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26章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6章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更名为帝国大学,要求东京帝国大学为国家推动学术发展和培养国家 

     需要的有知识的领导者。森有礼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主张学术自由, 

    但他不赞同绝对的自由,“凡涉及到学术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应以国 

    家的利益为重,放在最前面”。这表明他的学术自由是以国家主义为前 

    提条件的。 

         森有礼尤其重视师范教育,注意改进师范教育。他认为师范教育是 

    连接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纽带。他指出:“国家教育振兴的第一要件, 

    在得良好之教师,不由教师而由人民之自觉,欲使国运昌隆,终难实现。” 

    ①在他组织制定和颁布的《师范学校令》中规定:师范学校的目的是培养 

    具有“顺良”、“信爱”和“威重”三气质的教员。他要求师范生穿军 

    装,接受军训,过集体生活。《师范学校令》规定:不允许师范生按照 

    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学科,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按规定学习;师范生享 

     受助学金,但毕业后必须到指定的教学岗位去工作。许多来自中、下层 

    农村家庭的学生毕业后都回到农村学校教书。 

         森有礼在任期间还颁布了《中学校令》、《小学校令》和《学位令》。 

      《学位令》规定学位分为博士、大博士两个等级。博士有法学博士、医 

    学博士、工学博士、文学博士和理学博士5种。他还制定了教科书检验 

    制度、师范教育大纲等。他亲自到全国各地巡视教育,并建立了督学官 

    制度。他的主要著作有:《宗教自由是人生所天赋的》和《日本教育问 

    题》。 

         森有礼制定和实施的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日本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他站在国家 

     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忠君爱国的臣民,主张将军 

    事体操引入师范学校中去,按照军事化的模式实施学校体育。这些,都 

    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埋下了隐患。 



                                    2。印度教育 



          印度的近代史是被英国征服而殖民地化的历史,也是印度人民争取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史。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般以1757年 

     的普拉西战役为起点。印度的近代教育即殖民地时期的教育,也从此开 



① 永井道雄:《近代化与教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141 页。 

① 转引自《各国教育谈》,商务印书馆1944 年版,第9 页。 


… Page 109…

始。 

     印度的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以前,在印度封建制度日趋解 

体和逐渐被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印度教育存在着多种形式,表现为一种 

过渡性的特征。到19世纪中叶,英国把印度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这一 

时期的印度教育除了保留其固有特征外,还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1)殖民地初期的教育 

     在殖民地初期,虽然西方传教士和东印度公司官员开始成为实施教 

育的主要力量,但是印度固有的教育制度仍占主要地位。 

     印度的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分为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两段。初级学校 

主要由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教派来兴办,国家提供资助。这类学校多设 

在寺庙。初级学校也有私人开办的。到19世纪初,一些比较发达地区(如 

马德拉斯、孟买、孟加拉等地区)大的乡村都没有初级学校,但儿童入 

学率很低。由于学校收费,穷人子弟不能上学。有些学校还受到种姓的 

限制。 

     17—18世纪的印度仍注重东方古典语文与宗教哲学的学习,对于欧 

洲各国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日益兴起的工业革命似乎无动于衷,更 

没有意识到它们可能给印度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初级学校仍主要教 

授读、写和普通的实用计算,讲授宗教神话和传说。有些学校教授梵语 

或本地语,有些学校则用波斯语或阿拉伯语教学,也有极少数学校教授 

英语。学校纪律森严,对有过失的学生严厉惩罚。教师水平很低,薪金 

微薄。 

     高级学校分为两类,一类称“维代拉亚”,用梵语授课;另一类称 

 “迈达萨”,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授课。“维代拉亚”这类学校在教师 

家里办学,有些则设在捐款所建的房舍里,开设语法、古典文学、逻辑、 

哲学、法律及宗教经典等课程。“迈达萨”是伊斯兰教传统的高等学校, 

主要提供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教育。 

     殖民地初期,欧洲传教士开办的学校,逐步改变着印度教育的结构。 

科钦学校是西欧人在印度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奠基人是葡萄牙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查威尔。后来,荷兰人、法国人、丹麦人及英国人也陆续在 

英国开办学校,其初始的目的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宣传宗教,扩展自己 

的势力。基督教义为主要课程。1789年英国人创办加尔各达印度教学院 

和“迈达萨”学院;1791年在贝拿勒斯创办了梵文学院,培养法律专门 

人才。19世纪初年以后,为配合英殖民主义者对印度的全面征服,英国 

传教士大量涌入,争先恐后地开办教会学校。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也 

开始对印度教育表示关注。1814年6月,东印度公司首次宣布要给印度 

支付10万卢比的教育经费。1823年成立“最高教育委员会”。到19世 

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宗教团体和教会学校在印度迅 

速扩展,将西方近代学校的学科设置、教材乃至工作方式和制度传入了 

印度,促进了印度传统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外国教会学校的教育条 

件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并不关心印度人民的普遍教育。 

     在殖民地初期,印度新兴资产阶级开始探索和推行西方教育方式。 

从18世纪末年开始,用印度文字出版的报刊书籍逐渐增多。19世纪初, 

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姆·摩罕·罗易 (1772—1833年)率先开 


… Page 110…

始宣传对印度的封建旧习进行改革,并主张普及现代教育。他赞赏西方 

科学和教学方法,但又试图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1817年他 

创办了第一所现代类型的学校——“印度学院”。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 

也开始陆续开办学校。1828年,在孟买创办了印度西部第一所为印度人 

设立的现代类型学校——“艾耳芬斯顿学院”,教授现代知识和英语。 

30—40年代一些文化团体开办的学校,提倡用本地语教学,提倡妇女教 

育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这些教育活动反映了印度新兴资产阶 

级的成长和要求。 



     (2)英国殖民教育在印度的确立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当局开始在印度 

推行现代教育制度。早在1813年,东印度公司章程就规定了有关殖民地 

教育的条款。1833年,东印度公司的新章程法案决定为传教士在印度传 

教提供方便,增加教育拨款。拨款主要用于发展中学和高等学校,以培 

养殖民当局所需要的官吏、工商企业中的职员和医务人员等。这个法案 

对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835年,印度总督本廷克签署一项 

协议,提出“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居民中提倡欧洲的文学 

和科学,拨给教育的所有款项只能用于英语教育”。英国殖民当局采取 

了一系列保证英语教育为人们所接受并能迅速发展的措施。 

     印度总督府参事、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麦考莱(1800—1859 

年),是对印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担任过孟加拉公共教育协 

会主席。他在1835年所写的《印度教育纪实》中对印度教育提出了一系 

列主张。麦考莱竭力宣扬西方文明和教育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在印度传 

播英国文化,排斥印度传统文化、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的传播。他认 

为英国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竭力主张在印度推广西方教育和用 

英语教学,甚  至停办原来学习东方文化的学校,以便集中经费开办英 

语学校 和发展西方教育制度。麦考莱的教育思想为英国殖民教育政策 

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加速了印度教育殖民地化的进程。 

     随后,哈丁第一勋爵颁布了文官考试制度,规定优先录取英语知识 

优秀者为公务人员;使英语教育成为印度人谋求高级职位的唯一手段。 

     1854年,英国国务大臣查尔斯·伍德提出一个教育新方案,称为“急 

件”,主要内容是:在印度各省设立公共教育部;三个管区城市 (加尔 

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各创办一所大学;设置补助金,对符合规定条 

件的教育机构给予财政补助;建立上下衔接的学校制度;英语为教学语 

言。这个文告对印度教育发展提供了蓝图,也为印度教育殖民地化和西 

方化奠定了基础。 

     根据《教育急件》的规定,仿照伦敦大学的模式,1857年印度创办 

了加尔各答大学、孟买大学和马德拉斯大学;1882年和1887年又创办了 

旁遮普大学和阿拉哈巴德大学。但这时的大学主要是一种考试机构。它 

们对自己所属学院规定课程、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教学则由学院进行。 

这种学院隶属于大学的制度被称为附属学院制,是印度高等教育的主要 

类型,延续至今。 

     1854年后成立的各省教育部推动了印度中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除 

了自己创办中学外,还大力促进私人办学。1871年印度仅有中学133所, 


… Page 111…

到1882年增至209所。另外,在50年代还先后开办了几所技术学校和3 

所医学校,初级学校也有较大增长。 

     总之,1854年以后,印度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殖民主 

义者对印度文化教育的轻视,印度原有的学校受到严重打击,本国文化 

教育传统受到严重摧残。整个印度教育被英国殖民当局所控制。 



     (3)英国殖民教育的强化和印度反殖民教育的发展 

     为了巩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在全印度进一步采取了一系 

列殖民教育措施,以培养亲英上层分子。但对1854年的《教育急件》, 

印度政府并未认真付诸实施。1882年以威廉·亨特为首的教育委员会成 

立,这是英国直接在印度建立的第一个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任务 

是调查印度初等教育状况,并提出建议。委员会强调初等教育主要是公 

共教育,应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初等教育课程应包括农业、财 

会、医学急救等内容,并用本地语和印度语进行教学;为提高初等教育 

水平,应开办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委员会对中等教育也提出一些 

建议:政府应通过补助拨款扩大中等教育;中学课程分为甲乙两种 (甲 

种课程为升入高等学校作准备,乙种课程则是职业的和实用的学科)。 

对于高等教育,委员会强调应视各地情况,由政府资助开办一些多种课 

程的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品德,应编写宣传宗教原则的书籍;印度人作 

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受过欧洲大学的教育等。 

     这个“亨特委员会”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初等学校的发 

展和中等教育的改进。但是,它是代表英国殖民当局意志的一个教育机 

构,它的政策建议是为英国殖民统治服务的,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教育 

制度得以进一步强化。 

     随着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和印度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 

人民和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不断发展。这一斗争也反映在教 

育方面。在19世纪80年代前后,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瓦苏德夫·巴 

尔万特·帕德克领导了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斗争的初期,帕德 

克就创办了一所学校,并在青年中进行反英宣传教育。资产阶级民族运 

动不仅提出了独立发展印度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而且要求扩大接受欧洲 

式教育的机会,反对种族歧视。有些左翼人物还提出了独立发展印度教 

育的要求。也有一些人士不希望根本触动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而只是 

通过扩大教育来改善印度人民的处境。他们也创办了一些学校,提出要 

培养真正的印度爱国主义者。 

     在孟加拉,印度教徒开展了包括改革教育在内的改革运动。他们希 

望印度青年能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倡议兴办学校。有些教派组织坚决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试图把反英宣传和普及教育结合起来。他们希望 

通过摆脱殖民教育来达到推翻殖民统治的目的。1867年伊斯兰教徒穆罕 

默德·卡斯米创办的宗教学院,就不学习英语,对就学人员也没有任何 

宗教和财产的限制。 

     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这是一个代表上层资产阶级和具有民 

族主义情感的地主利益的政党。该党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给予了揭 

露和批判,他们要求发展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和增加参政机会。因此,国 

大党也要求推广印度的现代教育。到19世纪末年,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 


… Page 112…

垄断资本的利益,加重了对印度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病疫和灾情, 

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学生大量失学,学校数量也大大减少,要求发 

展民族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这种形势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一 

些改进教育的新措施。但从总体来看,印度的初等教育到20世纪初还是 

极其落后的,男孩的入学率只有2。38%,女孩入学率只有2。07%。1913 

年,殖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印度教育政策的法令,被迫对殖民地初等教育 

发展承担义务。 

     在英国统治印度的初期阶段,印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 

遭到破坏,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序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西方的 

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印度,对印度社会、教育和 

宗教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予印度古老的陈规陋习以巨大冲击, 

为印度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 Page 113…

                    十、世界语言文字的发展及研究 



                         1。各种语言文字的发展 



     (1)英语词汇量的扩大和地区性变体 

     英语是世界上通行最广的语言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英语为官 

方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早在17世纪,英语就开始向北美扩 

展。18世纪,英语的使用在印度、澳洲、新西兰各地逐渐扩大。世界各 

民族文化的交往给英语带来许多新词汇。特别是19世纪产业革命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哲学家和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