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163章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63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桂枝去芍药汤方x 
桂枝(去皮) 生姜(各两半,切) 甘草(一两,炙)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活人》云∶芍药味酸,脉促胸满,恐成结胸,故去芍药,单 
用辛甘之味发散毒瓦斯也。) 
x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x 
桂枝 生姜(各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附子(半个,去皮,炮) 
上 咀,水煎温服,每服五钱。 
伤寒汗下后,心下痞而恶寒者,表未解也,先用桂枝汤解表,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若痞而汗出恶寒者, 
表已解也,附子泻心汤主之。(方论见痞。) 
阳明病胃家实,若汗多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未可与承气汤。(方论见潮热。) 
伤寒脉浮汗出,微恶寒,小便数,脚挛急者,忌服桂枝汤。(方论见厥。)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恶寒续法
属性:〔《活》〕大抵太阳病必发热而恶寒,不可过覆衣被,及近火气,恐寒热相搏,脉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 
遏。但去被彻火,兼饮以和表之药,自然不恶寒矣。若妇人恶寒,尤不可近火,恐寒气入腹,血室结聚,针药 
所不能治矣。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恶风
属性:发热恶风为表虚,属太阳病。(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发汗后,遂汗漏不止,其症似风湿相搏症,背 
恶风,汗出,小便不利,四肢难屈伸,但心下不满者,身不痛,用桂枝加附子汤。(方见自汗。) 
风湿相搏者,骨节烦疼,掣痛,用甘草附子汤。(方见体痛。)身热恶风,项强胁满,手足温而渴者, 
用小柴胡汤。 
(方论见胁痛。)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恶风续法
属性:〔成〕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必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恶寒者,则不待风而自寒,虽身 
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是也。《活人》云∶恶寒者,不当风而自憎寒。恶风者,当风而憎寒也。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头痛
属性:发热头痛恶风者,属太阳。(方论见发热太阳病。)大便不利六七日,头痛身热,小便赤者,宜承气汤。 
若小便利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宜桂枝汤。(论见胃实。)头痛发热,脉弦细者,属少阳,宜小柴胡汤。(论见口苦。) 
若脉反沉者,当救里,宜四逆汤。(论见发热。)头痛兼心下痞硬满痛,苦眩冒,时如结胸者,刺大椎第 
一间肺俞、肝俞。(论见项强。)若下后仍发热无汗,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论见项强。)若表解汗出, 
胁痛 
干呕者,宜十枣汤。(方论见胁痛。)头痛,干呕吐涎沫者,用吴茱萸汤。(方论见吐。)若表解汗出, 
心下硬,引胁痛者,用十枣汤。若阳明胃实,反无汗而小便利,呕咳,手足厥者,为寒邪。(方论见胃实。)头痛 
发热,吐利者,为霍乱。(方论见吐利。)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能食者, 
纳药鼻中则愈。(方论见身痛湿痹条。) 
太阳病下之复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头痛续法
属性:〔丹〕一丈夫因浴冷水,发热头痛,脉紧,此有寒湿也,宜温药汗之。 
苍术 麻黄 干葛(各钱半) 甘草(炙些) 陈皮 川芎(各贰钱) 
分贰帖服,得汗后知病退,又与下补药。 
芍药(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三钱) 白术 苍术 人参 木通(各贰钱) 甘草(五分) 
分四帖,姜水煎服。 
一妇人头痛发热而渴。 
白术(半两) 陈皮 川芎(各三钱) 干葛(贰钱) 木通(钱半) 甘草(炙些) 
上分四帖,水煎温服。 
〔《活》〕若已发汗,或未发汗,头痛如破者,用连须葱白汤。 
x连须葱白汤方x 
葱白(连须,切,半升) 生姜(贰两) 
上以水贰升,煮取一升,分贰次温服。再不止者,宜服后方。 
x葛根葱白汤方x 
葛根 芍药 知母(各半两) 葱白 川芎 生姜(各一两) 
上以水三升,煎至一升,热服。 
若非次头疼,胸中满,及发寒热,脉紧而不大者,即是膈上有涎,宜用瓜蒂末一钱,暖水调下,吐涎立愈。 
〔云〕伤寒汗下后,头痛起目眩者,宜x独活汤x。 
防风 独活 旋复花 当归(各七钱) 
上 咀,姜水同煎服。 
伤寒热病后,头痛不止者,用x石膏川芎汤x。 
石膏 川芎(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 
〔海〕太阳头痛,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太阴头痛,脉浮 
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小柴胡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呕而微吐苦水者,吴茱 
萸汤。 
〔垣〕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太阴少阴贰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 
于膈中,则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 
〔云〕如脉浮而头痛,过在手足太阳,刺完骨、京骨。如脉浮而长,过在手足阳明,刺合谷、冲阳。如脉 
浮而弦,过在手足少阳,刺阳池、丘墟、风府、风池,此刺头痛之法也。 
〔《集》〕伤寒头痛,刺合谷、攒竹。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项强
属性:发热恶风项强者,属太阳。(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项强胁下满,苦身热恶风,手足温而渴者,小柴 
胡汤。若下后不能食,身黄,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必反重。(方论俱见胁痛。)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勿发汗,如发 
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硬,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慎勿下之,宜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注云∶心下满痛,小便利者, 
成结胸,小便不利,为停饮,故加苓、术以行之。) 
x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x 
芍药 生姜 茯苓 白术(各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小便利即愈。 
结胸,亦项强如柔 状者,大陷胸丸主之。 
项强卒口噤,背反张为 。(方论见 。)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身体痛
属性:发热恶寒,身体痛者,属太阳病,麻黄汤、大青龙汤是也。若兼心下支结者,柴胡桂枝汤。若兼 
下利清谷腹胀者,先以四逆温里,后以桂枝发表。(方论见发热太阳病条。)若尺脉迟者,血少,荣气不 
足,《活人》先以黄 建中汤养其血,俟尺脉回,却用柴胡等汤和解之。身体疼痛,脉沉,发热头痛 
不瘥者,四逆汤。(方论见发热。)若少阴但欲寐,手足寒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发汗后, 
身体痛,脉沉迟者,x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x主之。 
桂枝 人参(各两半) 芍药 生姜(各贰两)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身体痛下利。(方论见下利条。)身体痛,吐利,为霍乱。(方论见吐利条。)身体痛,手足寒,若 
脉沉,但欲寐者,附子汤。(方论见但欲寐。)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自利恶寒者,四逆汤。 
(方论见下利。)若夏月中暑,脉虚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方论见中暑。)身痛如被杖,面目青, 
咽痛者,为阴毒,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方论见阴毒。)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活人》“脉沉细”作“沉缓”。)湿家之为病,身尽痛,发热而烦,身黄如熏,可与麻黄加术汤 
发其汗,慎不可以大剂攻之。 
x麻黄加术汤方x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贰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 咀,先以水煮麻黄,去沫,入诸药煎,温服,覆取微汗。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 
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纳鼻药方见发热。)湿家其人但欲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早则哕, 
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烦躁也。湿家下之, 
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上湿痹,《活人书》为中湿,脉沉细为沉缓,小便自利者,术附汤。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 
五苓散,而不及麻黄加术汤,并纳鼻药。盖麻黄、纳鼻,皆是表药,而非脉沉缓之剂故也。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 
微肿者。 
x甘草附子汤x主之。 
甘草 白术(各一两) 桂枝(贰两) 附子(一枚,炮) 
上 咀,水煎温服,作四剂。(《活人》云∶身肿者加防风一两,悸气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两半。)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疼体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 
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x桂枝附子汤方x 
桂枝(一两贰钱) 附子(一枚,炮) 甘草(六钱,炙) 大枣(四枚) 生姜(切,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x白术附子汤方x 
白术(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贰两,炙) 生姜(两半) 大枣(六枚) 
上 咀,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温服。一服觉身痒,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 
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而剧者,多风湿。此病伤于汗后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汤。 
x麻黄杏仁薏苡汤方x 
薏苡仁 麻黄(各半两。去节,汤泡) 甘草(一两,炙) 杏仁(十枚,去皮尖)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温服。有微汗者避风。 
风湿身重,脉浮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方见身重。)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仍不愈者,何也。 
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自欲汗出者,风湿俱 
去也。 

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
体痛续法
属性:〔垣〕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升麻、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 
风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海〕神术汤,治风湿恶寒,脉紧无汗。白术汤,治风湿恶风,脉缓有汗。(俱见续伤寒发热条。) 
上贰术汤,治风湿,又当随症加减。其详并见 条,及白术、神术贰汤后。 
〔《活》〕x杏仁汤x 疗风湿身体疼痛,恶风微肿。 
桂枝(贰两) 麻黄(去节,汤泡,干) 芍药 天门冬(去心。各一两) 生姜(两半) 杏仁(贰十五枚, 
去皮尖,炒)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垣〕x麻黄复煎汤x 治阴室中汗出懒语,四肢困倦乏力,走疰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伸,浮而躁热, 
汗出,一身疼痛,盖风湿相搏也。以麻黄发汗,渐渐发之。在经者,亦宜发汗。况值季春之月,脉缓而迟, 
尤宜发之,令风湿去而阳气升,困倦乃退,血气俱得生旺也。 
麻黄(去节,用水五盏,先煎令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盏,方入下药) 黄 (各贰钱) 白术 人参 
柴胡根 防风 生地(各五分) 甘草(三分) 羌活 黄柏(各一钱) 杏仁(三个,去皮尖) 
上 咀,作一服,入麻黄汤,煎至一盏,临卧服,勿饱服。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为病,身体疼痛。(方见诸痹门一身尽痛条。)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阳明病
属性: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 
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问曰∶缘 
何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者,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 
难者,此名阳明病也。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利,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阳脉实,因发其汗,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 
亡津液,大便因硬也。阳明病,若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 
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也。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 
热必哕也。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 
迟故也。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症,不可攻也。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 
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阳明病
胃实不大便
属性: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须当发汗,若头痛者必 
衄,宜桂枝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病,胁下硬满,大便不利而呕,舌上白 
胎者,可与小柴胡汤。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 
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 
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小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许学士云∶宜小柴 
胡汤。)阳明腹满,脉浮紧,口苦咽干而喘,若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者,忌发汗,忌加烧针,忌 
下也。(论见自汗。)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上胃家实不大便,虽三尺之童,亦知可下也。殊不知仲景之法,虽有胃实症,若表未解,及有半表者, 
亦先用桂枝、柴胡以解外,然后视虚实消息之也。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时,宜用蜜煎导而 
通之。若土瓜根及入猪胆汁皆可导之。 
x蜜煎导法x 
用蜜七合,入铜器中,微火熬,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以手捏作挺子,令头锐,大如指,长 
贰寸许。乘热急作之,纳谷道中,用手急捺住,欲大便时乃去之。又,x猪胆汁方x 
用大猪胆一个,泻汁和醋少许,和匀灌入谷道中,如饭时顷,大便自去。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 
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 
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 
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