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练模式-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就“《易》之失,贼”了。清静精明、细致入微而又不悖正道,那才是深刻地理解了《周易》。
不少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会同时考察内外:能力是基础,心态是关键。有企业家用人的标准是德为先,所谓“德”,就是对人才内在的感觉和评价。他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个标准:一辆在路上飞奔的汽车,如果方向跑遍,速度越快,毁灭性就越大。
一个完整的人,必定是内外兼修,由里及表,和谐统一。这就像练武功,知识和技能犹如各种套路,攻读MBA,取得专业资格,掌握了一门技术,都不过是学会了其中的一种套路,如果缺乏内在素质,这些套路就会成为花拳绣腿,难以让人心服口服;心态和素质就像是内功,内功练好了,套路才会发挥强大的威力。武术上讲练剑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却能令对感到剑剑威风,震慑心魄。在企业界,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的当属那些才能卓著的领袖,他们不一定熟悉企业每个环节的专业知识,却能凭借内在的魅力和领导才能赢得众人之心,成为领导众多专家的专家,在市场营销中,对产品不提只言片语,却能够让别人心甘情愿购买产品的人,一定是超越了产品、靠内在素质制胜的营销高手。
所以说,内外一体,不离身心,若的偏废,人不完整。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安身立命之本是既要学套路,更要练功法,教练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帮助被教练者很清晰地看到内外两个方面的重要性,能够区分清楚内外的状况,看到它们与生命的必然联系,同时内修固本,外练强身,有效地达到人生的目标。
人生三端
人本教练模式根据“人”的字形,将入分为相应的三端,顶端用英文“Why”(因何)来表示,也就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这样”,探究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行为依据的动机以及人生的目标;右端是“How”(为何),“怎么样”的意思,表示人们采取的态度,或者做事情的出发点;左端是“What”(用何),究竟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如果把“Why”定位为人生的目标,那么“How”是该有什么样的心态,“What”则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实现目标。
人生中没有什么是静止的,活着本身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人们朝着他心中Why的方向演变,因此,要协助被教练者经常性地洞察互牵引他行为的“Why”。中国有圣人们就善于问“Why”,非常重视每一件事情的动机,“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周易》)。佛学里有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家提到的菩萨往往能够看清本质,一眼就看到了万事的起因;一般人只追求结果,看到的也是结果,没有去探求产生结果的根源,追求结果却又对不好的结果万分畏惧。
How指人的信念和心态。是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人经常思考人生的方向,也明白目标,但却很难达到目标,究其原因,是不知道有效的心态,也没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心态影响行为,心态不适当,将导致行为的方向偏离目标的方向,达不支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向和工具就像人们脚下的鞋子,穿上鞋,人们才可以脚下生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明白,只有把工具准备好了做事就会顺利而快捷,行为就会更加有效。人类发展的历史,是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的历史,古代人们乘坐飞机远游,通过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相互联系。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得发扩大。
在人生三端中,Why是人存在的根本,也是人存在的目的,How是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却存在,What则是人在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一个只探究Why的人,也即整天只琢磨人为什么活着的,如果不调整心态,不磨练本领,那他在现实中的能量会受到限制。一个只考虑How的人,为问事情的根由,不学习知识和方法,那他可能是一个无所追求的乐天派。一个只用手段和工具的人,缺乏积极的人生指引,没有适当的心态,他可能促进社会和组织的进步,也很可能适得其反。“利其器”能否:“善其事”,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为什么要利其器?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用其器?
在这里用旅行来比喻人的三端。我们要计划一次远行,首先要清楚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这是找到“Why”的过程,其次是我们应该在旅行中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或者是想收获什么样的感受?确定内心深处的“How”;然后考虑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达到目的地,怎么样才能得到想要的感受?选择并决定“What”。当目的地清楚了,原因找到了,内心想要的感觉确定了,就开始计划时间,准备运行的装备和手续。
教练提倡“对人不对事”,是从人生端入手,弄清楚对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心态?然后激发他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人本教练模式是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人生三端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人”字之首乃“因”,人生中的为什么,人生究竟要到哪里去,人从何处而来等等问题,其实就是“因”;“人”字之捺是“道”,内心修炼,自我素养,诚意正心,都包含在“道”中;“人”字之摘是“术”,术在甲骨文中指道路,《广雅》也记载术为道路:“术,道也。”术就是到达目的地路径和方法,术是我们拥有的技术和工具。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世界上的四大式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在人本教练模式中,道指人内在的因素,因就是道所效法的自然,人的因是自己的生命根由和状态。而“效法”一词是方法,是为术。一个完整的人,道术统一,统一于因。
人生中的很多“Why”、 “How”和“What”比旅行更难找到,需要下更大的工夫。当教练确定了这个模型之后,就可以很清楚地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教练技术层层推进,在与被教练者的沟通中逐渐发现他内心的所想和所要。一旦人生三端清晰地浮现在被教练者的心中,他就可以把目标当成起点,以终为始,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节 生命计划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生都在赶路,曾经在路永远消失,路始终在脚下,路向未来延伸。知道方向的人,在人生的空间坐标中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将向何处去,知道为什么向那个方向赶路。不清晰方向的人,对自己的位置混沌不知,也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做什么的,无论他是什么职位,无论他是贫还是富,他的生命都离不开人生两面和三端的模式,他的人生轨迹肯定在因、道、术相辅相成的关联中走下去,在三者的内在结合中刻画出人生的轨迹。“因”让人们明白轨迹的意义和延伸方向,“道”凝聚了人们的信念和心态,“术”是人们赶路的方式和借用的工具。
在人生产值旅途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形成自己的心态,内外并不缺乏,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不少人会停滞不前呢?关键在于他是否了解自己,是否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追求什么,是否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心态是与他所想的一致,还是与他追求的背道而驰?他所拥有的技能,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始终朝向他自己追求的方向?当做了这些区分并找到答案后,人们就会明白:停滞不前的人,对自己需要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并不清楚,缺乏的是自察自知。
自察自知就是明白人生的两面三端,其中最本源的动机和原因在于人的Why(也即“因”),这也是教练有存在必要的根源。Why(也即“因”)是每一个的生命牵引力,是决定人生去向的路标,它们同时也是人的生命的牵引力,是决定人生去向的路标,它们同时也是人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石,承载着人的“道”和“术”。人本教练模式在探索Why(“因”)时,将其归结为人们的生命计划,有方向性地探索人活着的意义和目的。
简单地说,生命计划就是在生命的空间坐标中,找到意义和目标,为人生订立一个清晰的方向。生命计划包括愿景、价值、目标和成果四个方面,它们组成一个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系统,包含着人生的意义、方向和实现状态况。生命计划帮助被教练者清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省缺生活中不必要的工作,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检视阶段性的成果。
生命计划
愿景 价值 目标 成果
教练支持被教练者,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偶然的一次机会,也许时间会很短暂。但是作为教练,可以不局限于就事论事的地教练姨方的那一刻,完全有能力贡献更多给对方,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这就是教练要帮助对方探索“生命计划”的原因。
方向感强的人一定是有愿景的人。愿景是有愿望的景象,《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说:愿景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开始时可能只是一想法,然而一旦发展并获得强烈的认可和支持时,就不再是抽象的东西,人们把它看做是具体存在的。总之,愿景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追求卓越》一书对愿景下的定义是:“愿意和机会融合在一起,所创造出来的未来。”愿景绝不是预告未来,而是勾画未来的蓝图,从而勇敢地在现在采取行动去创造未来。
愿景是一幅心灵地图,最终指引着人们的脚步。人们并不是从小就有宏伟而远大的愿景,只有当人们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激发,找到他心中真正渴望的东西,发现了他真正想成为的样子,愿景就开始逐渐清晰地浮现,产生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人们奔向激动人心的图画。愿景像磁场强大的地心引力,无论你在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无法抗拒它的吸引,愿景越清晰的人,力量就越大。第五章的领导技巧中,将介绍挖掘愿景的方法。
在世界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是很独特的个体,人的存在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关于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英国哲学大师罗素认为:“关于‘价值’问题完全是在知识的范围之外。那就是说,当我们断言这个或那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个人的感情各不相同却仍然是可靠的事实。”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所谓价值,也就是你所挑选的意义。”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培里说:“价值是欲望的出项”,“是兴趣对象的任何东西事实上都是具有价值的”,也即欲望和兴趣决定价值。
对价值的本质,至今仍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教练关心的是人们的心态和行为究竟是受什么样的价值观驱使,价值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路和未来的。在教练领域,价值永远都具有相对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一种事物好不好,有无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人而言的,同一社会现象,对不同的人,其价值往往不同。
对人生道路方向相反的两个人,教练帮助他们看到,为什么他们会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是什么在驱动他们的脚步,也就是说让他们看到价值和道路的内在联系。教练只是客观地反映联系以及产生产结果,不会评价两谁对谁错,把决定的权力留给对方。
如果将人生比喻为一幅拼图,愿景就是整个拼图要成为的图画,它的样子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拼图必须一块一块地拼,人们成长一岁,在一岁的位置拼一块,到了20岁的时候,在20岁的位置拼上另一块,人在不同的阶段,完成拼图的不同内容。要想实现心中的图画,就要考虑先拼什么,后拼什么,相互之间如何连接,换言之,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步骤。目标将愿景变成现实的阶段性方向,是们决定下一步去向的行动依据。
教练将运用厘清目标的步骤以及设定目标的领导技巧,帮助对方为愿景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这个步骤和技巧,将在以后的章节阐述。此处提出来的目标,是生命计划中的确良个个靶心,让人们有瞄准的方向,从而射出有效的一箭。
当目标是人们真正想要做到的目标时,他才会有最大的动力去排除各种障碍。教练的过程会碰到各种事件,教练不能满足于明确在事件当中对方想做到什么,还要知道他为什么想做,是什么令到对方有这个目标,这样将目标与愿景和价值进行连接,才能够做到真正厘清目标。
有了拼图的目标,还需要将图块拼上去,才能够逐渐让愿景成真,成果是必不可少的。成果提供一个检视目标的尺度,也反映出行为的有效性。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成果是愿景实现的积累性元素,点点滴滴的组合最终呈现出美丽的人生图画。在人类的重大发现中,成果本身还具有研究、借鉴和启发的意义和价值。
在目标和成果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行动,行动是把目标变为成果的惟一途径。行动是一个转换器,把人们想像中的愿景和目标转换为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计划行动是教练的一个步骤,是教练产生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生命坐标中,愿景、价值是人的内在地图,愿景告诉人们未来在何处,价值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某个方向奔跑,目标和成果让人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个一个地方,在坐标平面上留下行走的痕迹和生命的印记。教练的焦点在人,不仅仅关注对方的成果,更关心这个人,关心他生命计划中的每一个部分。
第四节 教练之“道”
教练的过程是洞察心态、探究原因的过程。《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还加上一句,“道生而行正”。教练帮助被教练者自己去看到他的这个“本”,也就是他存在的原因和目的,继而生出他的“道”,然后他所作所为的方式和方向正确无偏。“道”是内在的素质,人本教练模式认为“领导力”是教练的“道”,并且在本书中会重点探讨教练的领导力和领导技巧。为什么如此突出“领导力”在教练中的作用?我们借用调适性领导力的概念来阐明。
调适性领导力
我们用病人看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调适性领导力。病人去医院看病,一般会碰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病人把症状告诉医生,医生开药,说只要按照药方服药,很快就会康复。一般的看病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病人完全相信医生,医生也很自信自己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这种情况中,病人的期望很实际,希望医生能提出解决之道,将病因确实找出并加以治愈。病人依赖医生的专业知识,并将大部分责任转移到了医生的身上,医生则依赖病人的信任、满足程度与付款的意愿。
第二种情况,医生将问题找出来了,但没有提供明确的根治对策。比医生诊断出病人是心脏病,开出了药方并指导病人服药,医生只是提供了一个建议,并没有说按照这个药方吃药就一定能够康复,相反,医生调强病人要注重饮食和运动。心情也要舒畅,这对治疗非常关键。医生心中或许没解决方案,但他并不是主要的执行者,他只是做了一部分的工作。主要的执行者是病人,他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