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 >

第6章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第6章

小说: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粗糙的手,竟然捧著这么多贵重的金条,这贵重的物品,无法比美她心
灵的美善,这份诚挚的心实在是非常的感人。

  若说‘有势不临难’,像这对夫妻有这些东西,原本可以拿去变资,
用它来做生活的开销,穿得漂亮点,暖和些,但是她连穿得暖一点的欲望
都没有,更何况是‘依势追求’呢?因此,如有超凡的心,‘有势不临’
并不难啊!

  社会上,像这样平凡的人很多,但就是欠缺了她那分超凡的心态,所
以佛陀跟我们说‘有势不临难’,又说‘一切唯心造’,只要你有心,就
能超越财势,功名的诱引。学佛的人,我们要多用心,多向他们学习,若
有争权,夺势的情形,就要更加警惕自己了。


□□□□□□□□□□□□□□□□□□□□□□□□□□□□□□□□
□                                                            □
□              人有二十难之十 ── 触事无心难                □
□                                                            □
□□□□□□□□□□□□□□□□□□□□□□□□□□□□□□□□

  我刚从室内走出来,看到天边透著一片微微曙光。开门进入大殿时,
电灯是关著的,里面很暗,倍增了寂静的气氛。我礼佛之后,坐下来把姿
势摆正;大众开始念佛;然后是静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发现天空浮
现一条白白的银带,直觉地可以感受到天色即将黎明,于是闭上眼晴──
心静,境亦静。等到引磬声响的时候,我张开眼晴,外面已是一片光明,
时间亦在不知不觉中,分分秒秒如流水般的消逝。在天明与日落之间,我
们忙忙碌碌地过,虽然身体没有离开外在的境界,但是我们的心却很少去
注意外面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曾去用心,只是让它
轻易地流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珍惜单纯的生活                         □
~~~~~~~~~~~~~~~~~~~~~~~~~~~~~~~~~~~~~~~~~~~~~~~~~~~~~~~~~~~~~~~~
    佛陀告诉我们──‘触事无心难’,但是今早我却感受到:我们的日
常生活,时时都是在无心的状况下度过。那么,佛陀为何告诉我们‘触事
无心难’呢?佛陀是要启示我们,人生本来是可以在很单纯;很逍遥自在
的情况下生活。可是,凡夫无明一起,就会把最简单、轻安、逍遥的生活
复杂化,因之产生烦恼私痛苦。‘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人人
都会说,但是偏偏在生活中,尽和一些人与事过不去。时间分秒不停地流
逝,而我们的心却常记挂著以往的人我是非,直在那儿不停地打转,这就
是烦恼的凡夫心,所以佛陀在人生二十难中说‘触事无心难’。

  许多人总是在烦恼中度日,为什么?因为以曲折之心去此较;对人事
起了分别心,比如工作上计较自已做得多,别人做得少,这是‘骄慢心’
;或者认为别人做得多,没什么了不起,自已做得少,也不觉得惭愧,这
是‘卑劣慢’,不管是骄慢或是卑劣慢的心,这些都是烦恼。

  人生应该要‘随分随力’,有多少力量做多夕事。能够如此,才不会
在人我是非中触事而生烦恼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无比较心即得安乐                      □
~~~~~~~~~~~~~~~~~~~~~~~~~~~~~~~~~~~~~~~~~~~~~~~~~~~~~~~~~~~~~~~~

    在‘庄子’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北海有一条身长好几里的大鱼
,活了几千年,有一大忽然刮了一阵大旋风,这条大鱼顺著旋风竟变成一
只大鹏鸟。大鹏鸟身长也有几里长;它乘风振翅一冲,便能飞腾到九千里
的高空。它要从北海飞到南海,需耍花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当中
,它不停地飞呀飞,从高空往下一望,则看到白云朵朵,如万马行空一样
;抬头看,则是一片无边无际灰茫茫的天空,除此之外一无他物,经过六
个月的飞行,它终于到达了南海。

  那时,地面上有只小麻雀,看到了大鹏乌,它心想:飞得那么高,何
必呢?有那么大的身体,要到达南海还不是得不断地辛苦飞行?像我身体
小巧玲珑,飞行的时候可以轻轻松松地,只要一枝小小的枝枒,就可以做
为栖身之地;累了还可以到地面走走;如果想飞高一点,又飞不上去时,
我乾脆就降落到草地上,像这样地很逍遥啊!大鹏乌也没什么了不起呀!

  这是一则故事,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只大鹏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
麻雀和大鹏乌在比较的心;是否它真的比较逍遥自由呢?其实这只小麻雀
是因为白己的体型,力量大小,无法像大鹏鸟一飞冲天,就自我安慰地说
,自己能够在树梢上飞行,比较逍遥;又批评大鹏乌,何必多此一举飞得
那么高?这也正是酸葡萄──卑劣慢的心理在作祟呀!

  事实上,大鹏鸟的身体大,两翅张开便有几里长,它若不冲向高空,
如何飞行?如何生活?而且有那么大的身体,便有极大的力气,自然能飞
得高,并不是刻意的费弄才华。然而小麻雀虽然小巧,但小巧有小巧的好
处,因此小麻雀无须和庞大的大鹏乌比较,大鹏乌也没有必要羡慕小麻雀
的逍遥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量力而为,若事过境迁就让它过去,不要
老是记挂著那些烦恼的往事。

  我常常提醒周遭的人,杂念要随著时间的消逝而去;过去的事再去想
它,便是杂乱心,就是烦恼;忽略现在而寄望未来,这则是妄想心,何不
好好把握当下的这秒钟,在当下把一句话讲好,把一件事情做好!

  我们走路虽然脚是踏在大地而行,但是,我们的脚底永远不会黏在大
地上,而是踏落前脚,抬起后脚,这样才能向前迈进,原本单纯的生活何
必一定要‘触事生心’把它复杂化了呢?

  佛陀说:‘触事无心难’,只要我们能回归自己的本性,是难亦不难
了。不要把单纯的事复杂化;若能把复杂单纯化,生活自然轻安快乐,在
宇宙天地间,我们不是常常都‘无心’地过吗?像刚才我进来大殿时,大
家看不清楚彼此的脸,因为光线还很暗,而现在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彼此
的脸。这前后也才不过半个小时,有谁会记得自己是在那一秒钟,开始看
清了对方的睑?是不是大家都‘无心’地过?能触事无心,才能逍遥自在
啊!

□□□□□□□□□□□□□□□□□□□□□□□□□□□□□□□□
□                                                            □
□             人有二十难之十一 ── 广学博究难               □
□                                                            □
□□□□□□□□□□□□□□□□□□□□□□□□□□□□□□□□

  一个学道者,要能够专心地学习是很困难,能够专心,又能真正用心
去深入研究就更难了,所以说‘广学博究难’。

  平常人只讲究‘广学’;想学的事物很多,但都不能持久,不能深入
;刚学会了一点皮毛,就又想换别的。一天到晚心不能精,行不能专,整
大都在玩花样,可是却没有一项真正做得像样,所以有句俗话说‘十学九
不成’,虽然学得多是‘广学’,而缺点就是少了‘博究’。

  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专心!果真有耐心,即使是一件很艰苦的事,
也能够一路到底的学下去,能专心研究便能‘一理通,万理彻’,一种道
理精通了,其他的道理也都触类旁通;处理事情也就更能得心应手了。问
题就是因为我们无法专心,所以无法对道理了解得很透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管窥天徒白扰                         □
~~~~~~~~~~~~~~~~~~~~~~~~~~~~~~~~~~~~~~~~~~~~~~~~~~~~~~~~~~~~~~~~

  战国时代,有一位自认为‘通今博古’的人,他常说过去的书籍、人
物、历史他都懂,可以出口成章;甚至对于当前社会的种种,他也自以为
完全了解。有一天,他心想,社会上的人都很称赞庄子,却没有人知道有
个才华过人的他,因此,他想去与庄子辩论一番。他抬头挺胸,非常贡高
我慢的,怀著自以为博学多闻的心态,到庄子的住处去。他一见到庄子,
就把自已一切所学,所知道的滔滔不绝,如水一泻千里般地高谈阔论,而
庄子只是微笑著,不发一言的听他讲,等到他把想说的话都讲完了,庄子
便以很温和而郑重的态度回答他的问题,反驳他不周到的理论。这位自以
为通古博今的人,听了之后非常吃惊;原来,他以为天下只有他最了不起
,最了解一切事理,当下他才知道,原来自已所知道的只不过是浮面,浅
显的道理,而真正有深度见解的是沈默稳重的庄子。听了庄子那精简而微
细的分析后,他心中的高傲之气,完全被折服,也才知道普天之下,原来
还有比他更了不起的人。

  后来,他去找一位同修的学友,并告诉朋友这件事,又说:‘我错了
,原本以为自己的学问很渊博,懂得很高深的道理,现在我才知道,庄子
的学问才真的是“学如深渊”啊!’他的朋友笑他说:‘你呀!竟敢以自
己的学问,思想去和庄子辩论。’又说:‘庄子是一只脚踩在青天,一只
脚踏在黄泉,通天文,彻地理的人;庄子学问的高深,实在难以测度,其
实你所见识到的,就像是“以管窥天”一样,还没有看到全貌哪!’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也来想想自己平日又学了多少呢?自以为通今博
古的人,到底又‘通’了多少?那位傲慢的人确实也学了不少,为什么不
如庄子?只因庄子是一个生活淡洎、精神快乐、逍遥自在的人,从庄子‘
逍遥游’里头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生活是那么的逍遥自在!两者之间的差
异,在于执看‘闻学’与‘闻学知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心’还要‘用心’                    □
~~~~~~~~~~~~~~~~~~~~~~~~~~~~~~~~~~~~~~~~~~~~~~~~~~~~~~~~~~~~~~~~

  学佛也是一样,佛陀告诉我们要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原本人人
都能过得逍遥自在,人我无碍。曾经有两位记者听我说了‘触事无心’之
后;提出一个问题,说:‘师父教人要“无心”,可是后面又叮咛一句说
“请大家多用心”,这两句话,是否互相矛盾啊?’我向他们解释道:‘
真正用心到最透彻的时候,就是无心。’我问他们:‘刚才你们跟著我到
慈济医院二期工程的工地,又跟我到三楼去参观,也到纪念堂及地下室去
,在上上下下之际,你们可曾用过心在你们的脚步上?’他们说:‘没有
!’我说:‘你们到复健科去看看那些正在做复健的人,他们很用心的想
要站起来,可是多难啊!有的想要把手举起来,可是用尽了心力才能勉强
而困难的把手举高。我们平时走起路来,一点都不必费心,就能走得很轻
巧自然;事实上,我们平日一切的举动都是小时侯曾经用过心,现在才能
很自然自在的运用于生活中,这便是“用心的极至,就是无心”的说明。
健康人步履自在可以不用心,而有病必须复健的人,却需时时用心啊!’

  我们的日常生活,应该可以很逍遥而无烦恼,可是为什么人人都有层
层叠叠的烦恼呢?因为,看人家的脸色也起烦恼,听人家的口气也起烦恼
;其实人家根本无意让你烦恼,而你却偏偏要把它记挂于心,产生种种烦
恼;如果常常牵挂外境,遇到这件事,认为他是冲著我而来;碰到另一件
事,也认为那是他故意要为难我,那么这个‘我’的生活就太痛苦了!

  ‘学’就是要学得化烦恼为智慧,化有心为用心。想到要多学只是‘
有心’而已,并非真正用心。庄子时时刻刻都在用心,所以他学得很透彻
,把所学的化为他的生活、思想、文化,而‘学’的深度,便在这里。日
常生活中,每一样都是我们该学习的目标,而且要学得很自在,也用得很
恰当自然,这就是深度。

  那位称赞庄子的学者,评论他那位骄傲的朋友是‘以管窥天’,说他
的朋友看庄子,就像是拿著竹管子看天一样。他称许庄子是一脚踩在青天
,一脚踩在黄泉,不但是天下宇宙的道理他能瞭解,即使连生死的难关,
他也都知道得很透彻。庄子是如此,何况我们是学佛的人,是佛的弟子,
更应该要以超越透彻的态度去学习,不只要‘广学’、还要用心去‘博究
’。学佛的路上有很多难关,必须要能通过考验,才会有所成就。

  ‘广学博究难’;我们要以虔诚宽广的心去学习。人生本就森罗万象
,要集很多常识才能适应生存于人间;若所知粗浅,绝对无法和大家和谐
相处。因此,人必须学习很多事情,何况是学佛,想超越人生更上一层楼
的人更要广学博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博究勿忘广学                         □
~~~~~~~~~~~~~~~~~~~~~~~~~~~~~~~~~~~~~~~~~~~~~~~~~~~~~~~~~~~~~~~~

  ‘博究’的确是困难;不过以现在的社会情况来说,却刚好相反;因
为现代人,有很多是‘博究’但不‘广学’。现代的科学,知识很深奥,
大家在求学时,要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而且要专心攻读这个科目。譬
如说‘学医’,单是‘医学’这一科系,就有许多细目要分。例如选了外
科,就得专心研究,时常做解剖的工作,然后才能运用于人体,有了丰富
的经验,才能真正走入临床的工作。而外科又细分很多科,如一般外科,
胸腔外科,还有整形外科,脑神经外科..,单是外科就分成这么多种。
一般外科门诊,若来了一位头部受伤的人,医师可能不敢接诊,因为头部
受伤是属于脑神经外科处理的范围;虽然他们研究得很专精,但却不广泛
,所以和‘广学’正好相反。

    过去的人是什么都要学,但是每一样都学得不彻底;而医生所学的知
识,则必定要一门专精。人生就是这么难于完美,普通的人,每一样都想
学,却没有一样能彻底的学好;而对于专业的人,他所学的知识很专精,
但是又隔行如隔山,这实在也是一种缺憾。

  至于信仰这方面,有些人学佛,一开始就分宗别派,有人说:‘我要
学的是净土宗。’有的说:‘我选择禅宗或者我选择密宗。’念佛修净土
法门的人,有些只把一句佛号念到底,而不愿意再去研究法义,因为他认
为文字是多余的,并且认为只要一心念佛就行了,何必打坐。而禅宗的学
人,有些则认为学禅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打坐就可以脱胎换骨,
以为打坐入定的境界就能超凡入圣。甚至诵持,礼拜,也都各有偏执。大
家都学得专,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