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教入门 >

第66章

佛教入门-第66章

小说: 佛教入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何以一身瓦裂’,就像一个破碎的陶器,一文不值。

 

‘耽染尘情’,这是我们的毛病。‘耽’,过分的快乐;‘染’,染污;‘尘’,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一定要节制。若纵情放逸,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耽染七情五欲,不知情欲非真,其中虽有乐,而付出的代价甚大,得不偿失。佛为我们详细说明,这个代价就是造成了六道生死轮回。世间最苦、最可怕之事,莫过于此。

 

由此可知,圣贤人在世间,和光同尘,亦不离七情五欲,但是能淡薄情欲,行为合礼合法。‘礼’,就是有节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不及是不合礼,过分也不合礼。在古圣先贤的教育里,家庭有秩序,夫妇相敬如宾,都有节度,决不是纵情耽染,所以家庭和睦。

 

粗浅的说,人欢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舍的时候,大概七情五欲可以舍,但不愿意舍自己的身命,而且还希望自己长寿,这都是人之常情。你想长寿,就要在生活各个方面懂得节制。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远离灾祸,言语态度不能不谨慎;你要身体健康,饮食起居不能不谨慎。

 

如今希求健康长寿者,不知养生之道,反使身体衰弱。我初学佛时,明白素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就决心吃长素。当时一些长官、同学、朋友都劝我:‘学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朋友们看到我,态度完全改变了,都说‘你的路走对了’。再过二十几年看到我,现在个个都羡慕我的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这是修学佛法得来的第一个好处。

 

去年,澳洲政府发给我永久居留,按照规定要做身体检查。检查完之后,医生说:‘法师,您来检查是多余的。您到底吃什么营养品?’我说:‘所有营养品,我一概不沾。’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有副作用,生活愈简单愈好。我每天读书,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晚上十二点钟才入睡。吃过午饭,如果没有事情,休息一会儿;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饱满,工作正常。所以,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可以做证明。许多出家人身体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他们并没有吃肉。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杂念。其次,饮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节制,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这是健康的真因。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是健康的外缘。有真因,有外缘,健康的果报自然现前。

 

‘私行不义’,‘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真正讲求修养的人很谨慎,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想到这件事我应不应该做?这句话我应不应该说?

 

‘谓人不知’,以为别人不知。古人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掩藏再严密,终有败露的一天,哪会有人不知道的事情?

 

‘傲然无愧’,‘傲’是傲慢,‘无愧’是没有惭愧心;惭是良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制裁。受到外人批评,毫不在乎,脸皮很厚。我们要细心观察,这样的行为,‘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禽兽是三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此造作,必定沦于三恶道,自己还不觉察。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的机会很小。得人身的条件为何?五戒十善,儒家讲的五伦十义做得没有欠缺,来生一定得人身。我们能得人身,就是过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还不错,这一生得这个果报。但是这一生我们有没有继续修?就要问自己了。

 

‘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那些圣贤人原本与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今天能生天,能作佛菩萨;我们今天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将来的前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果报悬殊如此之大,真是可羞可耻!

 

我常说学佛就是学圣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唯有明白,才能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现前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将来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在此地。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身体当作工具,多替众生做一些好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以《了凡四训》而言,就是改过修善,积功累德,为大众做个好榜样。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儒家讲‘知耻近乎勇’,勇于改过自新,就能成圣成贤;若不知耻,就会沦落到地狱、饿鬼、畜生。‘知耻’是改过一个重要的诀窍,我们不能不注意。

 

我在美国休士顿曾经遇到一位同修,跟我谈到今日社会动乱不安,要从知耻来帮助大众回头。现在人之所以敢造恶业,究其根本因素,就是不知耻。所以,今天必须要提倡知耻,我们成立一个知耻学社。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说很好,你去拟定章程,我会响应。以后我离开美国,这件事情也就淡漠了。任何一桩好事,一定要有热心的人士去推动,在社会上寻找对传统道德还有概念的人,听到还能生欢喜心的人,集合起来成立一个社团,自己认真修学,大力弘扬,这是一桩好事情。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改过之法,第二要发畏心。‘畏’是害怕,含有恭敬的意思,知道畏惧,才能生诚敬之心。过去,弟子对于父母、尊长,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敬畏之心,又敬爱又害怕。如果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做不出来?今天知耻的人少了,敬畏的人也少了,原因何在?在于没有好好的教导。人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朝代的形成,不出五年,国家一定是制礼作乐,这样教化人民的工作就完成了。所以,改朝换代乱世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能恢复秩序。唯独我们这一代很可怜,满清灭亡之后,一直到今日,都没有制作礼乐。礼乐没有颁布,这个时代将来在历史上就称为‘乱世’,这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无所适从。

 

在台湾民间,一般父母过世了,儿女丧礼穿的孝服,有人披麻带孝,有人穿黑色中山装。同修们问我:‘这个合不合礼?’我说:‘中华民国建国至今,没有颁布礼乐。有人披麻带孝,这是清朝的礼;有人穿黑色衣服,这是用外国人的礼,都可以用。因为国家没有礼,用什么都能行得通。’过去帝王时代非常重视礼乐,衣服不能随便穿,你是什么身分就穿什么服装,士农工商都有分别。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地位比你低的,对你一定要尊重,便于行礼。现在没有礼,社会没有秩序,天下大乱。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向往古代那种社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现实,虽然别人不讲,我们要明白。

 

天地鬼神有没有?肯定是有。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然而我们接触不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能因为我们接触不到,就认为他不存在。何况鬼神的感应,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很多,现代报章杂志也常常报导。那些报导当然都是事实,可是依然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也难怪,如果不是亲自经历,别人讲的很难相信。到哪一天你有这个福分、这个缘分亲见鬼神,你才会相信。

 

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过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都是真的。抗战之前,他曾经是苏州一个银行的总经理;抗战期间,他是四川税务局长;抗战胜利后,他做浙江省财政厅长。我问他老人家学佛的因缘,他说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晚上常常跟朋友打麻将。有一天凌晨两点多才散会,那时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回家,路灯很暗,他看到前面有个人,也没在意。走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他忽然想到,前面是个女人,一个单身女子,怎么会半夜出来?他这一想,寒毛直竖。再仔细一看,只有上身没有下身,吓呆了。这一惊吓,前面这个人不见了。他跟这个人在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绝对不是眼花,他真的看到鬼了。他说从这一天起,他才真的相信佛。学佛之后,他对那个鬼非常感激。他说如果不是亲自遇到,这一生永远不会相信。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也常讲故事给他听,他听了半信半疑,一直到自己亲身遇到之后才相信,决定不是虚妄的。

 

我自己虽然没有见过鬼,可是我曾经遇到过像小说《聊斋》里面讲的狐狸精。大概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在湖南衡山,我遇到的这个狐狸精已经变成人形,而且是男的,很多人见过。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家乡,家乡有个亲戚遇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的家乡出米,收的稻米都运到芜湖、南京去卖。在装船的时候,看到有一只黄鼠狼从跳板钻进船上,船工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大家以为是眼花看错了。这一船米运到南京,在下货的时候,忽然之间一船的米不见了。在南京逗留了几天,只好回家;回家之后,米还在米仓里。不知道是怎样得罪黄鼠狼,黄鼠狼跟他开玩笑,把一船米又搬回家,还好没有损失,这是事实。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亲自见到的事情太少了,所以不能说自己没有见到就不相信。我们欺骗人容易,天地鬼神难欺。

 

‘吾虽过在隐微’。我们的过失纵然非常隐密、微细,人们觉察不到,但是‘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鉴’是镜子,天地鬼神的鉴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楚。

 

‘重则降之百殃’。常常造作恶业,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轻者折损现前的福报。明白此理,了解事实真相,怎么不害怕?

 

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前一段讲天地鬼神鉴察,本段讲我们现前居住的环境。‘不惟是也’,不但如此。‘闲居之地,指视昭然’,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尤其是现代社会,都市人口稠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许多人看到。

 

‘吾虽掩之甚密’,我们虽然掩藏得很细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饰,遮饰得很巧妙。‘肺肝早露,终难自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一眼就看破了,一文不值。‘懔懔’是恐惧、害怕的样子,想到这些地方,又怎能不害怕?

 

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本著良心,畏惧舆论的制裁。我们行善,不愿意别人知道;我们造恶,希望别人指责,我们的恶就报掉了,这是好事情。他所指出来的,我真有错,要悔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很欢喜,我被冤枉了,被冤枉是消业障最殊胜的方法。所以,不论别人指责的是不是事实,我们都要心存感恩。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是恶意的批评,如果是自己有过失,要赶紧改过自新;没有,更加勉励,决不犯这样的过失。

 

所以,一个真正懂得成就自己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之人,念念都想别人的好处,决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里。为什么?我们的心纯善,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就破坏了自己的善心。现在这种愚痴的人,不在少数。别人赞叹我,我也要冷静思惟,他赞叹我,我有没有这个实德?我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些好事?纵然是真的,我们也要谦虚,更加努力。如果是言过其实,要生惭愧心,向他道歉,我没有这么好,你说得太过分了。应当勉励自己,不要辜负他人的赞叹。如此德行才能成就,凶灾才能免除,善福才能降临,这是一定之理。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这是改过自新的理论依据。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即使从前造作再大的罪恶,都能够悔改。这是举例说明,何以一生造作极大的罪业,真正忏悔,还能消除业障。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得知。实在说,这个理太深了,不是凡夫能够理解。不但凡夫不能理解,经上讲二乘圣者、权教菩萨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涉及到虚空法界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众生的起源这些大道理。在《楞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原本是一体的。因此,极大的罪恶只要回头,所谓‘回头是岸’。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千年幽谷’,就是现在旅游看到的岩洞、钟乳石洞。一念忏悔猛厉,就足以洗净百年之恶。犹如千年之黑暗,只要有一盏灯,千年的黑暗就破除了。‘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过失就像黑暗一样,只要一盏灯就能把它照破。这盏灯比喻智慧、觉醒,真正觉悟了,一念觉、一念真智慧现前,罪就消了。

 

我们无量劫来就迷在情欲之中,盲目无知的执著身是自己,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因此造成无量劫来生死轮回。我们知道身命是短暂的,但是精神长存;佛家讲法身慧命,那是永恒的。《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世间刹那刹那在变化,人身难得而易失,一口气不来,这一生的身命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欲改无由矣’,想改也没有办法了。所以,一念觉、一念智慧非常可贵。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就世俗而论,造作恶业太多,恶名流传后世,世人听到你的名称就生厌恶之心。如中国历史上的秦桧,一生作恶多端,千百年来留下骂名,他的儿孙再孝,也无法帮他洗涤。留恶名于后世,这是非常不荣誉的事情。现在人常说‘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其实这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来世的果报。恶业造得太多,所谓‘五逆十恶罪’,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

 

地狱从哪里来的?朱镜宙老居士曾经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这是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在北京时有一段时间被东岳大帝请去作判官。东岳大帝在中国山东省泰山,管辖的区域有五、六个省分,他掌理这个地区的生死和吉凶祸福。判官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秘书长。章太炎先生说晚上小鬼就来了,抬著轿子请他上班。第二天早晨天才亮,他就下班,小鬼再把他送回来。他日夜都不休息,白天在人间办公,晚上到鬼道上班。

 

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的所见所闻,跟一些朋友们叙说。有一次,他问东岳大帝(阎罗王比东岳大帝还要高一级):‘地狱的刑罚,有一种叫炮烙(炮烙是把铁柱烧红,使罪人抱著),这个刑罚太残酷,希望东岳大帝能大发慈悲心,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这个话,点点头说:‘你先去刑场参观一下。’于是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去参观现场。到那边之后,小鬼告诉他:‘这就是现场,你看!’他看不见,于是才恍然大悟,原来地狱的刑罚不是阎罗王设的,所以他不能废除。刑罚从哪里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