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184章

谛闲大师遗集-第184章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也。宁不惧哉?
  ○巳四 自怖冥官斥责
  ○午一 仇人索债
  ○未一 正明
又复幽显灵只,注记罪福,纤毫无差。夫论作罪之人,命终之后,牛头狱卒,录其精神,在阎罗王所,辩核是非。当尔之时,一切怨对,皆来证据。各言汝先屠戮我身,炮□蒸炙。或先剥夺于我,一切财宝,离我眷属。我于今日,始得汝便。于时现前证据,何得敢讳?唯应甘心,分受宿殃。
  承上既有天眼彻见,即有神祇记疏。是故文云:幽显灵只。显即善神。幽即恶鬼。言注记罪福者,善即记福,恶即注罪。一丝一毫,勿为差脱。今为忏悔起见,但论罪边。夫论作罪之人,到了临命终时。但见恶境现前,所有牛头狱卒,马面阿傍。将前所记之罪,录其精神,早在阎王案前,预备辩核是非。尔时一切怨家对主,咸皆都来。阎王殿前,有证有据。各各皆言:尔先在世,为这三寸舌根,七尺躯壳,屠戮我身,油炮镬煮,笼蒸橼炙。或为劫贼之时,当在严寒之际,剥我衣服,令我冻死。或抢掠财宝,离我妻拏。尔之福业未尽,不得袭身。今日恶贯满盈,始得汝便。于是现前台上,证据分明,汝今毋得隐瞒避讳。到此之时,唯有甘心,分受宿殃耳。
  ○未二 引证
如经所明:地狱之中不枉治人。若其平素所作众罪,心自忘失者;临命终时,造恶之处,一切诸相,皆现在前。各言汝昔,在于我边,作如是罪,今何得讳?是时作罪之人,无藏隐处。
  此引经作证也。今取义明之。地狱之中,不比阳世。狱主明察秋毫,故云不枉治人,若受罪人,在阳世时,所作众罪。若多若少,不能记忆者;到得临终之际,造罪之处,一切罪相,皆现在前。乃至今何得讳?当此之时,罪人直是无藏隐处,甘心分受也。
  ○午二 狱主斥呵
  ○未一 正呵
于是阎罗王,切齿呵责。将付地狱,历无量劫,求出莫由。
  文浅义显,可不赘词。
  ○未二 甘受
此事不远,不关他人。正是我身,自作自受。虽父子至亲,一旦对至,无代受者。
  谓当此之时,罪人谛闻此语,真实不虚,丝毫不爽。而况此事并非久远,本不关于他人。正是我身自己作孽,应当自受。推将阿谁?足见得父子至亲,妻拏至爱,到得一旦对至之时,教谁代我?只得自己情愿,甘心领受也。
  ○巳五 自悟认真忏悔
我等相与得此人身,体无众疾,各自努力,与性命竞。大怖至时,悔无所及;是故至心,求哀忏悔。
  如上苦境历历分明。我今幸得人身,且喜四大调和,无诸病苦。应当各各努力向前,捍劳忍苦,拚舍身命,夺志精修。否则,倘一旦大怖至时,懊悔无及矣!所谓临渴掘井,滴水难求也。末二句,结成。
  ○子二 示迷心成恼
  ○丑一 因迷成恼迷多恼多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积聚无明,障蔽心目。随烦恼性,造三世罪。或□染爱着,起贪欲烦恼。或嗔恚忿怒,怀害烦恼。或心愦□懵,不了烦恼。或我慢自高,轻傲烦恼。疑惑正道,犹豫烦恼。谤无因果,邪见烦恼。不识缘假,着我烦恼。迷于三世,执断常烦恼。朋狎恶法,起见取烦恼。僻禀邪师,造戒取烦恼。乃至一切四执,横计烦恼。今日至诚,悉皆忏悔。
  谓我等从无始至今,沉沦苦海者,由于最初一念不觉。不觉即迷,故曰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故称为聚。由不觉故,生起三种细相,名为根本烦恼。以境界为缘,渐起六种O相,名为枝末无明。由此无明,内蔽智心,外障慧目。自此以来,随烦恼性,昧却天良。或造五逆,或作十恶。为三世罪,指过去之三世也。或耽染五欲,爱着六尘,起贪欲烦恼。或嗔恚违情,忿怒逆境,起怀害烦恼。或心愦昏蒙,不明罪福,拨无因果,起不了烦恼。或我慢自高,陵人傲物,名轻傲烦恼。疑惑正道,不信佛法是救病良药,名犹豫烦恼。以上五钝使。谤无因果,常言作恶无罪,行善徒劳,名邪见烦恼。不识诸法,因缘和合,缘会而有,假名无性,起着我烦恼。不了世相迁流,成二倒见,起执断常烦恼。朋比恶友,狎近邪法,起见取烦恼,即非果计果也。僻禀邪师,持牛狗戒,名戒取烦恼。即非因计因也。以上五利使。乃至一切四句执着,如云有、无、亦有无、非有无。如去、不如去、亦如、亦不如。非去、非不去等;名为横计烦恼。末二句,结成。
  ○丑二 依义建名义多名多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守惜坚着,起悭□烦恼。不摄六情,奢诞烦恼。心行弊恶,不忍烦恼。怠惰缓纵,不勤烦恼。疑虑躁动,觉观烦恼。触境迷惑,无知解烦恼。随世八风,生彼我烦恼。谄曲面誉,不直心烦恼。强犷难触,不调和烦恼。易忿难悦,多含恨烦恼。嫉妒击刺,狠戾烦恼。凶险暴害,惨毒烦恼。乖背圣谛,执相烦恼。于苦集灭道,生颠倒烦恼。随从生死十二因缘,轮转烦恼。乃至无始无明住地,恒沙烦恼。起四住地,构于三界,苦果烦恼。无量无边。恼乱贤圣,六道四生。今日发露,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守惜财物,坚着不舍,名为守财之奴,为悭烦恼。不摄六情根,驰骋六尘贼,名奢诞烦恼。心行O犷,弊习恶法,名不忍烦恼。懈怠懒惰,纵缓正行,名不勤烦恼。修习禅那,反多疑虑,躁动不停,名觉观烦恼。触境昏迷,不自罢脱,名无知解烦恼。随顺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妄生彼此人我是非,名生彼我烦恼。谄曲弄巧,面誉背诮,名不直心烦恼。强暴O犷,一触便嗔,名不调和烦恼。容易忿怒,最难欢悦,名多含恨烦恼。害贤忌色,嫉妒击刺,名狠歼烦恼。即不受规诫之类,凶勇险恶,暴害良善,名为惨毒烦恼。圣谛真理,无相不相,而反心生乖背,名为执相烦恼。于苦集,不知不断;于道灭,不修不证,名生颠倒烦恼。于十二缘,但识顺生,不修还灭,所以名为轮转烦恼。乃至无始一念不觉,蔽妙明而起无明。于是住着心地,不了性空。致有生住异灭,细相迁流。分剂头数,无量无边,名为恒沙烦恼。妄起四住九地之爱,构造三界依正二报,名为苦果烦恼。烦恼名目,无量无边。不择圣贤,及以四生,无不恼乱。如是等罪,今日发露。敬向十方三宝,沥胆披陈,皆悉忏悔。
  ○子三 示愿行圆成
愿某等承是忏悔,意业所起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爱欲水,灭嗔恚火,破愚痴闇,拔断疑根,裂诸见网。深识三界,犹如牢狱。四大毒蛇,五阴怨贼。六入空聚,爱诈亲善。修八圣道,断无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三十七品,心心相续。十波罗蜜,常得现前。
  上来列陈起障文辞,发露忏悔。愿承斯忏悔法力,灭除意地所起一切诸烦恼。而所生功德,使我生生,不树憍慢幢。人有此幢,我当摧而折之。自竭爱欲河,人有此河水,我宜竭而涸之。自息嗔恚火,人有此火,我应息而灭之。自破愚闇室,人有此室,我皆照而破之。自除犹豫根,人有此根,我悉掘而拔之。自裂诸见网,人有此网,我必裂而□之。自识三界如牢狱,不可久居,教人出离三界。自达四大如毒蛇,不为所螫,教人免被其螫。自窥透五阴如怨,劫功德财,教人谨守功德财,堤防贼劫。觑破六入内外,尽是空聚,毋须爱恋诈幻,卿卿我我。教人亦须觑破,勿生爱恋。自修八种圣道,斩断无明妄根。教人修道,斩断根本无明,自登涅槃山顶。不到山顶,永不休息。自修三十七品助道法,心心相续,教人亦然。自行十波罗蜜,常得现前。教化众生,亦复如是。
  ○壬七 结示礼敬三宝
忏悔发愿已。至心信礼,常住三宝。
  此结示合释一大科文也。上来既已忏悔发愿已竟,应当信解,投诚礼敬,十方尽界,佛法僧宝。既称常住,足见是大乘住持三宝也。

疮如人面,宿憾何多?清泉一掬即消磨。愍己复怜他,述为忏摩,万古沐恩波。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首句,是第一发起之胜缘也。玄师不有此疮,那里有心为述忏主人翁。憾,恨也。自恨千百年之夙冤,喜清泉之一掬,如瓦解冰消,顿成乌有,感圣恩之难报也。我既如是,众生亦然。是之谓同病相怜,故曰悯己怜他。此恩此德,邱山难喻。若非宏法利生,毕竟无以图报。是故搜罗大藏,述为忏摩。唯冀化化莫穷,沐恩万古。
  ○辛二 观障缘
  ○壬一 述余意
  ○癸一 赞佛偈
四八端严微妙相,僧祇三大劫修来,面如满月目如莲,天上人间咸恭敬。
  首句赞相好,四八是三十二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举相摄好也。二句赞修因,相好之报,必从修因而来。佛身是果,相好是报,果自因结,报从缘成。佛以三大阿僧祇劫修因,与众生广结良缘,成此相好。三句赞面目,以相好中,唯面目昭著,人所易见。言月明清净圆满,佛面似之。西竺青莲华瓣,黑白分明,佛眼似之。末句赞德尊,谓天上人间,无一而不恭敬也。
  ○癸二 立忏题
慈悲水忏法卷中。
  ○癸三 正叙意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水忏道场总法。今当归命,一切诸佛。
  义见卷上。
  ○癸四 礼佛圣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壬二 释本科
  ○癸一 明观行为灭罪方便
  ○子一 自觉忏悔适时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某等即今身心寂静,无谄无障,正是生善灭恶之时。复应各起四种观行,以为灭罪方便。
  初二句,牒前申后。谓既礼诸佛已竟,自应重申忏悔也。某等下,正明适时。谓自己觉得现前身心,四大轻安,六根无恙,故云无谄无障。谓内无心魔谄曲,外无病魔障碍也。既无内外二魔,理合及时忏悔。谚云:宁可做过,不可错过。故云正是生善灭恶之时。生善灭恶四字,用彰忏悔之功德也。既知忏悔能灭罪生福,应须起观,以为正修之先容也。
  ○子二 正宜进修观行
  ○丑一 列名
何等为四?一者观于因缘。二者观于果报。三者观我自身。四者观如来身。
  首句征,下即列。首观因缘者,令悟诸法无性故。次观果报者,令惧恶道苦长故。三观自身者,令识佛性具足故。后观佛身者,令生欣乐佛果故。
  ○丑二 释义
  ○寅一 因缘观
第一观于因缘者:知我此罪,藉以无明。不善思惟,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诸佛菩萨。随逐魔道,行邪险径。如鱼吞□,不知其患。如蚕作茧,自缠自缚。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首句征,知下释。谓我曾悟知此罪恶业,全藉无明以为根本。以无明黑闇,故妄起邪思,隐覆正知真见。故云不善思惟,无正观力。既无真正观慧,对于一切过患,无从识知。所以亲近邪师,远离善友。以诸佛菩萨,是无上良师,最胜善友也。既近邪师,必随从跟逐,一举一动,无非魔道。以盲引盲,相牵落坑,故云行邪险径。险径,即三恶道也。乃设三喻,皆喻自作自受。喻意显明,本可不再赘辞。但以不悟因缘性空,故肯蒙眬做去。既是自作其因,故须自受其苦。繇于不观因之故,是以不能自出,故以因缘观为第一也。
  ○寅二 果报观
第二观于果报者:所有诸恶不善之业,三世轮转,苦果无穷。沉溺无边,巨夜大海,为诸烦恼罗刹所食。未来生死,冥然无涯。设使报得转轮圣王,王四天下,飞行自在,七宝具足。命终之后,不免恶趣。四空果报,三界极尊,福尽还作牛领中虫。况复其余无福德者,而复懈怠,不勤忏悔?此亦譬如抱石沉渊,求出应难。
  承上观于因缘,悟罪性本空。依次须观果报,令识果报不无,以因趣果,以缘招报故。谓无始以来,至于今生,所有诸恶不善之业;繇于恶业为因,妄招生死苦果。以不善为缘,妄招剧苦之报。复繇于果报上,妄生不善邪思之惑。繇此,又造诸恶不善之业。繇恶业因缘,又招生死剧苦果报。惑属过去,业属现在,果报招于未来,故云三世轮转,苦果无穷也。巨夜,喻无明惑。大海,喻生死果。人堕生死,果报无穷,取喻沉溺无边。长夜漫漫,无时或晓,喻生死无了期也。罗刹,此云捷疾鬼,喻烦恼厉害。鬼能食人,喻烦恼,能夭法身,伤慧命也。能向果报上仔细深观,知未来生死之无穷,岂非似海之无涯耶?殊为可惧。就算尔肯改恶迁善,报受轮王,而能王四天下。有金银等轮,飞空自在,马象等七,悉皆具足。何所谓奇?设得金轮,有八万岁,寿终不免生之与死。福尽命终,依然还堕恶趣。假使修无色定,得受四空顶天之报。福穷报尽,堕飞狸身。昔有一天,堕作牛领中虫。况复其余,可不待言矣!昔佛与阿难,游行田间。见一牛,项领上腐烂,有许多虫。内有一虫,其身渐大,又肥。佛问阿难,汝识此虫否?难曰:不知。佛言:此虫过去世时,因行十善,生□利天。以天福尽,恶业因缘,堕作此虫耳,佛无妄语,宁不信哉!我等已得人身,若复懒惰懈怠,不勤忏悔,如人抱大石,溺深渊。欲求不死,不可得矣,故应难也。
  ○寅三 自身观
第三观我自身:虽有正因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闇丛林之所覆蔽。无了因力,不能得显。我今应当发起胜心,破裂无明颠倒重障,断灭生死虚伪苦因。显发如来大明觉慧,建立无上涅槃妙果。
  承前观察,已知苦果无穷。若不忏悔,出苦无期。如此果报,谁不有之?故须依次观自身也。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灵觉之性也。此性是成佛之正因,故称佛性。即今我身,虽有灵觉正因佛性,不假观力,无以得显。何以故?以修德有功,性德始显故。今者所以不显者,而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故也。譬如黑闇丛林之下,日月威光,不能照烛。此是言修德之无功,性德之不显。故云无了因力,不能得显。即指灵觉是性德,了因是修德。性德是理,修德是智。以智照理,智力有功。即能破无明,显性觉也。我今应当发起增上胜妙善心,作大忏悔,破裂无明所起之颠倒重障。此障,即生死苦因。体不真实,故曰虚伪;不可不除,故曰断灭;是名修德有功也。修德有功,性德自显,故曰显发。而性德中即理之智,即如来大明觉慧,所谓根本智也。性智是因,佛慧是果。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果因一契。依如是因,立如是果,故能建立无上妙果。
  ○寅四 佛身观
第四观如来身:无为寂照,离四句,绝百非。众德具足,湛然常住,虽复方便入于灭度,慈悲救接,未曾暂舍。生如是心,可谓灭罪之良津,除障之要行。是故至诚,求哀忏悔。
  承前观察身中,虽有性德,非修不显,故须依次观察如来果德也。言佛身者,即法身也,法身之体,从来无为寂照。非有相,非无相,非亦有亦无相,非非有非无相,故曰离四句。四句是根本,根本离,枝末绝,故曰绝百非。众德具足者:前文所谓从无量功德生,六波罗蜜生,慈悲喜舍生,乃至三十七品助道生,故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