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41-幼科证治准绳 >

第52章

141-幼科证治准绳-第52章

小说: 141-幼科证治准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发热
属性:疮疹发热,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只见一经形证,若疮疹则面燥腮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多睡咳嗽,喷嚏 
惊悸,吐利手足稍冷, 凉耳凉也。然发热者,疮疹常候也,不可尽除之,但热微毒亦微,热甚毒亦甚。 
初发热时精神清爽,唇鼻滋润,更无他证者,此热在表,其疮必疏,不须施治。初发热时浑身壮热, 
然不渴,清便自调,此邪在表,拂郁于皮肤之间,宜以轻扬之剂发之,升麻葛根汤主之(初热),甚则羌活汤主之(本条)。 
初发热时,其热烙手,目赤鼻干唇燥,小便赤,大便秘,烦闷不安,此表里俱热,毒瓦斯壅遏,宜发表攻里, 
双解散主之(初热)。初发热时,表不大热,其人烦躁不安,此热在里也,以三黄丸微利之(本条)。初发热时,或乘疫 
疠之气,人参败毒散主之(初热)。初发热时,或为风寒所袭,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汤、羌活汤、双解散去大黄 
主之(三方俱见初热)。 
痘疮之证,其初不免于发热者,未出,毒邪在里,煎熬气血,熏蒸脏腑而然,疮既现形,则毒泄而热解,所以疮 
出热退者,疮本必疏。若疮已出,热不少减,此毒蕴于中,其势方张,其疮必密,宜急解其毒,连翘升麻汤(见形)加 
防风、 
荆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风汤(大法)加升麻,或东垣鼠粘子汤(见形)兼服代天宣化丸(预防),服药之后, 
疮或不出,或再出,其热顿减者,为气和也。热若不减,疮渐加多,再消详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初热)。 
小便不利,连翘汤(小便不利)。小大便俱不通,八正散(小便不利)。自利者,黄芩汤(自利)加白头翁、酒黄连、 
调赤石脂末,里气和,毒解矣。 
如更加渴,烦躁不已,或谵妄,或腹胀满气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逆证勿治。如疮已出,但微发热,不须 
治之,盖疮疹属火,非热不能成就也(以上见形而热)。 
钱氏云∶有大热,则当利小便。小热当解毒。大热,谓身热脉实,大小便秘,津液燥而渴,惧其变生他疾,故利 
小便,八正散、通关散,大便润者连翘汤(三方俱见小便不利),导赤散(心)加人参、麦门冬,使心火有所导引,则虽 
不用冷药,热亦自减去矣,疮痘不至热过,不为冷误,甚为良法。小热解毒之说,谓小热不解,大热必 
生,利其小便、则虑损气,故但可解毒而已,甘桔汤(咽喉)加牛蒡子、荆芥穗(以上起发而热。) 
如疮浆脓已成,毒瓦斯已尽,又复发热者,俗呼为干浆,不须施治。 
如结痂之后,其热不退者,此邪气未尽,正气未复,热微者不须治之,热甚者当视其虚实。 
x羌活汤x 
羌活 川芎 防风 山栀子 龙胆草 当归(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细。加薄荷叶少许,淡竹叶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x加味葛根汤x 治痘失表,发热谵语。 
升麻 葛根 赤芍 甘草 桔梗 柴胡 荆芥 防风 连翘 牛蒡子 木通 
上,水煎服。 
x如圣汤x 治痘已出,身热如火。 
紫草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木通 猴梨 
各等分,加姜一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心烦,加麦门冬、赤茯苓。烦 
渴,加生脉散。七八九日身如火者,加酒炒黄芩、地骨皮。 
x柴胡麦门冬汤x 治痘壮热,经日不退。 
柴胡 麦门冬 甘草 人参 玄参 龙胆草 
上,水煎服,热退,即止。一方,无人参。 
〔丹〕胡宅痘疮发热,此血少有余毒也。 
陈皮 白术 当归身 白芍药(各三钱) 牛蒡子(研破,炒,二钱) 木通 犀角 生甘草 川芎(各一钱半) 
上,分六帖,水盏半煎,食前,稍热服。 
〔活〕x连翘散x 治一切热,兼治疮疹如神。 
连翘 防风 栀子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热在外而不厥,此少阳药也。) 
易老云凉膈去大黄、芒硝者,能解六经中热,此不惟解热,治小儿 疹热候,亦使 
发之,则本药与防风荆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 
〔河〕x栀子金花丸x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炒。各等分) 
上为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汤下。 
〔钱〕x三黄丸x 治诸热。 
黄芩(半两) 大黄(煨) 黄连(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 
上,钱氏云∶有小热者解毒。海藏谓∶解毒者,三黄丸、金花丸、之类是也。 
x四圣散 〔海藏〕紫草木通汤x(二方俱见形) x导赤散x(心) x八正散x(小便不利) 
〔丹〕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热之剂,钱氏云∶有大热者,利小便。又云∶身热烦渴, 
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盖此用导赤散之类是也。 
〔钱〕 x宣风散x 
槟榔(两个) 陈皮 甘草(各半两) 牵牛(四两,半生半熟) 
上为细末。三二岁蜜汤调下五分,以上一钱,食前。易老加防风。 
x通膈丸x 利上下气血药也。 
大黄 牵牛 木通(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上,钱氏云∶有大热,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风下之。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属性:〔万〕疮疹渴者,里热也。盖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津液者,水谷之精华,变化流行,以灌溉乎三焦也。 
疮疹之火起之于内,销烁水谷,不得以变化津液,灌溉脏腑,故渴也。又疮本稠密,津液外泄,化为脓浆, 
不能滋养真气,亦渴也。小渴者, 
常病也,不须治之,大渴者,视其虚实以法治之,切不可以冷水、红柿、梨、橘、西瓜、等物与之,恐损脾胃, 
致生灾异也。〔薛〕前证,若二便自调,饮食温和,口渴饮汤,手足不热,是为虚热,不可食生冷之物。若 
二便秘结,饮食喜冷,口渴饮水,手足并热,是为实热,可与冷水饮之。凡痘出而热未止者,既出尽,则热自止。 
如发热时便大渴者,热在里也,葛根解毒汤主之,不止,更加黄连以泻心火之有余,黄柏、知母、以滋肾 
水之不足,舌润则生,舌如芒刺则死。盖舌乃心之苗,少阴之脉,荣于舌也,如发热自利而渴者,津液不足也,黄芩 
汤加人参、白术、麦门冬主之。丹溪云∶初热烦躁渴引饮者,急以凉药解其标。钱氏云∶身热烦渴, 
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而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 
x葛根解毒汤x 
葛粉 天花粉 麦门冬 生地黄 升麻(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细。取糯米泔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入茅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x黄芩汤x(痘泄利) x五苓散x(惊) x宣风散x(痘发热) 
如疮已出,或起发,或收靥,一向渴不止者,人参麦门冬散主之。海藏云∶若身热小渴者,六味人参麦门冬 
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热大渴者,七味人参白术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x人参麦门冬散x 
麦门冬 葛粉(各二钱) 人参 甘草 升麻 白术(各一钱) 
上锉细。加粳米一合,淡竹叶七片,水一盏,煎米熟,去滓温服。 
x六味人参麦门冬散x 
麦门冬(去心,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虚人减浓朴。 
〔庞氏〕 地黄膏(见形) 
x退火回生散x 治痘血热,枯涩发渴。 
滑石 辰砂(各一钱) 冰片(三厘) 
上为细末。冷水调服一分,睡片时,必转红活矣。 
如能食而渴者,肺热也。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由心火上炎,乘于肺 
金,熏蒸焦膈,传耗津液,故渴也。治在上焦,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主之。 
x人参白虎汤x(又名化 汤)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知母(三钱) 石膏(五钱) 粳米(一合) 
上锉细。水二盏,煎待米熟,去滓温服,无时。 
x竹叶石膏汤x 治痘疮表里俱虚,胸中烦闷,小便赤涩,多渴。成赤 点者,又宜服犀角散。 
石膏 知母(各二两)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淡竹叶一握,煎半盏,温服,不拘时。 
x麦门冬汤x 治 疹烦渴吐泻,及痂后余热。 
麦门冬 人参 甘菊 赤芍药 赤茯苓 升麻(各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三钱) 
上,用水煎服。 
如不能食而渴者,脾虚也。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由脾素弱,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渴也。治在中焦,参苓白术散主之。 
x人参白术散x(又名参苓白术散) 
人参 白术 藿香 木香 甘草 白伏苓(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锉细。加生姜一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丹〕陈十妹、年二十岁,出痘,而有孕七个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热交作,血虚气虚。 
人参 白术 黄 陈皮 甘草(炙) 当归身(各一钱) 
姜三片,酒水各半盏,煎服。 
自利而渴,轻则人参白术散,甚则陈氏木香散。自利而渴者邪传肾也,《正理论》云∶自利而渴者,属 
少阴虚,故引水自救,盖肾主五液,其脉络于肺,系舌本,邪传于肾,则开阖不司,故自利,利则津液 
下走,肾水干,不能上润于舌,故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温之,陈氏异攻散主之(出不快)。 
面白腹胀,自利而渴者,陈氏十一味木香散主之。文中云∶腹胀渴者,泻渴者,足指冷渴者,惊悸渴者, 
身温渴者,身热面 白色渴者,寒战渴不止者,气急切牙渴者,饮水转水泻不已者,以上九证,即非热也, 
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虚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说,必加审用之,胀渴、泻渴、惊 
悸渴、寒战渴、切牙 
渴、亦多属热者,不可不察)如渴而大便秘者,宜利之,四顺清凉饮主之(热)。海藏云∶疮疹大 
肠闭涩,或发热,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主之。 
痘子稠密,津液少者,十全大补汤(汗)。 
x生脉散x 止烦渴,首尾通用。 
人参 五味子 麦门冬 
水煎,当茶饮。 
x神功散x 治痘作渴。 
人参 黄 甘草 牛蒡子 红花 生地黄 前胡 紫草 白芍药 
上,水煎服。 
x红花汤x 治同上。 
红花或子,随意煎汤饮,其渴即止,纵口中如烟,饮之即止。加牛蒡子尤妙。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烦躁
属性:〔万〕烦者,扰扰而烦。躁者,愦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皆热也,析而分之, 
烦阳也热之轻者,躁阴也热之甚者。《难知集》曰∶火入于肺烦也,火入于肾躁也,疮疹烦躁,须宜忌之。若吐利厥 
逆,腹胀喘促而烦躁者,昏不知人,谵妄狂扰而烦躁者,谓之闷乱,皆不治之证。凡痘疮出不快,发不透,靥不 
齐有烦躁者,此有二证,如面黄,大便色黑,烦躁喘渴,或如狂,或喜忘,腹胀或痛,此为有瘀血在里也,宜当 
归丸(痘便闷)或四顺清凉饮(发热)并加桃仁泥、红花,甚者桃仁承气汤主之(失血)。如便血下 
黑粪,而又睡不醒,心为血之主,睡不醒则心之神昏矣,玄参地黄汤(失血)加木通、麦门冬。若无面黄屎黑、如 
狂喜忘之证,只大便不通、烦躁腹胀者,此有燥屎也,此却真狂谵妄,以三黄丸、四顺清凉饮(俱发热)、三乙承 
气汤、当归丸、胆导法(俱便闷)看病轻重,择而用之,如偏执不可下之说,以致陷伏而死者,医之咎也。〔薛〕 
东垣云∶火入于心则烦,入于肾则躁,皆心火为之。盖火旺则金烁水亏,故心肾合而为躁,宜用栀子豆豉汤。凡痘 
疮盛作之时,必令心火有所导引,苟或毒瓦斯出而未尽,遂生烦躁,以生黑豆煎汤,或生犀磨汁饮之亦可。若津液不 
足,虚烦不得卧者《活人》酸枣仁汤。此证多因脾胃气虚,或服克伐之剂所致,但当调补中气为善。 
〔万〕如肺热而烦者,坐卧不安,审于何时,若初发热便烦者,此毒火内郁,人 
参白虎汤(发热)加栀子仁主之。若疮发见犹烦者,此毒伏于内,未尽出也,消毒饮(见形)、夺命丹(起发)合而服 
之。若疮出尽,又已起发犹烦者,此内热也,牛黄清心丸主之。如肾热而躁者,必曾自利,轻则陈氏木香散(泻 
),甚则陈氏异功散(见形)主之。如扬手掷足,欲去衣被者,此热甚于表也,羌活汤主之,泻青丸去大黄、加甘 
草。如神识昏迷、反复颠倒者,此热甚于里也,导赤散(心)牛黄清心丸合而治之。吐利不食而烦躁者,正气虚也 
,陈氏木香散主之。如昼日烦躁,夜则安静者,此阳盛于昼,至夜则阳气退而安静也,人参白虎汤加栀子仁主之。 
如昼日明了,夜则烦躁者,此阳陷入于阴,夜则阴盛,阴阳交争,故烦躁也,四物汤加栀子仁主之。 
x《活人》酸枣仁汤x 治痘疹,虚烦惊悸不得眠。 
酸枣仁(炒) 甘草(炙) 知母(炒)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川芎 干姜(炒各三分) 
上,水煎,温服。儿大倍之。 
x栀子豆豉汤x 
山栀(四个) 豆豉(半两) 
上,水二盏,先煮栀子一盏,内豆豉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快吐即止。 
x黄连解毒汤x 治发 ,热甚心烦不得眠。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各等分) 
上,每服四钱,水二钟,煎五分,温服。若 毒甚者,加青黛一钱,调入汤内 
服之。凡脉弦数,内外热甚谵语者,合小柴胡汤主之。若脉洪数,内外热甚,舌燥烦渴者,合化 汤主之。 
x牛黄清心丸x 
黄连(五钱,生) 黄芩 山栀仁(各三钱) 郁金(二钱) 辰砂(一钱半) 牛黄(二分半) 
共研细末,腊雪调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心汤送下。 
x人参蝉蜕散x 治小便不利,痘疮不发,烦躁作渴,切牙喘满。 
人参 蝉蜕 白芍药 木通 赤茯苓 甘草 紫草茸 
上,每服三四钱,水煎。 
x人参竹叶汤x 治虚烦不得寐,或兼自汗。 
人参 竹叶 甘草(各二钱) 半夏(二钱五分) 小麦 麦门冬(各一钱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二片,粳米一撮,水煎服。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谵妄
属性:谵、多言也,妄、虚妄也,谵妄者,妄有闻见而语言无伦也,皆邪气炽盛,正气虚弱,神识不清之所致。 
夫言为心声,心热则多言,睡中呢喃者,热之微也,寤而语言差谬,热则甚矣。亦有胃热而谵语者,大便必硬, 
数日不更衣,方是。〔薛〕陈文宿先生云∶痘紫色顶陷,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如见鬼神,内热便秘者宜用龙 
脑膏子、猪尾膏,如无内热,大便不实,不可轻服。窃谓前证多因初起热盛之时,失于解利所致,亦有因痘毒未尽, 
有因胃经有热,有因肺胃有热,有因心脾有热,烦躁痘裂出血,便血衄血,屎黑痕赤,详见各证。大凡作渴发热, 
手足指冷,或大便秘结者,内有热也,切不可禁其饮水,观张子和述水中儿事,良可验矣,盖热极, 
故得水而生也。一小儿痘疹狂喘,热渴饮冷,痰涎不利。先君用十六味清膈饮、犀角地黄汤、而痊。一小儿出痘 
发狂,作渴饮冷。此上焦热炽也。用黄连解毒汤、芹菜汁、而止,又用紫草快 汤,将靥,因间药饵三日,色黑倒 
靥,用紫草散,渴止,又用人参白术散而痊。一小儿痘愈后,时发狂兼喘,发过面色黄白,手足并冷。此 
脾胃虚弱也。余用补中、八珍、二汤各三十余剂,或云当先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