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战争哲学论 >

第31章

战争哲学论-第31章

小说: 战争哲学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信息论的“等级管理”论表明,由于指挥员的权限地位不同,进行作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相同。指挥员级别越高、所需信息来源的面积就越大,因而高级指挥员并不一定要具备指挥具体军事行动的一些具体知识,不能陷入各个局部的具体信息中,越俎代疱,不能超出自己的范围去管下级该管的事。而是要以各个子系统对信息的处理结果为基础,搞好整体指挥。无论哪一级指挥员,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岗位。
  (3)区分不同范围和情况
  一般说来,在战略上统一指挥,在战役战斗上分散指挥。在划分战略战役战斗战略时,注意差别的相对性。凡是战略问题,都是带有全局性的,必须由最高指挥机关集中统一指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下级指挥员都不能擅作主张,必须根据上级的计划、命令行事,在执行过程中情况如果发生根本变化,必须向上级请示、报告,接受上级指挥。凡是战役战斗问题,都是局部性的,一般要分散指挥。
  情况万分危急和困难,主要实行集中指挥,从而使各方面的步调高度一致,而在情况比较顺利时,可以较多地实行分散指挥。
  在主要方向和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局部,都要集中指挥。而在次要方向和对全局影响不大的局部,通常实行分散指挥。集中行动,因其最高领导机关能够了解和掌握较全面的情况、随时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故适用集中指挥,而在一个部队或兵团分散行动时,则适于一般集中,具体分散的指挥。当然,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是相对的。
  (4)要适应军事斗争的发展
  军事斗争的方式方法,以及为达到军事斗争目的而设置的军队编制体制,所使用武器装备,决定着军队指挥方式。如何实施集中指挥还是分散指挥,必然随着战争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例如,指挥自动化系统把战场上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高级指挥机关可对大至整个军队,小至单舰实行全球范围指挥。另外,电子化可使集中式指挥变为分散式指挥。六、打与走“打”是作战双方在战役战斗中直接交火的行动,包括各种攻防性质的冲突形式。“走”是作战各方为达到某种战略的、战役的或战斗的目的,而从一地(阵地或战区)向另一地(阵地或战区)有组织的机动,如行军、接敌等。打与走互为对立和依存,是战争中一对矛盾,强调或偏向任何一面,不仅不能实现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战争规律的惩罚。
  (一)打与走相互排斥
  1.“打”在空间具有相对住止的特性,敌对双方在打时,常处于滞留、对峙的状态,而“走”则表现为明显的位移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要“打”就需中断“走”,要‘走”就必须摆脱“打”。当然也有边打边走的特殊情况。当着需要“走”时,如若恋战,不适时退出战斗,就会使“走”处境不利,甚至有可能使整个战略的战役战斗的计划和部署流产。当着条件具备,需要及时转“走”为“打”时,如若继续游移,也将丧失战机,使“打”失去成功的可能,招致失败。
  2.“走”又往往因为无阵地支撑和依托、军力未展开,战斗准备不足,地形不由选择,使己处于“打”的不利境地,相反,却给了敌人以好打的机会。而且,“走”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难以避免非战斗减员,如若连续的、在困难条件下的行军,就更易出现大量减员,从而损害和消弱部队,甚至有可能严重丧失战斗力,导致“打”的失败。
  3.正确认识和估量“打”与“走”的这种相互掣肘作用,采取对策趋利避害使两者的对立和互为损害的作用对自己一方降至最小程度。巧妙地利用敌方“打”与“走”的矛盾和冲突,采取后发制人,诱敌深入,伏击冒然运动之敌和立足未稳之敌。故意制造假象,向敌人示弱,吸引敌人前来袭击,然后有准备地消灭敌人。(二)打与走相辅相成
  1.打是目的,走是手段
  打与走其地位是不平衡的,一般情况下,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们相对于战争的一般目的而言,均为手段,就本身所组成的矛盾范畴讲,“打”是目的,“走”是手段,“走”服务于“打”,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身的对立方面转化。
  打和走是有条件的
  打与走矛盾主次地位的转化受条件制约。不要乱打,即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不要仓促从事,依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恰当地变更计划。将战争的相对确实性和战争绝对变动性有机结合,从最困难处着想,反复推敲,精心组织,争取尽可能好的结果。
  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如“批亢捣虚”;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为敌之佯动、假象所迷惑和箝制;
  速打速决,首突要重,集全力抓利机,充分准备,宁可失之缓不可失之急;
  打而非即决,则不再打。不好打时不硬打;走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走时才走;
  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紧密结合防止逃跑和拼命主义,保存军力,战略退却,适时转移,寻机歼敌,变不利为有利。七、强与弱
  战争力量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表现出强与弱。它们既包含着战争力量强弱变化及其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又包含对战争力量大小评估。战争力量的强与弱,既有相对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战争力量中的强弱分析
  战争力量综合体现的强与弱,只有通过对战争潜力、军事力量及其发挥能力的系统研究方能把握。国家潜力表明了国家的威力,从可能性而言,综合国力的战争化所产生的威慑力强且发挥得好,则现实战争力量强。战斗力是指交战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具有实际打击和防护效应的战争力量,其强和弱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在这个意义上,强胜弱败是一条普遍规律。
  分析战争力量的强与弱,要从人与武器的结合,军队的编制体制、军队的指挥和保障等方面考察,从其质和量的统一上把握,军队的质和量在战争中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量的基础上,“质”可以弥补“量”的不足;在一定“质”的基础上,“量”可以弥补“质”的缺陷,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值高,战斗力则强。编制体制先进与否,就看它能否最有效地发挥人与武器的作用。军事力量的发挥要通过军事指挥,而军事指挥又是以一定的军事思想、理论为指导,正如《淮南子兵略训》中指出:“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势侔则有数者擒无数。”后勤保障也会影响战争力量的强弱主要表现在后勤供应充足、及时等方面。在以弱御强中,要转弱为强,以强胜弱。
  战争潜力及其动员发挥能力是影响战争力量强弱的十分重要的方面。政治及其潜力严重地影响着战争力量的强弱,战争是由人来进行,凡有人作用的地方,就有政治影响,它不仅体现在官兵和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上,而且还体现在能否得到国际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上;不仅对军事力量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经济力量及其潜力、科学技术潜力、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潜力的发挥,都有重要影响。经济状况及其潜力,国家的大小、人口的众寡,也影响甚至决定着战争力量的强弱。思想文化、民族精神和传统、国际条件、盟友多寡也是影响战争力量强弱的重要方面。战争潜力要通过、动员和发挥才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战争转化能力强,时间短,则相应战争力量强。
  (二)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战争力量的强与弱,既有相对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的一面。
  1.强弱自身的绝对性
  强或弱始终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无论是总体,还是它的构成要素,都不是绝对静止的。绝对的强或弱都是客观存在,具有实在的内容,这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而不存在。有时战争双方力量差别悬殊,强弱的对比值非常大,弱者无论如何努力也抵不上强者,这是强弱绝对性的又一种表现,这种强弱绝对的情况,往往在战争或战役的结局时存在,但是,如果在战争开始时,某一方力量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值比对方大得多,那么这种强弱差别也是绝对的。还有,战争双方某种因素的强弱对比也有绝对的情况,如在人口上,战争性质上等。2.强弱自身的相对性
  强与弱是通过敌对双方力量对比表现出来的,这本身就有相对的意义。强或弱及其构成要素,都有自己的对立面,都互相渗透,强中有弱,弱中有强。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但它们都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无论是量的或质的都是如此,正是这种相对稳定的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它们的现实的可能性,如若不然,它们就成了不可捉摸之物。
  3.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敌我双主互为盈虚、消长,即是此盈彼虚此长彼消,如两相长,则强者终强,而弱者终弱,如两相消,则消极必败。强与弱的相对性在战争过程中展开,就可能出现强与弱的相互转化。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在于他们之间具有同一性,强与弱之间,强弱与其构成要素之间、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互相依存、联结、包含、渗透、贯通。实现转化的条件关键是人的斗智,还有武备的改善。全局上战略上的强可以变为局部上战役战斗上的弱,全局上战略上的弱可以变为局部上战役战斗上的强。这种转化是指挥员对力量的运用造成的,它的基础是“拥有的力量”与“使用的力量”的差别;力量的聚与散的差别。实现上述转化的主要条件是集中使用军力或分散使用军力。弱军全局上虽然是弱的,但它把优势军力集中起来对付敌人某一个局部,在这个局部上,就变为强者了,敌人则变为弱者了。在此局部上以强击弱,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拣弱敌打,也为实现把全局上的弱变为局部上的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拣弱敌打,弱敌被歼后,强敌孤立了,因而整体上逐渐变弱了,又成为我歼灭的对象。反之如果先打强敌,我就变得更弱了,敌则更强了。
  局部上强与弱的相互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由于战斗力因素发挥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二由于强弱与各种作战条件相联系。前者如军力强的一方未得到很好发挥、产生战斗力反而弱,而军力弱的一方由于得到很好的发挥,并破坏了敌人的发挥,产生的战斗力却强于对方。强军断了补给,遇到了不良的地理条件和天气,受到劳累和斗志松懈,指挥上失误和协同上不周等,则由强变弱;而弱军得到了有力增授和及时补给,利用有利地形和天气,得到休整和激励斗志,指挥得当和协同好等,则由弱变强。
  全局上战略上强与弱的相互转化指敌对双方经过较量之后,在全局上强者变为弱者,弱者变为强者。这种情况一般在战争后期出现,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战争将要决出胜负。弱方变为全局上的强者,首先要把自己军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战斗力,多打胜仗,以小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其次要发挥潜力,把战争潜力迅速、及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力量,破坏敌之潜力发挥,利用一切可能把敌人的力量变为自己的力量。
  弱强相互转化的条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于客观条件,强与弱必为同一性和相对性,而弱变强的条件是政治上必须是进步的正义的,有较雄厚的战争潜力。对于主观条件,弱变强的条件为主观能动性。
  4.强弱相互转化的过程
  强与弱的相互转化是一个构成自身要素和相互间对比的统一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强弱转化的过程是敌对双方力量消长的过程,它是在双方较量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敌对双方的较量中,弱者的力量不断向上变化,强者的力量不断向下变化,这种量变渐渐接近转化关节点或为相向变化的相遇点,其点为一个敌我双方对比的量,量变突破“关节点”,但强弱变化作为一个量变质变的完整过程,还役有结束,要决胜负,必须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以足够的量变达到切实的质变。
  (三)以强胜弱与以弱胜强的辩证统一
  强胜弱败若是从在交战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力量而言,则强胜弱败是一完全正确的命题,即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发挥了比敌人强的政治、心理或谋略上的威力。强胜弱败若是从未发挥的力量来说,则强胜弱败并不是必然规律,强可能胜弱,弱也可能胜强。因为在发挥过程中,力量的强弱可以发生变化。既要看到交战前与交战后的力量在质和量上的差别,更要看到这两种力量的转化。决不能把战前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看成是唯一的和不变的,并在这个意义上只承认强胜弱败。
  以弱胜强和以强胜弱是统一的。这是由于,军事上的以弱胜强,要由其它方面(政治、精神等)的以强对弱来支持;战略上全局上的以弱胜强,必须靠局部上战术上的以强胜弱来达到。孙胺的“李代桃僵”战法,使得田忌赛马赢齐威王。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弱国胜强敌要经过一个“以弱敌强,由弱变强,以强胜弱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11页)八、主与次主与次即战争力量布势上的主要作战方向与次要作战方向。作战方向是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行动方向。战争力量以空间为其存在形式并通过不断的运动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呈献出各种不同的方位指向。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是按作战中的地位轻重划分,其区分随战争的发展而变化,以此保持军队行动自由。
  (一)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的区别
  1.主要方向
  主要方向是对作战全局关系紧要的作战方向,与次要方向相比较而存在,是全局中的主要矛盾。在战斗中又可具体分为主要进攻方向和主要防御方向。主要方向的产生源于部队生存空间的各个方向在全局中的地位轻重不一,战争力量使用在方向上不平衡的结果,以一定力量采取不同空间形式作用于敌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行动方向价值。主要方向对敌方危害最大对我方影响最大。主要方向指向敌最为敏感和要害部位,打乱其全局部署,破坏其系统平衡,使敌不能相互策应,随之丧失整体功能;摧毁敌军事力量的支柱、断敌退路使之陷入惊慌混乱之中;显然,主要防御方向,必为敌重点进攻,必争之地,所付代价和投入军力最大;主要方向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规定着全局发展的基本趋势,其运行具备实现全局总意图的主要手段。
  2.次要方向
  次要方向是对主要方向起配合和辅助作用的作战方向(如围绕主要方向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进行的助攻、佯攻、阻援、箝制等。由于作战行动是由各个方向的行动构成,且各行动相互弥补和制约,所以次要方向的存在不但为全局所必须,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