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活 羌活 人参 防风 当归 细辛 茯神 远志 半夏 桂心 白薇 菖蒲 川芎(各五钱)
甘草(贰钱半)
每服一两,水贰盏,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x胃风汤x 治虚风症,能食麻木,牙关紧急,手足螈 ,目肉蠕 ,胃中有风,面肿。
白芷(一钱贰分) 升麻(贰钱) 葛根(一钱) 苍术(一钱) 甘草(五分,炙) 柴胡 本 羌活
黄柏 草豆蔻(各五分) 麻黄(半钱,不去节) 蔓荆子(一钱) 当归身(一钱)
上 咀,水贰钟,姜三片,枣贰枚,煎至一钟,温服。
〔《千》〕x薯蓣丸x 治虚劳不足,风气百疾,头目眩冒,惊悸狂癫。
薯蓣(贰十八分) 当归(十分) 桂心(七分) 神曲(炒) 熟地(各十分) 甘草(贰十分)
人参(十分) 芎 (五分)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鹿角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三分) 防风(六分) 大枣(一百枚,为膏) 黄芩(六分) 大
豆黄卷(七分)
上贰十贰味,末之,和枣膏炼蜜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日三服。
x续断丸x 治肝劳虚寒,胁痛胀满,眼昏不食,挛缩螈 。
续断(酒浸) 川芎 当归(酒浸) 半夏(汤泡,姜制) 橘红 干姜(炮,各一两) 桂心 甘草(
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滚汤下。
x牛黄散x 治心虚风,筋脉挛搐,神昏语涩。
牛黄 龙脑 朱砂 麝香(各一钱) 蝉蜕 乌蛇肉(一两,酒浸) 全蝎(炒) 僵蚕(炒)
桑螵蛸 羚羊角 阿胶(炒) 天麻 防风 甘菊花 蔓荆子 桂心 细辛 侧子(炮,去皮) 独活
(去芦,各半两) 犀角(半两) 麻黄(七钱半)
上为细末,和匀,再研,每服一钱,豆淋酒下。
x续命煮散x 治风气留滞,心中昏愦,四肢无力,口眼 动,或时搐搦,或渴或自汗。
防风 独活 当归 人参 细辛 葛根 芍药 川芎 甘草 熟地 远志 荆芥 半夏(各五钱)
官桂(七钱半)
每服一两,水贰盏,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渣,通口服。汗多者,加牡蛎粉一钱半。
x独活散x 消风化痰。
细辛 石膏(研) 甘草(炙。各半两) 防风 本 旋复花 川芎 蔓荆子 独活(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大盏,煎七分,食后服。
运气 螈 有贰∶
其一曰火。经曰∶火郁之发,民病呕逆螈 。又曰∶少阳所至,为暴注 。又曰∶少阳司天,客胜则为
螈是也。
其贰曰水。经曰∶阳明司天,燥气下临,木气上从,民病胁痛目赤,掉振鼓栗。又曰∶岁土太过,雨湿流
行,民病足痿不收,行善 。又曰∶太阴之复,头顶痛重而掉, 尤甚是也。
〔《甲》〕卒心中痛,螈 ,互相引,肘内廉痛,心熬熬然,间使主之。热病先手臂,身热螈 ,唇口聚,
鼻张,目下汗出如转珠,两乳下贰寸坚,胁满,悸,列缺主之。振寒螈 ,手不伸,咳嗽唾浊,气膈善呕,尺
泽主之。大风嘿嘿,不知所痛,嗜卧善惊,螈 ,天井主之。头重鼻衄及螈 ,至阴主之。身热狂走,谵语见
鬼,螈 ,身柱主之。
〔《千》〕腹满螈 ,心痛,气满不得息,巨阙主之。呕血时 ,善摇头,颜青,汗出不过肩,伤寒,温病,
曲泽主之。
卷之十一·肝胆部破伤风
颤振
属性: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螈 ,其势为缓。《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即颤振之谓也。又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鼓栗亦动摇之意也。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
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治各不同也。(常见此症多于伤寒,热病痢疾中兼见者,多是热甚而然,虚亦有之。
背战摇振动轻利而不痿弱,比之中风 曳牵动重迟者,微有不同。)
x星附散x 治中风虽能言,口不 斜,手足 曳者。
天南星 半夏(以上俱用姜制) 人参 黑附子(去皮脐) 白附子 茯苓 川乌(去皮脐) 僵蚕
没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热服并进,得汗为度。
x独活散x(见前螈 条。)
〔《千》〕x金牙酒x 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行步跛 ,不能收持。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 地肤子(无子,用茎叶。一方用蛇床子) 熟地 蒴 根 附子 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川椒(四合) 羌活(一斤)
一方用独活。
上十味, 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器中渍,封固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
滓,日服一合,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
卷之十一·肝胆部破伤风
产后螈
属性:产后因虚,伤风螈 ,同伤表症,未传入里,宜服防风汤。(见前风门。)
x愈风汤x 治产后中风,口噤螈 。亦治血晕,四肢强直。
用荆芥略炒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下。
x增损柴胡汤x 治产后感异症,手足牵搐,涎潮昏闷。
柴胡 黄芩(一钱贰分) 人参(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石膏(贰钱) 知母(一钱)
黄(贰钱半) 半夏(一钱半)
上 咀,分贰服,水贰盏,姜三片,枣贰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x秦艽汤x 前症已去,次服此药,去其风邪。
秦艽 芍药 柴胡(各一钱七分) 甘草(炙,一钱三分) 黄芩 防风(各一钱贰分) 人参 半夏(各一钱一分)。
上 咀,分贰帖,每帖水贰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十一·肝胆部破伤风
疠风
属性:经曰∶脉风成为疠,俗呼癞风是也。
〔丹〕云∶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以其酷烈暴悍可畏尔。人得之者,须分在上
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蛔虫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
下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于阳明一经而已。看其疙瘩,上先见,在上体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见,在下体多者,
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主胃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在上多,血受
之在下多,血气俱受者上下皆多,自非医者有神,病者有铁心,罕有免者。余曾治四五人,中间唯一妇人得免,
以其贫甚,无物可吃也。孙真人曰∶吾尝治四五百人,终无一人免者。非真人之不能治也,第无一人能守禁忌耳。
大法,重者取积取汗。
x醉仙散x 治大风疾,遍身瘾疹,瘙痒麻木。
胡麻子 牛蒡子 枸杞子 蔓荆子(各一两。同炒) 白蒺藜 苦参 栝蒌根 防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十五钱末,入轻粉一钱,拌匀,每服一钱,茶调下,晨午夕各一服。后五七日,先于牙缝内
出臭黄涎,浑身疼痛,昏闷如醉,次后利下脓血恶臭气,病根乃去矣。
x四圣保命丹x
大黄(半两) 黄柏(八两) 苦参 荆芥(各四两)
上为末,炼蜜和匀,分作一百贰十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食远,日三服。忌肉酱。一方用虾蟆一个烧灰。
x祛风散x
大蚕砂(五升,先筛净,水淘三遍,控干) 东行蝎虎(一条,焙干,用白面四斤拌蚕砂为络索,晒干)
上每服一贰合,熬柏叶汤调服,食前,日三服。
x通天再造散x 治大风恶疾。
郁金(半钱) 大黄(一两,泡) 白牵牛(六钱,半生半炒) 皂角刺(黑大者,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日未出时,面东以无灰酒调下。
x愈风丹x 治癞。
皂角一斤(去皮弦,锉作四指许,以无灰酒浸一宿,漉出,同新汲水一大碗揉作浓汁,滤去渣,以砂锅
慢火熬膏) 苦参(四两,为末) 土蝮蛇(头尾全用,阴干为末)
上贰味末,以皂角膏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防风通圣散煎成送下。日贰服,服三贰日后,入浴出
汗。病重者,不过一料。病微者,止用乌梢蛇,不用土蝮蛇。
x换肌散x 治大风年深不愈,至眉毛堕落,鼻梁坍坏,额颅肿破,服此速效。
白花蛇(三两) 乌蛇(三两,酒浸一宿) 地龙(去土,三两) 当归(酒制) 细辛 白芷(各一两)
天麻 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穗 甘菊花 苦参 紫参 沙参 木贼 不灰木 川芎 沙苑蒺藜 甘草(
炙) 天门冬 赤芍药 菖蒲(九节者) 何首乌 胡麻(炒) 草乌头(各三两) 苍术(三两,米泔浸)
木鳖子(去壳,三两) 定风草(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五钱匕,食后酒调服,酒多为妙。
轻者疏风和血,以贰圣散治之。x贰圣散方x。
大黄(半两) 皂角刺(三钱,烧灰)
上将皂角刺一贰个,烧灰研细,用大黄半两煎汤,调下贰钱。早服桦皮散。中以升麻汤,下泻青丸。晚服
贰圣散。(此为缓治。)
x柏叶汤x
用东南枝上柏叶一秤,水一桶,水三沸,去渣,瓮盛起,旋熬蚕砂调服。初服苦涩,三五日后甜。十日,
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后,发出疮。疙瘩破,用x乌龙散x搽之。
乌龙尾(即倒悬灰,贰钱) 乌鸡子皮( )
贰味为末,用地沥青调,搽于破疮上。
x桦皮散x 治肺拥风毒,遍身瘾疹瘙痒。
荆芥穗(贰两) 枳壳 桦皮(各四两) 甘草(炙,半两) 杏仁(贰两,去皮尖,用水一碗煎令减半,
取出令干,另研)
上为末,每服贰钱,食后,温酒调下。
x凌霄散x 治疠风神效。
蝉壳 地龙(炒) 僵蚕 全蝎(各七个,炒) 凌霄花(半两)
上为末,每服贰钱,热酒调下,无时。于浴室中常蹲汤中一时许,服药神效。
x祛风丸x 治疥癞,经曰∶脉风成为疠也。
黄 枳壳 防风 芍药 甘草 熟地 地骨皮 枸杞子 生地
上九味,木杵臼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白汤下,五十丸。
x如圣散x
蔓荆子 苦参 玄参 浓朴 荆芥 紫参 陈皮 沙参 麻黄(去节,一两) 防风 白芷 威灵仙(各贰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桃柳枝各一把,水五升煎,临卧热洗。忌五辛。
〔垣〕段库使病疠风,满面连须极痒,眉毛已脱落。须用热水沃之稍缓,每昼夜须数次,或砭刺亦缓。先
师曰∶风论中云,夫疠者荣卫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
风。治之者,当刺其肿上,以锐针刺其处,拔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当食如常食,勿食他食。如用药当破血,
去热升阳,去痒泻荣,以辛冷散之,甘温升之,行阳明经,泻心火,补肺气,乃治之正也。
x补气泻荣汤x
升麻 连翘(各六分) 苏木 当归 全蝎 黄连 地龙 黄 (各三分) 黄芩(生,四分) 甘草(
一钱半) 人参(贰分) 生地(四分)
桃仁(三个) 桔梗(五分) 麝香(少许) 胡桐泪(一分) 水蛭(炒令烟尽,贰个) 虻虫(去翅足,微
炒,贰个)
上锉如麻豆大,除连翘另锉,胡桐泪研,白豆蔻贰分为细末,贰味另放,麝香、虻虫、水蛭三味为末另放
外,都作一服。水贰大盏,酒一匙,入连翘煎至一盏六分,再入白豆蔻贰味,并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贰
沸,去渣稍热,早饭后午饭前服。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经》〕大风,刺其肌肉,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贰百日,鬓眉生,而止针。
承浆一穴,在颐前唇下宛宛中,足阳明、任脉之会,疗偏风口 面肿,口齿疳蚀虫疮。灸亦佳,日灸七壮
至七七壮,灸则血脉通宣,其风应时立愈。
卷之十贰·肝胆部
诸痹
属性:〔《素》〕黄帝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
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痛痹者,疼痛
苦楚,世称为痛风及白虎飞尸之类是也),湿气胜者为着痹(着痹者,着而不移,世称为麻木
不仁之类是也。凡麻木不仁必着而不移,河间所谓气之道路着而麻者得矣。或痛着一处,始
终不移者是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
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凡风寒湿所为行痹、痛痹、着
痹之病,冬遇此者为骨痹,春遇此者为筋痹,夏遇此者为脉痹,长夏遇此者为肌痹,秋遇此
者为皮痹,皆以所遇之时,所客之处命名。非此行痹、痛痹、着痹之外,又别有骨痹、筋痹
、脉痹、肌痹、皮痹也)。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
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
,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
,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
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治见飧泄
门)。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见淋门)。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
淫气肌绝,痹聚在脾(王注云∶淫气谓气之妄行者,各随脏之所主而入为痹也)。诸痹不已,
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
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腑
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
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见痹论篇)
冬感风寒湿者,为骨痹。久不已,则内入于肾,病肾胀,足挛,尻以代踵,身蜷,脊以
代头。取太溪、委中。
春感风寒湿者,为筋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肝,病卧则惊,多饮,数小便。取太冲、阳陵泉。
夏感风寒湿者,为脉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心,病心下满,暴喘嗌干,善噫恐惧。
取大陵、小海。
长夏感风寒湿者,为肉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脾,病四肢解堕,发咳呕
汁。取太白、三里。
秋感风寒湿者,为皮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肺,病烦满喘呕。取太渊、合谷。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
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疾,从其气则愈,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
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治见痛痹)。其不痛不仁者,病久
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见着痹)。其寒者,阳
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治见痛风条酒渍巾熨)。其热多,阳气多,阴气少
,病气胜,阳乘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为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