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刘再复、李泽厚对话: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沉浮 >

第2章

2-刘再复、李泽厚对话: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沉浮-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健康的个人主义除了意识到个人独立人格的重要,还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是相关的,绝对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意识到这种相关性,就是不仅意识到个人的权利,也会意识到个人的责任,於是,在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具有自我抑制、自我反省的力量。五四时期的文化改革者也认识到这一点,胡适说自我也要〃担干系〃的意思也就是责任的意思,他在〈不朽〉一文中就说,〃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於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於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新青年》第六卷第二期)但是,很不幸,〃五四〃之後的中国,特别是当代的中国,经常泛滥的是只要权利、不要责任的破坏性个人主义。
    李:现在比较盛行的是〃老子天下第一〃,唯我掌握真理,以为个人主义就是反社会、反理陆、反现存的一切,把个人主义等同於毫无责任感的反社会的破坏性人格。市场经济发展之後,个人欲望还会继续膨胀,有个人欲望不是不好,但个人的欲望要尊重他人的欲望,健全的个人主义还应当包括自我抑制的一面。
    刘:现在在学术文化领域中最流行的〃解构〃,解构一切,解构人,解构意义,解构历史。这种解构,对僵死的政治意识形态,确实起了消解作用。在文学领域中,以往那一套历史决定论的观念、历史必然陆的观念、阶级斗争的观念根深抵固,无论对社会的发展和对文化的发展都很有害,对它解构一下,确实起了变革的作用。
    李:但是解构之後怎么办?这个问题应当提出来。解构之後总得有所建构吧?不能仅仅剩下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自我〃、〃当下〃吧?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它可以走极端,往解构方面走,但是在伦理学以及整个社会建设,就不能只讲解构,不讲建构。如果把一切意义都解构了,把人类生存的普遍性原则都解构了,那社会还怎么生存发展?所以我不愿意赶时髦,例如全盘否定〃本质主义〃。一切均碎片,无本质可言;当下即真实,历史、哲学均虚幻,这种种解构时髦,我怀疑。我宁肯被嘲笑为〃过时〃、〃落後〃、〃保守〃、〃形而上〃等等。
    刘:正常的社会、正常的国家,一方面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尽可能让个人的潜力得到充份的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公共权威和公共意识。片面的个人主义,只讲个人意识不讲公共意识,就使这种个人主义只带破坏性不带建设性。我觉得美国社会有一种巨大的资本,就是公民意识,或者说是公民感。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完全建立在充份调动个人潜力而获得成功的国家,自由度确实很高,而它所以还能维持下去,就是靠这种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就是对公共权威的尊重,即对法律和各种规则的尊重。
    李:美国好些人的个人主义还对上帝负责,对公认的法律原则负责,我们的个人主义对谁负责?美国人开车,见到红灯一般都停下,即使当时街上空无一人,也得等绿灯,这就是对公共权威的尊重,就是公民责任感。个人主义不能越过这一条。
    刘:个人主义并不就是闯红灯的主义,并不是蔑视一切、横扫一切的主义。美国社会问题那么多,但社会生活又是有条有序,人们在口头上总是县挂着〃对不起〃,〃谢谢〃,这种简单的但又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日常语言,包含着对人类相关性的承认,包含着对他者的尊重。美国的总统也得承认公共的权威,也得遵守各种法律,报刊、民间监督系统可以随时批评他的违法行为,这种批评,凭藉的就是公共权威和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的前提就是尊重个人,但又是尊重他人和自己共同确认的权威。这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