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18章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8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柏;以咸泻之,泽泻;肾虚,以熟地、黄柏补之。 
〔垣〕肾有两枚,右为命门相火,左为肾水,同质而异性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云∶气化精生,味和形长。无阴则阳无以化,当以味补肾真阴之 
虚,阴本既固,阳气自生,化成精髓。若相火阳精不足,宜用辛温之剂,世人用辛热之剂, 
治寒甚之病,非补肾也(《难经》云∶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名,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曰男子以藏精,女 
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左肾属水,水不足则阴虚,宜补肾丸。 
龟板(酒炙,四两) 知母(酒浸,炒) 黄柏(炒焦,各三两) 干姜(一两) 
上为末,粥丸。一方无姜,有侧柏叶,用地黄膏为丸。 
x补血丸x 
龟板(酒炙黄) 黄柏(炒) 知母(炒,各三两) 生干姜(一两) 杜牛膝(贰两) 
上为末,粥丸。 
x固真丸x 
龟板(醋炙,贰两) 虎骨(酥炙,一两) 苍耳(酒蒸九次,三两) 生地(姜汁制炒) 柏皮(半两) 
干姜(三钱) 乌药(半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 
〔垣〕x三才封髓法丹x 降心火,益肾水。 
麦门冬(去心) 熟地 人参(各半两) 黄柏(炒,三两) 甘草(炙,七钱半) 缩砂仁(一两半) 
上为细末,水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作片,酒浸一宿,次日煎至 
三五沸,去渣送下前丸子,空心服。 
右肾属火,火不足则阳虚,宜八味丸。 
〔垣〕x八味丸x 治肾气虚乏,下元伤惫,脐下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面色痿黄或黧 
黑,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并宜服之。脾恶湿,肾恶燥 
,古人制方益肾,皆湿润之药也。故八味丸,仲景谓之肾气丸,以熟地黄为主。 
熟地(补肾水真阴,八两) 肉桂(补肾水真火,一两) 丹皮(补神志不足,三两) 附子(能行 
诸经而不止兼益火,一两) 白茯苓(能伐肾邪湿滞,三两) 泽泻(去胞中留垢及遗溺,三两) 山 
茱萸(治精滑不禁,四两) 干山药(能治皮毛中干燥酸湿,四两) 
上八味为细末,炼蜜丸。皆君主之药也。若不根据易老加减,服之终不得效。若加五味子 
,为肾气丸,述类象形之剂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钱氏〕x地黄丸加减法x 如阳事多痿不振,根据今方;然夏月减附子(三停精完全减桂附, 
只六味);血虚阴衰,熟地黄为君;精滑,山茱萸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黄或白,茯 
苓为君;小便淋漓,泽泻为君;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盛,心气不足,牡丹皮为君;皮肤 
涩干,山药为君。以上言为君者,其分两用八两,其干地黄,只根据为臣分两,余皆同。 
〔《保命》〕x金刚丸x 牛膝丸 煨肾丸(并见虚损门) 
〔海〕x离珠丹x 又名神珠丹。治下焦阳气虚乏,脐下腹冷痛,足 寒而逆。 
杜仲(炒,去丝,三两) 萆 (贰两) 诃子(煨,五个) 龙骨(一两) 破故纸(三两) 巴戟(酒浸 
去心,三两) 胡桃(一百个,去皮) 朱砂(另研,一两半) 缩砂仁(半两) 
上为末,酒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x还少丹x 大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气 
羸乏,小便混浊。 
干山药 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 五味 巴戟(酒浸,去心) 
肉苁蓉(酒浸) 石菖蒲 楮实 杜仲(去丝) 舶上茴香(各一两) 姜汁(一两) 枸杞(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食前。五 
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壮,贰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令人 
身体轻健,筋骨壮盛,怡悦颜色,寿延难老。更有加减法,如热,加山栀子一两;心气不宁 
,加麦门冬一两;少精神,加五味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常服固齿牢牙,永无瘴疟。 
妇人服之,容颜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 
水芝丸(方见小便数门) 
〔丹〕玉女长春不老丹 
牛膝根汁、苍耳根汁各贰碗,不可入水,和一处,瓷器熬成膏,如稠蜜。金罂子为末散 
半斤,用不去皮莲子实、 猪肚(即羯猪肚)蒸熟,取莲子晒干四两,和前贰末膏子丸如 
梧子大,温酒下廿丸。一月身和暖,贰月觉精神,服一料验甚。 
〔海〕肾实须泽泻泻之,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止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治脉洪 
而实,钱氏地黄丸加生地黄,去山茱萸是也。此治左手本部脉实。若右尺洪实,以凤髓丹泻 
之。 
假令水在木之分,是从后来者,此为虚邪。虽水为虚邪,则木本虚矣。经曰∶母能令子 
虚。假令火在木之分,是从前来者,此为实邪。虽火为实邪,则木本实矣。经曰∶子能令母 
实。假令两手脉弦,无表证,乃东方实也,是西方不足也。缘母虚所致,宜大补其脾土,微 
补肺,大泄其火,微泄其木。杂症诸论云∶先调其气,次治诸疾。况此本经不足的证也。《 
难经》云∶东方实,是西方虚也。又云∶欲泄其邪,先补其虚,此之谓也。此证当以温药补 
肺,以气药燥剂为用。如正气已胜,当再服泄火泻风之药,清鬲凉上,勿令入胃,此为全治 
,用益黄加白术、半夏、茯苓、甘草。如酒病得之,加泽泻,治手足阳明贰燥。益黄者,燥 
湿而补气也。实泻黄也。泄火泻风,用泻青之类,羌活、防风、生地黄、甘草、黄连等分, 
黄芩倍之。凡用药,补即用各方之生数,如理中丸、建中汤是也。泻即用各方之成数,七宣 
丸是也。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诊五邪相干
属性:〔《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 
,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自病者 
也。何谓五邪?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假令心病, 
何以知中风得之?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 
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也。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何以知 
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 
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也,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当喜苦味。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 
,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体重嗜 
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何以知伤寒得之?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 
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 
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涩。何以知中湿得之?然,当喜汗出而不可止。何以言 
之?肾主湿,入肝为泣,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 
。其病身热而小肠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四十九难》) 
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 
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 
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 
唾。 
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 
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 
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 
邪。(《五十难》) 
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 
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 
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 
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 
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十难》) 
〔《灵》〕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大、小、滑、涩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请言五脏 
之病变也。心脉急甚者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谓色赤脉钩而急也,余缓大小滑 
涩五脉仿此)。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 ,微大 
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 
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 
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 肉不通(谓色白脉 
毛而急也,余脉仿此)。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 、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为胫肿 
,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日光。小甚为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微滑为上下出 
血。涩甚为呕血,微涩为鼠 ,在颈肢腋之间,下不胜其上,其应善酸矣。 
肝脉急甚者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谓色青脉弦而急也,余脉仿此)。缓甚 
为善呕,微缓为水瘕痹也。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阴缩,咳引小腹。小甚为多 
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溢饮,微涩为 挛筋痹。 
脾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缓甚为痿厥,微缓为风痿,四 
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大甚为击仆,微大为疝气,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小甚为寒热 
,微小为消瘅。滑甚为 癃,微滑为虫毒 蝎腹热。涩甚为肠 ,微涩为内 
,多下脓血。 
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谓色黑脉石而急也,余脉仿 
此)。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以 
下至小腹HT HT 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癃 
,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涩甚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沉痔。黄帝曰∶病之 
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 
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 
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 
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 ,无 
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初详滑者阴 
气有余,今反言阳气盛,涩者阳气有余,今反言少气多血,恐贰脉乃交互间,宜更详之。以 
上并见《邪气脏腑病形篇》) 
〔垣〕假令肝病实邪,风热相合,风性急,火摇动焰而旋转,其脉弦而紧洪,风热发狂, 
宜x芎黄汤x。 
羌活 川芎 大黄(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贰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 
虚邪风寒相合,木虑肾恐,拘急自汗,其脉弦紧而沉。仲景云∶风感太阳,移证在少阴 
经中,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贼邪风燥相合,血虚筋缩,皮肤皴揭,脉弦浮而涩。仲景云∶血 
虚筋急,桂枝加栝蒌汤主之。微邪风湿相合,体重节痛,脏腑洞泄,脉弦长而缓。仲景云∶ 
身体疼痛,下痢清谷,急当救里,四逆汤主之。正邪中风,目眩头重,叫怒不出,脉弦紧而 
长。仲景云∶甚则如痫为 ,宜羌活汤。本草云∶羌活主 痫,防风、黄芩为佐。 
小儿为痫,大人为 。 
假令心病实邪,热湿相合,愦愦心烦,热蒸不眠,脾经络于心,心经起于脾,贰经相接 
,故为湿热,脉浮大而缓,足太阴寄证在手太阳,宜栀豉汤。若痞,加浓朴、枳实。虚邪热 
风相合,妄听妄闻,耳有萧声,胆与三焦之经,同出于耳。铜人云∶刺关冲出血,泻支沟。 
脉浮大而弦,初小柴胡汤,后大柴胡汤。此证是太阳与少阳为病,前客后主也。贼邪热寒相 
合,胆惕心悬如饥,神怯恐怖,足少阴与手厥阴相接,水中心经,故神怯怖耳。脉大而沉濡 
,亦在太阳经中。《内经》曰∶心虚则热收于内,以黄连附子泻心汤主之。治法云∶热多寒 
少,以热为佐,如寒多热少,加附子、干姜佐之。微邪热燥相合,过饮歌乐,实为热燥,俗 
言畅饮也。病患言快活,快活是有声歌乐也。以意思浆,是无声歌乐也。脉大而洪涩,白虎 
汤主之。喘则加人参。正邪热也,脱阳见鬼,躁扰狂越,脉洪实,一呼四至,是八至脉也。 
小承气汤主之,谓腹不坚大也。 
假令肺病实邪,燥寒相合,毛耸皮凉,溲多而清,其脉短涩而沉。此证如秋冬宜八味丸 
,若春夏宜地黄丸。虚邪燥湿相合,微喘而痞,便难而痰,其脉浮涩而缓,枳实理中汤主之 
。如喘甚加人参;若便难加木香、槟榔各半钱,为极细末,煎下理中丸。贼邪燥热相合。鼻 
窒鼽衄,血溢血泄,其脉涩而浮大,甚者,桃仁承气汤;微者,犀角地黄汤。极者,抵当汤 
;微者,抵当丸。微邪燥风相合,皮燥甲枯,血虚气虚,贰脏俱虚,先血后气,其脉浮涩而 
弦大,养气血药主之。正邪燥自病,其气 郁,皆属于肺,诸燥有声,其脉浮涩而短, 
则诸嗽药选而用之。 
假令肾病实邪,寒风相合,当藏不藏,故下痢纯清,其脉沉滑而弦。仲景云∶少阴证, 
口燥咽干,下痢纯清,大承气汤主之。脉沉弦而迟,四肢逆冷者,宜四逆汤等。虚邪寒清相 
合,咳唾多呻,洒淅寒清无寐,经言燥化清,其脉沉实而涩,酸枣仁汤主之。贼邪寒湿相合 
,肾为胃关,关闭水溢,关闭不利,水在胃为肿,在肺为喘,及变诸证,其脉沉缓而大。仲 
景云∶大病瘥后,腰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汤主之。微邪寒热相合,膀胱热郁,津液枯少, 
其脉沉濡而大。《内经》曰∶水少干涸是也,猪苓汤主之。正邪寒自病,为寒忿用藏,黑痹 
经沉,其脉沉濡而滑,宜黑痹天麻丸。如证同脉异,微者腑病也,甚者脏病也。 
假令脾病实邪,湿燥相合,胃中燥屎,腹满坚痛,其脉缓而长涩,正阳阳明证也,调胃 
承气汤主之。虚邪湿热相合,热陷胃中,肠 下血,脉缓而大,黄连解毒汤主之。贼邪湿风 
相合,呕逆胁痛,往来寒热,脉缓而弦长,小柴胡汤主之。微邪湿寒相合,寒来求湿,身黄 
而不热,体重而不渴,谓之寒湿。其脉缓沉而滑,术附汤主之。如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正 
邪湿自病,腹满时痛,手足自温,其脉沉涩而长。虚痛,桂枝加芍药汤;实痛,桂枝加大黄 
汤主之。 
胃为十贰经之海,十贰经皆禀血气滋养于身,脾受胃之禀行其血气也。脾胃既虚,十贰 
经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乃本病也。其右关脉缓而弱,本部脉也。本部本证 
脉中,兼见弦脉,或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