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 >

第26章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第26章

小说: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实际上被驱逐的清政府官员,垂头丧气从两旁人群闪出来的通道中走过,在一片“中国佬!中国佬!”的叫骂和嘘声中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 
    
   北京,养心殿西暖阁,翁同龢正慷慨陈词: 
   “败师辱国,他李鸿章是千古罪人!微臣完全赞同张之洞奏折所言,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光绪:“李鸿章有罪,罪不至死……” 
   一个太监进来,“禀皇上,去日本议和的代表回来了!” 
   光绪猛地站起来,“这么快就回来了,谈完了吗?” 
   太监:“不,日本人根本不和他们谈,说他们不够资格。” 
   光绪:“什么资格?谁才够资格?” 
   太监:“日本人只认李中堂……” 
   光绪不由看翁同龢一眼,慢慢坐下。 
   奕劻又喃喃道:“如果是这样,那惩处李鸿章之事先搁一搁,让他去日本议和,回来再说!” 
   …… 
   天津,李鸿章宅邸,大厅上首,供着“中国北洋海军阵亡将士之灵位”的牌位。 
   左右是“威震海疆”、“北洋之光”等各种旌表匾额。 
   马三俊和亲兵们戎装伫立。 
   旁边,一班鼓乐在吹打。 
   阵亡将士的遗属代表挤满了大厅。 
   鼓乐声中,盛宣怀在念一份长长的优抚名单: 
   “……林宝仁,追授四品参将,抚恤银六百两; 
   吕国祥,追授四品参将,抚恤银六百两; 
   蓝镇培,追授五品游击,抚恤银四百两; 
   潘文彬,追授从五品都司,抚恤银三百两; 
   林复恒,追授六品把总,抚恤银三百两;“ 
   …… 
   突然,一个遗属代表站起来高声道:“盛大人,朝廷如此隆重旌表阵亡将士,李中堂更是将灵堂设在自己府上,这实在让我们感动!但既然这样,李中堂为什么不出来接见我们呢?” 
   盛宣怀:“李中堂痛悼阵亡将士,悲伤过度,已经卧床不起了……” 
   众人深深被感动了。后院,李鸿章顺着檐廊慢慢地踱来。 
   他穿一领石青色的薄棉袍,瘦高的身躯微微佝偻,脸上肌肉松弛,眼神也散了似的。 
   前厅的鼓乐隐约传来,他侧耳听一下,又慢慢走到鹦鹉架前,看着那只鸟儿出神。笼子里的鸟儿也望着他。 
   李鸿章平静地说:“你说,李鸿章,王八蛋。” 
   鸟儿望着他,不开口。 
   李鸿章伸出一根指头,威胁地指了指鸟儿,返身进了屋内。 
   屋内,李鸿章站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竟不知做什么好。 

   第十二章 最恨是马关(二) 
   最后,他的眼光落在书案一个精美的盒子上。 
   他走过去,打开盒盖,里边是那把黄澄澄的金左轮手枪。 
   他将手枪拿出来,走到穿衣镜前,对着镜子,将枪抵着自己的太阳穴,比划着;他又将枪管送进自己的嘴里,比划着。 
   最后,他坐下来,将手枪全部拆开,又一一重新安装。 
   红儿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身旁,诧异地望着他。 
   李鸿章头也不抬,又开始擦拭子弹。红儿掏出手绢,也帮他一颗颗擦拭。 
   李鸿章将子弹一颗颗装进枪膛,他站起来,将上了膛的手枪交给红儿。 
   红儿这才问:“大人,这是什么呀?” 
   李鸿章:“你莫管,你只将它对着我,扣动这里,‘叭’它就会响,放鞭炮一样,很好玩。” 
   说着,他闭上眼睛。 
   红儿便两手端起枪,对着李鸿章的脸,扣着扳机。 
   许久却没听到枪响。 
   李鸿章睁开眼。 
   红儿:“我扣不动它!” 
   李鸿章:“两只手,用力扣,哎,对……” 
   “砰!”枪响了。 
   大厅,马三俊听到了枪声响,盛宣怀同时意识到什么,拔脚就往后面跑。 
   后院屋内,天花板被打穿一个洞,边缘都被烧焦了。 
   红儿瘫坐地上,一脸煞白。 
   “子弹打高了,她不知道枪有后坐力……”,面对十分惊恐的盛宣怀和马三俊,李鸿章淡淡地说。 
   盛宣怀猜到了几分,猛地跪下,哽咽道:“大人,你千万要保重……” 
   马三俊也明白了,吓得扑过去抱着李鸿章双腿叫道:“爷,你要想怎么样,让马三俊替你呀!” 
   泪水顺着李鸿章的面颊流下来,他拿手抹了抹,似乎不好意思说:“人老了就爱流泪……” 
   几个人心酸地望着他。 
   突然,他从心底发出一声呻吟:“老天爷不收我,我李鸿章愧在人世,愧在人世啊!” 
   二 
    
   养心殿,御座上,光绪有点生气了。 
   “怎么,李鸿章还没有来吗?” 
   听得光绪这样一说,翁同龢身后的文廷式马上站了出来,“皇上,臣有本要奏。” 
   光绪:“嗯?” 
   文廷式:“皇上已宣旨召李鸿章,满殿文武也在这儿等着,而李鸿章以待罪之身,还敢如此托大,可见平日他根本没有将朝廷放在眼里!臣请即刻就将李鸿章问罪,以儆效尤!” 
   廷议还未开始,就已嗅到火药味了!不少朝臣在心里犯嘀咕。 
   对文廷式的话,光绪未置可否,倒是奕劻上前道:“禀皇上,恭亲王不是亲自去见李鸿章了吗?该怎么着还是等他回来再说吧!” 
   话刚落音,一名太监进来禀报:“皇上,恭王爷和李中堂来了!” 
   众人的目光不由都往大殿外望去── 
   只见丹墀之下,两位胡须花白的老人,互相搀扶着,上得殿来。 
   殿门口的朝臣们不禁往两边闪让。 
   而翁同龢与文廷式等则怒目相视。 
   恭亲王和李鸿章颤巍巍跪下,“臣叩见皇上!” 
   光绪忙道:“快起来!给恭王爷看坐。” 
   恭亲王在锦凳上坐了,李鸿章便站在他身边。 
   光绪:“今日把大家叫来,是商量与日本媾和之事。大家都已知道,朝廷派去的全权大臣已被日本人所拒绝,他们点名要李鸿章去。此事当如何处理?你们尽可当廷直奏。” 
   光绪话音一落,文廷式又站出来说:“禀皇上,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李中堂——” 
   光绪:“问吧。” 
   文廷式:“李中堂,我曾经听到一种说法,说这场战争是以你李鸿章一人之力对整个日本的战争,按这种说法,日本人应该对你恨之入骨才是,为什么议和大臣,他们反而只认你一人呢?” 
   这话问得厉害,即指责了李鸿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又影射李鸿章和日本人有着某种默契── 
   许多人便望着李鸿章,看他怎样回答。 
   李鸿章却耷拉着眼皮,像没听见似的。 
   恭亲王好容易将李鸿章拉上朝来,不料文廷式又来这么一手,心里真是腻味透了。这时便训斥道:“文廷式,这件事儿你弄明白了又怎么样?没弄明白又怎么样?我真不明白,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你们还纠缠于这些是是非非,是什么意思?” 
   文廷式愣了一下,马上反驳说:“恭王爷的训饬,文某不敢领受。局势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非都可以不要了吗?” 
   恭亲王十分生气,正要痛斥文廷式,李鸿章却开口了,“文大人问得好,日本人为什么点名要我去议和?就是因为我李鸿章和他们早有勾结,我一去肯定卖国!” 
   所有的大臣都没有料到朝堂之上,李鸿章会这样说话。有人愕然,有人想笑,但又笑不出来。光绪皱起眉头,说:“李中堂怎么像小孩子赌气说话?” 
   李鸿章不由泣道:“禀皇上,臣不是赌气,臣只是说出了好些人心里想说的话……这场战争,丧师辱国,臣已经是终日惶恐愧疚,不能自处。这媾和的事,就请皇上另派他人,不要让臣再遭国人唾骂,也不要让臣死后进不了祖宗祠堂了!” 
   这番话痛彻肺腑,有的大臣也不禁为之黯然。 
   翁同龢说话了,“李中堂错了!你要想再不遭国人唾骂,惟一的办法正是担起媾和重任,与日本人在谈判桌上去争,去斗!以实际行动来表明你没有和日本人勾结,你不卖国!” 
   几句话气得李鸿章嘴唇直哆嗦,说不出话来。 
   大殿内不知谁嘟哝一句,“太过分了!” 
   翁同龢听见,对着众人道:“这话是哪一位说的?请站出来,翁同龢想当面讨教!” 

   第十二章 最恨是马关(三) 
   见没人应声,翁同龢沉重地说:“败师辱国者没有得到惩处,反而在这里要挟朝廷,你不觉得过分!翁某代天下人斥责他几句,你就觉得过分了!你的良知何在,身为大臣,难道连这点是非都真的分不清了吗?” 
   李鸿章这时已经缓过气来,冷冷地说:“翁师傅,你不要在这儿教训人了,我倒想向你讨教,你刚才要我在谈判桌上和日本人去争、去斗,请问,我们是战败国,怎么去争,怎么去斗?” 
   翁同龢:“折冲樽俎,正是李中堂的强项,难道还要我教你吗?” 
   李鸿章悲凉笑道:“好一个折冲樽俎,战场上被人家打得一败涂地,又让我这么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家伙到谈判桌上把本扳回来,翁师傅太抬举我了。” 
   光绪这时烦躁道:“局面已是这个样子,你们还兀自在这儿争吵不休,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朕?心中还有没有国家?” 
   他这一生气,李鸿章和翁同龢同时跪下,“请皇上恕罪!” 
   光绪:“你们都起来。李中堂,朕知道你不想去,只环顾朝堂,除了你确实也没有人能胜任议和大臣一职。老中堂,你难道就不肯为朕分忧了吗?” 
   当今皇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鸿章只得答应:“皇上千万不要这样说,臣去就是了。” 
   恭亲王及好些个大臣不禁深深吁了口气。 
   李鸿章:“不过臣有两件事想请旨——” 
   光绪:“你说吧!” 
   李鸿章:“这一去日本人肯定提出割地赔款的要求,臣想请旨,款怎样赔?地割不割?” 
   光绪沉吟片刻:“你的意思呢?” 
   李鸿章:“臣以为赔款当在一万万白银之内,地是万万不能割的!” 
   光绪:“李中堂这话深获朕意,不过……” 
   他迟疑一会儿说:“不割地日本人能答应吗?” 
   李鸿章:“这正是臣第二件要请旨的,让翁师傅与臣一同前往日本!” 
   大家都是一惊,翁同龢更是急道,“我于外交一无所知,和你一起去日本有何作用?” 
   李鸿章冷冷道:“翁师傅过谦了,军国大事,翁师傅的主张见解,从来就是高人一筹,怎么会于外交一无所知呢?” 
   众人这才明白李鸿章的用意:既然你翁同龢自己都承认不懂外交,那以后在这方面的发言就纯属信口雌黄,而听信你信口雌黄的人比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鸿章继续说:“而且,正如皇上所担忧的,不割地和约难成。可若是割了地,李鸿章必将成为千古罪人卖国贼!翁师傅爱国,朝野皆知。有他与日本人去争,去斗!和约成与不成,那都无所谓了!” 
   翁同龢的脸一下憋得通红。 
   光绪替他解围说:“外交的确非翁师傅所长,而且他政务繁多,抽不出身来。李中堂,还是委屈你走一趟吧!” 
   李鸿章不好再说什么,缓缓跪下,叩头道:“臣谨领圣命。” 
   三 
   日本,马关,这是一座宁静的小镇。 
   绿树丛中,隐隐露出玲珑的佛塔和唐式飞檐,一阵钟声悠悠传来,又悠悠消散在浓浓的雾气之中。 
   狭窄整齐,常年被海雾浸润得湿漉漉石板街道上,偶有一个穿和服,打一把小花伞的仕女走过,惊鸿一瞥,只留下她窈窕的背影和渐行渐远的木屐声引人遐思…… 
   春帆楼,位于马关红石山下安德天皇祠旁,这座幽雅的二层小楼又经过了全面整修,从正厅到楼上的走道都铺上了红地毯,映着方格窗棂上的雪白窗纸,典雅和谐。 
   窗外,几树樱花含苞欲放。 
   春帆楼会议室,陆奥外相亲自指挥几个仆人在布置房间。 
   房间正中,厚厚的地毯上是一张豪华的谈判桌,仆人在桌旁摆放上欧式的高脚靠背椅。 
   “噢,不行。”陆奥宗光拍着西向第一把椅子道,“这是李鸿章大人的位置,他老了,坐这种椅子会不舒服的,赶快换掉。” 
   一名仆从赶紧又从外面搬进一把矮脚高靠背的沙发。 
   “嗯”,陆奥点点头,又说,“这里,他手边,还得放一个茶几,预备一套他们景德镇的茶具。噢,这里,他的脚边,要放一个痰盂,中国人不讲卫生,喜欢随地吐痰,不好,很不好……” 
   春帆楼前,一顶红蓝两色,四周镶有玻璃的轿子在前,一溜人力车在后,中国使节团逶迤而来。 
   轿子停下,一直护卫在轿旁的马三俊上前一步,掀开轿帘,将面无表情的李鸿章从轿内搀扶出来。 
   李鸿章刚出轿,就听得耳畔隐约传来“中国佬!中国佬!”的声音。 
   他定了定神,往四周望去,判断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却见早已等候在春帆楼前的伊藤博文等人已迎将上来。 
   “见鬼!”他心里骂一句,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勉强握住伊藤博文伸来的手。 
   谈判桌前,李鸿章坐在谈判桌西向的第一个位置上,和他并排隔着一张小茶几,坐着伍廷芳和另一名中国官员。 
   他们对面,依次坐着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和一名外务省官员。 
   桌子的两端各坐着中日双方的书记官与翻译。 
   “十年不见,中堂大人丰神依旧……”伊藤以闲谈的语气做了开场白。 
   “哪里,阁下才是正当盛年,令人羡慕啊。”李鸿章的感叹却是发自内心。 
   “中堂大人刚才进来的时候,不知注意没有?这春帆楼前的几株樱花都已经含苞了,希望在樱花开放的时候,我们能够轻松地赏花。” 
   李鸿章:“樱花是贵国的国花,我恐怕很难领略到它的美丽……而且我身上所担负的职责,也让我轻松不起来啊!” 
   伊藤没有想到李鸿章两句话就切入正题,只好附合道:“中堂大人的心情,我非常理解。” 

   第十二章 最恨是马关(四) 
   “这次中日之间发生了不幸的战争,真是万分遗憾。”李鸿章坐正了身子,沉痛地说:“贵国与我国都是亚洲的大国,更是同文同种,利害攸关的友好邻邦,本来不存在什么仇怨,而此番竟以兵戎相见,我想这不是我们两国所愿见到的吧?贵国近年来进步神速,已跻身于西洋强国之列,实在令人钦羡不已。然而如阁下和各位大臣所知,”他特别向陆奥点点头,“我国虽然有待革除的弊端甚多,但实行的过程中不如意事常常是十居八九。我国应当向贵国学习,相互提携,共图进步,这样才能与欧洲争衡,防止白种人的东侵……”说到这里,李鸿章从茶几上端起茶盅,抿了一口。 
   伊藤见了,正要说话,却不料李鸿章将茶盅一放,又滔滔不绝说起来: 
   “这次的战争,虽然给两国民众带来了痛苦,但也有两个成果值得肯定。一、证明欧洲那种陆海军组织和作战方式技巧,并非是白种人所独自具备的,换言之,就是欧洲人能做到,亚洲人也能做到。二、这一仗把我们打醒了!这确是我的切肤之痛,肺腑之言。若不是打了这一仗,我国怕是还在长夜迷梦中昏睡,看不到与贵国之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