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

第83章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83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 
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痿病论) 
或问曰∶治痿之法,取阳明之一经.此引而未发之言,愿明以告我。予曰∶诸痿生于肺热。 
只此一句,便 
见治法大意。经曰;东方实则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 
外于此。东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肾也。五方之中,惟火有贰。肾虽有两, 
水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贰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者 
也。土性温而居中,主四肢,畏火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 
胜,肺得火邪则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 
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 
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 
之法,无出于此。骆龙吉亦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柏皮为君,黄 等补药辅佐, 
以治诸痿,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 
方,其善于治痿者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医不治也。天产作阳,气浓发热,先哲 
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也。 
〔垣〕清暑益气汤 黄 人参汤 清燥汤(三方并见注夏) 
〔丹〕补益丸 治痿。 
龟板(酒炙,一两) 锁阳(酒浸,一两) 生地(酒浸,两半) 归身(酒浸,一两) 陈皮(一两) 
杜牛膝(酒浸,一两) 白术(贰两) 干姜(七钱半) 黄柏(炒,半两) 虎胫骨(酒炙,半两) 
五味子(贰钱) 茯苓(半两) 白芍药(酒浸,一两) 甘草(炙,一钱) 菟丝子(酒蒸熟,研如糊,入 
余药末,晒干) 
诸药为末,紫河车为丸。如无紫河车,猪脑骨髓亦得。 
x龙虎丹x治痿。 
败龟板(酒炙) 虎骨(酒炙) 黄柏(酒炙) 干姜(贰钱半) 锁阳(七钱半) 金箔(十片) 
神曲 如懒言语,加山药末七钱。 
上为末,糯粉糊为丸,空心白汤服。 
x虎潜丸x 
龟板(四两) 知母(贰两) 黄柏(四两) 熟地(贰两) 牛膝(三两半) 锁阳(一两) 虎骨(炙, 
一两) 当归(一两) 芍药(两半) 陈皮(七钱半) 
干姜(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加附子,治痿厥如神。 
湿热痿,东垣健步丸加芩、柏、苍术。东垣补益肾肝丸,治脚膝无力。(贰方并见痿厥。) 
萧炳神龟滋阴丸。(方见涎下。)丹溪气虚病痿,四君子加苍术、芩、柏。血虚病痿,四物汤 
加苍术、黄柏,下补阴丸。《保命集》治脾虚四肢不用,以十全散者,盖治气血俱虚者也。 
〔无〕x加减四斤丸x治肾肝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起居须人,足不任地, 
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不生气力,诸虚不足。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木瓜 菟丝子(酒浸,另研) 鹿茸(燎去毛,切,酥炙) 
熟地 天麻 五味子(酒浸,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汤食前下。 
王启玄传《玄珠》耘苗丹三方。序曰∶张长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药,谓药势偏有所助,胜克流 
变,则真病生焉,犹悯苗不长而揠之者也。若禀气血不强,合服此而不服,是不耘苗者也,故 
名x耘苗丹x。此丹养五脏,补不足,秘固真元,均调贰气,和畅荣卫,保神守中。 
五味子(半斤) 巴戟(去心) 远志(去心) 枸杞子 山药 白茯苓 肉苁蓉(酒浸) 
百部(酒浸一宿,焙) 杜仲(炒,断丝) 蛇床子 防风(去芦) 柏子仁(另研) 菟丝子 
(酒浸,另研。各贰两)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温酒盐汤任下三十丸。春干枣汤下,夏加五味子四两,四季月加苁 
蓉六两,秋加枸杞子六两。 
x卫生汤x补虚劳,强五脏,除烦热,养真元,退邪热,顺血脉。 
当归 白芍药(各四两) 甘草(炙,一两) 黄 (八两) 
年老加酒半盏,同水煎。 
〔萧炳〕治脚软丹参酒。(方见痿厥。) 
〔《经》〕治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搔痒。何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一斤, 
以好酒一升浸七宿焙干,于木臼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 
〔《保》〕四肢不举,俗曰瘫缓,故经所谓脾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土太过则敦阜。阜, 
高也,敦,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所谓膏粱之疾,其治则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 
或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则不用也,经所谓土不及则卑陷。卑,下也,陷, 
坑也。故脾病四肢不举。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至经,必因于脾,方得禀受。今脾病不能与胃 
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 
十全散加减四物,去邪留正。 
脾实病痿者。经云∶脾病者肉痿,足不收。又云∶脾脉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云∶其犯 
雨湿之地,则为痿者是也。 
〔丹〕湿痰病痿。贰陈汤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 
〔《斗》〕商陆饭 治脚软。(方见痿厥。) 
〔子和〕陈下一武卒宋子玉,因驻军息城,六月间暴得痿病,腰膝两足皆不任用, 而不行, 
求治于予。予察其两手脉俱滑大而有力。予思《内经》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盐水越其膈间寒 
热宿痰,(新者为热,旧者为寒。)或宿食宿饮。在上脘者,可以涌之。宿痰既尽,因而下之。 
节次间行,觉神志日清,饮食日美,两足渐举,脚膝渐伸,心降肾升。又继以黄连解毒汤加当归 
等药,及泻心汤、凉膈散、柴胡饮子,大作剂煎,时时呷之。 
〔《保》〕心热盛则火独亢,火炎上,肾之脉常下行。今火盛而上炎用事,故肾脉亦随火炎烁而 
逆上行,阴气厥逆,火复内焰,阴上隔阳,下不守位,心气通脉,故生脉痿,膝腕枢如折去而不 
相提挈,经筋纵缓而不任地故也,可下数百行而愈。 
〔丹〕痿病食积妨碍不得降者,亦有死血者,俱宜下之。 
〔《素》〕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 
得禀也。今 
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 
焉。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 
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手足三阴之经也。)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 
亦为之行气于三阳。(手足三阳之经也)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 
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太阴阳明篇调经篇云∶ 
脾藏肉不足则四肢不用。示从容论云∶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 
脾虚四肢不用,治法并见前肺热条。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全文见诊。) 
此即诸痿皆生于肺热之义。王注云∶上谓上焦,心肺气也。 
运气 痿有三∶一曰热痿。经云∶少阴之复,少气骨痿。又云∶少阳之复,少气脉痿是也。 
贰曰湿痿。经云∶岁土太过,甚则病肌肉痿,足痿不收。又云∶土太过曰敦阜,敦阜之纪, 
其病四肢不举。又云∶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四 
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又曰∶阳明司天之政,四之气, 
寒雨降,民病骨痿是也。 
三曰风制脾痿。经云∶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体重,肌肉痿是也。 
〔《灵》〕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是也。(颡大谓额角入发际,头维贰穴也, 
以其钳束于耳上,故名钳耳也。)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 
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 
陵,入于人迎、丰隆也。(下陵,三里穴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 
突、偏历也。盛络皆当取之。(根结篇) 
刺痿经文,见前热条,今概举其略。 
肺热叶焦,则肺喘鸣,生痿 ,色白而毛败者,补其荥鱼际,通其俞太渊,至秋病已。 
心热生脉痿,数溲血,枢折不相提挈,胫纵不能任用于地,色赤而络脉溢者,补其荥劳宫, 
通其俞大陵,至夏病已。 
肝热生筋痿,下白淫,口苦筋急挛,色苍而爪枯者,补其荥行间,通其俞太冲,至春病已。 
脾热生肉痿,干渴,肌肉不仁,色黄而蠕动者,补其荥大都,通其俞太白,至长夏病已。 
肾热生骨痿,足不任身,腰脊不举,骨枯髓减,色黑而齿槁者,补其荥然谷,通其俞太溪, 
至冬病已。 
又痿 足不收,取之少阳阳明之别。经云∶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 
虚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又云∶淫泺脞痿,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 
又云∶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者是也。 
骨酸懈惰,取足少阴髓海。经云∶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 
又云∶脑为髓之海,其俞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懈怠安卧, 
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者是也。百节弛纵,取脾手太阳之络。经云∶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出渊腋下腋三寸,布胸胁,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取之脾之大络也。又云∶手太 
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脘五寸,实则节弛肘废,取之所别者是也。 
〔《甲》〕痿不相知,太白主之。(一云身重骨痿不相知。)足下缓失履,冲阳主之。足缓不 
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语,手足痿 不能行,地仓主之。 
肾脉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全文见治虚实法。) 
〔丹〕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诸痿
注夏
属性:〔子和〕痿之作也,皆五月六月七月之时。午者,少阴君火之位。未者,湿土庚金伏火之地。 
申者,少阳 
相火之分。故痿发此三月之内,为热也。故病痿之人,其脉浮大。 
〔丹〕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补中益气中去柴、升,加黄柏炒。挟痰者,用南星。 
〔垣〕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痿论曰∶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 
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发为 
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此湿热成痿,令人骨乏无力,故治痿独取于阳明。时当 
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 
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 
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 
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内经》曰∶阳气者, 
卫外而为固也,热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 甘温,补之为君,人参、陈皮、 
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 
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 
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 
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x清暑益气汤x。 
黄 (一钱,汗少,减五分) 人参(去芦,五分) 升麻(一钱) 泽泻(五分) 甘草(炙,三分) 
苍术(泔浸去芦,一钱) 葛根(贰分) 五味子(九粒) 白术(五分) 神曲(炒黄,五分) 
黄柏(酒浸去皮,三分) 麦门冬(去心,三分) 归身(三分) 陈皮(五分) 青皮(去皮,贰分半) 
上件同 咀,作一服,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剂之多少,临时斟酌。 
此病皆由饮食劳倦,伤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但药中犯泽泻、猪苓、茯苓、灯心、通草、木通, 
淡味渗利小便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泄脾胃之客邪,而补金水之不及也。此正方已是从权 
而立之,若于其时病湿热脾旺之症,或小便已数,肾肝不受邪者,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 
先损其两目也。复立变证加减法于后。如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发阳气,伏于地中,地 
者人之脾也,必用当归和血,少用黄柏以益真阴。如脾 
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右迁,少阳行春令, 
生万物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之和气也。如脾虚,缘心火 
亢盛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气受邪,为热所伤,必须用黄 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者皆 
温甘之阳药也。脾始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之甘温,以益皮毛之气而闭腠理,不令自汗而损 
元气也。上喘气短,懒语,须用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用炙甘草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 
甘草最少,恐资满也。若脾胃之急痛,并脾胃大虚,腹中急缩,腹皮急缩者,却宜多用。经曰∶ 
急者缓之,若从权,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迁之邪坚盛,卒不肯退,反致项上及臀尻肉消而反行 
阴道,故使引之以行阳道,使清气出地,右迁而上行,以和阴阳之气也。若中满者,去甘草。 
咳甚者,去人参。如口干嗌干者,加干葛。如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 
大亏,荣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且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 
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 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是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 
乱于胸中,使周身血气逆行而乱。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故当加辛温甘温之剂生阳,阳 
生而阴长也。已有甘温三味之论,或曰甘温何能生血,又非血药也。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 
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又宜少加黄柏以救肾水,盖甘寒泻热火,火减则心气 
得平而安也。如烦乱犹不能止,少加黄连以去之,盖将补肾水,使肾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 
阳气也。如气浮心乱,则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得烦减勿再服,以防泻阳气之反陷也。如心下痞, 
亦少加黄连。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故以陈皮理之,能助阳气之升而散滞气,又助诸甘辛为用。 
故长夏湿土客邪火旺,可从权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湿气大胜,主食不消 
化,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炒曲以消之。复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 
此三伏中长夏正旺之时药也。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甚,损伤元气,怠惰 
嗜卧,四肢不收, 
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