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原子的偏斜成为事情的关键。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卢克莱修在理论
上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伊壁鸠鲁虽然提出原子由于内在原因自动产生偏
斜,但这也只是在不否认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运动的必然情况下,承认原
子作自动偏离运动的偶然性。而卢克莱修已经看出如果只有原子的垂直下落
运动,原子是不会结合的。造成原子结合的真正原因,不是原子的重量,“任
何重量就本身而言都不能够有倾斜的运动”,而是原子本身具有脱离轨道的
倾向。不是原子的撞击产生了原子的偏斜,而是原子的偏斜产生了撞击,才
有原子的结合。卢克莱修深深懂得承认原子的偏斜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他
指出如果没有原子的偏斜,原子之间就不会有撞击,而“自然就永远不会把
①
什么东西创造出来” 。如果不承认某种运动的新的开端:
……那么大地上的生物
将从何处得到自由的意志,
如何能从命运手中把它夺取过来,——
我们正是借着这个自由意志,
②
而向欲望所招引的地方迈进 。
卢克莱修断言,这种原子偏斜运动,是发端于心灵的意志。“有时确实
是由于意志的裁决,全部物质就被迫改变它的路线。”③
卢克莱修的原子偏斜说,不仅从理论上保卫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真
髓,而且在实践上亦为反对斯多亚主义、坚信人类理性力量奠定了可靠的基
础。
第四,卢克莱修阐述了宇宙的无限性和有无限多世界的思想。世界是有
限还是无限?这是古代自然哲学争论已久的问题。卢克莱修的唯物主义思想
并不与常识相违,他认为,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有限的,因为凡在时间中诞生
的,也必然在时间中死去,一切无非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所以,他认为我
们居住的世界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但宇宙就其整体来说则是永恒的和
无限的。所以如此,从空间上说,它可以无限伸延而没有极限;从时间上说,
它与物质存在密不可分,而物质的本原数目是无限多的。这样,卢克莱修将
物质、运动、时空联成一体,构成了宇宙无限性的观念。依据同样的道理,
他大胆推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并不是神为我们创造的唯一世界,世界是有
无数多的。既然山间逡巡的野兽、沉默有鳞的鱼类、各式各样的飞鸟以及人
类子孙后代都只是某一种种类中的一员,为什么不可以设想大地、太阳、月
亮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类中的一员呢!基于宇宙无限和有无数世界的
思想,卢克莱修坚决反对神创世界说,认为神总在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
所以自然是自己工作着,不受神灵控制的,要设想有某种力量 (神)来统治
无边无际的无限多的宇宙是不可能的。这样,卢克莱修便将神灵从自然中驱
逐了出去。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75 页。
② 同上书,第77 页。
③ 同上书,第78 页。
… Page 13…
(2)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无神论者
从原子论出发,卢克莱修针对当时罗马现实思想斗争的特点,展开了对
宗教迷信的批判,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就是要能用一切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
各种宗教和预言者的威胁,因此可以说,反对宗教迷信,是卢克莱修为自己
规定的研究哲学的中心任务。批判罗马时代流行的各种有神论和唯心论,构
成了 《物性论》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卢克莱修十分注重对宗教本质的批判。宗教的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定
阶段上有其不可避免性,他在宗教刚刚开始支配人类意识的时候,就十分准
确地提出了:神是从梦中肖像而来,是对自然灾变的敬畏而来,恐惧和无知
是产生宗教的主观因素。在卢克莱修时代,罗马宗教对象的来源主要是两个
方面,其一是天体的崇拜,其二来自自然界的奇异灾变,因为这两者使人觉
①
得,自然“永远有一种隐藏的力量如此不容反抗地践踏着人类”。但卢克莱
修通过自己的研究大胆论证了天、地、海洋并不是罗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神
圣实体,凡人诽谤它要受它惩罚,他认为三重自然本是时间中形成的东西,
它必然也在时间中毁灭,既谈不上有神圣性质,更不必跻身于神灵之列。卢
克莱修从他的天文学研究中得出了远比伊壁鸠鲁更为彻底的无神论结论:世
界的诞生,既不是按照计划,也不根据契约,而是自然发生的。他甚至认为,
整个世界本身也是能够毁灭的。这虽然很难证明,但它既在时间中诞生,也
会在时间中毁灭,而世界既然如此充满缺点,它就绝对不会成为神灵的驻地。
自然界中的奇异灾变和不可预测性,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恐惧,成为罗
马宗教对象的另一重要来源。为此,卢克莱修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详细考察,
认为雷电不是什么神灵的震怒,而是高空疾驰的云块互相撞击而成;传说中
被称为“幽冥之门”的亚味拿斯湖,飞鸟经过都会坠湖而死,实际也不过是
刺鼻的硫磺所致;其它如尼罗河的涨水、磁石吸铁、亚蒙神庙的泉水白天冷
而夜间热等等,也都是按自然的法则产生的,并非宗教的天意领域。
既然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神灵,那么神的观念又是如何潜入人心的呢?卢
克莱修认为,这和对灵魂本性的认识有关。他以原子论为武器论证了灵魂的
物质性:
心灵和灵魂是物质的
因为既然我们能看到它能驱策四肢,
能从睡眠中夺回身体,能使脸色改变,
能统治和左右整个人的状况,
①
——如果没有接触是不可能的 ,没有物体则不会有接触,所以他认定灵
魂仅仅是与肉体相联系的某种特殊物质。而且,他依据大量的经验观察和逻
辑推理发现:灵魂和肉体一起诞生、一起长大,灵魂和肉体一样有痛苦,同
样,灵魂也随肉体的灭亡而灭亡。卢克莱修以其细密的考察得出了合乎科学
的结论:生命的本质在于二者的结合。卢克莱修认为,人类之所以会有灵魂
不死的信仰,还有主观意识方面的根源,这就是对死的恐惧。正如我国清代
①
无神论者熊伯龙所说:“畏死心迫,神明说兴。”人类既然有灵魂不死的观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337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3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139 页。
① 熊伯龙:《无何集》,中华书局1979 年版,第139 页。
… Page 14…
念,随之也就发明了灵魂的住所——天堂与地狱,但卢克莱修戳穿这不过是
乌有之乡。他反复阐明:死,并不可怕,对于生者,死尚未到来,对于死者,
我们已不复存在。
因为死对于我们不算什么,
同我们并无半点关系,
…………
当那使我们成为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的结合
已到了分离时,说实话,那时候对于已不存在的我们,就没
有什么事能够发生,
能够挑动我们的感觉——
没有,就算大地和海洋搅成一团,
②
或者分不清海和天 。
卢克莱修否认了灵魂不死,清除了对死后受惩罚的恐惧,也就推倒了罗
马一切宗教压迫的精神支柱。对于宣扬死的恐惧和灵魂不死的宗教,卢克莱
修以炽热的激情和无比的愤怒进行了揭露。他谴责宗教不仅不能消除任何苦
难,反而是人类罪恶的孵育者,是使人贫困和犯罪的根源。
啊,不幸的人类!——当他们
赋给神灵以这样可畏的作为,
并且又加上暴怒的威力的时候!
他们为自己造成多少的呻吟,
为我们造成多少的创伤,
①
为我们的子孙造成多少的眼泪 !
卢克莱修怀着极大的义愤,大胆提出世间本无神,是人赋予神灵以可畏
的作为,这就使卢克莱修对宗教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宗教和
神灵还原于它的世俗基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宗教的社会本质,揭示
了宗教所以统治亿万众生的社会根源,是古代无神论者对宗教有神论所作的
最系统、最精深而独到的批判。
但是,卢克莱修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无神论者,他无情地揭露、批判宗
教迷信,但并没有彻底否认神的存在,也没有提出彻底战胜宗教的积极办法。
他强调以物性战胜神性,知足地过淡薄的生活——当然这是以健全的推理作
指导的理性的生活,求得精神上的富有。这种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态度,正
是罗马社会走向没落,统治阶级消极对待的一种反映。
(3)对人类起源和社会文明的探讨——早期社会进化与契约论者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第5卷中,象揭示自然规律一样,揭示了人类社
会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过程。他认为,人类社会出现以前,世界经历了原始
时期,大地长满青草和灌木,然后才产生了各种动物,人也是从大地产生出
来的。生物的进化靠的是自然的选择,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在野
蛮时期,食野果,饮泉水,不会耕种,不会造屋,穴居野处,生活艰苦。但
是,火的发现,却使人类生活大为改观。由于闪电把火带到地上,人类学会
了熟食,也学会了炼铜、炼铁,制造工具。金属和工具的使用,使人类从野
② 卢克莱修:《物性论》,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09—210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335 页。
… Page 15…
蛮进入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文明的出现,卢克莱修照例排除天意,认为人
类文明的发端也是出于模仿自然。人们首先从自然学来农业技艺:
自然,万物的创造者,她自己乃是第一个种子的播种者和最初的接木人
①
;
同样的道理,音乐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模仿鸟类流畅的歌声、风吹芦苇
的鸣啸。就连语言现象,也不是圣人的创造,而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慢慢
地形成的:
如果以为在那些日子有人给周围的事物
划定了名称,然后人们从他学习了
②
事物的最初的名目,那就是蠢话 。
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第5卷,可说是人类历史的一部颂歌。但当他把
目光转向罗马社会时,目睹那穷兵黔武的战争,目睹宗教惩罚、毒害着无数
生灵,他心中充满嫌恶之情。罗马的腐败现实,使卢克莱修在一定程度上认
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把私有制的产生归因于黄金的发现。黄金
的发现导致了财产的私有。从此文明伴随着战争,社会起了根本变化。在批
判私有制的同时,卢克莱修也阐明了他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认为社会契约维
护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在私有制出现前,契约作为维系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
出现:
虽然当时完全的和谐还不能得到,
但是很大的一部分人却遵守信约,
①
要不然,人类早就该完全绝灭 。
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契约作为国家法律据以建立的基础:
他们中间有一些就教人们去设立官吏职司,
制定法典,使大家同意遵守法则。
因为人类已十分厌倦于过那种暴力的生活,已苦于彼此厮杀;
因此人们就更容易自愿地
②
服从法律和最严格的典规 。
卢克莱修吸取了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论思想重新观察人类历史,他排除
了天意的干扰,确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的过程,使原子唯物论成为比较彻
底的无神论体系。
卢克莱修是伊壁鸠鲁哲学的忠实信徒,是伊壁鸠鲁哲学当之无愧的继承
者。他在这个学派的影响日渐衰微的时候,在罗马的土地上重新高扬起了伊
壁鸠鲁主义的大旗,为它谱写了完美的续篇。马克思就曾指出:在所有古代
人中,卢克莱修是唯一能够了解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人,在他那里,我们将
可以找到一种较深刻的阐明。卢克莱修以他的哲学长诗系统化了原子唯物
论,并据此论证和回答了当代的一切重大问题,其影响早已超出了时间的限
制。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卢克莱修的战斗无神论成为反对中世纪信仰主义、
禁欲主义的重要武器。他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对灵魂不死和宗教本质的精
辟见解,则直接鼓舞着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向法国天主教发起猛烈的攻击。卢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345 页。
② 同上书,第327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5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332 页。
② 同上书,第332 页。
… Page 16…
克莱修的原子论,还是近代唯物主义的直接来源,他的许多伟大的唯物论思
想已被近代科学证实,可以说,卢克莱修达到了古代唯物主义所能达到的最
高成就,他的学说是古代哲学遗产中的精华,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
资产阶级进步哲学思想的重要泉源。
当然,卢克莱修和他的《物性论》也不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
也具有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共同弱点。他断定原子是物质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
位,原子与虚空 (实则是空间)的彼此外在、原子具有运动但无转化、原子
之间只有空间特性的不同等等。这是原子论自然观普遍存在的机械论倾向。
在认识论上,卢克莱修是感觉主义者,为了否认一切超感性的神灵存在,他
将感觉看作认识的唯一形式,错把思想混同错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