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 >

第12章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第12章

小说: 诗海拾贝 作者:王美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
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
消说得的废话……”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
“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
“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
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6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在那菊花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
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
: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
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
的荞麦花……

  作者在这6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
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
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
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
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
变化,拓深了诗意。

  总之,《村行》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
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诗
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
反映了出来。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
曲。从中,可窥见王诗简淡清新诗风之一斑。

  (原载《阅读与写作》) 

诗海拾贝 

王美春著 
内容提要
上编
论陈子昂的《感遇》诗
古代吟酒诗论略
试论李白的吟酒诗
论杜甫的吟酒诗
漫谈王安石的诗
苏轼诗的比喻艺术
朱熹诗初探
陆游记梦诗刍议
漫话古代咏愁诗词
浅说宋词引用唐诗语言
论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立意高深 言近旨远
清水芙蓉 浑然天成
渲染蓄势 舒卷自如
托物寓意 言外蕴旨
下编
真实的爱 优美的诗
  ——谈《诗经·周南·卷耳》
爱国之心曲 救国之名篇
  ——谈许穆夫人《载驰》
状物绘景衬乡思
  ——谈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即事名篇 直书所见
  ——谈王建《当窗织》
含蕴丰富 耐人咀嚼
  ——谈白居易《缭绫》
如画的秋景诗 宛转的思乡曲
  ——谈王禹偁《村行》
形似神肖“新乐府”
  ——谈王禹偁《乌啄疮驴歌》
一朵仿制的纸花
  ——谈杨亿《泪》(二首之一)
寓讥刺于幽默之中
  ——谈杨亿《咏傀儡》
似淡实美 欲露还藏
  ——谈范仲淹《江上渔者》
钱塘奇景醉眼中
  ——谈李觏《忆钱塘江》
至情诗章 哀婉动人
  ——谈李觏《哭十侄》
剪裁精当 言简意赅
  ——谈王安石《河北民》
香色俱佳 别具一格
  ——谈王安石《梅花》
想象奇特 气势恢宏
  ——谈王令《暑旱苦热》
貌似戏谑却深沉
  ——谈苏轼《戏子由》
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谈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笔酣墨饱摹奇景 造语新妙见雄风
  ——谈苏轼《有美堂暴雨》
“我身未老心已衰”
  ——谈张耒《再和〈马图〉》
反常之笔见深情
  ——谈陈师道《示三子》
以一概万 巧比妙喻
  ——谈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叙事之佳构 讽刺之力作
  ——谈唐庚《讯囚》
离形得似 托物言志
  ——谈李纲《病牛》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谈陆游《感事六言》(其一)
异曲同工军旅诗
  ——陆游《关山月》与刘克庄《军中乐》比较谈
一首纺织诗 一支刺时歌
  ——谈范成大《缫丝行》
饶有诗趣的儿童诗
  ——谈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一)
蕴藉含蓄 余味曲包
  ——谈赵师秀《约客》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谈文天祥《过零丁洋》
用典抒怀 活而不死
  ——谈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四首之一)
蛮家少女美 南国风情浓
  ——谈查礼《采葛行》
真情实感巧构思
  ——谈苏轼的一首悼亡词
妙笔生花 各尽其妙
  ——苏、辛两首农村词比较谈
作寻常平淡语 抒悲凉深沉情
  ——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状一类物 着两种墨
  ——臧克家《老马》、《老黄牛》比较谈
“杏花春雨江南”的歌唱
  ——仇红《青春的红草莓》短评
跋 

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谈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
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
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
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
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
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
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
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承接上文,转入对春晨山村晴景的描写:“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这里,诗人选择了“岭上”(山头)、“晴云
”(白云)、“树头”(树梢)、“初日”(初升的太阳)4种自然
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
”(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对这联诗,前
人或认为“颇拙”,或认为“絮帽”、“铜钲”“究非雅字”。对此
,我们不敢苟同。尽管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在此之前,韩愈就
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
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应该说在前人的基础
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生动的。诗人以“挂铜钲”喻“树
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
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
刻画“溪柳”。前者不明言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野桃含笑”
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不直说“野桃”高过竹篱,而
以“竹篱短”3字从侧面加以烘托。后者不写溪边柳的枝条被春风吹
得摇曳多姿,而写它在自由自在地自我摇动,给人以“溪柳”在主动
地翩翩起舞之感。这样写,就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
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跃然纸上。

  春风吹断了积雨,“欲山行”的诗人如愿以偿了,喜上心头;在
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
里翩翩起舞。这一切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诗的尾联更增添了这种喜
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
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
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
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葵,又
是烧笋,无不忙着春耕,真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呵!

  春风仿佛知道人要去山里,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响;雨过天晴
,白云像棉絮制成的帽子笼罩在山顶上,初升的太阳似铜盘悬挂在树
梢上;野生的桃树高过竹篱,鲜花绽开笑脸迎人,溪边的柳枝在春风
里摇荡,河水清澈见底;西山人家煮葵烧笋喜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
。——以上便是《新城道中》这首诗优美的意境。这里,山岭白云缭
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
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葵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
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
。与其说这是一首诗,毋宁说它是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更贴切
些。

  (原载广西大学《阅读与写作》月刊,1987年第7期) 

试论李白的吟酒诗 

  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历代多少迁客骚人畅怀痛饮,尽情
吟咏。“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少饮
薄酒,尽兴欢娱,这是古诗的风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饮酒长歌,慨叹时光易逝、岁月难驻,这是曹孟德的
诗韵;“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设宴饮酒
,庆祝出猎凯旋,这是曹子建年少时的襟怀;“悠悠迷所留,酒中有
深味。”(《饮酒》之十四)——为酒所迷,陶然忘机,这是陶渊明
杯中寻乐、悠闲自得的性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远戍边塞,借杯中物怀念故土,又思建功立业
,这是范仲淹的矛盾心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吟酒诗,超越众家,更
具特色。

  特色之一,吟酒诗数量众多,在李白全集中所占比例相当大。《
钟山语录》引王安石的语说:(李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
酒”。这固然是诬蔑夸张之辞,但李白吟酒诗数量不少是事实。刘熙
载《艺概》将李白的诗分为“言侠、言仙、言女、言酒”四类,语虽
不免偏颇,而言李白吟酒诗多则属不虚。李白千首诗中,诗题出现“
酒”字,以及与酒有关的“饮”、“酌”、“醉”等字的篇什,如《
对酒》、《九日龙山饮》、《月下独酌》、《春日醉起言志》等,有
50余首;在诗行中涉及“酒”、“醉”等字的诗作,近240首。可见
其吟酒诗比重之大。

  特色之二,这类诗以多变的艺术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杨载
《诗法家数》云:“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
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以此形容李白的吟酒诗,也是恰切
的。李白的吟酒诗,不是用浓墨重彩渲染酒的形、色、味,而是侧重
于言情述志,写诗人本人与他人的狂欢痛饮,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用
心。有的于诗题著上“酒”或“醉”之类的字,诗里却不著一字,于
诗外虚写之,如《铜官山醉后绝句》;有的在诗中以一句或数句加以
概述,如《江行寄远》、《饯校书叔云》、《金陵凤凰台置酒》;有
的在全篇中铺陈开来,如《襄阳歌》、《将进酒》等,而像《月下独
酌》、《待酒不至》等篇,几乎无一句不与酒有关,重重叠叠咏吟酒


  李白的吟酒诗,以多变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抒
写平生抱负,讽谕时政世事,倾吐真挚友情,悼念亡友和表现诗人的
思想、生活状况等。

  抒写平生抱负,如:“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二
首》其一),借荆轲事以言志;“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冬
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寓抱负于放荡不羁的情态;“按剑清八
极,归酣歌《大风》”(《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借赞美刘邦统一
中国的功业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讽谕时政世事,如:“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乌栖曲》),怀古抒情,讽刺了古代帝王骄奢淫逸、纵情酒色的生活
,字里行间隐藏着对时事的讽刺;“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古风五十九首》其八),表面上写的是汉武帝时凭借武帝姑母陶公主
而得宠的董偃,实则咏史讽世,揭露与鞭挞当时受宠得势而骄纵专横
的外戚,反映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倾吐真挚友情,如:“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
》),这是以夸饰之法写与友人分离时借酒话别的情态;“劝尔一杯
酒,拂尔裘上霜”(《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劝此一
杯酒,岂唯道路长”(《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这是写临别时
遥想前程,进酒相祝,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
杯”(《送殷淑三首》其二),“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酒肆留别》),这是写去留各一方,临歧强饮酒,反映与
挚友依依不舍的情况;“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别
中都明府兄》),借助比喻表达酒浇离怀之情;“昔在长安醉花柳,
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回忆以往与友人饮酒
欢乐之景;“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早春寄王汉阳
》),是以酒相招,预期痛饮竟日之乐;“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以夸张的笔触,写出对友人的思恋之
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沙丘城下寄杜甫》)则是说,
醇厚的鲁酒,悠扬的齐歌,都不足以表示自己怀念杜甫的友情。同气
相求,以酒会友,不但可表生离之情,也可用来追悼亡友。李白好酒
,喜与酿酒者交往。《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
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诗人痛悼擅长酿酒的纪叟,凄恻悲
怆之情溢于言表,催人泪下。

  反映思想与生活的,或抒写出仕的欣喜,意将有为于天下;或发
泄愤懑,抒写寂寞之感;或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飘然有绝尘之
想;或写借酒消愁;或记欢娱场景;触景生情,思人感物,联类不穷
。如:“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
落日争光辉”(《南陵别儿童入京》),寥寥数行,诗人入京出仕的
欣喜之态便跃然纸上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首》其三),“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笑歌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是于人我
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诗人鄙弃功名富贵的孤傲精神;“烹羊宰牛且为
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
二千石”(《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来日大难》),借夸张自己的海量,写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以
酒自遣的情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
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三首》其一),源出鲍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