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41-幼科证治准绳 >

第94章

141-幼科证治准绳-第94章

小说: 141-幼科证治准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钱乙论黄相似云∶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 
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看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二证多病 
于大病后。别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 
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也,深黄者是 
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难知》云∶色如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 
痛。色如橘子黄者,黄病也,身不痛。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 
引饮者,栀子柏皮汤。湿黄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饮者,大茵陈 
汤。大便自利而黄者,茵陈栀子黄连三物汤。往来寒热,一身尽黄者,小柴胡加 
栀子汤。洁古云∶阳黄则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与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 
小便,后下大便。阴黄则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当 
用益黄散,下使君子丸(益黄散方见脾,使君子丸方见疳。)凡治黄病腹胀,当用茵陈蒿汤调下 
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黄。欲利大便,则加大黄之类。有阳证可服,谓面赤饮 
水者是也。汤氏云∶身疼膊背疼,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 
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陈煎汤调,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 
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曾〕凡黄病者,不可一概而论,标本不同,证治 
亦异,乃脾胃气虚,感受湿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蕴积成黄,熏发于外,故有 
此证。或脾胃虚弱,内因症癖,攻之而成。然疳泻亦主皮黄发竖,肚大青筋,肌肉 
消瘦,外无色泽,身必发黄,此又本于疳病而作,致有是证。治法,若感湿热而得, 
身黄如烟熏之色,以 咀五苓散加麻黄、水姜煎投,汗之即愈。或用茵陈蒿汤调下 
五苓散亦好。若得于疳癖者,其形如黄土相类,以醒脾散(慢惊)、化癖丸(积)醒脾快胃, 
磨积理疳,胃气既和,饮食倍进,运化精微,荣养百骸,灌溉脏腑,五色各见于本 
部,精华乃形于面貌,其黄自除。〔薛〕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黄胆者, 
脾之色也,夫人身之神,贵于藏而默,用见于外,则内虚矣。其证皆因脾气有亏, 
运化失职,湿热留于肌肤,发而为疸,钱仲阳所谓身痛背强,二便涩滞,遍身面目 
爪甲皆黄是也,小便褐色者难治。疗法宜固脾为先,如专用克伐宽中,澹泄利水之 
药,则鲜有不至危者矣。若初生及百日半年之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胎黄也, 
腹大食土为脾疳,兼作渴饮冷者,用泻黄散(脾)。小便不利者,茵陈汤。病后发黄, 
肢体浮肿者用白术散(渴)。清便自调,肢冷嗜卧者益黄散(脾)。身澹黄白者调中丸(腹痛)及 
补中益气汤(虚热)加茵陈。身热膈满,肌肤面目皆黄者加减泻黄散。辨其所以,若闭目 
壮热,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涩,口中热气者,乃妊娠浓味,胎毒之候也,母子并服 
生地黄汤(胎黄),仍忌酒面五辛热物。设不自慎,误伤脾土,急则变为惊风吐泻,缓则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眼目障闭,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虚发黄者,当于脾胃中求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阳黄诸方
属性:x茵陈汤x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 
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 
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此。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三钱半) 栀子(大者,三枚) 
上锉散,以水一大盏,先煎茵陈减半,次纳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小盒饭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减。 
x栀子柏皮汤x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x犀角散x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镑,一两) 茵陈 干葛 升麻 龙胆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七钱半) 
上锉散,水煎服。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黄,葛根捣汁和蜜服。 
x连翘赤小豆汤x 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麻黄(去节) 连翘 甘草 生姜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两) 杏仁(四十一个) 大枣(十二枚) 
上锉散,白水煎。又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罗谦甫治一小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 
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气,而蒸热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 
脏气不平,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 
脾湿胜则皮肤如渍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 
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 
也,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 
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也,加减泻黄散主之。 
x加减泻黄散x方 此药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 茵陈(各五分) 黄柏 黄芩 山栀 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食后。一服减半,待 
五日再服而良愈。 
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 
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 
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山栀子之苦寒止烦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 
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为使也。 
〔张涣〕x芦根汤x 治黄病。 
芦根(一两,锉) 茵陈 山栀子 黄芩 甘草(四味。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x子芩散x 治黄病。 
黄芩 枯蒌根 茯神(各一两) 甘草 胡黄连(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温服。 
x茵陈汤x 治小儿发黄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陈 山栀子仁(各一两) 川大黄 川芒硝 木通 寒水石(各半两) 
上煎服,法同前。 
x三黄散x 治小儿黄胆。 
川大黄(锉,微炒,一两) 黄芩 黄连(去须。各半两) 
上煎法同前,食后服。 
x双连丹x 治疸病。 
川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穣,留一小盖子,入二药末后以盖子盖定, 
用面裹,慢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如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阴黄诸方
属性:x当归散x(见悲哭门夜啼条。) 
x当归丸x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饮 
食。(加枳壳尤妙)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川芎(各三钱) 甘草(炙) 白术(各半两)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每服十丸,粥饮下,日三服,量大 
小加减。冷甚,加陈皮。 
x小半夏汤x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去必哕。 
半夏(汤洗七次)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渗湿
属性:x茯苓渗湿汤x 治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得 
安卧,不思饮食。 
茯苓(五分) 泽泻(三分) 茵陈(六分) 猪苓 黄芩 山栀 黄连 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 枳壳 
(各二钱) 
上 咀,水煎。徐徐温服。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消食
属性:x消食丸x 治小儿脾胃不和,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仁 陈皮 三棱 蓬术 神曲(炒) 麦芽(炒) 香附子(米泔浸,炒) 枳壳 槟榔 乌 
梅(各半两) 丁香(二钱半)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三十丸。 
〔丹溪〕治小儿吐泻黄胆方 
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温熟水调服。若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和胃
属性:淡黄白者胃不和也,平胃散(不乳食)、调中丸(腹痛),渴者,白术散(渴)。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搐鼻
属性:x瓜蒂散x 治小儿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胆,不急治,则杀人。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上为末。用一字吹两鼻内。令黄水出,余末尽,水调服之,得吐出黄水即愈。 
一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为末),每一钱,温汤调服,服后即卧,当吐清黄汁为 
效,虚者不宜服。 
《千金翼》x秦王九疸散x 兼治大人小儿方。 
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心疸,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肾疸,唇干, 
葶苈子主之(熬)。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蒌主之。膏疸,饮水尿多,秦 
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数便,钟乳主之。肉疸,小便白, 
凝水石主之。髓疸,目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肝疸,胃热饮多,水 
激肝,白术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 
方寸匕。儿小者,量与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黑疸
属性:《千金翼》治大人小儿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方 
上用土瓜根捣汁一升,顿服之。病当从小便出,小儿分减服。葛氏亦治小儿四岁发黄者。 
《千金冀》治大人小儿黄黑等疸方 
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 大黄(一两) 茵陈 黄芩 黄 (一 
本无) 干姜 茯苓 芍药 黄连 石膏(碎) 人参 甘草(各二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儿分减服。 
《千金翼》x赤苓散x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儿。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 女萎(各六铢)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甘草(二铢)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 
吐,吐则愈。亦主一切黄。小儿服半字匕。 

集之八·脾脏部(下)
滞颐
属性:巢氏论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 
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也。 
按∶《内经》云舌纵涎下,皆属于热。而此专属脾冷,亦一偏之见。张涣处冷 
热各二方,为得之,然以流出为冷,不流出为热,恐亦未确。 
〔张涣〕x温脾丹x 治脾冷病。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半夏(一两,用生姜六两同捣细,炒令黄) 青橘皮 白术 干姜(微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x温胃散x 治脾冷流涎。 
丁香(一两) 肉豆蔻 半夏(白矾水浸,炒黄) 白术 干姜 甘草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x金朱丹x 治脾热多涎。 
金箔(二十片,研) 朱砂(细研,水飞) 半夏(汤浸七遍,取末) 天南星(牛胆制,取末。各一两) 白茯 
苓(取末) 石膏(细研,水飞。各半两) 
上件都拌匀,再细研,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乳后。 
x牛蒡丹x 
牛蒡子(一两) 郁金 川朴硝 枳壳(麸炒,去穣) 皂子(炒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用生姜汁打白面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吞下,量儿大小加减。 
《千金》治小儿口中涎出方 
以白羊屎纳口中。 
又方 
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口中及颐上。 
又方 
桑白汁涂之,瘥。 

集之八·脾脏部(下)
大小便不通
属性: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大小便秘涩者为何?答曰乳食失度,使之四大不调, 
滋味有贪,遂乃五脏受病,甘甜聚食,咸酸滞涎,食滞留结于胃肠,风壅渍癖于心 
肺,气脉不顺,水谷不行,虽不逆于上焦,即秘结于下部,小儿不知疼痛,莫说因 
由,惊啼叫以频频,但怒胀而不乳,不知孩儿痛刺连脐则面色青黄,但按脉息与治, 
若不见病源,只根据外变,用药安能克效。《百问》调理婴孩伤寒体热,头目昏沉, 
不思饮食,夹惊夹食寒热,大小便闭涩不通,烦躁作渴,冷汗妄流,夹积伤滞,膈 
满胀急,青黄体瘦,日夜大热。及疗伤风伤暑,惊痫客忤,肾藏疳气等热,并宜脱 
甲散主之(伤寒)。亦可服大连翘汤(痘便秘)加大黄、神芎。治小儿惊风积热,大小便涩滞, 
其效尤速。又掩脐法,用连根葱一茎,不洗带泥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 
二匙。同研烂,捏饼烘热,掩脐中,以绵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然再换一剂。 
x神芎丸x 治风热壅滞,头目昏眩,口舌生疮,牙齿疳蚀,或遍身疮疥,切牙惊惕怔 
忡,烦躁多渴,或大小便涩滞,或积热腹满,惊风潮搐,并皆治之。 
大黄(生) 黄芩(各二两) 生牵牛末(一两) 滑石(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温水下。一方加蒲黄,止血证用。 
x钱氏郁李仁丸x 治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并惊热痰实,欲得溏动者。 
郁李仁(去皮) 川大黄(去粗皮,取实者,锉,酒浸半日,控干,炒,为细末。各一两) 滑石(半两,研细) 
上,先将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黄滑石,丸如黍米大。量大小与之,以乳汁或薄荷汤下,食前。 
x犀角丸x 治小儿风热,痰实面赤,大小便秘涩,三焦邪热,腑脏蕴毒,疏导极稳。 
生犀(末,一分) 人参(去须,切) 枳实(去瓤,炙) 槟榔(各半两) 黄连(一两) 大黄(二两,酒浸 
切片,以巴豆去皮一百个贴在大黄上,纸裹,饭上蒸三次,切,炒令黄焦,去巴豆不用)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临卧熟水下。未动加丸数。 
亦治大人,孕妇无损。 
《惠眼》x芍药散x 治大小便下药不通者。 
芍药 大黄 甘草(炙) 当归 朴硝(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瓦器中煎至半盏,去滓服,即通。 
〔吉氏〕治大小便不通方 
甘草节(炮) 槐花(洗。各一两) 
上件末。每服一钱,茶半钱,汤点下。 
又方 
滑石(一大钱) 灯心(一握) 
上以水二碗,煎至一盏,温服。 
《子母秘录》用蜂房烧末,酒服一钱,日再。 
掩脐法 
海蛳(四十九个) 葱根(带土七个) 黑豆(七个) 盐(少许) 
x握宣丸x 治小儿便难燥结,或服涩药腹胀闷乱,命在须臾,可用此丸,不移时、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钱半) 硫黄 良姜 附子 槟榔 甘遂(各等分) 
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用椒汤洗小儿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绵裹 
定,看行数多少,置药洗去,不用即止。 
《千金》灸法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两口吻各一壮。 

集之八·脾脏部(下)
大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