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44-证治准绳·杂病 >

第25章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25章

小说: 644-证治准绳·杂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大怒而呃作,作则举身跳动,脉不可诊,神昏不知人,问之乃知暴病。视其形气 
俱实,遂以人参芦二两煎汤,饮一碗,大吐顽痰数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人参入 
手太阴,补阴中之阳者也。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肝主怒,肺 
主气,经曰怒则气逆,因怒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呃大作而神昏。参芦善吐,痰尽 
则气降而火衰,金气复位,胃气得和而解。(上宣例,痰郁者宜乏。)《三因》云∶哕而心下坚 
痞眩悸者,膈间有痰水所为,虚不禁吐者,宜二陈汤、导痰汤加姜汁、竹沥。亦有 
污血而哕者,丹溪治超越陈氏用桃仁承气汤是也。虚不禁下者,于蓄血门求轻剂用 
之。仲景云∶哕逆者,陈皮竹茹汤主之。又云∶干呕哕,若手足厥者,陈皮汤主之。 
《本事方》用枳壳五钱,木香二钱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孙兆方用陈皮二 
两去白,水煎通口服,或加枳壳一两,此皆破气之剂,气逆者宜之。唯陈皮竹茹汤, 
气逆而虚者宜之。水寒相搏者,小青龙汤。寒甚加附子尖炒。洁古柿钱散《宝鉴》丁 
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皆热剂,唯寒呃宜之。戴复庵以热呃,唯伤寒有之。其他 
病发呃者,皆属寒,用半夏一两,生姜一两半,水一碗。煎半碗热服。或用丁香十粒, 
柿蒂十个切碎,白水一盏半煎。或理中汤加枳壳、茯苓各半钱,半夏一钱,不效更 
加丁香十粒。亦有无病偶然致呃,此缘气逆而生,重者或经一二日,宜小半夏茯苓 
汤加枳实半夏汤,或煎汤泡萝卜子研取汁,调木香调气散,乘热服,逆气用之最佳。 
若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轻剂不能取效,宜丁香煮散,及以附子粳 
米汤,增炒川椒、丁香,每服各二三十粒。治呃逆,于脐下关元灸七壮,立愈,累 
验。又方,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甚者二七壮。 
x【诊】x心脉小甚为哕。肺脉散者不治。哕声频密相连者为实,可治。若半时哕 
一声者为虚,难治,多死在旦夕。 
x【产后呃逆】x此恶候也。急灸期门三壮,神效。屈乳头向下尽处是穴,乳小者, 
乳下一指为率。男左女右,与乳正直下一指陷中动脉处是穴,炷如小豆大,穴真病 
立止。丁香散、羌活散,桂心五钱,姜汁三合,水煎服。参附汤。(上皆热剂。)干柿一 
个切碎,以水一盏,煎六分热呷。(内有热,不禁热剂者可用。) 

第三册诸呕逆门
噫气
属性:《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宣明五气论,以心为噫。痹论,以心痹者,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至真大要论,以太阳司天,少阴之 
复,皆为哕噫。四时刺逆从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 
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脉解,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 
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此乃噫从心出者也。厥阴在泉,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玉版论,太阴终者,善噫。《灵枢》云∶足太阴是动 
病,腹胀善噫。又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仲景谓上 
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卫出上焦。)又云∶上焦不归者,噫而酢酸。(不 
归,不至也。上焦之气不至其部,则物不能传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观之,噫者是火土 
之气郁而不得发,故噫而出。王注解心为噫之义,象火炎上,烟随焰出。如痰闭膈间,中气不得 
伸而嗳者,亦土气内郁也。仲景云∶痞而噫,旋复代赭汤主之。《本事方》心下蓄积,痞 
闷或作痛,多噫败卵气,枳壳散主之。丹溪云∶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故成嗳气。用 
二陈汤加香附、栀子仁、黄连、苏子、前胡、青黛、栝蒌,或丸或汤服之。 
x【诊】x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 
气填于膈上。寸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趺阳脉微而涩,微无 
胃气,涩即伤脾,寒在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 
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闭塞之病。趺阳脉微涩,及寸脉紧而噫者,皆 
属寒。太阴终者,腹胀闭,噫气呕逆。 

第三册诸呕逆门
诸逆冲上
属性:逆气,五脏皆有。一曰心、小肠。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云∶少腹控 
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阳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 
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是也。二曰胃。经云∶胃为气逆是也。 
胃逆有呕有吐有哕,故刺呕吐取中脘、三里也。刺哕取乳下黑根尽处,及脐下三寸, 
皆大验也。治各见本门。三曰肺、大肠。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云∶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下廉是也。其肺 
逆曰咳喘,取天突、人迎泄之也。治亦各有门。四曰肝。经云∶肝气逆则耳聋不聪, 
肿,取血是也。五曰肾。即奔豚气逆、香港脚冲心之类是也。治亦各有门。六曰肾。 
经云∶督脉别络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是也。 
运气厥逆有三∶一曰风火。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风行于地,厥逆,膈 
不通是也。二曰寒。经云∶水郁之发,善厥逆是也。三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 
气下临,厥逆是也。 
经云∶逆气象阳。凡气逆必见象阳证,面赤脉洪,当以法降其逆乃愈。若以气 
象阳盛而用寒药攻之,则不救矣。气上冲心咽不得息,治法见伤寒厥阴病条。东 
垣云∶如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并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 
厥逆。经曰∶逆气上行,满脉去形,七神昏绝,离去其形而死矣。其症气上冲咽不 
得息,喘息有声不得卧,于调中益气加吴茱萸半钱或一钱,观厥气多少用之。如夏 
月有此症,为大热也。盖此症随四时为寒热温凉,宜以酒黄连、酒黄柏、酒知母各 
等分,为细末,熟汤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汤下,仍多饮汤,服毕 
少时,便以美饮食压之,使不得胃中停留,直至下焦,以泻冲脉之邪也。戴复庵云∶ 
虚炎之证,阴阳不升降,下虚上盛,气促喘息,宜苏子降气汤去前胡,下黑锡丹或 
养正丹,气急甚而不能眠卧者,沉附汤或正元散,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并以盐 
煎,下黑锡丹,或灵砂丹、三炒丹,不效则以前药下朱砂丹。(此多用香燥刚热之剂,若阴虚内热 
者,误用立殆,医者审之。) 

第三册诸血门
诸见血证
属性:东垣云∶衄血出于肺,以犀角、升麻、栀子、黄芩、芍药、生地、紫参、丹参、 
阿胶之类主之。咯唾血者出于肾,以天门冬、麦门冬、贝母、知母、桔梗、百部、 
黄柏、远志、熟地黄之类主之。如有寒者,干姜、肉桂之类主之。痰涎血者出于脾, 
葛根、黄 、黄连、芍药、甘草、当归、沉香之类主之。呕血出于胃,实者犀角地 
黄汤主之。虚者小建中汤加黄连主之。 
海藏云∶胸中聚集之残火,腹里积久之太阴,上下隔绝,脉络部分,阴阳不通, 
用苦热以定于中,使辛热以行于外,升以甘温,降以辛润,化严肃为春温,变凛冽为 
和气,汗而愈也。然余毒土苴犹有存者,周身阳和尚未泰然,胸中微躁而思凉饮, 
因食冷物服凉剂,阳气复消,余阴再作,脉退而小,弦细而迟,激而为衄血,唾血 
者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为便血、溺血者有之,肾肝受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 
鲜,此重沓寒湿化毒,凝泣水谷道路,浸渍而成。若见血证,不详本源,便用凉折, 
变乃生矣。阳证溢出鲜血。阴证下如豚肝。 
上而血者,黄 桂枝汤,白芍当归汤。中而血者,当归建中汤,增损胃风汤。 
下而血者,芎归术附汤,桂附六合汤。若三血证在行阳二十五度见,黄 四君子汤 
主之。若三血证在行阴二十五度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主之。 
吐血、衄血、便血,其人阴虚阳走,其脉沉而散,其外证虚寒无热候,宜乌金 
丸、散止之,法宜上用散,下用丸,次以木香理中汤和大七气汤,入川芎煎,调苏 
合香丸温之。《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药。然亦有气虚挟寒, 
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法当温中,使血自归于经络,可用理中汤加南木香,或《局方》七气汤加川芎,或 
甘草干姜汤,其效甚着。又有饮食伤胃,或胃虚不能传化,其气逆上,亦令吐衄, 
木香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出血诸证,每以胃药收功,木香理中汤,或参苓白术散 
二分,枳壳散一分,夹和,米汤乘热调下,或真方四君子汤,夹和小乌沉汤,米汤 
调下,以上并用姜枣略煎亦得,上药不惟养胃,盖以调气辈与之并行。若夫桔梗枳 
壳汤,夹和二陈汤,姜枣同煎,入苏合香丸少许佐之,又调气之上药也。 
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血溢血泄。又云∶少阳之复,火 
气内发,血溢血泄。是火气能使人失血者也。而又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 
于中,民病呕血血泄,鼽衄善悲。又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血见。是寒气 
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血见。是湿气能使人失血也。又 
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热病生于上,冷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 
于中,民病血溢血泄。是寒热凌犯能使人失血也。太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风湿相 
薄,民病血溢。是风湿相薄血溢也。又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病反侧咳逆,甚 
而血溢。是燥气亦能使血溢也。然则六气皆能使人失血,何独火乎。 
《撄宁生卮言》云∶古人言诸见血非寒证,皆以血为热迫,遂至妄行,然皆复有 
所挟也。或挟风,或挟湿,或挟气,又有因药石而发者,其本皆热。上中下治,各 
有所宜。在上则栀子、黄芩、黄连、芍药、犀角、蒲黄,而济以生地黄、牡丹皮之 
类。胃血,古人有胃风汤,正是以阳明火邪为风所扇,而血为之动,中间有桂,取 
其能伐木也。若苍术、地榆、白芍药之类,而济以火剂。大肠血,以手阳明火邪, 
为风为湿也。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如黄连、黄芩、芍药、柏皮、荆芥、 
防风、羌活之类,兼用鸡冠花,则又述类之义也。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 
属肝。忧而动血者,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肾。血溢、血泄、 
诸蓄妄证,其始也,予率以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而后区别治之。虽 
往往获中,然犹不得其所以然也。后来四明遇故人苏伊芳举,间论诸家之术,伊芳举曰 
吾乡有善医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 
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 
生,何虚之有。予闻之愕然曰名言也。昔者之疑,今释然矣。 
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蓄而为胞胎,则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其产育为恶露, 
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其 而为乳,则无复下,满而为月矣。失血为血家妄逆, 
产妇为妇人常事,其去其生则一也。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施之于蓄妄之初,亡 
血虚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失之后。 
x【九窍出血】x南天竺饮主之。或用血余灰,自发为佳,无即父子一气者,次则男胎发,又次 
则乱发,皂角水净洗,晒干烧灰为末,每二钱以茅草根、车前草煎汤调下。荆叶捣 
取汁,酒和服。刺蓟一握绞汁,酒半盏和服。如无生者,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三钱。 
x【血从毛孔出】x名曰肌衄,用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令极细,每服二钱, 
入麝香少许,温酒调下。外以男胎发烧灰KT 之。未效,以郁金末水调,鹅翎扫之即 
止。《九灵山房集》云∶湖心寺僧履师,偶搔 中疥,忽自出血,汨汨如涌泉,竟日 
不止,疡医治疗弗效。邀吕元膺往视时,已困极无气可语,及持其脉,惟尺脉如蛛 
丝,他部皆无,即告之曰,夫脉血气之先也,今血妄溢,故荣气暴衰,然两尺尚可 
按,惟当益荣以泻其阴火,乃作四神汤加荆芥穗、防风,不间晨夜并进,明日脉渐 
出,更服十全大补汤一剂遂痊。 
凡九窍出血皆可用∶墙头苔藓可以塞。车前草汁可以滴。火烧莲房用水调。锅 
底黑煤可以吃。石榴花片可以塞。生莱菔汁可以滴。火烧龙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 
以吃。《玉机微义》曰∶经云,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 
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 
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 
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 
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取汁变化而赤为血也。 
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可不谨养哉。故曰血者神气 
也,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 
亢。阳盛则阴必衰,又何言阳旺而生阴血也,盖谓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营运 
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故其致病也易,调治也难,以其比阳常亏而 
又损之,则阳易亢阴易乏之论,可以见矣。诸经有云∶阳道实,阴道虚,阴道常乏。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妇人之生也,年至十四经行,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之难 
成易亏如此。阴气一伤,所变立至,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外则虚劳,妄反于下 
则便红,积热膀胱则癃闭溺血,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 
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火极似水,血色紫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 
于血则为痛痒,瘾疹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人喜忘,蓄之在下则人喜狂。堕恐 
跌仆则瘀恶内凝。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此特举其所 
显之证者。治血必血属之药,欲求血药,其四物之谓乎。河间谓随证辅佐,谓之六 
合汤者,详言之矣。予故陈其气味,专司之要,不可不察。夫川芎血中气药也,通 
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 
阴之虚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全用能活血,各归其经 
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虚腹痛也。若求阴药之属,必 
于此而取则焉。《脾胃论》有云∶若善治者,随证损益,摘其一二味之所宜为主治可也。 
此特论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者也。若气虚血弱,又当如长沙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 
生阴血也。若四物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 
苏木、血竭、牡丹皮者,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榈灰者,血崩 
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苁蓉、琐阳、牛膝、枸杞子、 
益母草、夏枯草、败龟板者,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干姜、肉桂, 
血寒所宜。生地黄、苦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