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幼科证治准绳-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
属性:《活人书》治痘疮痛,用温惊丸(惊)水化下。海藏治疮出烦痛,用五物木香散。薛云∶若身后痛,属膀胱经也,
用羌活荆芥甘草汤(即此三味等分)。身前痛,属肺金也,用升麻葛根紫草汤。身侧痛,属胆经也,用柴胡山栀
连翘防风汤(即此四味等分)。四肢痛,属胃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即此三味等分)以急止之,盖恐叫号伤气,
忍痛伤血,而变证也。若热毒盛者,用东垣消毒散(大法),或仙方活命饮(痘后余毒)。食鸡鱼葡萄酒物者,
用东垣清胃散、生犀汁。若发热饮冷,大便调和,用四物连翘牡丹皮。若发热饮冷,大便秘结,脾胃实热也,用清
凉饮(发热)。若发热作渴饮汤者,脾胃虚热也,用七味白术散(渴)。大凡痘切不可食毒物,恐作痛致伤元气,轻
者反重,重者难治,大人亦然。
痘疮起发,痛者有二,一则毒邪欲出,气血随之,肌肉 急而痛,九味顺气散(起发)合活血散(出不快)主之。
一则皮肤浓,肉理密,为外寒相搏而痛,桂枝葛根汤主之(初热)。
x五物木香散x 治疮出烦痛。
青木香(二两) 丁香 零陵香(各一两) 麝香(一分) 白矾(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小盏半,煎服之。热盛者,加犀角一两,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轻者,一服大效。
又方 以芒硝和猪胆涂疮上,令动,痂落无瘢,仍用黄土抹之良。此病小便涩有血者,中坏,疮背黑
靥,不出脓者,死不疗。
x青黛散x 治痘未作脓,痛甚,心膈烦躁,睡卧不安,并宜服之。
真青黛如枣核大,水调服之,即安。
〔世〕痘将结靥,干硬而痛,宜涂酥润之,靥可揭去则去之。如无酥用猪油煎汁代之。此痛非服药可免也。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身痛
属性:经云∶诸寒为痛。又云∶痛则为实,内快外痛,为外实内虚,外快内痛,为内实外虚。今痘疮身痛者,是皮
肤浓,肉理密,或为外寒相搏,或热毒内作,或血虚不能荣养,宜审而治之。沧洲翁云∶凡疮发身痛,不
为外寒所折,则肉腠浓密,
宜分而治之。若红点方见,为寒所折,而内体有热,宜木香参苏饮,轻者消毒饮,或葛根升麻加芍药汤。肉腠密者,
宜活血散合匀气散。外寒搏者,必兼有表证,如和解汤、攻毒散去柴胡、前胡,皆可用。若兼发热头痛、恶寒
咳嗽者,参苏饮主之。热毒内作血瘀而痛者,先用活命饮(疮疡),次用消毒救苦汤(痘大法)。血虚而瘀,因作痛者,
四物汤之类。遍身如啮,色黑者,毒瓦斯壅滞而血凝也,乃是危证,若二便秘结、喘急烦躁,用栀子仁汤,或猪尾膏
血调片脑治之。自利不食者,不治。
x消毒饮x
牛蒡子(三钱,炒) 荆芥(一钱) 甘草(半钱,生用) 防风(去芦,半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加生犀角尤妙。
x葛根升麻加芍药汤x(升麻葛根汤、倍芍药是也)
x活血散x(出不快)
x匀气散x (即《济生方》八味顺气散、加木香也)
白术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陈皮 乌药 人参(各五钱) 甘草(炙,二分半) 木香(一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服。或细末,酒调亦可。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痒塌
属性:诀云∶虚则痒,实则痛,此大概言之。痘疮之痒,其候不同,有初出时便身痒爬搔不停者,此邪气欲出,皮
肤闭密,其火游移往来,故痒也,与伤寒太阳病身痒汗不出者同论,可发之,使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邪气得泄,
疮出而痒去,所谓火郁则发之者是已。有将收较而痒者,其脓已成,其疮将回,邪气散而正气复,荣卫和畅,故痒
也,与痈疖将痊而痒者同论,不须服药,但谨护之,勿令 掐,以致肿灌,所谓美 者是已。有起壮泡浆而痒者,当
血已化水,水未成脓之时,其毒未化,浑身瘙痒,爬搔不宁,此恶候也,与伤寒阳明经病皮中如虫行者同论,所
谓虚风外搏,邪气内强,痒而不止为泄风者是已。此视疮之干湿,以风药佐之,必令痒去,方为佳兆,若痒甚不休,
疮坏皮脱,其毒复陷,谓之痒塌,必不能治矣。大抵出形而皮肉红艳,起发而皮嫩多水者,其后常致痒塌也。凡痘子
瘙痒者,须于形色上详审,如疮一向起发红活,光壮肥满,忽然瘙痒者,此秽气所触也,宜内服十全大
补汤(汗),外用茵陈熏法(起发),其破者以白龙散敷之。如疮本干燥又添瘙痒者,火甚也。如疮原带水,皮肉嫩薄,
又痒
者,此温热也。摆头扭项,手足动作,昏闷者死证。如初出身痒者,可发之,桂枝葛根汤(初热)加制麻黄、牛蒡子、
主之。如起发养浆而痒者,通用十全大补汤(汗)加防风、牛蒡子主之。起发身痒有二证,一则血气不足,其痒为虚,
十
全大补汤主之。一则不能食淡、以致发痒,蝉蜕膏主之(初热)。如疮干而痒者,宜养血润燥,以四物汤(失血)合消
风化毒汤、夺命丹(起发)主之,外用茵陈熏法。如疮湿而痒者,宜养气去湿,以四君子汤(不能食)合消风化毒汤、
夺命丹主之,外用茵陈熏法。凡痘子已熟,忽作瘙痒抓破者,此脾胃虚弱,不能荣养肌肉也,内服四君子汤加黄 、官
桂,外以败草散(溃烂)主之。如因自利脾胃虚,致痒塌者,陈氏木香散(泄利)、异功散(出不快)主之。如疮将
收而作痒,误犯破损,不肯干较者,用白龙散贴敷。丹溪法∶于形色脉上分虚实,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馁。
实痒则势 ,虚痒则势怯。虚痒以实表之剂加凉血药,实痒以大黄寒凉之药少许与之,
下其结粪。沧洲翁法∶主血气不足,用十补托里散及木香散加丁香、官桂。胃主肌
肉,尤宜四君子汤加芎、归、木香、紫草煎服。或患者不能忌口,因食毒物而作痒者,二物汤、百花膏,或四君子汤加
解毒药。陈氏法痘疮作痒,抓破成疮,脓水淋漓者,由血气衰,肌肉虚也,宜用木香散(泻)加丁香、肉桂,及败草
散(收靥),切忌用牛粪灰。闻人氏法∶痒有二证,一则气血不足,其痒为虚,活血散(出不快)或四君子汤加黄
、枳壳主之(左中恕用十全大补汤、十宣内托散)。一则不能食淡以致痒,蝉蜕一物汤主之(痘腹痛)。魏氏法以
保元汤倍加黄 ,少加芍药。
或云首尾痒塌,保元加牛蒡子、白芍药、何首乌。何首乌有红白二种,名为雄雌,必须兼下有效。忌铁。王汝言云∶
痘疮虚怯,淡白色,痒塌,此属虚寒,宜用陈氏法。若发热壮盛,齐涌红紫色,燥痒,此属热毒,宜用凉血解毒之剂。
薛氏云∶前证皆因气血虚弱所致,预为调护,使气血和平,庶无此患,又必察其外证,色白者用四君之类,色赤者用
四物之类。
袁氏云∶囊贮半浆而作痒者,可以疗止,必当用参、 、芍药、升麻、附子之属,不宜投寒散之药。若焦贴皮肤作痒
者不治。空壳莲蒲作痒者,不治。
x参 内托散x 治里虚发痒,疮不溃,倒靥。
人参 黄 (炒) 当归 川芎 浓朴(姜制) 防风(各五分) 桔梗 白芷 官桂(各二分) 木
香甘草(各三分) 紫草(五分)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量服之。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亦宜服。
x紫草木香散x 治痘疮里虚痒塌,黑陷发热。
紫草 伏苓 甘草 白术 木香 人参(各等分) 糯米
上,每服三钱,水煎。
x消风化毒汤x
防风 黄 白芍药 荆芥穗 桂枝 牛蒡子 升麻(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碎。加薄荷叶七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丹〕治痘疮痒塌不掩。
白术(一钱半) 黄 (炙) 当归 陈皮(各五分) 甘草(炙些)
水煎,温服。
予治一子七岁,痘将出未出之际,腹泄数行,其泄色黑,不发根窠,三日后痒塌,抓即黑色,口渴,
其根窠如水疥状不红泽,不起发,食少,脉浮数有力,按之虚。遂用参、 、归、术、陈皮、肉豆
蔻为君,炙甘草、诃子、桂为佐,使水煎熟,
好酒些少,咽下痒立止,食立进,根窠红泽而起发,二服全愈。
x蝉花散x 治痘疹不拘前后始终,遍身作痒抓破,皆治之。
蝉蜕(去头足,洗去土,微炒,一两) 地骨皮(炒黑色,一两)
共为末。每服一茶匙,水酒送下,一二服,神效。
x二物汤x
蝉蜕(净洗,二十一枚)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水煎,时时服之。
x盒脾散x 痘至八九日期,倏然身中枭痒,此痘证之最急者,以此治之。
炒术 芍药 生地黄 甘草 升麻 荆芥 防风 陈皮 大腹皮 僵蚕 蝉蜕
水煎服。
x震泽汤x
人参 黄 芍药 生地黄 防风 甘草
水煎服。
x天元二仙丹x
浑天汤 人参(乳浸) 黄 生附子(面煨。各一两)
四味,另研细,方和合一处,白蜜调匀。量儿大小加减,十岁以上一钱,十五
岁以上二钱。服后,随以振元汤连进,痒遂止矣。
x七星散x
黄 芍药(各二钱) 人参 桂心(各一钱) 黑鱼(一个)
上,前四味共研为末,置黑鱼肚内,升麻酒煮熟,与痘痒者连药食之。凡上焦
痒吃头,中焦痒吃身,下焦痒吃尾。亦验方也。
x白龙散x
用干黄牛粪,在风露中多久者,火 成灰,取中心白者为末,薄绢囊裹,于疮上扑之。
x浴法x
经霜桑叶(上) 苏梗(中) 升麻(上) 荆芥穗(中) 防风(中)
水煎十数沸,候温,拭体。
痒甚欲搔者,以乌羽轻拂之。以细茶、当归、黄 、玄参、烧烟熏之。或以铁器烧
红,置酽醋中,于室中熏之。
〔丹〕轻者,用淡蜜水调滑石末,以鸡羽润疮上。
〔陈〕痘痒难任,搔之成疮,或脓或血出者,败草散治之,切不可用牛粪灰,贴则臭
秽瘢多矣(方见收靥证治)。
小儿痘疮痒难任,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用上好白蜜一味涂于疮上,其痂易落,可无紫黑瘢痕。
世传痘靥落后,痘毒不尽,变成癞癣,其痒难任,用陈年腊脂油敷,神妙。
又方 用羊 骨髓涂疮效(方见落痂证治痂不脱条)。
【爬破】〔万〕凡痘子脓成浆熟,或痒,误犯破者,只复灌烂,不能成痂,若脓浆未成之时,不可犯
破半个,必然痒塌而死。〔袁〕敢问,有爬破囊房脓血淋漓而死者。有爬破囊房干枯脱皮而死者。其故何与?
曰木枯则自折,土燥则自裂,痘之囊房空虚,则枭痒自作,欲其不搔爬也难矣,但爬破于不关轴之处,犹可
以全活,若脸颧气窝,命之要辖也,于兹爬脱,死在旦夕。彼爬破而脓血淋漓,似乎气血交
养,本不宜死也,而有死者,岂痘之不分美恶乎?要知鱼得水而肥,鸟得林而栖,
痘囊既破,脓血淋漓,既竭,则元气耗绝矣,元气既竭,乌得不至死耶。评云∶脓血流来痘可生,只因灌破走黄金,
任教炉火工夫到,弃了黄金恼杀人。喻言极是。
谢冲霄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皮脱可药纸以封之,斯言谬矣。
治痘疮抓碎出血,黑虎丹。歌曰∶丝瓜联蒂与囊皮,孔里乌金统用之,慢火置于新瓦炙,烧时存性效真奇,痘
经抓破恶枭攻,须识王真一笑翁,荆芥防风香白芷,绵 芍药建奇功。
按∶古方有用败草散抹者,有用荞麦粉抹者,有用蛤粉掺者,有用文蛤末掺者,总不如黑虎丹之妙也。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陷伏倒靥
属性:伏者,毒蓄于里而不出也。陷者,毒出而复陷入也。此皆恶候。伏唯一证,陷有数种,伏候于见形之时,其人疮出,
热不少减,烦渴闷躁,此有伏毒未得尽出也。陷则见形之后,其血渐干而变黑者,谓之黑陷。浆水未成破损痒塌者,
谓之倒陷。脓成复化为水,不肯结痂者,谓之倒靥,亦陷类也。其疮黑色,皆谓之黑陷,凡
疹黑色,皆不治之,以肾为水,其黑色,乃肾之真脏色见也,粗工不知变黑归肾之理,妄谓肾不可实,欲泻肾而使之
虚,不知人之一身,大言阴与阳,小言心与肾,即方家所谓真水真火也,疮疹之火发于中,赖此一点真水、以制其
充,苟欲泻之,则火无所制,本先拨矣,岂治之要哉。然谓归肾者,以肾主骨髓,又主闭藏也,盖疮疹秽毒,由骨
髓达于筋肉皮毛之间,乃自内而外,其毒得泄,今既陷伏,则自外而复入于内,藏于骨髓,谓之归肾也。又初出形之时,
春气发生之令也,出形而黑,是春行冬令矣。起壮之时,夏气长养之令也,起发而黑,是夏行冬令矣。养浆之时,
秋气成实之令也,脓干而黑,是秋行冬令矣。故皆谓之逆。结 之时,冬气闭藏之令也,此肾之正候,若不着痂,脓
水浸润,此冬行春夏之令,亦谓之逆。惟知造化之机,可以语归肾之说,其色黑者,火化也,观物之干者其色黑,出
于火者色亦黑,岂可谓之水乎。经曰∶火发而熏昧。知此,可以语黑陷矣。
凡疮伏而不出者,双解散主之(初热)。 点色白或黑色,其人必不能食乳,大便自利,或呕或厥,此胃虚弱
而不能副荣卫故也,宜用温中之剂,令其胃暖,荣卫复行,则当自出矣,宜理中汤(痘吐利)丁香煮散(痘吐逆)之类。
如倒陷者,看其大腑何如,如大小便秘,四顺清凉饮(发热)合夺命丹(见形)主之。泄利气弱者,十全大补汤
(汗)合夺命丹主之。并外用胡荽酒、水杨汤(俱起发)。丹溪先生云∶痘疮倒陷,因真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用
黄、人参、紫草酒制治之。若将成就之际却淡色者,属血虚,用当归、川芎之类,或加红花、紫草。属热毒者,
用升麻、芩、连、梗、翘之类,甚者用犀角屑,大解痘毒。〔薛〕窃谓前证若热毒方出,忽被风寒闭塞肌窍,血脉不行,
身体作痛,或四肢微厥, 点不长,或变青紫黑色者,此为倒靥。若胃气虚弱,不能补接荣卫,出而复没者,谓之陷
伏。误用解毒之药,必致陷塌。若喜热饮食,手足并冷者,乃脾胃亏损,阳气虚寒之证,宜用辛热之剂补之。喜冷冻饮料
食,手足并热,乃阳气实热之证,宜用苦寒之剂泻之。外感风寒者,温散之。毒入腹者,分利之。阳气虚者,温补之。
外寒触犯者,熏解之。自昔谓白陷不可救,盖痘色白者,必变为灰惨,灰惨者,必至于平伏倒塌,故谓之白陷,此固由
气虚所致,然血不华色,血亦本虚,治法须兼气血为当,血活气行,白可变而为红,自不至于陷塌矣。若单补气,则气
愈燥热,势必陷伏,故白陷抓破,皮薄干燥而极痒者,由失于补血,致气盛极而燥也,愈用补气之药,速死之兆也。
故凡见痘色白者,无分先后,皆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治之,内有热者,加解毒药,或利小便,若待白陷已成,而后
治之,难为力矣。痘有紫黑陷,灰白陷。紫黑陷者,乃血热干滞,而气亦不能以营运,有余之证也,急治之,犹
多可活。灰白之陷,乃元气衰败,故不能起发,而血亦不得通贯,不足之证也,多难救治。
如将起发,疮亦有水,但色黑黯者,以十全大补汤(汗)调无价散主之,或以快 汤(见形)、夺命丹(见形)
合而服之。
如倒靥者,亦视其大便何如。大便秘,宜利之,三黄丸、四顺清凉饮(俱发热)。泄利者,宜补之,轻则十全
大补汤,甚则陈氏木香散(泻),并外用败草散(收靥)主之。
〔庞安常〕x郁金散x 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烦乱者。
郁金(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