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大趋势_奈斯比特 >

第2章

世界大趋势_奈斯比特-第2章

小说: 世界大趋势_奈斯比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贰の稚═om Watson)的助理。
    1967年4月,底特律爆发了种族骚乱。那年夏天,黑人权利的倡导者们开始宣扬武装革命,骚乱席卷了整个美国。约翰逊总统还命令4 700名伞兵空降在因为骚乱而近乎瘫痪的底特律市。当时的底特律市长卡瓦诺形容说:“这里就像是1945年的柏林一样。”总统还下令国民卫队下属的所有部门都要进行反暴乱的训练。第二年,马丁·路德·金和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被暗杀的事件更加加剧了骚乱。大约就是从那时开始,人们不再使用“黑鬼”这个词语,转而使用“黑人”。美国的所有城市都是一片狼藉,企业界也都茫然不知所措。国家的动荡促使我极力想寻求一种可以监测国家转型的方法,但是我怎样才能真正看到美国的未来呢?





    正文 序言(3)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5 本章字数:1089


    有一天,我在芝加哥郊外的一个报亭买了一份《西雅图时报》。报纸上的大标题讲的是当地的学校董事会已经投票通过了一系列新的改革计划。我接着浏览了一下这个报亭出售的全美各地的报纸上关于当地新闻的大标题。突然,我意识到,如果每天都能够阅读这些地方报纸,那么我就可能会发现国家的一些新趋势,就能够了解美国现在的形势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真是谢天谢地。
    我的冒险精神又一次跳了出来,于是我离开了IBM和汤姆·沃森,离开了那个令许多同事艳羡的职位。我用离职的薪水开了自己的公司:城市研究公司(Urban Research Corporation)。
    不久,越来越多的员工和我一起开始对160种地方日报进行分类、分析。我们的理念认为,各个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总和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思维方式对众多事件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我们把所发现的情况总结起来,作为周刊发行,周刊的名称为《城市危机监测》(Urban Crisis Monitor)。很快,许多公司开始订阅这本期刊,我也开始就自己对美国形势和趋势的理解四处演讲。
    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我一直和许多大公司合作,并且通过我们的内容分析方法了解这个社会。通过高度地方化的数据库,我目睹着一个新型社会的大体轮廓在慢慢形成,也对美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一些看法。
    尽管对我来说,许多趋势都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很多人在当时都没有认同我的预言。而且,我还冒着得罪专家们的风险,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仅仅从变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世界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做法。但是当时我就认为这种风险是值得的。我感觉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用冷冰冰的方法来分析周围事件与思想、信息量如此庞大以至于个人的声音微不足道的世界中,我们是急需组织结构的。有了简单的框架,我们才能开始了解这个世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随时对这个框架进行修正。正是这些思想促成了《大趋势》(Megatrends)这本书的出版。
    《大趋势》一书的销量大概为900万册。随后我又出版了《改造企业》(Reinventing The Corporation)和其他几本书,其中就包括《2000年大趋势》(Megatrends 2000)。我的讲座和演讲遍布七大洲,不管走到哪里,记者、政治家和企业界都会问:“下一个大趋势是什么呢?”我的听众们都想知道到2010年,或者2030年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而且他们还会不依不饶地提出下面的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是如何进行你的工作的呢?”





    正文 序言(4)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6 本章字数:1168


    一天下午,我的朋友托尼·奥夫纳(Toni Ofner)一直在追问我是如何进行自己的工作的。我回答说自己搜集了大量信息,阅读了许多报纸,还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思想与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帮助我明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那么,”他说,“照你说的那样,如果未来是隐含于现在的生活之中的,而且如果我仔细观察当今世界的形势,那么我就应该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但是事实上,我并没有得出同你一样的结论。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我沉思了一会儿,事实上,我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思考了一会儿,我就明白了,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我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有所不同,而是我们看待这些事实的方式。“我想,托尼,”我听到自己说,“那是因为我的思维模式。”我意识到,许多年来自己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原则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过滤周围的信息。我依靠自己的经验,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衡量所接收的信息,其他所有人也都是如此。“你所说的,”托尼回答说,“似乎就像是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壤上,就会形成不同的植物一样。”
    他说的没错。的确,思维模式就像是雨(信息)所灌溉的土壤,土壤的不同会导致植物的不同,而不同的思维模式则会促使人们得出不同的结论。心态就是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讨论继续着,我开始思考帮助或阻碍自己进步的最有力和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后来,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写一本关于思维模式以及它如何帮助我预测未来的书。
    从国际大事到人际关系等几乎所有领域中进行的判断都是和心态有关的。比如,如果一个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个花花公子,那么她就会按照这种眼光来判断所接收到的信息。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她对于信息的理解方式以及她的反应。而如果一个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忠诚可靠,那么她在接收同样信息时就会有不同的方式及反应。当然,这仅仅是思维模式在微观层面上的反应。
    在宏观层面上,有许多人的思维模式都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文明冲突”期,他们总是在这个框架内理解问题。而其他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持的都是经济决定论的思维模式,我们都认为经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世界的走势。
    当然人们的有些思维模式是大体一致的:政客们都是一群骗子,把业务外包到印度无异于剥夺美国人的工作机会,猫是最干净的宠物,全球变暖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等。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并不想讨论文化适应或者社会高压所驱动的思维模式。我所讨论的思维模式只有一个特定目的,那就是帮助大家培养可以指导、管理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思维模式。因此,这本书不仅会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未来50年的框架与展望,而且还会告诉大家预测未来、面对未来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态度。





    正文 思维模式1(1)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6 本章字数:775


    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
    很多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做事的方式。不管别人的宣扬是如何铺天盖地,只要我们能够分辨出常量与变量,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应对新的市场,并且从变化中获利。
    世界未来的转变与趋势都是隐含在现实与历史之中的。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预测未来。而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置身事外、耳聪目明。
    如果你追求完美,那么你就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小圈子中。一旦你开始允许自己犯错误,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是遨游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视线豁然开朗。
    让公众明白变革的好处是那些引领潮流的人们的责任。领导者如果想要成功地实现变革,就必须要让下属明白变革的好处。普通民众并不是变革的倡导者,除非他们真的相信变革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否则他们是不会支持的。
    第一章 思维模式1
    很多事情变了,但大多数事情没有变
    变与不变的逻辑
    2006年8月8日,亚马逊网站列出的所有书目中,有56 170本图书的名字都与变化有关,其中11 195本与商业变化有关,2 404本与全球变化有关。不计其数的报纸、杂志和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更是如此,它们都宣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跟得上变化的潮流呢?没有人可以。
    但是不要担心。
    考虑一下这个事实吧:大部分企业都处于稳定状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如此。的确,产品和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绝大多数得到了改善,而且我们使用的工具也已经改变。但是尽管商业图书如雪崩般大量出现,但是商业操作,也就是买卖的基本要素,以及为了生存而盈利的目的,在我所观察的40年里却没有多大变化。





    正文 思维模式1(2)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7 本章字数:903


    不管手机是否能够用来看电视,互联网是否能够进行通话,浴缸是否能够在你脱衣服的时候就自动放水,冰箱是否能够在听到你肚子咕咕叫的声音的时候自动开门,发生改变的都只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它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素并没有改变。我们读书、结婚、生子,并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这并不会因为学校改革而发生变化。家庭和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常量。
    现在甜菜农场的生活与我小时候并没有多大不同。尽管现代化的设备减轻了人们播种和收获的劳动量,但是和原来一样,季节仍旧决定着生活的节奏。大部分农民还在饲养一些牲畜用来耕作,只不过当时用来运输和耕作的马现在更多的时候都用于供人们娱乐。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我的父母一直在努力维持生活,尽力使孩子接受教育,他们是在利用他们那个时代的资源做那个时代最平常的事情。
    在11卷的《世界文明史》(Story of Civilization)一书的开头,威尔·杜兰特和艾丽尔·杜兰特(Will and Ariel Durant)写道:
    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人们相互残杀、偷窃、争斗的结果,这些通常就是历史学家们所记录的内容。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塑。
    文明史就是对河岸上人们生活的记录。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内容
    你曾经罗列过已经发生的变化和未来的变化趋势吗?请注意,我说的不是我们做事方式的变化,而是事情本身的变化。
    让我们再次回到农场的例子上,发生变化的只是耕作的方式,耕作本身并没有消失。农民适应新技术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的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取得进步。尽管他们耕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他们还是农民,这一点并没有变。有些人适应了不断变化的需求,比如Chino’s ,他们精美的有机蔬菜和水果被许多著名大厨,比如旧金山的沃尔夫冈·帕克(Wolfgang Puck)所选中,成为烹饪美味佳肴的上品。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成功,已经放弃了耕种。





    正文 思维模式1(3)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7 本章字数:962


    很多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做事的方式。不管别人的宣扬是如何铺天盖地,只要我们能够分辨出常量与变量,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应对新的市场,并且从变化中获利。
    体育运动总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例子。
    团体运动的规则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偶尔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体育运动所改变的经常只是运动的技巧。体育界一个著名的重大变化就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橄榄球教练克努特·罗克尼(Knute Rockne)所提出的现代“前抛”技术的普及。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底线得分的规则,只是队员到达底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单个运动员的风格有时候也会改变某项运动。
    1936年12月30日夜晚,17 500多名观众涌入纽约市的麦迪逊广场花园观看全国篮球界领头羊已经连胜43场的长岛大学队与防守型的太平洋海岸联盟冠军斯坦福大学队的巅峰对决。最终斯坦福大学以45比31的比分终止了长岛大学的连胜势头,但是本场比赛的看点并不在此。
    其实,大部分观众都是来看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185磅的斯坦福大学二年级学生汉克·路易塞提(Hank Luisetti)的表演的。他是当时唯一一个打破传统投篮方式,在空中单手投篮的篮球运动员,而其他运动员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双手投篮或者钩手投篮。大众对于单手投篮的喜爱并没有改变篮球进入篮筐从而得分的规则,但是却永久地改变了运动员们的投篮技术。当然,这一改变也遭遇了顽固的抵制,当时的篮球界普遍认为单手投篮是不合规矩的。“这不是在打篮球,”纽约大学的传奇教练纳特·霍曼(Nat Holman)当时说道,“如果我的队员也这样打篮球,那么我宁愿辞职。”
    路易塞提在1937年和1938年两次被推选为年度最佳大学生运动员,而且后来在美联社的20世纪上半叶最佳篮球运动员调查得票中仅次于乔治·迈肯(George Mikan),位列第二。
    汉克·路易塞提于2002年12月17日去世,长寿的他幸运地看到了自己所创的单手投篮技术被埃尔·门罗(Earl Monroe)、朱利叶斯·欧文(Julius Erving),当然还有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等球星完善并且发扬光大。





    正文 思维模式1(4)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18 本章字数:894


    技术上的改变经常会带来无穷的发展潜力。美国田径运动员迪克·福斯伯里(Dick Fosbury)就为跳高开创了一个背跃式新纪元。传统的跳高方式都是面向横杆,一条腿先跨过去,另一条腿再跟进,而福斯伯里跳跃的时候是背对横杆,身体弯成弓形先过杆,腿再跟过去,然后用肩膀着地。福斯伯里是在俄勒冈州梅德福市读中学时开始练习跳高的,教练所传授的就是那种传统的跨杆方法。直到他开始寻求自己的新方式之前,福斯伯里的成绩一直非常一般。其实,他并没有考虑传统的跳高方式。“我甚至都没有多想”,他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它就这样从我脑子里冒了出来。”
    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上,这种新型跳高方式帮助他越过一个个高度,到达了2。13米,观众的目光也投向了这位独特的运动员。最终,他在第三跳时越过了2。24米的横杆,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
    跳高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所依赖的并不仅仅是这种新的跳高技术。这项技术正是由于着陆点的改善才得以实现的:大型橡胶垫代替了原来的沙坑,这保证了运动员在头先着地的时候不至于受致命伤。尽管跳高这项运动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福斯伯里所创新的跳跃方式“福斯伯里跳跃”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普遍采用的方式,它所创造的成绩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变化并不代表发展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下面这句话:“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对那些趋势研究者们来说的。而同时,它还会使人们因为无所不在的变化而歇斯底里。比如,在20世纪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