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176章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76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孙〕凡水结胸胁间,头必有汗,治以半夏茯苓汤。 
〔《活》〕病患表实里虚,玄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凡头汗出者,五脏干枯,胞中空虚,津液 
少也,慎不可下,下之谓之重虚。 
〔成〕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见于头也。 
〔海〕头汗出,剂颈而还,血证也。额上偏多者,属心部,为血证也。独益中州脾土,以血药治之,其法 
无以加矣。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舌白胎
属性:舌上白胎,若阳明胃实,胁下满,不大便而呕者,小柴胡汤。(论见胃实。)若下后,心中懊 者, 
栀子豉汤。(方论见烦。)若下后哕而胸满,小便不利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论见牙疼。)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 
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 
必欲利也。(海藏云∶恶寒必欲呕者,小柴胡汤;腹中痛者,理中汤。)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 
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 
紧,舌上白胎滑者,难治也。若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者,不可攻也。(论见脏结。)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舌胎续法
属性:〔成〕舌者心之官,法应南方火,本红而泽。伤寒三四日以后,舌上有膜,白滑如胎,甚者或燥涩黄黑, 
是数者热气浅深之故也。邪气在表者,舌上即无胎。及邪气传里,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胎矣。寒邪初传,未全 
成热,或在半表,或在半里,或邪气客于胸中者,皆舌上白胎而滑也。经曰∶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 
有寒,邪初传入里也。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是邪在半表半里也。太 
阳病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是邪客于胸中也。若病在脏,宜 
若可下,如舌上滑胎者,则不可攻,是邪未全成热,犹带表寒故也。 
及其邪传为热,则其舌上之胎不滑而涩也。经曰∶伤寒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 
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热耗津液,而滑者已干也。 
若热聚于胃,则为之舌黄,是热已深矣。《金匮要略》曰∶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若舌上黑色者,又为热之极也。《针经》曰∶热病口干舌黑者死。以心为君主之官,开窍于舌,黑为肾色, 
见于心部,心部者火也,肾者水也,水之邪热已极,鬼贼相刑,故知必死也。 
〔垣〕下后病嗽,加五味子、麦门冬,如舌上有滑胎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胸有微寒,加辛热之剂立 
效。舌燥涩如杨梅刺者,用生姜切浓片,蘸蜜于舌上揩之,其刺立消,神效。 
〔无〕x薄荷蜜x 治舌上白胎干涩,语话不真。 
先以生姜浓片蘸蜜水揩洗,有用薄荷自然汁与白蜜等分调匀,敷之良。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动气
属性:〔成〕动气者,为筑筑然动跳于腹者是也。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活人》 
云∶先服五苓散三服,次服竹叶汤。)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活人》云∶ 
先服防风、白术、牡蛎,汗止,次服建中汤,方见自汗。)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活 
人》云∶宜服李根汤,方见气上冲。)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 
食则反吐,谷不能进。(《活人》云∶先服大橘皮汤,吐止后,服小建中汤。)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 
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身有热,卧则欲蜷。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胀满, 
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也。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动气续法
属性:〔云〕伤寒汗下后,脐在有动气者,宜x防葵散x。 
防葵(一两) 木香(不见火) 柴胡 黄芩(各半两) 
上锉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伤寒汗下后,脐上有动气者,宜x枳壳散x。 
枳壳(麸炒,五钱) 赤茯苓 当归 三棱(炮。各一两) 木香 诃黎勒(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沸汤点服。 
伤寒汗下后,脐右有动气者,宜x前胡散x。 
前胡 赤茯苓 大腹皮 人参(各五钱) 木香 槟榔 大黄(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沸汤点服。 
伤寒汗下后,脐下有动气者,宜x茯苓散x。 
赤茯苓(一两) 槟榔(三钱) 桂心 大腹皮 川茴香(炮,炒) 良姜(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沸汤点服。 
如久不治,传为积热,治之难痊,不可汗下也。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鼻衄
属性: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活人》云∶衄后脉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已微者, 
不可行麻黄汤,宜黄芩芍药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不大便,头痛有热, 
若小便赤者,承气汤也。若小便清而衄者,桂枝汤也。(论见发汗。)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无汗而 
衄者,愈也。(论见发热。) 
太阳病,以火劫发汗,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论见头汗。)少阴病, 
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出,或从目中出者,难治。(论见欲寐。)动气发汗,则衄而 
渴,饮水就吐。(论见动气。)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阳明胃实口燥,但欲漱水不咽者,必衄也。衄家不可发汗,汗 
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瞬,不得眠。(衄忌发汗者,为无脉。若浮紧身疼发热恶寒之症,宜发之。)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鼻衄续法
属性:〔海〕仲景言衄不可发汗者,盖为脉微也。若浮紧者,麻黄汤;浮缓者,桂枝汤;脉已微,贰药不可用, 
犀角地黄汤主之。(仲景云∶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直视不能瞬,不得眠。又云∶亡血不可发 
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此贰说,皆为脉微不可汗也。若脉浮紧及得缓者,皆当发之是也。) 
〔《活》〕伤寒衄血,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主之。 
x犀角地黄汤x 治伤寒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主消化瘀血。 
芍药(一两) 生地(一两半) 牡丹皮(贰钱半) 犀角(贰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一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 
为无热,不用黄芩。 
x茅花汤x 治鼻衄不止。 
用茅花尖一把,以水三盏,浓煎汁一盏,分贰服,即瘥。无花以根代之。 
若衄而渴者,心烦,饮则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汤。 
〔《本》〕治伤寒衄血,x滑石丸x。 
滑石末不以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立止。用药末一钱,饭少许,同嚼下, 
亦得。老幼皆可服。汤晦叔云∶鼻衄者,当汗不汗所致。其血青黑时,不以多少,乃止,宜服温和药以调其卫。 
才见鲜血,急以此药治之。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下血
属性:伤寒下血,若太阳病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桃仁承气汤也。(方论见蓄血。) 
若阳明胃实谵语者,宜刺期门穴。(论见谵语。) 
太阳病,以火熏汗不得汗,其人必躁而清血。(论见躁。)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太阳病下之,其 
脉浮滑者,必下血。(论见大法。) 
少阴病,但欲寐,一身手足尽热者,必便血也。伤寒热少厥微,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若欲 
食者愈,若呕而胸胁烦满者,必便血也。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唾血
属性:咽痛吐血,若面赤斑斑如锦纹者,为阳毒,宜升麻鳖甲汤。(方论见阳毒。) 
若下后利不止,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者,麻黄升麻汤。(方论见下利。) 
脉浮热甚,反灸之,必咽燥唾血。(论见大法。)服桂枝汤吐者,必吐脓血。(论见吐。)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蓄血
属性:身黄如狂,屎黑喜忘者,为蓄血。太阳病,表证在而发热恶寒,脉反沉结,而身黄发狂,少腹硬 
满者,若小便不利,为无血也,小便自利,血证谛也,宜以抵当汤主之。 
(论见发热)。 
x抵当汤x 
水蛭(十个,熬去子,杵) 虻虫(十枚,去翅足熬) 大黄(一两,汤浸,去皮) 桃仁(七枚, 
去皮,捶碎) 
上 咀,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用余药,宜x抵当丸x。 
水蛭(五枚,炙) 虻虫(五枚,去翅足,炒) 桃仁(六枚) 大黄(三钱) 
上为末,炼蜜和作一丸,以水一盏,煎至七分,顿服, 时当下血。不下再服。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似狂,若血自下者,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 
但小腹急结者,宜攻之,x桃仁承气汤x。(王海藏方有姜七片,桂、硝各三钱。) 
桃仁(十贰枚,去皮尖,双仁者不用) 大黄(一两) 甘草(炙) 桂枝 芒硝(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贰盏,煎至一盏,去渣,入硝化开,食后服。 
阳明症,胃家实,喜忘,大便黑色,虽硬反易者,有蓄血,宜抵当汤。(论见胃实。) 
〔海〕初便褐色者重,再便深褐色者愈重,三便黑色者为尤重。色变者,以其火燥也,如羊血在日色中, 
须臾变褐色,久则渐变而为黑色,即此意也,当详察之。 
〔许〕血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发狂。 
病患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不解,胃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 
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血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成〕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无喜忘如狂之症,又无少腹硬满之候,何以知其有蓄血?盖以其脉浮数故也。 
浮则热客于气,数则热客于血,下后浮数俱去,则病已,若下后数去而浮仍在,则荣血中热去而卫气中 
热在,为邪气独留心下,善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反渴也。若下后浮去而数不解,则卫气中热去而荣血中热 
在,血热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消谷善饥。血至下焦,若下不止,则血得以泄,必脓血也。若不 
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必蓄在下焦为瘀血,故须以抵当汤下之。 
病者胸满痞痿,舌青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海云∶漱水不咽,胸满,心下手不可近者,桃仁承气汤主之。)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衄血唾血蓄血续法
属性:〔海〕血症古人用药,虽有轻重之殊,而无上下之别。今分作上中下三等,以衄血、呕血、唾血、吐血为 
上部,血结胸中为中部,蓄血下焦为下部。夫既有三部之分,故药亦当随其轻重也。 
汗多为衄血,脉浮,灸之。咽燥为唾血,当汗不汗,热入于里者,为呕血、吐血。此在上也,犀角地黄汤 
主之,凉膈散加生地黄亦可。然衄、唾、呕、吐俱在上,亦当以轻重分之。大凡血证皆不饮水,惟气证则饮之, 
宜详之。此证乃足太阴所主,脾所不裹,越而上行,所以有吐血、呕血之候也。实者犀角地黄汤,虚者黄芩芍 
药汤。凡病呕吐者,以脾所主,故咸用芍药主之,是知太阴药也。 
血结胸中头痛身痛,漱水不咽者,衄。无热胸满,漱水不欲咽者,喜忘昏迷,其人如狂,心下手不可近 
者,血在中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蓄血下焦其人发狂,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反黑,及脐下疼者,抵当汤丸主之。如狂者在中,发狂 
者在下。 
抵当汤丸,药味同剂,如何是贰法?盖喜忘发狂,身黄屎黑者,疾之甚也;但小腹满硬,小便利者,轻也, 
故有汤丸之别。桃仁、大黄等分,水蛭、虻虫多者作汤,三之贰者作丸,丸之名取其数少而缓也,故汤用煎服 
一升,丸止服七合也。 
〔《活》〕病患无表症,不发寒热,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入咽,其脉微而沉,小腹硬满,小便反利,大便必 
黑,身黄发狂,此血证谛也。大抵伤寒当汗不汗,里热蓄化为血,其人喜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 
如狂,轻者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甚者抵当汤丸,须取尽黑物为效。(按太阳病蓄血者,表症仍在也, 
今云无表证者,但说得阳明蓄血,为未备。) 
〔海〕喜忘发狂,身黄屎黑者,疾之甚也;但小腹满小便利者,轻也。 
x生地黄丸x 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微,肤冷,脐下满,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 
此蓄血证也。若老幼气虚弱者,宜此方主之。 
生地黄(自然汁一升,如无生地黄,只用生干地黄贰两) 干漆(半两,炒烟尽) 生藕(自然汁半升, 
如无藕,用刺蓟汁一升半) 蓝叶(一握,切细,干者用末半升) 虻虫(贰十个,去翅足,麸内炒黄) 
水蛭(十个,炒) 大黄(一两,锉如豆大) 桃仁(研碎,半两) 
上一处,入水三升,同慢火熬及贰升,放冷,分贰服。先投一服,至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黄 
汤,比抵当汤丸其势甚轻。如无地黄与藕汁升数,添水同煎。抵当丸恐用之太过,不止损血,故以此汤主 
之。 

卷之三十贰·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吐血
属性:〔垣〕治一贫士,病脾胃虚,与补剂药愈后,继而居旷室,卧热炕,咳而吐血数次。予谓此久虚弱,外有寒形, 
而有火热在内,上气不足,阳气外虚,当补表之阳气,泻里之虚热。盖冬居旷室,衣服单薄,是重虚其阳。 
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因思仲景治伤寒脉浮紧,当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 
遂成衄血,却与麻黄汤立愈,与此甚同,因与x麻黄人参芍药汤x。 
麻黄(一钱,去外寒) 桂枝(半钱,补表虚) 白芍药(一钱) 黄 (一钱,实表益卫) 
甘草(炙,一钱,补脾) 五味(五粒,安肺气) 门冬(三分,保肺气) 人参(三分,益三焦元气不足 
而实其表) 当归(五分,和血养血)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麻黄一味,令沸去沫,至贰盏,入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临卧一服愈。 
观此一方,足以为万世模范也。盖取仲景麻黄汤与补剂各半服之,但凡虚人合用仲景方者,皆当以此为则也。) 
〔《活》〕伤寒吐血,诸阳受邪,初热在表应发汗,热毒入经,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吐血也。瘀血甚 
者,抵当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