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36章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36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灸百壮。 
带脉贰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针入六分,灸五壮。 
五枢贰穴,在带脉下三寸,一云在水道旁一寸五分。针入一寸,灸五壮。 
维道贰穴,在章门下五寸三分,足少阳带脉之会。针入八分,灸五壮。 
居 贰穴,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中,阳跷足少阳之会。针入八分,灸三壮。 
右腹第五行十穴。 
京门贰穴,肾之募也,一名气府,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针入八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右腹第六行贰穴。 
少商贰穴 鱼际贰穴 太渊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大指内侧至寸口动脉六穴。 
孔最贰穴,去腕上七寸,手太阴之 。针入三分,灸五壮。 
经渠贰穴 尺泽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寸口动脉循臂内上骨下廉至肘中六穴。 
中冲贰穴 劳宫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中指内廉至掌心四穴。 
内关贰穴,在掌后两筋间,去腕贰寸,手心主络,别走少阳。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门贰穴,在掌后去腕五寸,手厥阴 。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大陵贰穴 间使贰穴 曲泽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掌后循臂内两筋间至肘内廉十穴。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 ,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 
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 
心主之脉也,故独无 焉。黄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 
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邪客篇) 
少冲贰穴,木也,一名经始,在小指内廉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针入一分,可灸 
三壮。 
少府贰穴,火也,在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手少阴脉之所流也。为荥。针入贰分,灸七壮。 
右小指内廉至掌后廉四穴。 
神门贰穴,土也,皆掌后锐骨之端陷中,手少阴脉之所经也,为俞。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阴 贰穴,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手少阴 。针入三分,灸七壮。 
通里贰穴,在腕后一寸。针入三分,灸三壮。 
灵道贰穴,金也,在掌后一寸五分,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少海贰穴,水也,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合。针入三分,灸七壮。 
右掌后锐骨端直臂内廉至肘内廉十穴。 
关冲贰穴 液门贰穴 中渚贰穴 阳池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第四指外间至手表腕八穴。 
外关贰穴,手少阴络在腕后贰寸陷中。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会宗贰穴,在腕后三寸空中。针入三分,灸三壮。 
三阳络贰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灸七壮,禁针。 
四渎贰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针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壮。 
支沟贰穴 天井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臂外两骨之间至肘十贰穴。 
商阳贰穴 贰间贰穴 三间贰穴 合谷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大指次指上廉至合谷两歧骨间八穴。 
列缺贰穴,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中指末筋骨罅中,手太阴络别走阳明。针入贰分,留三呼, 
灸七壮。 
偏历贰穴,手阳明络,别走太阴,在腕中后三寸。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温溜贰穴,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手阳明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大士小士即大人小儿也。) 
下廉贰穴,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斜针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上廉贰穴,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斜针入五分,灸五壮。 
三里贰穴,在曲池下贰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针入贰分,可灸三壮。 
肘 贰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针入三分,灸三壮。 
阳溪贰穴 曲池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腕上侧两筋间循臂上廉至肘后曲缝尖十八穴。 
少泽贰穴 前谷贰穴 后溪贰穴 腕骨贰穴 阳谷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小指外侧至腕中十穴。 
养老贰穴,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中,手太阳之 。针入三分,灸五壮。 
支正贰穴,在腕后五寸,手太阳络,别走少阴。针入三分,灸三壮。 
少海贰穴(见前府俞。) 
右臂骨下廉至肘内侧肉骨之间六穴。 
侠白贰穴,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天府贰穴,在腋下三寸, 臂内廉动脉中。针入四分,留三呼,不可灸。 
右肘内约文中动脉直上腋中之前动脉四穴。 
天泉贰穴,一名天温,在曲腋下,去臂贰寸,举臂取之。针入六分,灸三壮。 
右肘内曲泽穴直上腋中贰穴。 
青灵贰穴,在肘上三寸,举臂取之。灸七壮。 
极泉贰穴,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针入三分,灸七壮。 
右肘内廉少海穴直 内后廉四穴。 
清冷渊贰穴,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针入三寸,灸三壮。 
消泺贰穴,在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行。针入六分,灸三壮。 
右肘骨上两筋间天井穴至肩端四穴。 
五里贰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灸十壮,禁针。 
臂 贰穴,在肘上七寸 内端,手阳明络。针入三分,灸三壮。 
右曲地穴直上肩骨前廉四穴。肘内侧两骨间直上肩端后肘太阳脉无穴。 
公孙贰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足太阴络。针入四分,灸三壮。 
隐白贰穴 大都贰穴 太白贰穴 商丘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大指内侧至内踝前廉十穴。 
大敦贰穴 行间贰穴 太冲贰穴 中封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大指外间至内踝前一寸八穴。 
厉兑贰穴 内庭贰穴 陷谷贰穴 冲阳贰穴 
解溪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第贰指外间至腕上十穴。 
地五会贰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针入贰分,不可灸,灸之令人瘦, 
不出三年死。 
窍阴贰穴 侠溪贰穴 临泣贰穴 丘墟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第四指外间至外踝之前十穴。 
申脉贰穴,阳跷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针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壮。 
金门贰穴,在足外踝,下足太阳之 ,阳维所别属也。针入一分,灸三壮。 
仆参贰穴,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足太阳阳跷上贰脉之会。针入三分,灸七壮。 
至阴贰穴 通谷贰穴 束骨贰穴 京骨贰穴 昆仑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小指外侧至外踝之后一十六穴。 
照海贰穴,阴跷所生,在足内踝下,令患人稳坐,足底相对,赤白肉际陷中。针入三分,灸三壮。 
水泉贰穴,足少阴 ,去太溪一寸,在足内踝下。针入四分,灸五壮。 
太冲贰穴,在足跟后冲中,别走太阳足少阴络。针入贰分,留七呼,灸三壮。 
涌泉贰穴 然谷贰穴 太溪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足心斜至内踝之后一十贰穴。 
蠡沟贰穴,在足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足厥阴络。针入贰分,留三呼,灸三壮。 
中都贰穴,一名中 。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直。针入三分,灸三壮。 
右内踝前一寸上踝至八寸足厥阴脉四穴。 
地机贰穴,一名脾舍,足太阴之 ,在膝下五寸。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血海贰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贰寸半。针入五分,灸三壮。 
箕门贰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应手。经云∶股上起筋间。针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阴陵泉贰穴(见前藏俞。) 
右内踝上八寸 循胫骨后上膝股内前廉足太阴脉八穴。 
三阴交贰穴,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针入三分,灸三壮。 
漏谷贰穴,一名太阴络,在足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入五分,灸三壮。 
右内踝前廉上踝至八寸足太阴脉四穴。 
膝关贰穴,在犊鼻下贰寸旁陷中。针入四分,灸五壮。 
阴包贰穴,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针入六分,灸三壮。 
五里贰穴,在阴廉下去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应手。针入六分,灸五壮。 
阴廉贰穴,在羊矢下,去气冲下贰寸动脉中。针入八分,灸三壮。 
曲泉贰穴(见前藏俞。) 
右内踝上八寸上 内廉循踝至腹足厥阴脉十穴。 
交信贰穴,在足内踝上贰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 。针入四分,留五呼,灸三壮。 
筑宾贰穴,在内踝上 分中,阴维之 。针入三分,灸五壮。 
阴谷贰穴 复溜贰穴(俱见前藏俞。) 
右内踝之后直 至骨内廉上股内后廉八穴。 
悬钟贰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足三阳之大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针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壮。 
即绝骨穴。 
光明贰穴,在足外踝上五寸,别走厥阴,足少阳络。针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壮。 
外丘贰穴,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少阳 ,少阳所至。针入三分,灸三壮。 
阳交贰穴,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间。针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壮。 
阳陵泉贰穴 阳辅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外踝之前至绝骨端上外辅骨前十贰穴。 
阳关贰穴,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针入五分,禁灸。 
中渎贰穴,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五壮。 
环跳贰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针入一寸,留十呼,灸五十壮。 
右外辅骨前上膝髀外廉六穴。 
丰隆贰穴,在外踝上八寸下 外廉陷中,别走太阴,足阳明络。针入三分,灸三壮。 
条口贰穴,在上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犊鼻贰穴,在膝膑下 骨上骨解大筋中。针入六分,灸三壮。 
巨虚下廉贰穴 三里贰穴(俱见前府俞。) 
右髀骨外廉至膝膑一十贰穴。 
粱丘贰穴,在膝上贰寸两筋间,足阳明之 。针入三分,灸三壮。 
阴市贰穴,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针入三分,留七呼,禁灸。 
伏兔贰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正坐而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针入五分,禁灸。 
髀关贰穴,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针入六分,灸三壮。 
右膝膑中直伏兔上至气冲八穴。 
跗阳贰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阳跷之 ,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针入五分。 
飞阳贰穴,在外踝上七寸。针入三分,灸三壮。 
承山贰穴,在 肠下分肉间陷中。针入七分,灸七壮。 
承筋贰穴,在 肠中央陷中。灸三壮,不可针。 
合阳贰穴,在膝约文中央下贰寸。针入六分,灸五壮。 
委中贰穴(见前府俞。) 
右外踝之后宜 至 中一十贰穴。 
浮 贰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委阳贰穴(见前府俞。) 
右 外廉四穴。 
殷门贰穴,在肉 下六寸。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承扶贰穴,在尻臀下股阴上约文中。针入贰分,灸三壮。 
右 中直髀后廉至尻四穴。 
〔窦〕问同人寸法?答曰∶以中指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交两角为寸。 
上窦汉卿取中指内侧为同身寸者,大法也。若取头部膺 部腹部同身寸,又各有活法,不可执一也。其 
头部法,前发际至后发际,通长一尺贰寸。取法以软篾直鼻,从前发际贴肉量至后发际截之,却将此篾折 
为十贰分度,则其十贰分度之一分,乃头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膺 部法,自天突穴至膻中穴,通长六寸 
八分。取法亦以软篾从缺盆中间天突穴宛宛中贴肉量至直两乳中间膻中穴截之,折为六分八厘度,则其六 
分八厘度之一分,乃膺 部同身寸之一寸也。其腹部法,自鸠尾至脐下,通长八寸。取法亦以软篾从鸠尾 
蔽骨端贴肉量至脐中央截之,折为八分度,则其八分度之一分,乃腹部同身寸之一寸也。量腹部同身时, 
宜正卧。针灸亦然。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调摄宜禁
属性:〔《素》〕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疏五过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 
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全文见五脏。生气通天论) 
〔《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四气调神论) 
〔丹〕阳有余阴不足论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分常有余,血分常不足。 
何以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 
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 
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后可与 
阳气为配,方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至三十贰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礼记》注曰∶惟五十而后养阴者有以加。《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 
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夫人之情欲无涯,以此 
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纵恣也。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而阴道虚。又曰∶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论也。盖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贰脏 
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 
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 
脏六腑亦应之而衰旺。四月属巳,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夫,火旺则金衰。六月属未,为土大旺, 
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古人夏月必 
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爱护保养金水贰脏,正嫌火土之旺尔。《内经》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十月属 
亥,十一月属子,正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升动之本。若于此时恣嗜欲以自戕贼,至 
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气之伏,此论一年之虚耳。若上弦 
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亦为一月之虚。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 
醉饱劳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若病患初退,疮痍正作,尤不止于一日之虚而已。今人多有春末夏初, 
患头疼脚软,食少体热,仲景谓春夏剧,秋冬瘥,而脉弦大者,正世俗所谓注夏病也。若犯此四者之虚,似难 
免此。夫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隳坏,兴言至此,深可惊惧。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以 
温柔之感于身,声音之感于耳,颜色馨香之感于目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唯善摄生者,于此五个月, 
出居于外。苟值一月之虚,亦宜暂远帷幕,各宜珍重,保全太和,期无负敬身之教,幸甚。 
茹淡论 或问《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人年五十而食肉,子今年迈七十 
矣,尽却盐醯,岂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泽也。曰∶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 
果菜,自然冲和之味。有养神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浓之味,有致病伐 
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今盐醯之却,非真茹淡者。夫麦与栗之咸,粳米、山药之甘,葱、薤之辛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