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励志]包容的智慧 >

第6章

[励志]包容的智慧-第6章

小说: [励志]包容的智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云大师:近年来,现代管理学出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趋势,不少东西方学者发现儒、释、道诸家学说中,蕴含着微妙的管理哲学,于是,出现了如“古代帝王学”、“从三国演义看管理”、“企业禅”、“庄子与经营管理”、“心经与现代管理”等论题与书籍。许多领导人和管理学专家,纷纷投注员工的潜能开发,重视员工的道德观念、忠诚度、稳定性、抗压性和群我关系等等。在这方面,无疑的,宗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天保有十分钟的宁静
  长乐先生:
  据说惠能祖师当时作那首“菩提本无树”诗的时候并不识字,是他自己口述,别人代笔的。但是他却赢得了这个祖师的位子。
  星云大师: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禅宗讲究参悟,完全是心的体悟,是心对真理的响应。所以禅门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古今的禅门公案皆是禅师考验或印证弟子悟道的对答,其实这种对答,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考试”。不同的是,它是随各人的根性、时间、地点而变化,它没有明确划一的标准答案,也不是从思考理解得来的。所以,如果不是禅门的师徒,有时候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禅宗讲究参悟,完全是心的体悟,是心对真理的响应。
  长乐先生:这让我想起印度圣雄甘地,他一生中很多时间都是在牢狱中度过的,但是,他却在困境中保持着内心的宁静、淡泊,即使居危也安稳无惧。
  星云大师: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们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无欲无求,人格自然就高贵了;有了淡泊,心灵也就进入了宁静的世界。不过,所谓“宁静”,并不是指外在的一切运作都停止:飞机不飞,车子不跑,人们不讲话等等,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必抹煞外在的一切声音,而要学会在喧闹中沉入内心的空寂境界,即使在热闹场所,心灵仍然澄澈灵明,丝毫不为所染。如此,在心灵的宁静和庄严下,道德可以完成,人格也可以升华。
  当我们在蔚蓝的长空下静静独处的时候,宇宙是那么广阔,自然是那么静谧安详;当我们一卷在握,徜徉经卷之中时,上下古今,多少英雄豪杰与我们对语,风流千古,一切尽在心里,如此任意畅游在太虚之中,你能说我们不富有吗?生而为人,还有比这样的境遇更美好的吗?
  所以,一天当中,我们起码应该保有十分钟的宁静,让精神有喘一口气的闲暇,有一个可以让阳光照进来的间隙。佛光山的丛林学院为什么规定每周放假一天?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会宁静的乐趣。所以我想,在一年当中,都市里的人们至少要有一个月的安静生活。否则,长期陷入浮躁、动荡、嘈杂的生活中,人们会迷失方向、不辨是非,被人趁乱牵住鼻子走。而沉静下来以后,才能真正面对问题,与自己对望,与佛与天地与古今圣贤交谈,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安泰”的平安境界。
   
                  为凶手立一块祭奠的石头
  星云大师:
  许多国家与国家战争、种族与种族仇视、宗教与宗教排拒,都是来自仇恨的情结。仇恨让心如热火炉,让人倍受煎熬;仇恨有如身上刺,让人如坐针毡。冤冤相报何时了,苦苦相逼何时消?只有布施宽恕与谅解,将仇恨融化,彼此才能和谐共存,让心出狱,获得解脱自在。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恕,不能宽恕他人,便无法获得别人的宽恕。当有人怨恨我,跟我产生敌对的时候,要布施宽恕与谅解,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着,尤其不能让仇恨一直在心里发酵,否则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长乐先生:美国人民有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源自1868年祭奠美国南北内战双方战死的60万人。当时,很多南方妇女在春天到阵亡战士的墓前献花,不分南方人和北方人,这种举动感动了全国。
  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射杀6人。事后遇难者安妮女士的悲伤的三兄弟给卢刚家人致信:“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2007年5月的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里,韩裔凶手赵承熙连同被射杀的32个无辜生命一起在那片宽阔的绿地上受到祭奠。发起这个行动的,是一个美国女生。尽管存在争议,豁达的美国人民还是接受了女生的做法,最终原谅了赵承熙。没有人去毁坏代表赵承熙的第三十三块石头,同学们还在他的墓碑上留下自己的纸片:“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我们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得到安慰并尽快恢复平静。”“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好。”
  星云大师:佛教里有超度法事,为天灾人祸、事故战争中的死难者超度,这也是佛法对于生灵最深切的悲悯。祭祀亡者,也是抚慰生者。和佛陀同时代的提婆达多,本为佛陀的弟子,也是佛陀的堂兄弟。但是他一直心存不轨,三番两次想陷害佛陀。他有时派人去行刺佛陀,有时驱遣恶象想踏死佛陀,还曾命人埋伏在路上,推下巨石企图把佛陀压死。但是佛陀却不计较,甚至告诫弟子说:“你们要多尊敬提婆达多,他是我的善知识,我们因他而更坚强,我们因他而更能发扬佛道,他是我们推展佛法的逆增上缘。”
  没有黑暗,就显不出光明的可贵;没有罪恶,就显不出善美的价值;没有作恶多端的人,就显不出好人的值得尊敬;没有非道德的行为,就显不出道德的崇高。有道德的人,不仅爱他亲近的人,甚至陷害他的人,也一样的爱护。佛陀的感情,是将慈悲推广到爱他的仇敌,佛陀的感情是无限无私的慈悲。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
  长乐先生: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越是德高望重的人,越是懂得谦卑。似乎从前的禅门都是深山自修,不拜皇帝的。
  星云大师:以前的出家人的确是“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与君王同坐,是因为出家人具有尊贵的德行,能得到君王的爱戴;与乞丐同行,是因为明白“心佛众生无差别”,即便是乞丐,出家人都能够以谦卑的态度去纳受他们。
  在泰国,只要出家披上袈裟,即使是国王将相,也要对其顶礼致敬;同样的,地位尊贵如僧皇的出家人,只要脱去袈裟,也就跟平民一样了。出家为僧,为人天师范,自有其值得礼敬之处。
  印度比丘 以乞食为生,即是要出家人从与众生接近之中,培养谦卑的美德。平常我们至诚礼佛,把尊贵的头匍匐在地上,以双手承接佛陀的双脚,也是要袪除我慢贡高,养成谦卑的个性。
  长乐先生: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一个暴躁的人,不可和他讲道理;一个自卑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儒家说培养浩然之气,是要从谦卑中养成自尊;因为谦虚不是畏怯退缩,不是卑微谄媚,更不是自暴自弃。
  星云大师:如果能把暴躁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命运一定随之改观。现在医学发达,有人得了心脏病,换个心脏,仍然生龙活虎,充满活力。我们的肉团心坏了,固然要动手术换掉,智能妙心坏了更应该更换。只有把坏心换成好心,把邪心换成正心,才能延续生命,常葆健康。
  改性换心是改变命运的药方,回头转身更是创造命运的良剂。人间有许多的纷争、痛苦、遗憾,皆起因于不知回头。平时我们只知道向前挤进,甚至把自己赶入烦恼的牛角尖而浑然不觉。其实,凡事还是要留个转身的余地,遇到难题了,回头退一步想一想,这时候,我们眼前的世界可能就会宽广辽阔起来。
  社会人士有社会人士的节操,佛教徒也有佛教徒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不管什么人,他的节操必定是建立在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之上的。唯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敬别人;唯有自尊的人,才不会侵犯别人,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因为高贵的人格和严谨的自律,都源于自尊的心。
  长乐先生:某位西方哲学家说过,“一个人如果骄傲,即使身为天使,也会沦为魔鬼;如果谦卑,虽是凡人,也会成为圣贤。”
  星云大师:为什么要谦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尊?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怯懦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谦卑的;不成熟的人,才会趾高气昂,我慢贡高。
   
                  
四、度己
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长乐先生:
  人们不是常常讲吗,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年年做好事,月月做好事,天天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就是说,贵在坚持。职业精神也是如此。为了表彰我的员工这么勤奋努力,我就对自己承诺,无论多忙,每天必须对他们讲三句赞美的话。现在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个让他们高兴,我自己也很开心。
  星云大师: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给人一些欢喜、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点安慰,乃至给人一点希望,给人一点祝福,都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长乐先生: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每个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他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在美国,人们流行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事实上,IQ和EQ都很重要。
  还有一个人类学调查的例子:一个针对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里排名前100和排名100后的CEO做的EQ的调查显示,这些人在智商、知识层次没有什么差别,真正的差别在激情方面。前者的EQ明显高于后者。心理学研究还证明,创造力与智商并不成正比,智商明显高于他人的人,创造力不一定强。相反,一个智商中等,善于自我激励、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可能拥有很强的创造力。
  曾经有一位外国媒体的朋友问我,中国大陆和香港有几百个电视媒体,为什么你能做得这么好?我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熟知中国的一切。他说,但是我看到其他的人也是中国人,对中国也很了解。我说,我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我还是一个干了多年记者的媒体人,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激情的人。他说,噢,那这样的人就比较难找了。
   
                  持久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星云大师:
  能够胸怀大志,热情奋发,并且按部就班地向目标前进,必定会有非凡的成就。有人调侃我,说我已经退位了,犹四处云游弘法,野心实在太大。其实,此言差矣。出家人本来就应该有“弘扬佛法遍天下,普度众生满人间”的慈悲,这不是野心,而是一种难行能行的愿心啊。人生在世,若能时时以这种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必能有苦时不觉苦,有难时不觉难,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无事不办,无愿不成。
  此外,也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您在这么多的横逆阻难下,还能屡挫屡起,永不灰心?”我想,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很容易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动,所以,有了感动,就能心甘情愿;有了感动,就能不怨不悔。尤其,从事推动佛教文化和佛教教育的人,更要具有永不消失的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长乐先生:在我看来,用蕴含无限创造力的职业精神来换取工作成就,是年轻人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超越物欲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我觉得,要想把公司里的员工变成您所说的高觉悟员工,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老板勤劳诚信,没有杂念忌讳,尽职尽责,恪守公平,企业员工也会任劳任怨、诚实坦荡,因为这里有他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这空间是不用扭曲自己换取的。
  星云大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一个领导人,要言行一致。如果领导者只知要求属下,自己却与所言相违背,则下位者必不服之。再者,如果领导者操守不良,下位者必投其所好,甚至依循而行,所以领袖必须以德行服人,以身教服众。领导者要率先做模范,且言出必行,如此无须颁布法令,属下也能努力于岗位上。
  中国人向来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之说,说明人性里大都希望领导别人,而不喜欢被人领导。但是,一个本身无能力又不肯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反而是团体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做人既要懂得领导别人,也要乐于被人领导。身为一位领导者,能够时时心系大众,怀着“为大众”的心情,才能使大众心悦诚服,尽忠职守。
  长乐先生:据说禅师们常常将弟子逼到某个领域的死角,然后要他们各觅生路。用披荆斩棘的启发式管理,让员工跳出窠臼,不落入被制度牵着鼻子走的困境,而是学会用发自内心的激情、创造力和智慧来工作,另辟蹊径,独立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这的确是禅学值得借鉴的精要所在。
  星云大师:是啊,将弟子逼到死角,然后要他们觅出生路,这是禅门教学法的一种。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从前有父子两人,同是小偷,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去作案,到那里之后,父亲故意把儿子关在人家衣橱内,随后就大喊捉贼,自个儿却逃走了。儿子在情急之下,伪装老鼠的叫声,才骗走了那家的主人。他逃出来见着父亲的时候,一直不停地抱怨。父亲告诉他:“这是训练你的机智,看你应变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必须你自己掌握,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长乐先生:不久前,我在北京看台湾林怀民先生“云门舞集”团队的“水月”演出,当广播说完注意事项、大幕拉启约1分钟后,林先生突然决定合幕,原由是台下依然有人摄像、嘈杂,开场气氛不好。等到幕布重启时,台下果然鸦雀无声,70分钟的演出里,大家也始终遵守着“演出中不鼓掌”的规则,将掌声留到最后谢幕时。我感到,人是可以接受熏陶改变的,大家随演员进入“水月”情境中,才明白这样的全场融入和配合多么重要。舞台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专业主义的精神,还包含着一种仪式感和宗教感。我想不论哪个年代、什么职业、何种手法,要想成就一番业绩,热爱、敬畏到忘我或许是唯一途径。
   
                  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星云大师:
  禅宗有这样的公案: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法?”回答:“去洗碗。”又有人问他:“什么是禅法?”回答:“去扫地。”学生不满意地责问:“难道洗碗扫地以外,就没有别的禅法了吗?”赵州禅师不客气地说道:“除了洗碗扫地,我不知道另外还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