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脉诀汇辨 >

第3章

脉诀汇辨-第3章

小说: 脉诀汇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亘万古而不息者,一阴一阳,互为其根也。使阴既绝矣,孤阳岂能独存乎!二说似乎 
不同,久而虚心讨论,实无二致也。盖尺为肾部,而沉候之六脉皆肾也。要知两尺之无根,与 
沉取之无根,总为肾水涸绝而无资始之原,宜乎病之重困矣。又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 
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则与叔和之守寸关尺奇位以候五脏六腑之脉者,大 
相径庭。不知宗正亦从经文“诸浮脉无根者皆死”之句悟入,遂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心肺居于至高之分,故应乎寸;肾肝处乎至阴之位,故应乎尺;脾胃在中,故应乎关; 
然能与叔和之法参而用之,正有相成之妙。浅工俗学,信此则疑彼者,皆不肯深思古人之 
推本立说,所以除一二师家授受之外,尽属碍膺。许学士之不肯着书以示后来,乃深鉴于 
此弊也夫! 

卷一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属性:经曰∶“常以不病调病患。”盖以医者无病,气静息匀,用自己之呼吸,合病患之至数,则太过 
不及之形见矣。斯时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心如走珠,形似木鸡,不得多语调笑,妄论工 
拙,珍玩满前,切勿顾盼,丝竹凑耳,恍若无闻,凡此岂欲矫众以邀誉哉!夫君子之游艺,与据 
德根据仁,皆为实学。诊虽流为贱技,非可苟且图功者也。故经又曰∶“诊无治数之道,从容之 
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其谆切垂训,无非欲诊者收摄 
心体,忙中习定,使彼我之神交,而心手之用应也。在吾党学有渊源,路无岐惑三指之下,自 
可十得其五。但求诊者多,纷纭酬应,酷暑严寒,舟舆困顿,医者之气息先已不调,则与病者 
之至数焉能准合。又况富贵之家,一人抱病,亲戚填门,或粗晓方脉而鼓舌摇唇;或偏执己 
见而党同伐异;或素有不合而傲睨唐突,使高洁之士即欲拂衣;或故为关切而叮咛烦絮, 
令通脱之性辄将掩耳;或阳与阴挤,旁敲暗击;或执流忘源,称寒道热;或但求稳当,欲带消 
而带补;或反复不常,乃忽是而忽非;或小利小害,一日而喜惧多端;或且疑且信,每事而逡 
巡不决;或医者陈说病机,援引经典,务欲详明,则指为江湖之口诀;或处投药饵,本属寻常, 
彼实未知,则诮为诡异之家风;或玄心静气。不妄问答,则谓之简傲;或坦衷直肠,无所逢迎, 
则笑其粗疏。嗟乎!昔人惧病而求医,故尊之过于师保;今之医呈身而售技,故贱之下于舆 
。所以一进病家,除拱揖寒温之外,即好恶是非之中,九候未明,方寸已乱,孰标孰本,断不 
能行指下之巧矣。若夫大雅之彦,本期博济一时,而肯苟悦取容,贻笑识者哉!庸众人之情, 
固有所不暇尽,亦有所不能尽,而并有所不屑尽也。身当其际,一以先圣之道为重,谁毁谁 
誉,不屈不昂,去留之心洒然,得失之念不起,意思从容,布指安稳,呼吸定息,至数分明,则脉 
虽幽微,可以直穷二竖之情技矣。 

卷一
问情论
属性:经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盖欲病患静而无扰,然后从容询其情,委 
曲顺其气。使不厌烦,悉其本末之因,而治始无误也。乃近世医者,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 
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医者强为揣摩,揣摩偶合,则信为神奇;揣摩不合,则薄 
为愚昧。致两者相失,而讫无成功,良足叹也。故仲景曰∶“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 
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 
未至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管窥而已。”望闻问切,犹人有四肢也。 
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医。然必先望、次闻、次问而后切者,所重有甚于切也。 
王海藏云∶病患拱默,惟令切脉,试其知否。夫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可以 
脉知也。若得病之由及所伤之物。岂能以脉知乎?其如病家不知此理者众,往往秘其所患, 
以俟医之先言。岂知病固有证似脉同,而所患大相剌谬。若不先言明白,猝持气口,其何能 
中?又如其人或先贵后贱,或先贫后富,暴乐暴苦,始乐始苦,及所思、所喜、所恶、所欲、所疑、所 
惧之云何,其始病所伤、所感、所起、所在之云何,以至病体日逐转移之情形,病后所服药饵 
之违合,必详言之,则切脉自无疑惑。今人多偏执己见,逆之则拂其意,顺之则加其病,莫如 
之何。然苟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夫受病情形, 
百端难尽。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和,若不问而概以常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未病素脾 
约,才病忽便利,若不问而计日以施治,宁不伤人乎?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如不 
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疑难证着意根究,遽不得情,他事闲言,反呈真面,若不 
细问而仓卒妄投宁不伤人乎?《病形篇》谓∶“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今之称为工者,问非 
所问,谀佞其间,病者欣然乐从;及病增更医,亦复如是。 徨医药,终于不救者多矣。故留心 
济世者,须委曲开导,以全仁术。未可任意而飘然事外也。予每见缙绅之家,凡诊内室,皆重 
帷密幄,以帛缠手,使医者三指不能尽按,而医亦潦草诊视,此又不能行望、闻、问之神妙,并 
切而且失之度,其视医不啻如盗贼然。东坡、海藏之言,岂能家喻而户说哉!惟愿病家以病 
为重,不循故习,使医者得尽其长,医者以道自处,不蹈陋规,使病家诚告以故。庶病无遁形, 
而医者之与病者有相成之功矣。 


卷二
属性:小序 崔紫虚所着《四言脉诀》,由来尚矣。删补之者,为李月池氏,更名《四言举要》。予取两刻 
而损益之,或繁或简,期合于理而已,敢曰崔、李之功臣哉。 
脉为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脉为气乎?而气为卫,卫行脉外,则知非气矣。脉为血乎?而血为营,营行脉中,则知非血矣。脉为经隧乎? 
而经隧实繁,则知非经隧矣。善乎华元化云∶“脉者,气血之先也。”盖人之身,惟是精与气与神三者,精 
气即血气,气血之先,非神而何?人非是神无以主宰血气,保合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故脉非他,即 
神之别名也。明乎此,则气也、血也,浑沦条析;所谓气如橐 ,血如波澜,一升一降,以成其用,而脉道成 
矣。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人未有此身,先有此肾,气血藉之以立基。而神根据于气,气根据于血,血资于谷,谷本于胃;是知胃气充则 
血旺,血旺则气强,气强则神昌。故曰∶“先天之根本在肾,后天之根本在脾。”(脾胃相为夫妻。)神之昌与否,皆以 
脉为征兆。脉之行也,气行而血随,上下周匝,起伏交会, 濡守使,各尽其职。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何谓也?扁鹊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 
也。’”以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布一身之阴阳,居于至高之位,凡诸脏腑皆处其下,肺系上连喉咙吭 
嗌,以通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气非呼吸不行,脉非肺气不布故耳。然《素问·五脏别论》曰∶“帝曰‘气 
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 
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其义又所重在胃矣,细思之而理则一也。气 
口本属太阴,而曰“亦太阴”者,盖气口属肺,手太阴也,布行胃气,则在于脾足太阴也。按《灵枢·营卫生会篇》 
曰∶“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 
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必归于肺,而后行于 
脏腑营卫,所以气口虽为手太阴,而实即足太阴之所归,故曰“气口亦太阴”也。乃知五脏六腑之气 
味,皆由胃入脾,由脾入肺,此地道卑而上行也。由肺而分布于脏腑,此天道下济而光明也。土居中而 
为金之母,系诸脉之根;肺居高而有君之象,布诸脉之令;故曰肺朝百脉,而寸口为之大会,犹水之朝 
宗于 也。又考气口即寸口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脉出太渊,共长一寸九分,故曰 
寸口。又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其实一也。吴草庐曰∶“医者于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 
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金之一脉也。 
分其部位以候他藏之气耳。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 
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李时珍曰“两手六部,皆肺之经脉也,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 
六腑所居之处也。”《灵枢》、《素问》、《难经》载十二经脉有走于手而不从三部过者,如手阳明大肠 
经之脉,起大指次指之端,从大指次指之间尽处为合谷一路,为臂之上廉,入肘外,上肩而终迎香,以 
交于足阳明胃经也。与右寸无干。足阳明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下行属胃,络大肠,至足,而终于 
厉兑,(足大指端。)以交于足太阴脾经也,与右关无干。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足之大指之端,上行膝股,入 
腹中,以交于手少阴心经也。与右关无干。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下络小肠,其支者循 下,下肘 
内后廉小指一路,终于小指之端,(即少冲穴。)以交于手太阳小肠经也。与左寸无干。手太阳小肠之脉,起 
于小指之端,循臂外侧,左右交于两肩,下属小肠,上行于头,络于颧而终于耳中,(即听宫穴。)。以交于足太 
阳膀胱经也。与左寸无干。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下行络肾,属膀胱,终于足小指,(至阴穴。)以交于 
足少阴肾经也。与左尺无干。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小指,上行循喉咙,挟舌本,注于膻中,以交于手 
厥阴心包络经也。与左尺无干。手厥阴心包络经之脉,起于胸中,属心下之包络,入肘内之曲泽穴,行 
臂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而终,以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脉行中指一路,与左尺无干。手少 
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即无名指。)行臂外两骨之间,下络膀胱,其支者从膻中而止耳,终于丝竹 
空,而交于足少阳胆经也。小指一路,亦与右尺无干。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 ,下胸中,络肝属胆, 
入足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自足跗出大指端,以交于足厥阴肝经也。足厥阴肝经之脉,起于足大指 
丛毛之际,循阴器,属肝络胆,上贯膈,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行至中脘, 
以交于手太阴肺也。则足之少阳、厥阴、皆不行于手。惟有肺脉起于中焦,循臂内,上鱼际,终于大指之 
端,(即少商穴。)其支者从腕后(臂骨尽处为腕。)出大指次指之端,以交于大肠经也。乃知此,经正属寸口,肺之动 
脉所行之处也。至如诸经动脉,各从所行之处。手阳明大肠脉动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手少阴心脉动极泉,(在 
臂内腋下筋间。)手太阳小肠脉动天窗,(在颈侧大筋间曲颊下。)手少阳三焦脉动和 ,(在耳前。)手厥阴心包络脉动 
劳宫,(在掌中,屈中指无名指尽处是。)足太阳膀胱脉动委中,(在膝骨约纹里。)足少阴肾脉动太 ,(在踝后跟骨上。) 
足太阴脾脉动冲门,(在期门下尺五寸。)足阳明胃脉动冲阳,(足大指次指陷中为内庭,上内庭五寸是。)足厥阴肝脉动 
太冲,(足大指本节后二寸。)足少阳胆脉动听会。(在耳前陷中。)夫诸经脉之动,各自不同,况不尽行于三部,伪诀胡 
为漫无分疏乎?《难经·二难》虽言尺寸,其意以关为界,从关至鱼际为一寸为阳,阳得寸内之九分;从关至尺泽为一 
尺为阴,阴得尺中一寸;乃以阴阳而言,未尝分经络也。然则脏腑果何借以诊乎?经不云乎,“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 
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脉之盛衰本于胃,出入由于肺。胃气如物之有轻重,肺气如物之轻重者权衡以平也。如 
伪诀即以某部为某经,其凿甚矣。 
脉之行于十二经络者,即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 
始何穷也?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卫于一身者也。其始中焦注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注手阳明 
大肠,手阳明大肠注足阳明胃,足阳明胃注足太阴脾,足太阴脾注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注手太阳小 
肠,手太阳小肠注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注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注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注手 
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注足少阳胆,足少阳胆注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还复注手太阴,是谓一周也。” 
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脏腑、经络、营卫、而 
令充满无间,环流不息于通体者,全恃胸中大气为之主持。大气之说,尝一言之。《素问·五营运大 
论》曰∶“黄帝问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曰∶‘冯乎?’曰∶‘大气举之也。’” 
可见太虚寥廓,而能充周磅因礴,包举地之全体者,莫非气也。故四虚无着,然后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入 
地中而生化。若不繇大气苞地于无外,则地之崩坠震动,且不可言,胡以巍然中处,而永生其化耶!人 
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出入废而升降息矣。 
神机化灭,立见危殆。或谓大气即膻中之气,所以膻中为心主,宣布政令,臣使之官。然而参之天运,膻 
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入之职,必如太虚 穆,无可名象,苞举地形,永奠厥中,始为大气,膻 
中既称臣使,是有其职,未可言大气也。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 
主也。讵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入地中之气,而非太虚之比矣。膻中之 
诊,即心包络;宗气之诊,在左乳下。原不与大气混诊也。然则大气如何而诊之,《内经》标示昭然,而读 
者不察耳。其谓“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者,正其诊也。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苞举无 
外之气于人身者,独由胸中之肺,故分其诊于右手主气之天部,朝百脉而称大会也。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医者调匀气息,自一呼人之脉再至,自一吸人之脉亦再至,呼吸之间,而脉准来四至者为平脉;间有 
五至者,亦未可断病。盖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 
息;如历家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言脉必有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亦曰无 ,此 
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 
呼吸既定,合为一息;日夜一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