引起了对方的忧虑和自我怀疑,同时也强化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因此,当肯定评价出现时意义就更大。另一方面,如果开始就持肯定评价,对方的心理感受是,这家伙对谁都喜欢,对谁都说好话。于是好感并不产生,吸引力也不大。先持否定评价,尽管对方不中意,但会觉得你要求严格,后来当你转为肯定评价时,对方会认为你独具慧眼,颇有判断力,好感油然而生,吸引力也就大大增强。鲁迅先生与刘半衣的友谊也是从互相否定开始的——那是因为双方的误解,后来双方渐渐互相了解,误解消除,因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成为至交,小说《明月松间照》中的柳叶,初至车间就被围了一大堆追随者,唯有胡波不屑一顾,以为她“不过是只招花惹草的蝴蝶”
  而已。可当他真正了解柳叶后,也钟起情来,晚来的亲近,使柳叶意识到“那不是冲动的痴情,而是理智的爱慕”。她感谢胡波的知遇,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五)强迫性吸引强迫性吸引,并非人为的强制,而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不由自主的被某人吸引或对某人产生好感的现象。
  苏联有部电影,叫《第四十一个》,讲的是一个红军女战士押送一个白军俘虏到了一个荒岛,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生存,两人相依为命,后来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完全可能的,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强迫吸引现象。再如像《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因在荒岛上势单力薄,因此让土人星期五做了仆人,并与他在后来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友谊。这也是强迫性吸引的结果。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时空限制,两人缺少更多的选择机会或者根本就没有较多可供接近的人,这时他们相互之间就互相了解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友谊。倘若有更广阔的余地,也许两人并不会认识,更不用说成为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