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战争哲学论 >

第27章

战争哲学论-第27章

小说: 战争哲学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动与被动的地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要实现主动与被动的转化,必须依靠人的努力。主动地位与被动地位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只有在相互联系中比较,才能展现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主动与被动。主动与被动是互相渗透和包含的,强弱优劣之势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战争力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各种因素的构成和发展是不平衡的,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人工造成局部的优势,若主观努力不当,有可能使战争力量在战争发展过程中改变其原来的形态。在被动的形式中包含着主动的内容,在主动的形式中也包含着被动的内容。全局的被动中包含着局部的主动,全局的主动中也包含着局部的被动。全局主动不等于所有局部也必然是主动。一般说来,有了全局的主动也会有局部的主动,但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就会产生全局与局部的差异。在全局的被动中,人的因素发挥的好,就会出现局部的主动。有时有了全局的战略的主动,而局部、具体战役战斗中却失去了主动。
  战争是一种特殊物质力量的运动,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是争取主动的关键。战争力量的优势,是争取主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的现实,要把主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经过人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经过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竞赛。在这里,我们可以讲,主观作用是决定的。
  战争中人的自觉能动性,指的是在战争过程中人的自觉活动和努力,它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或环节即认识的能动性和实践的能动性──能动地指导和实行战争,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性,正确地认识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地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是争取主动的前提。立足现在,总结过去,预见未来,不断探索新的作战指导规律,指导未来战争。充分发挥人的实践能动性,就是要能动地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进行正确的军事处置,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作战计划就是作战指导规律和敌我双方情况的具体结合,计划性是实现灵活性和争取主动的必要条件,无周全计划和正确指导,是不会有正确的军事处置,更不可能掌握主动权。灵活性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发生变化的一种能力。“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作战方法。克服轻举妄动、随心所欲,主观随意,避免陷入被动。
  争取主动的中心问题是进攻。进攻是消灭敌人的最有效方法,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手段。保持优势的军队采取进攻,把主力引到有利的地点,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或歼灭性的打击。在防御中要有积极主动的进攻,防御的目的是为了反攻和进攻。争取主动的根本是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集中”是作战最高准则、集中则势长力强心坚。优势的军队要集中兵力兵器,劣势的军队要争取主动更要集中兵力兵器,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强大、压倒敌人优势的兵力兵器,这是取得军事胜利的规律和战略奥妙之所在。争取主动的保证是正确的机动。机动就是巧妙地运用部队,及时地集中或分散兵力兵器,使部队保持最大的机动性和活力。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机动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行动,使敌分散,我集中,寻找和制造敌人的弱点,寻找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兵器以对付敌人的弱点,它调动敌人、创造和捕捉战机,及时进退,使自己脱出被动,立于主动。争取主动的重要方法是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制造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就是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运用敌人预想不到的战法,以迅速突然的行动打击敌人,斗智斗谋。“兵不压诈”,“以兵代谋”,以战争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给予敌人,而给自己以最大可能的条理、光明和确实性,用以争取我之优势和主动。制造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就是要迫使敌人造成判断上和行动上的错误。诱敌深入,逼敌分散兵力、声东击西,造成敌判断错误,广泛袭击,弄得敌草木皆兵。争取主动的条件是要有充分准备和尽可能的优势为基础。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争得主动,没有事先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是不能获胜的,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为克敌制胜重要前提。有备无患,才能恰当应付各种复杂情况和突然事变。我们要努力尽心建设精干顶用的战争力量,面向战争对手而不败。优势而有准备,才能真正达到主动。第二节
  战争力量的辩证运用引言
  战争胜负不仅决定于力量的大小,更重要的还决定于力量的运用。“用兵之法,主客无常。”力量与力量运用不同,力量是物质的、有形的,是个确定值,力量运用则是艺术、方法、谋略,是主观指导,是不确定值。在战争活动中,有形的力量只有和无形的力量运用相结合,并在无形的力量运用的指导下,才能成为真正的战斗力,成为活力。两人气力相等,用同样长的杠杆,却固各自选择支点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攻效。
  人具有意识与行动的能动性决定能够克服束缚——彼此间制约,即支配它们一切活动的必然性、规律性,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把可能自由转化为现实自由。战争活动的自由性意味着超越战争的因果必然性链条,但没有完全摆脱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对人的战争活动起着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在既定战争条件中如何利用条件对战争主体说来有选择自由,但个人意志必须认识和顺应无数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的选择中形成的客观趋势。战争规律是必然和偶然、因果规律和统计规律的统一。在战争中,选择的偶然性就是面对多种可能的自主决断,偶然性并不是未认识到的必然性,而是人意识到人的自由余地后的抉择;战争必然性就是由大量的自由选择促成的。无数偶然的自由选择以概率方式形成,宏观的因果规律由微观的统计规律形成。人们认识和驾驭战争的实践活动既是实现自由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由的条件。运用和依据战争客观规律,达到对战争的驾驭与控制。人不能超越战争规律的制约,但人在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超越战争对人的限制。一、虚与实用兵打仗无不出于对虚实的认识与运用。对虚实的认识与运用,是军事谋略的基本内容,也是战争斗智的重要表现。
  (一)战争上的虚与实
  战争上的虚大体包含两大类。
  一是谋略运用上的虚。此虚以虚假为特征,可能是事实上的“实”、外表上的虚,也可能是外表上的实,实际上的虚。通常讲的假情况、假象、假情报等等,均属此类。这类虚的识别和运用、需要有很高超的艺术。通过示形、诡诈、伪装、欺骗等手段迷惑、麻痹对方、给敌人造成错觉和不意。
  二是客观存在的虚。这种虚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空虚,军事上讲的空虚,是一种特定的空虚,不是绝对的“空”或无,此处无设防,彼处不一定无设防;某一地方无军队,不等于任何地方无军队;某一时刻无准备,不等于任何时候无准备。第二,隙,如空隙、间隙、破绽、失误、协同不周,还比如“骄可乘,劳可乘,懈可乘,饥可剩,渴可乘,乱可乘,疑可乘,困可乘,险可乘。”(《白豪子兵》卷二·乘字),这些可乘之处,都是隙。第三,弱,弱与虚连用,虚弱与“隙”有许多共同点,但它们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虚弱主要从力量大小来讲,通常说,兵员素质差、武器技术装备不强、地形不利、内部有矛盾,补给断绝,土气沮丧、懈怠疲惫,骄傲麻痹、指挥不当、进攻受挫、态势不利等,都会造成虚弱。
  战争上的实也大体包括两大类。
  一是真实有。这主要是从人们战争活动的确实性上来讲的。知敌虚实而不让敌知我虚实,就是指这一类,做到这点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实包括真实情况,真实情报,敌人的真实企图,敌人活动的真实时间、地点等。
  二是坚实。它主要表现为战争力量强。力量强弱是各种战斗力因素的综合体现。比如,军队素质好,武器技术装备强,地形有利,内部团结,补给充足,士气正锐,戒备森严,指挥得当,协同周密,态势有利等。
  (二)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战争上的虚与实,从性质上说,它们是正相反的两个方面,但是,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赖,相互渗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虚与实互相依赖
  第一,虚与实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互为对方而言,单纯地提虚或实是没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运用虚实时,决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分割开来。
  第二,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从虚与实的巧妙运用来说,一方面,虚必须以实为本,以实作为基础,才能发挥作用。战争是两个对抗集团的力量竞赛和较量,只有实力、方能给敌以致命打击,虚而又虚的东西,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争问题。虚的运用成功,也必须以实为基础和后盾。否则,虚就迷惑不住敌人。例如诸葛亮在阳平空城计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虚对实又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为达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效果,必须把自己的真实企图和实际力量隐蔽起来。在以实示虚的同时,配合以虚示实,用以虚示实来掩盖以实示虚。在较长时间内把大量兵力单纯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没有虚的辅助,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实是不坚的。虚若不起辅助实的作用,就失去它的意义。
  2.虚与实相互渗透
  第一,在谋略的运用上,虚与实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没有一条绝对的界线,使人难分难辩。虚里往往含有实的成分,实里也含有虚的因素。任何“虚”的运用成功,必定有实的表现。黄盖诈降之所以能骗了曹操,与他自愿挨周瑜的毒打是分不开的,他挨了毒打,就使他的诈降具有几分真实的迹象和因素。诺曼底登陆战役发起前,英、美轰炸航空兵加紧轰炸加莱和布伦一带的桥梁,护岸工程和雷达站,投弹量超过诺曼底地区的两倍,模拟军队大规模集结,在加莱、布伦对面的英国多佛尔设立“司令部”等等,在虚假中增添一些真实,以取信于德军。同理,实中也含着虚。马岛之战中,阿军因把荚方的“封锁区”看成是绝对实的,相信英军的军事行动不会扩大到阿本土,结果吃亏上当。
  第二,从战场上兵力和火力的情况来看,虚与实也是相互色含、相互渗透。空虚之处并非绝对空虚,而是虚中有实,故击敌虚弱时,切忌疏忽大意、麻痹轻敌。敌之防御体系无论多么坚实,也不会是铁板一块、无隙可击,而是实中有虚,关键在于找准敌之间隙和虚弱以攻破防御。
  3.虚与实是不断变化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虚与实不会是僵化不变的。对虚实谋略运用者来说,必须因时、因地、因敌而变,以我虚实之变制敌虚实之变。如若将己某次成功经验照搬新的战法之中,则离失败是不远的。要懂得虚实之变和善于运用虚实之变。
  战场上军事力量也处在不断的虚实变化之中。敌之虚实变化,既可能是由敌方的情况变化和自觉的运用而至,也可能是由我方的调动而造成,而后者更具重要意义。为对付敌之虚实之变,于乘敌之隙、击敌之虚时,必须及时、快速,一般讲、乘隙击虚经过的距离越近、用的时间越短,就越有成功的把握。有时,乘隙击虚的机会只有短暂的时间,打早了,打不中要害;打晚了,变为啃硬骨头。(三)虚与实的辩证运用
  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决定着它们的用法。对虚与实的研究和利用,其宗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对敌要避实击虚,二是使敌不知我之虚实,核心问题是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敌以不意的攻击,善者为兵,敌若据虚。
  现象和本质对立统一的原理为虚实之用的哲学根据。认识事物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事物根本性质,深藏于事物之内,人们无法用眼看到,而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可能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艰巨任务,因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并不是直接合一,与本质比较起来,现象既是个别的、片面的、表面的东西,而且又是多变的、易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并且在现象中既有正面直接表现事物本质的真象,又有从反面以歪曲的形式表现事物本质的假象。客观性和人为性,现象表现本质的复杂性,为人们在战争中弄假隐真制造假象提供了可能性。战争的偶然性、流动性和不确实性,既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了困难,也为人们施计用谋提供了条件。虽然战情稍纵即逝,双方互为保密,深入观察难上难,但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东西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逐步形成了认识的规律、程序和方法。如果反其道而用之、在相反中求相成,常可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受到心理过程和认识习惯的制约,在思维过程中常常出现形而上学的“直线惯性运动”,先入为主、习以为常、常见不疑的经验习惯性,经常导致人们失误,感性直观性易使人们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学会辩证思维,突破形式逻辑框框,进行跳跃性的不规则思维,广泛的联想思维和反向思维。灵活地变换虚实,反常规而行动。
  1.实而虚之
  我本具有优势或实力较强,却示以虚形,故意逼真地卖出破绽、诱敌上钩。其表现多种多样。
  隐真示假,以有显无,这在战役伪装和兵力兵器集结时常用。既防而示之不防,攻而装作不攻,设置种种虚假的间隙地带,引敌打伏击。以强示弱,以众示寡,纵骄敌人,进而胜之,如马陵之战。以智示愚,以盈示怯,能示之不能,使敌放松警惕,把自己那些肤浅的谋略看成是高人一筹的,不注意深谋,我从而以谋制敌,如韩信用兵中的“背水之战”。
  以上列举的实而虚之的方法,常常与虚而实之交互运用。
  2.虚而实之
  虚而实之是实而虚之的反用,通常为弱对强所采用,目的是牵制或威慑敌方。没实力虚张声势;力量不足显示力量有余,不打算采取行动,故意装出要行动样子,以虚假情况蒙骗敌人,但不能弄假到底,要由虚变实,或实而虚之配合运用。
  虚而实之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以无示有、以弱示强、以假示真、设假目标、设疑兵、佯攻等。虚而实之的关键是掩虚掩得住,示实示得象。虞诩“增灶”胜羌军的以弱胜强法、檀遵济田沙冒充粮食的以无示有法,南宋将领毕再遇“悬羊击鼓”的以退示进法等均为虚而实之的巧妙运用。
  3.实而实之
  实而实之是利用人们的思维惯性和心理变化特征来惑敌受骗的计谋,实而实之,敌人反以为虚,人们总是认为,敌人口中无真言,敌之真实情况是隐藏着的。当敌人上过以虚示实的当以后,他就可能把示实看成虚的。
  以实示实,是以巧妙的方法有意暴露自己的作战意图和情况,使对方形成“以假示真”的错觉,越是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