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4章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4章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在法国,特别是1848年革命失败后,法国 


… Page 15…

教师的地位极低,待遇很差,女教师的薪金更少。不少教师为了生活, 

不得不兼职。巴黎公社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改善教师生活待遇作为教 

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由于教育世俗化政策的实施,使教师从神 

职人员的监视和压迫下解放出来,成了学校和社会的主人。5月21日, 

公社通过了一项关于提高教师年薪的决定,其中规定助理教师的最低年 

薪为1500法郎,教师的最低年薪为2000法郎,男女教师同工同酬。教 

师薪金比第二帝国时期提高1—2倍。这些措施激发了教师的革命热情, 

他们努力工作,积极贯彻公社的教育政策,迅速改变了旧学校的面貌。 

许多教师在后来保卫公社的斗争中表现了惊人的勇敢精神。巴黎公社在 

严重的战争环境中,在短短的72天中,对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努力,提 

出了许多富有革命意义的措施。它提出的学校与教会分离,“一切学校 

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 

利,使学校真正为劳动人民服务,这从根本上改革了教育的性质。巴黎 

公社提出的许多教育改革措施,对今天的教育发展似有启发和借鉴作 

用。 



                                2。英国教育 



     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并于18世纪中期最早开始了 

产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新的要 

求,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也都以发展教育来充实自己的社会改革方案。 

到19世纪,各级各类学校均有较大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 

育改革实验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1)英国的教育体制 

     传统的英国教育的领导权一直不在国家手中,而是由罗马教廷属下 

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操纵。1534年,英国脱离罗马教皇而自立教派,称 

为英国国教,教会又受制于国教教会。产业革命前国家对教育不管不问, 

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慈善事业,教会和私人办初等教育,是一个突出特点。 

     产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发展,要求工人接受一定水平的教育,以成为 

合格的劳动力。这一实际需要促使英国于19世纪初开始实行国家直接管 

理学校的措施。教育管理权由教会手中转到国家手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 

过程。 

     首先是广大劳动群众为争取受教育权进行了斗争,要求国家为人民 

开办学校,迫使政府于1802年颁布一项学校法案,规定企业主应负责对 

工厂学徒进行读、写、算方面的教育。但这道法令并未实行。直到30年 

代,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才逐渐引起政府对学校的重视。与此同时, 

在国会里也展开了关于国家办不办教育的争论,一些议员还提出了具体 

的议案。1806年,议员怀特布雷提出教区学校议案,建议国家在每一教 

区设立学校和管理学校。这是国会首次以国家名义讨论国民教育问题, 

但当时未有实施。1833年,财政部长阿尔索普提出教育补助金法案,由 

国会通过。议案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款2万英镑作为对初等学校的建筑 

补助金。以后该项拨款逐年稳步增长。这是英国从只把教育看作宗教教 


… Page 16…

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的转折点,也是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 

导权的开端。起初,国会仍把补助金的管理与分配权交给国教派和非国 

教派团体处理。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直接掌握、监督补助金的分配。1856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教 

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构。关于中等教育问题,则由 

不定期临时组成的各种委员会进行调查和处理。到1899年,为彻底解决 

中等教育领导权问题,废除教育局,建立了直属议会的“教育委员会”, 

解决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权问题,初步实现了英国教育领导体 

制的国家化。1902年,又颁布巴尔福教育法案,规定在各郡和郡级市设 

立地方教育局,负责地方教育的教育经费、行政领导和教育监督。这一 

法案的颁布结束了英国教育管理上长期混乱的状态,使英国形成了国 

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并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的教育行 

政领导体制。 



     (2)国家开始重视初等教育及初等教育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未能实现,工业革命使 

解决普及初等教育的问题更为迫切。这一时期初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 

展。19世纪初,苏格兰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就设有学校290所,学生16000 

人。 

     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天劳动 

8小时或不超过9小时,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的义务教育。1844 

年又对“工厂法”作了补充规定,童工必须交上学证明。1846年“工厂 

法”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 

即14岁以下儿童没有接受初等教育,不准到工厂做工。实际上,不少工 

厂主并不认真遵守这一法令。但无论如何,“工厂法”规定童工必须受 

教育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工厂法”的实施也为英国政府颁布“初 

等教育法”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欧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政府意识到初等教育 

对于国家的重要性,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其主要 

内容是: 

     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来负责监督本学 

区的教育工作。 

     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接受公款补助的公立学校,一律 

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教义课程。 

      “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从此, 

在英国实施初等教育和强迫教育成为国家的专责。 

     19世纪上半期,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初等教育的情况更为普 

遍。他们自筹资金办学,使劳动人民子女接受一些初步的文化知识教育。 

由于缺乏师资,当时出现了一种相互教学制学校,又称导生制学校。 

     导生制学校是英国牧师倍尔和教师兰喀斯特两人所创造的,故又称 

倍尔—兰喀斯特制。方式是:让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教 


… Page 17…

师的助手,教师先对他们施教,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这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倍尔——兰喀斯特在 

英国风行一时,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这种方式不能给学生以系统的知 

识,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理解。 

     由工厂设立童工学校在19世纪初成为紧迫的任务。由于工厂法的颁 

布和宪章运动的兴起,为童工争取教育机会成为工人运动的重要目标之 

一,工厂学校比较广泛地设置起来,但良好的工厂学校不多,大部分学 

校师资不良,学科简单,设备缺乏。 

     19世纪初,英国开始出现学前教育机构,发起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罗伯特·欧文。他在新拉纳克进行教育实验时,为工人阶级建立了第一 

所幼儿园和托儿所。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工厂也举办幼儿学校,并于1824 

年成立了幼儿学校协会,举办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协会的活动坚 

持近20年。后来幼儿学校被纳入英国学制体系。 

     英国是一个实行私人办学的国家。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才 

有了公立学校。该法还规定,私人举办的学校经政府核准并受政府视察 

者,方为认可学校,否则虽允许其存在,却不予补助,称为私立学校。 

这样,英国形成了公、私学校并存的制度,开始了初等教育发展的新阶 

段。 



     (3)普通中学改革和职业技术教育 

     直到 19世纪前半期,英国中等学校的基本类型还是公学和文法学 

校。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以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学为主,形式主义和脱 

离现实生活的倾向非常严重。产业革命以后,这类中等学校不能满足资 

本主义发展需要的弱点充分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 

批评。1861年,英国议会组织“公学调查委员会”,对当时著名的九大 

公学进行调查,提出了改革学校管理的建议,要求增设数学、历史、地 

理、近代外语及自然学科等课程。 

     1864年,英国议会又组织了以丹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用 

4年时间,对除公学以外的1000所中等学校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报告书, 

指出中等学校不足,水平不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提出了多开 

办中等学校和增加学校种类的建议,明确提出按社会阶层的不同开设三 

种类型的中学,分别面向大有产阶级子弟、中产阶级子弟和中下层平民 

子弟,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这是一份露骨的不平等的教育 

计划,当时议会未予通过。但它对后来英国中学形式的发展仍有不小的 

影响。 

     从19世纪中叶起,出现了寄宿女子中学和实科性中等学校。这类学 

校重视数学、物理、自然、历史、地理、语文和现代外国语的教学,课 

程设置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发展很快。 

     1872年以后,为鼓励学校对自然科学学科的重视,政府规定凡能开 

设三年自然科学课程的学校,给予特别的补助。这一规定促进了实科学 

校、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中理科班级的发展。这时,不仅有产阶级子弟 

可以上中学,也鼓励一般劳动人民子女进入中学学习,以满足资本主义 

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期间,英国的科学技术教育进展很快,到1886 

年有关科学技术学校的学生人数达18万多人。 


… Page 18…

     (4)师范教育 

     英国的师范教育发展较晚,直到19世纪中叶才初具规模。这与英国 

初等教育发展较迟有关。 

     19世纪初产生的倍尔——兰喀斯特制带有培训小学教师的因素,被 

认为是英国师范教育的雏型。1806年,“兰喀斯特协会”曾提供“培养 

青少年基金”,训练了近400名16—18岁的青年,派他们到西印度群岛 

和非洲等殖民地学校去充任教师。 

     1839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首任主席凯—沙图华兹派人到欧洲其他 

国家参观师范教育,裴斯泰洛齐创办师范教育的经验倍受重视。1840年 

他以个人名义创办巴特西师范学校,1844年该校交由国会管辖。 

     1840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发布文件,规定从国库的教育补助金中 

支付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的薪金。到1851年,英国已培养出第一批由师 

范学校毕业的新教师。 

      “见习生制度”也是培训师资的一种方法,它类似“导生制”。方 

法是从初等学校中选13岁左右的少年作见习生,以校长带徒弟的方式加 

以培养,充任校长助手,跟随校长见习学校事务和教学。放学后,校长 

还要为其讲授一个半小时的各科讲义。5年期满后可作为助理教员,也可 

考入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857年以后,这种个别培训见习生的制度发展 

为集体培训制度。到1866年,这种集训已在全国各地举办。 

     继巴特西师范学校之后,英国还举办了专门培训师资的训练学院, 

学习2年,另有1年的教育实习。1879年以后,一些大学也承担了培训 

师资的任务,英国师范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 



     (5)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大学运动” 

     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要求大学研究和讲授实用的课 

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加强自然科学教学成为一种强 

大的潮流冲击着古典主义教育。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新大学运动”开始兴起。高等教育的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在教学的内容方面,主要是反对古典主义,增加自然科学知识, 

面向生产。1838年,皇家学院决定设置土木工艺学和机械工艺学课程; 

1844年又设立科学综合部。在教学改革中,科学技术成果被迅速引入大 

学的课堂。 

     ②对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进行了改革。1852年皇家委员会对两校进 

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对两校极为不满。国会于1854年通过《牛津大学法 

案》,1856年通过《剑桥大学法案》,着手对两校进行整顿。整顿后积 

弊逐渐清除,有了较大发展。如学生通过竞争考试取得奖学金;不再限 

于国教徒才能入学;贫寒优秀生有了入学机会;实业界慷慨解囊,学校 

资金增加;教授参加大学管理,学校的官僚习气减轻;学生面向的职业 

领域拓宽,更符合社会需要。改革后,两校的规模扩大,学生增加了 4 

倍,教授增加了3倍。 

     ③创办了理工大学。为了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使本国产品具有国 

际竞争力,使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英国开始发展理工大学。 

如曼彻斯特欧文学院、纽卡什尔理学院、约克郡理学院等。这些大学都 


… Page 19…

    把自然科学列入教学计划,特别重视数学、物理学、机械学和天文学。 

    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确立了学术自由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充 

    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和能力。 

         在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兴起了所谓“新大学运动”。 

    1826年,首先在伦敦建立了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精神的“伦敦新学 

    院”,开设语文、数学、植物学、伦理道德科学、英国法、历史、经济 

    等科目,尤其重视医学。1829年在伦敦建立“国王学院”,除开设古典 

    语文、宗教和道德课程外,也开设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商业、现代 

    外语等。1836年经王室批准,上述两学院合并为伦敦大学,1878年开始 

    招收女生。 

         新大学运动推动了地方大学的诞生与发展。19世纪下半期,在一些 

    工业繁荣、文化发达的城市成立了新大学学院,例如,曼彻斯特、南安 

    普敦、纽卡斯尔、里兹、布里斯托尔、谢菲尔德、伯明翰、诺丁汉、利 

    物浦、雷丁和埃克塞特等城市。这些新大学一般都是私立大学,不问教 

    派、不论男女均可入学。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很重视科学、数学和商业。 



          (6)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