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2英国 >

第4章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2英国-第4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2英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封,偷到钱后马上把钱装进去,然后用十分便利的胶带纸封口,逃走时如 

遇到什么意外的麻烦,顺手将信封往邮筒里一扔就万事大吉了。” 

      “啊呀!”那个曾盘问过乔治的巡警喊道,“我当时就看见他从邮筒旁 

边走过,我怎么就没想到利用邮筒这一点呢?”褒丽说:“邮筒在大街上是 

很平常的事物,我们常常忽略最平常的事物。” 


… Page 20…

                             老鼠侦探破案记 



      “砰!砰!”英国S市电气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里传出了两声沉闷的枪响, 

负责警卫工作的两名雇员立即赶往总经理办公室察看,只见总经理罗伯逊的 

头部和左胸各中一弹,已经气绝。 

     两名雇员探头朝窗外一看,发现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正匆匆由公司的大 

门往外奔去,看他那惊慌的步履,使人不能不怀疑他就是作案的罪犯。两名 

雇员来不及报警,就急忙下楼追赶。追到人山人海的火车站时,目标突然消 

失了。两名雇员只得一面向警察局报案,一面守候在进出口。 

     不一会儿,两名警员驱车赶到火车站,雇员立刻向他们大致描述了凶手 

的衣着和高矮。警员便分头挤进了人群。 

      “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两名警员冷笑着拦住人群中的一个衣着讲 

究的中年人。 

     经过搜查,警员从这个人的口袋里查出了一支小型手枪,里面少了两颗 

子弹;对照死者身上留着的子弹,正与这支手枪里的一模一样。一审讯,这 

个中年人正是凶手。据罪犯交待,他是被另一个公司雇用来行凶的。 

     警员们迅速侦破了此案,使电气公司的两名雇员大为惊奇。警员们说: 

 “迅速侦破此案,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实习‘侦探’。” 

      “实习侦探?”电气公司的雇员大惑不解。然而,更为惊奇的是,他们 

见到的这位实习“侦探”,只是一只老鼠! 

     警员们说:“这是前不久,科学家训练出来的‘侦探’。老鼠的嗅粘膜 

上分布着密集的嗅神经末梢和丰富的血管,所以它的嗅觉异常灵敏,科学家 

由此想到利用它们来当 ‘侦探’。” 

      “你们是怎么训练它们的?” 

      “把老鼠关进笼子,对它们进行两三个月的训练。先要训练它们的胆子。 

实验人员通过喂食使老鼠愿意与人接近。然后带它们到院子里习惯各种模拟 

交通工具行驶声和人群的嘈杂声,以便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接着,让它们 

嗅各种爆炸物和火药气味,然后给予电击,每次当它们一嗅到微量的气味, 

就给以电击,它们就会出现剧烈的骚动和狂叫。当它们的这种条件反射形成 

和巩固后,一旦嗅到爆炸物或火药气味,不用电击也会骚动和狂叫。杀害你 

们公司总经理的凶手使用的是手枪,因此老鼠一靠近他的身边嗅到火药味 

时,就骚动和狂叫起来,从而使我们抓到凶手。” 

      “这真是了不起的发明!可是你们为什么称它为实习‘侦探’呢?” 

      “这是因为我们训练的老鼠是第一次跟我们出去执行任务,就像我们首 

次执行任务一样,是 ‘实习’啊!” 


… Page 21…

                             变颜色的紫罗兰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 

尔城堡。1654年他移居牛津后,开始研究化学和物理学问题。 

     一天早晨,波义耳正要到实验室去,花匠送来了一篮美丽的紫罗兰。波 

义耳随手拿起一束花观赏着,闻着那扑鼻的清香走进了实验室。他的助手取 

来了两瓶实验用的盐酸,波义耳想看一看盐酸的质量。那个助手就将盐酸倒 

进了烧瓶。波义耳把紫罗兰放在桌子上,去帮助那位助手。盐酸挥发出刺鼻 

的气味,像白烟一样从瓶口涌出,倒进烧瓶的淡黄色液体也在冒烟…… 

      “这盐酸不错!”波义耳放心了,从桌上拿起那束花准备回书房。这时 

他突然发现紫罗兰上也冒出了轻烟。原来,盐酸溅到花儿上了。他赶紧把花 

放到水里去洗刷。过了一会儿,紫罗兰的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的了。 

     波义耳饶有兴趣地把书房里那个盛满鲜花的篮子取来,对助手说:“取 

几只杯子来,每种酸都倒一点,再拿些水来。” 

     波义耳在几个杯子里分别倒进不同的酸性液体,再往每个杯子里放进一 

朵花,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看看有什么新的变化。只见深紫色的花儿渐渐变 

成了淡红色,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深红色。 

     这样,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仅是盐酸,其他的各种酸类,都能使 

紫罗兰变成红色!”波义耳兴奋地对助手说:“这可太重要了!要判别一种 

溶液是不是呈酸性,只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溶液中去试一试就行了!” 

     但是,紫罗兰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波义耳想了一个办法。他在紫 

罗兰开花的季节里收集了大量的紫罗兰花瓣,将花瓣泡出浸液来。需要使用 

的时候,就往被试的溶液里滴进一滴紫罗兰浸液。这就是他发明的“试剂”。 

     走到这一步,波义耳还没有停步。他又取来了蔷薇、丁香等花卉。将它 

们的花瓣泡浸液来试验,接着又用草药、苔藓、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进行同 

类试验。最有趣的是用石蕊泡出的浸液:酸和碱本来像水一样,是无色透明 

的,可是,如果在石蕊浸液里滴进酸性溶液,就显出红色;滴进碱性溶液就 

能使石蕊浸液变成蓝色。 

     后来,他发明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再把纸烘 

干。要用时只需将一小块纸片放进被检验的溶液里,根据纸的颜色变化就能 

知道这种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了。 

     波义耳把这种石蕊纸叫做“指示剂”,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试纸”。 


… Page 22…

                              玩具风车和水钟 



     一个科学家坐在树下,忽然,一只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跌落下来,于是科 

学家就根据这个现象,发现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科学家就是 

17世纪的科学巨人牛顿 (公元1642—1727年)。 

     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那的一个农村,幼小时就喜欢制作各种玩具。12岁 

那年,他读中学时寄宿在一个药店里,他到药房附近去观看一架风车,回到 

宿舍里仿照着做了一个玩具风车,不过这架风车不是用风作动力的。牛顿活 

捉了一只老鼠,将它绑在风车的轮子上,又在它前面放着一粒玉米,让老鼠 

看得见却吃不着,于是它不住地向前走动,轮子就转动起来。由此牛顿得出 

结论,自然界的潜力无穷无尽,人是有能力使机械转动起来的。 

     于是,少年牛顿努力实践,使机械转动起来。房主家里的地下室中有只 

木箱,牛顿就把它要来,他说:“我要利用这个箱子做一只水钟,这个水钟 

将能使你按时上班,提醒我及时读书。” 

     牛顿把水注进箱子,使其有规律地滴动,从而带动他设计出来的指针, 

机械转动了,水钟做成了。 


… Page 23…

                             肥皂泡的新发现 



     牛顿的爸爸扛着锄头,招呼着正在用蒲公英的茎条专心地吹着肥皂泡的 

儿子:“孩子,快去给豆苗锄草吧,这么大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爱瞎胡闹。” 

      “爸爸,您看这肥皂泡,在阳光下花花绿绿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肥皂泡原本就是这样的。” 

      “不,这是有道理的,这说明阳光不只是一种颜色。” 

      “肥皂泡跟太阳光有什么关系?谁不知道太阳光是白色的?别发神经病 

了,干活去,孩子。” 

      “问题不这么简单,我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自小便有股子“牛劲” 

的牛顿,一旦遇到了疑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肯轻易放手的。那年,他 

刚好从剑桥大学毕业,弥漫于伦敦的一场大瘟疫,把他从首都赶回了故乡。 

     第二天,天空依然那么晴朗,阳光依然那么明媚。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 

当刺眼的阳光把牛顿从床上弄醒时,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弄清楚这白色阳光的 

秘密。于是,他一骨碌翻身下床,去收集一些必备的器具,开始了新的实验。 

     在他收集的实验器具中,数玻璃片最多了。因为牛顿认为:肥皂泡,只 

不过相当于一个个空心玻璃球而已,既然肥皂泡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呈现多种 

颜色,那么,受光照的玻璃片上,不也应该看到那些颜色么? 

     牛顿在窗前一边吹肥皂泡,一边拿着玻璃片到窗前细心观察起来,可是, 

他一连换了数块玻璃片,也没有看到上面出现五彩缤纷的颜色。而阳光下的 

肥皂泡,却仍然花花绿绿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牛顿不断地自问着。难道 

我的推断错了吗? 

     正当牛顿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手中无意地拿到了一块三棱形的玻璃,当 

把它对着阳光一晃动时,奇迹在眼前出现了。那块三棱形玻璃上,呈现出肥 

皂泡上类似的景观。比起肥皂泡在阳光下闪烁不定的色彩来,三棱形玻璃上 

的色彩更稳定,而且分层分条呈现。牛顿急忙数了起来:“啊!有红橙黄绿 

青蓝紫七种颜色呢。那么,就是说,阳光里包含着七种颜色。”牛顿为自己 

的新发现欢呼雀跃起来。可是,他马上又进一步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成七 

色,那么,把那七色的光汇聚在一起,不也一样可以得到白光么? 

     于是,他赶忙把一个凸透镜放在三棱镜片与白纸屏之间。立刻,他预期 

的效果出现了,经过三棱玻璃片分散的七色光又会聚了起来,白纸屏上明显 

地呈现出了一条白色的光带。 

     就这样,牛顿从极普通的肥皂泡上,由于不懈地思索和探究,不断地实 

验,终于发现了光学物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 

理。 


… Page 24…

                             牛顿解火警之谜 



     一个星期天早晨,科学家牛顿按照惯例,准备去教堂做礼拜。当他还在 

洗脸时,忽然想到刚才所写的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珠都未揩 

干,就奔到书桌那里提笔写了起来,脸上的水滴在稿纸上也没顾得擦去。 

     牛顿写完,才舒坦地用毛巾擦干了脸,换了衣服上教堂去了。做完弥撒, 

他回到家,就见书房起火了,仆人正在忙着救火。幸亏救得快,火很快就扑 

灭了。但是,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已变成了灰烬。这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使 

牛顿感到从未有过的难过。 

      “这火是怎么着的呢?”牛顿问仆人。 

      “不知道,会不会是老爷忘了把蜡烛火吹灭?” 

      “不,我是把蜡烛火吹灭了才去洗脸的,这时天已大亮,不用点蜡烛了。 

以后我又回到书房一次,在文稿上加了一笔就出去了。”牛顿非常自信地说, 

而这也完全符合事实。 

      “老爷,桌子上是不是放着实验用的镜片呢?如果这是镜片,它受到阳 

光的照射,会形成焦点而起火的。”仆人在牛顿身边伺候久了,头脑里也有 

了不少科学知识。 

     牛顿经此一问,特地再检查一下被烧坏的桌面,没见有镜片,只有一块 

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玻璃板,与烧焦了的稿子和书混在一起。 

      “瞧!老爷,不是有一块玻璃板吗?” 

      “不是,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板,不可能起火。”牛顿想了想,又说, 

 “也许有人嫉妒我的研究,从窗外投进火来。否则,怎么可能起火呢?” 

     但是,仆人清楚地知道没有一个人来过这里。起火之前,他正在收拾院 

子,要是有人进来,他不可能看不到。 

     这次失火对牛顿的打击太大了。这么多研究成果顷刻间都变成了灰烬, 

能不心痛吗?所以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他的心情一直很不好,甚至到了精 

神错乱的地步,而起火的原因仍然不明不白。 

     两年以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牛顿还是照例要去教堂。事先他又去洗 

脸。在这次洗脸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那次起火前洗脸的情景。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想,这起火的原因,就是他洗脸没擦干,在 

书桌上写字的时候,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板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水 

成了半圆形,这就与凸透镜片的作用一样了。阳光通过水滴而形成焦点,使 

稿纸起了火。这谜底终于被牛顿自己揭开了。 


… Page 25…

                             斯威夫特的预言 



     18世纪初,英国伦敦有个名叫巴尔特利日的“占星家”,四处招摇撞骗。 

由于他诡计多端,总能自圆其说,无人戳穿他的西洋镜,居然在伦敦迷惑了 

相当一部分的人。 

     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公元1667—1745年)甚为愤怒,决定拆穿巴尔 

特利日的骗术。 

     斯威夫特设法搞到了巴尔特利日的所谓占星计算法,经过一番研究,便 

仿效巴尔特利日的方法编了一部“预言”历书。根据巴尔特利日生辰推算, 

斯威夫特在书中预言:“占星家”巴尔特利日将于1708年3月29日半夜11 

时得寒热病死亡。 

      “预言”历书出版后,巴尔特利日十分恼火,碍于此乃预言,并非已发 

生的事,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拿斯威夫特无奈。当然他知道自己不 

会死,便依然我行我素。 

     一晃,几年过去了。1708年3月30日,伦敦各大报的显赫版面都刊登 

了一条惊人的消息:“著名占星家巴尔特利日突染寒热病,经医院多方精心 

抢救无效,不幸于3月29日半夜11时逝世。葬礼将于4月2日举行。请巴 

尔特利日生前亲朋好友相互转告,到场致哀……”发稿人署名为斯威夫特。 

     消息传开,巴尔特利日的朋友们纷纷结伴前往他家致哀。可一进门却都 

惊得目瞪口呆,巴尔特利日安然无恙。活见鬼了?众人面面相觑。 

     巴尔特利日莫名其妙。当他看完报纸的消息,气得七孔冒烟,便气势汹 

汹地闯进了斯威夫特的住宅。斯威夫特装作惊讶状:“啊?先生没死?” 

     巴尔特利日火冒三丈地说:“你的玩笑是否开得太过分了!请你立即给 

我登报辟谣!否则我上法庭告你!” 

     斯威夫特笑着点点头,拍拍巴尔特利日的肩说:“真遗憾,看样子先生 

的占星法并不怎么样。不过,我会登报声明的,请先生放心。” 

     第二天,当地报纸果真登了斯威夫特的一则声明:“关于巴尔特利日病 

逝的消息,我是按他本人的占星计算法得出的结论,即使不能应验,错误也 

在巴尔特利日……”于是,舆论大哗。那位“大占星家”从此名誉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