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177章

谛闲大师遗集-第177章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来发愿竟,结前。次复咐嘱菩萨,起后。咐者,委也。嘱者,托也。佛嘱诸大菩萨,教其受之以自利,持之以利他。自应慨然承当,谁敢推诿?我等具缚凡夫,恳嘱烦累诸大菩萨,理须尊敬。愿以与乐拔苦之心,同加摄受。今以前来忏悔、发愿等功德因缘,望慈悲加被,令下列诸愿,各得成就。一、愿令一切众生,悉皆欣乐,求于无上福田。无上福田,即佛是也。若论福田有八:佛、法、僧,三种为敬田。父母、师长,二种为恩田。贫穷、疾病、畜生,三种为悲田。此等诸田,皆为种福之处,故俱名福田。于此八福田中,唯佛为无上福田,盖佛乃无上法王故。余皆为有上福田也。既知佛为无上福田,应深信施佛,有无量殊胜之妙报。如四十二章经中:较量施饭,转胜功德。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十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百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千万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现前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绝学无为真人。即所谓无心道人是也。然无心道人,踏破铁鞋无从觅处。所言无心者,无一切分别心也。如能遇到无念、无住、平等应缘,二六时中,不起分别者,宜尽心供养,较三世诸佛,胜而尤胜者也。能深信供佛,有无量福。令一切众生,一心归向于佛。广修供养,具足无量清净之果报也。二、愿一切众生,供养诸佛,无诸悭不舍之心。大兴布施供养,无有丝毫爱惜。三、愿诸众生,于无量佛所,修佛果无上福田。不乐小法,永离二乘之愿行。唯勤行菩萨道,修大乘法。因圆果满,得诸如来八大自在,永离生死之无碍解脱,妙智朗照,永无烦恼之一切种智。四、愿诸众生,种无尽之善根。于诸佛所,广植众德之本,行普贤大士之四德:一,诸佛护念。二,植众德本。三,入正定聚。四,发救一切众生心。是为种无尽之善根,得佛无量福智也。五、愿一切众生,识取本具甚深之妙慧。此即根本智,具足清净无上智王也。六、愿诸众生□游十方,无挂无碍,所向自在。至一切处,皆无碍也。七、愿诸众生识取摩诃般若波罗蜜,得无量种智,安住如如理中,湛然不动。八、愿诸众生具足成就无上第一之福田,能出生一切智地。九、愿诸众生于一切佛,皆生恭敬供养,无有嫌恨之心。种诸菩提善根,乐求无上佛智。十、愿诸众生以不思议方便,往诣一切世界,庄严佛刹。或愿得西方净土法门,尽此报身,往生极乐。以极乐为法界藏土,故能深入法界,而无疲倦也。十一、愿诸众生得无边身,尽能□游十方世界,而无疲厌也。十二、愿诸众生成广大如虚空之法身,随意所行,无有阻碍。得诸佛神力,庄严佛果菩提,究竟涅槃彼岸。于一念中,显现佛之无碍神力,□于十方尽虚空界。上来已发如是愿竟。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愿一切众生,得如所愿,满菩提愿。若我及现前大众,于未来世,以宿业故,受苦报者;或不能救诸众生;则惟有以诸众生,嘱累诸大菩萨也。
无量无边尽虚空界无生法身菩萨。无量无边尽虚空界无漏色身菩萨。无量无边尽虚空界发心菩萨。兴正法马鸣大师菩萨。兴像法龙树大师菩萨。十方尽虚空界无边身菩萨。十方尽虚空界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师子游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旛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金刚慧菩萨。弃阴盖菩萨。寂根菩萨。慧上菩萨。常不离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音菩萨。妙德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萨陀波仑菩萨。越三界菩萨。
  无生法身、无漏色身、及发心、马鸣、龙树等菩萨名义,已详释于第二卷中,兹不繁赘。
又复嘱累,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菩萨。
  上是别嘱,此为总嘱。
愿诸菩萨摩诃萨,以本愿力,誓度众生力;摄受十方,无穷无尽,一切众生。愿诸菩萨摩诃萨,不舍一切众生,同善知识,无分别想。愿一切众生,知菩萨恩,亲近供养。愿诸菩萨慈愍摄受,令诸众生,得正直心。随逐菩萨,不相远离。愿一切众生,随菩萨教,不生违反,得坚固心,不舍善知识,离一切垢,心不可坏。令一切众生,为善知识,不惜身命,悉舍一切,不违其教。令一切众生,修习大慈,远离诸恶,闻佛正法,悉能受持。令诸众生,同诸菩萨,善根业报,菩萨行愿,究竟清净。具足神通,随意自在。乘于大乘,乃至究竟一切种智。于其中间,无有懈怠。乘智慧乘,至安隐处,得无碍乘,究竟自在。始从归依三宝,断疑生信,忏悔发心,显果报,出地狱,解怨自庆,发愿回向,终至嘱累,所有功德,悉以布施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众生。仰愿弥勒世尊,现为我证。十方诸佛,哀愍覆护。所悔所愿,皆得成就。愿诸众生,同慈悲父,俱生此国。预在初会,闻法悟道,功德智慧,一切具足。与诸菩萨,等无有异。入金刚心,成等正觉。
  此节正嘱累文。嘱大菩萨,本以普度众生为愿,无须我等嘱累。今所云嘱累者,不过我尽我心耳。愿诸大菩萨,以本愿誓度力,摄受无尽众生,不相舍离,同于亲近善知识,无亲□高下想。愿一切众生,知菩萨之厚恩,务须亲近供养,恭敬奉侍。愿诸菩萨,慈愍摄受,令诸众生,得正直真如心,随逐菩萨,常相亲近,而不舍离。愿诸众生,随顺信从,菩萨言教,不生疑惑违反,得坚固不退心。不舍善知识,离一切烦恼垢染,而本心常住不坏。又令诸众生,为承事善知识,不惜身爱命,不背圣教慈海,悉舍一切贪恋资生之物。又令其修大慈,离众恶。闻佛所说正法,悉能顶戴受持。令其同诸菩萨,善报、行愿、具足清净神通自在。由是乘此宝乘,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到一切种智安隐之地而后已。本部忏法,始从归依三宝,乃至最后嘱累,所有种种功德,不为自利,悉以布施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众生。仰愿弥勒世尊,现身为我证明。十方诸佛,哀愍摄受。令所修忏悔法,所发菩提愿,皆得具足成就。并愿众生,同慈悲父,俱生中国,将来参预,龙华初会。得闻正法,圆悟大乘。所有福智,悉皆具足。与诸菩萨,等无有异。入金刚心,成妙觉果。
赞佛咒愿
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十号具足,度人无量,拔生死苦。以今忏悔礼佛功德因缘,愿诸众生,各各具足,得如所愿,满菩提愿。某等今日所发誓愿,悉同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所有誓愿。诸佛菩萨,所有誓愿,不可穷尽。我今誓愿,亦复如是。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穷未来际,尽一切劫。众生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虚空不可尽,我愿不可尽。法性不可尽,我愿不可尽。涅槃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佛出世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诸佛智慧不可尽,我愿不可尽。心缘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起智不可尽,我愿不可尽。世间道种、法道种、智慧道种、不可尽,我愿不可尽。若十种可尽,我愿乃可尽。一切和南,三乘圣众。
  初六句,赞佛。梵语多陀阿伽度,此云如来。阿罗诃,此云应供。三藐三佛陀,此云正□知。举前三以摄后七也。具足如来十种通号,度脱众生无量,救拔生死之苦。以今下,为咒愿。以今忏悔礼佛功德,愿诸众生,各得圆满所愿。又愿今日所发誓愿,皆同于诸佛菩萨,本因地中所有誓愿。诸佛菩萨,所有誓愿,无有穷尽。我今誓愿,亦复如是。广大如离过、绝非之法性,究竟如无边、无际之虚空。穷未来际,尽一切劫。众生、世界、虚空之世间法,皆不可尽,我愿亦不可尽。法性、涅槃、佛出世、佛智慧、之出世法,不可尽,我愿亦不可尽。心缘思虑,起智分别之凡心法不可尽,我愿亦不可尽。世间道种、法道种、智慧道种之圣智不可尽,我愿亦不可尽。倘上求十种可尽,我愿乃可尽。如普贤菩萨云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忏文已竟,和南圣众。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十

捍劳忏礼。冀佛垂慈。六根满愿在斯时。诸行悉坚持。回向菩提。嘱累度人师。
南无法云地菩萨(云云)
  此忏事理周备,认真礼拜求忏,能不辞疲倦,可谓捍劳忍苦。冀望诸佛,垂施慈悲,圆满六根之愿,在于此时。从此以后,所有诸行法门,悉皆坚固受持。所有功德,寸丝不留,尽回向于无上菩提,与诸众生,同成佛道。其诸后流众生,惟嘱累于度人无量、之大菩萨,如第十地、慈荫妙云,覆涅槃海,是真度人师也。故先归依法云地菩萨摩诃萨。
    讲忏已毕,说偈回向。偈云:
  相与诸同仁,各自宜深省。从一念妄生,至今未返本。
  读忏法灵文,深畏诸苦境。愿自度度人,惭愧心自愤。
  同将所积功,回向诸?品。不分怨与亲,一律俱平等。
  展转化亲缘,化化无穷尽。随喜见闻人,同入无生忍。
  (副讲宝静辑、学者比丘诚一、常静、居士方远凡同录)
  (据民国二十二年上海佛学书局印行本)
  
  
  
  
  
  
  
  
  
  
  
  
  
  
  












慈悲三昧水忏申义疏
   ︱︱民国十四年秋在观宗寺作︱︱
  原序
  原夫实相无相,幸勿涉于因果之谈。妙明不明,可建立于圣凡之说。爰众生念头失真,妄生三细。智眼不察,续起六绫。于是飘沉五趣,莫返一真。出没四生,积成三障。不知菩提烦恼,出自心源。生死涅槃,不彰他性。果因本一,凡圣原同。感应难思,恩怨罔测。当诺迦之应□,示疾京师。正悟达之参方,投身梵刹。夙缘追袭,顾问咸宜。无缘之慈,不谋而应。知苦果,结自恶因。有陈冤,千生不昧。忆前言,追寻圣地。仗德水,一掬消亡。可见得了唯心之本具,忏悔不无他求。知大法而不修,光阴皆由自误。忏文浅显,祖意深玄。礼诵虽多,研详实寡。惟前贤之著述,经久失传。嗟世道之浇漓,徒兴浩叹!对症良方,无人餐采。沉埋应赴,宁不悲夫!为是切究文辞,深求脉络。不辞固陋,聊尽隙明。拟欲申明,首提纲领。于七月廿一日下笔,至八月初二日毕工,遂命名为申义疏。盖取缘生之法,无不可以即空即假即中之义而申明之矣。时任民国乙丑年仲秋月,释谛闲述于四明观宗寺之密藏居,时年六十有八。
  
原序 591
释题 605
甲一 释名 605
甲二 显体 605
甲三 明宗 605
甲四 论用 606
甲五 判教 606
释义 607
甲一 序分 607
乙一 别序 607
丙一 作忏缘起 607
丁一 序发起居先缘 608
丁二 序发起正因缘 609
戊一 述宿因 609
戊二 述现报 610
戊三 忆及昔缘 611
戊四 三昧解冤 611
己一 陈宿冤 611
己二 会古今 612
己三 正解冤 612
丁三 序古师详纪缘 613
丁四 序述忏正因缘 613
丁五 序感应有征缘 614
丙二 明开忏仪式 614
丁一 洁坛 614
戊一 水赞 614
戊二 请圣 616
戊三 诵咒 616
己一 主者擎盂呼偈 616
己二 大众同声朗诵 616
戊四 祝延 616
丁二 回向 616
乙二 通序 617
丙一 投诚请加 617
丁一 香赞 617
丁二 请加 618
丁三 礼敬 619
丁四 呈供 620
丁五 白圣 621
戊一 求证 主者称 621
戊二 正白 621
己一 宣偈 主者宣云 621
己二 陈词 622
戊三 宣疏 622
己一 正宣情旨 宣毕结云 622
己二 述意请加 623
丁六 赞佛 623
丁七 礼佛 624
戊一 述出忏法意 624
戊二 正礼三世佛 624
丙二 归依三宝 625
丁一 叙归依意 625
戊一 开经偈 625
戊二 设忏题 626
戊三 正叙意 626
己一 上体诸佛同体慈力而述忏 626
己二 下念众生同根悲仰以礼佛 627
庚一 发露忏悔 627
庚二 至心归依 629
辛一 请求证鉴 629
辛二 敬礼佛僧 630
丁二 归依须先 631
戊一 须先礼敬 631
戊二 释先敬疑 631
丁三 正式归依 632
甲二 正宗分 633
乙一 述忏悔因缘 633
丙一 述起罪之因 633
丙二 述灭罪之缘 635
丁一 发觉初心 635
戊一 □明发觉大意 635
戊二 详明发心事业 635
己一 承上述意 635
庚一 正述意 636
庚二 设问答 636
辛一 权问 636
辛二 实答 636
己二 起下发心 636
庚一 列七心名 636
庚二 释七心义 637
辛一 释惭愧事业 637
辛二 释恐怖事业 638
辛三 释厌离事业 638
辛四 释发心事业 640
辛五 释平等事业 641
辛六 释报恩事业 642
辛七 释空观事业 643
丁二 披陈忏悔 644
戊一 承前七心 644
戊二 起后二念 644
己一 起缘想圣境念 644
己二 起自陈众罪念 644
庚一 洗心涤秽念 644
辛一 顺陈 644
辛二 反警 645
庚二 警悟无常念 645
庚三 诫勿自误念 646
辛一 正诫 646
辛二 证诫 646
庚四 多生积聚念 646
戊三 结成忏悔 647
乙二 明三障起灭 647
丙一 列三障名 647
丙二 释三障义 647
丁一 □述次第生起 647
戊一 正述生起 647
戊二 结成忏悔 648
丁二 详明起灭深义 648
戊一 明烦恼障 648
己一 □明所属之体 648
己二 广明起灭之相 648
庚一 分标 649
庚二 合释 649
辛一 正合释 649
壬一 直示三恼以痴为根 649
壬二 引经证明三恼合释 649
癸一 正明恶因苦果 649
癸二 结成发露忏悔 650
壬三 特示异名立喻 650
癸一 正示名义 650
癸二 结成忏悔 651
壬四 顺示增数生起 651
癸一 三数增 651
子一 生起过患 651
子二 结成忏悔 653
癸二 四数增 653
子一 生起过患 653
子二 结成忏悔 655
癸三 五数增 655
子一 生起过患 655
子二 结成忏悔 656
癸四 六数增 656
子一 生起过患 656
子二 结成忏悔 657
癸五 七八合科增 657
癸六 九至百八增 659
壬五 翻示增数还灭 664
癸一 正示增数还灭 664
癸二 敬礼诸佛菩萨 666
子一 结示 667
子二 正礼 667
壬六 详示忏悔功深 667
癸一 结前礼敬 667
癸二 起后忏悔 668
子一 示忏悔功深 668
丑一 评论要旨 668
丑二 缘境生心 669
寅一 缘三宝胜境 669
寅二 生二种善心 669
卯一 总征 669
卯二 别示 669
辰一 示生警惕心 66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