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

第4章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4章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认识论上,卢克莱修是感觉主义者,为了否认一切超感性的神灵存在,他 

将感觉看作认识的唯一形式,错把思想混同错误,这自然有极大的片面性。 

在宗教观上,卢克莱修是一个无神论者,批判宗教是他的哲学的重要内容, 

但他的无神论只是对有神论的简单否定。他认为恐惧和无知是产生宗教的主 

观因素,因此克服宗教的途径也只能是静心观看万物,这种认识的局限是显 

而易见的。这是直到近代以来的无神论者仍然具有的弱点。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家对原子论怀着敌视的态度,卢克莱修和他的《物 

性论》更不为人重视,有些人甚至有意夸大卢克莱修学说的局限性,这是不 

足取的。卢克莱修哲学的缺陷是确实存在的,但与他的卓越贡献相比,是极 

其次要的。 


… Page 17…

                               2。西塞罗的折衷主义 



       从共和国的后期始,罗马人开始形成了几个唯心主义派别,如西塞罗的 

  折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新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等。他们的观点虽不尽 

  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从希腊各派哲学中拾取他们认为最合适的 

  东西,带有不同程度的折衷主义特点,而以西塞罗最为典型。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出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个富裕的 

  骑士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专门学习过文学和希腊文,后来被父亲 

  送去学习法律。长大以后,又到希腊文化的中心雅典学习希腊哲学和演说术。 

  他对法律和辩论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用功也最深。由从事法律辩护开始, 

  西塞罗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前80年,他接受了第一个案子,在法庭上 

  他以丰富的法律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洗清了受害人罗斯塞乌斯的不白之冤。 

  十年以后,西塞罗又以《反对维列斯》的演说,使罪恶累累的西西里总督维 

  列斯认罪伏法,也更使他一举成名,第二年便被选为罗马的高级市政官,几 

  年后又被选为罗马的执政官,进入了统治阶级的最上层。在罗马共和国末期 

  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中,他支持旧的元老院制度,反对新的独裁制。虽 

  然他曾成功地粉碎了“喀提林阴谋”,但最终也不能挽救共和制灭亡的命运, 

  公元前42年,他被新的独裁者安东尼杀死。 

       西塞罗在哲学上并无多少创见,他的老师是中期斯多亚派的巴内修,他 

  接受的也多是斯多亚派的主张,因此有些西方哲学史家也将他划入斯多亚 

  派。这个作法实际上并不妥当,因为西塞罗的哲学中还揉合了毕达哥拉斯主 

  义和柏拉图主义,是个机械拼凑的大杂烩。 

       西塞罗极力反对唯物主义,是原子论的批判者。他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 

  的根本不是原子和虚空,而是神和灵魂。在《论神性》中,他针对伊壁鸠鲁 

  的原子论说: 

        “我同意神灵存在……你大讲其无法无天的原子统治;你像人们所说的 

  那样,用原子构造和创造出地上出现的一切。可是首先就没有原子这种东西。 

  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无形体的,全部空间都充满着形体。所以根本不能有什 

  么虚空,也没有什么看不见的形体。”① 

       西塞罗明确宣布站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一边,认为神灵是永恒的, 

  它没有开端也没有灭亡;灵魂是神圣的,灵魂不死,在人死后,灵魂会离开 

  躯壳,顺利升天。对于持灵魂不死说教的柏拉图、色诺芬,他也都极欣赏。 

  至于为什么灵魂不死,西塞罗则认为不能靠理智证明,因为毕达哥拉斯、苏 

  格拉底已经说过了,要相信权威。 

       正是从灵魂不死的神秘主义思想出发,在认识论上,他竭力宣扬柏拉图 

  的先验论,说:“小孩子学习很难的事物,很快就学会了,好象不是初次学 

  习,而是唤起过去的记忆一般,这就是绝好的理由证明人的许多知识是在有 

                     ② 

  生以前就有的。”他还吸收斯多亚派的观点,认为“清晰明白”是真理的标 

  准,人所公认的“清晰明白”的意念就是神赐予人的、人生而就有的“天赋 

  意念”。他又吸收中期柏拉图主义的怀疑论,否认后天知识的确实性,认为 

  我们只能有或然的知识。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5 页。 

② 同上书,第187 页。 


… Page 18…

       在伦理学上,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斯多亚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 

  他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歪曲为享乐主义,认为快乐主义是单纯追求肉体快 

  乐,这就无异于禽兽。他认为人有更高尚的灵魂、更高尚的目标,人能够发 

  扬理性控制欲望,热爱正义,不怕死亡和痛苦,即使困难和危险到来时,也 

  能坚定不移。因此幸福在于追求美德,而不在任何物质保证。在他看来,道 

  德与物质享受是毫不相容的,娱乐是可恶和有害的。西塞罗离开人们的物质 

  生活大谈道德,是一种典型的奴隶主的逻辑,实际上剥夺了奴隶和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存权。 

       在政治上,西塞罗站在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上,拼命维护没落的贵族共和 

  制。他说,他最关心的是防止一切扰乱国家的事件,他哀叹罗马的政治情形 

  早已脱离了祖宗开辟出来的正轨。所以他对革新派十分仇视,说“革命之事, 

                                                   ① 

  其起甚渐,一朝激发,必至一发不可收拾。”在《论国家》中,西塞罗提出 

  了他的理想国方案,主张建立君主、贵族和骑士相结合的国家,在这个国家 

  中,政权集中在少数“优秀”的贵族手中,同时也让出身较低微的“骑士” 

  奴隶主享有一些权力,但他坚决反对与平民,特别是奴隶讲平等,认为要让 

  平民、奴隶掌握了政权,世界就会大乱,比大火灾还要可怕。显而易见,他 

  所理想的国家制度,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在这里国家权力都掌握 

  在少数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而所谓的公民大会仅是一种形式。为了替贵 

  族专政辩护,他又提出了一套“等级和睦”理论,要求下层平民及奴隶主阶 

  级的其它阶层都安于现状,彼此保持和睦关系,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永无 

  祸害。 

       西塞罗的哲学思想都是希腊哲学家的老生常谈。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特 

  别是政治和行为道德方面的需要,拾取希腊各派哲学中他认为最合适的东西 

  成为典型的折衷主义,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没有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他的 

  功绩在于他以生动流畅的拉丁文将希腊的哲学思想通俗化了,便利了希腊哲 

  学思想的传播。此外他的取材广博的哲学著作也对后世哲学产生了一定影 

  响。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9 页。 


… Page 19…

                              3。新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派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希腊世界进入罗马世界,罗马人把它拿来加 

以改造,因而它的实践的和道德的原则更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伦理学也被提 

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欲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早期 

斯多亚主义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则被抛弃,完全蜕化为一种单纯的宗教伦理体 

系,同时,走向宗教神秘主义。这就是罗马斯多亚派,也可称作晚期斯多亚 

派或新斯多亚派。新斯多亚派是罗马帝国初期影响较大的唯心主义流派,主 

要代表是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有趣的是,3人的出身经历 

极不相同,前者是罗马皇帝尼禄的老师、大臣,后者则是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爱比克泰德只是一个奴隶,但3人的哲学倾向都是一致的。 



     (1)塞涅卡 

     塞涅卡(公元前4年—公元65年)出生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当中,其父 

是有名的修辞学家,他从小受到修辞学教育,同时也对哲学极有兴趣,接受 

了当时流行的斯多亚主义。他是罗马的元老,一直身处罗马统治集团内部争 

权夺利的漩涡之中。他曾引起皇帝卡利古拉的不满;又曾在公元41年被控与 

克罗狄乌斯皇帝的侄女私通而被放逐;随后在公元49年被召回罗马,在宫中 

作了尼禄的老师,从公元54年尼禄继位起,塞涅卡一直是他的两个主要顾问 

之一,直到公元62年被控参与推翻尼禄的阴谋活动。公元65年,尼禄恩赐 

他自尽,他遂切脉自杀。 

     塞涅卡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伦理学上,他继承了斯多亚派传统的伦理 

观,认为真正的德性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名誉地位以及其他各种外表的善,真 

正有德的人应该征服他的种种激情,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顺从正确的理性。 

他并不像以前的斯多亚派一样强调德性的完整性,并不认为人是通过突然的 

转变一下子成为完全有德的人的。所以,他强调每个人都有能力走德行之路, 

要坚持不懈,要学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与自己作斗争,排除欲念,克服情感, 

顺从理性。但塞涅卡在教导别人追求道德,鄙视物质欲求和快乐生活时,他 

本人却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为此他在当时就遭到人们的指责,说 

他道德虚伪,表里不一,一面大讲节制行德,一面暴敛钱财。恩格斯更尖锐 

批评道:这位口口声声讲美德节制和斯多亚主义者,却极尽阿谀奉迎之能事, 

从尼禄那里得到了许多封赐:金钱、田庄、花园和官殿。当他宣扬福音中贫 

困的拉撒路时,他实际上正是这个寓言里的富人。这就充分揭露了塞涅卡禁 

欲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塞涅卡的伦理学说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继承了早期斯多亚派关于人 

人皆兄弟的思想,他由此进一步发挥仁慈和宽恕的理论。他说主人和奴隶来 

源于共同的祖先,行走在同一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主人要对奴隶和 

善些,而奴隶也要有自己的美德,要能牺牲生命和所有来拯救需要帮助和陷 

于危险的主人,他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慈和宽恕。但并不否定对作恶者 

进行惩罚,他认为惩罚并不是为泄恨或施行报复,因此惩罚也必须是最宽大 

的。塞涅卡的这些主张固然是劝说奴隶主统治者施行“仁政”,缓和冲突, 

但他更希望广大奴隶和被统治者安于现状,安于命运,放弃任何反抗和斗争, 

稳定奴隶制社会的秩序。他的这些主张为后来的基督教吸取,成为基督教教 

义重要的思想素材。 


… Page 20…

       (2)爱比克泰德 

       爱比克泰德 (约公元50年—138年)生于小亚细亚弗吕吉亚的赫拉城, 

  起初是个奴隶,他的主人是尼禄手下的官员。当时许多富有的罗马人常常让 

  聪明伶俐的年青奴隶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为自己效劳。爱比克泰德因此被 

  他的主人送到当时一位著名的斯多亚派理论家,穆索尼乌斯那里学习,接受 

  了斯多亚派的哲学主张。后来他被释放获得自由,在罗马任教,直到大约公 

  元90年前后皇帝多米提安将哲学家逐出罗马城。从那时起直到他离世,他一 

  直在爱彼鲁主持一所学校,公开讲学,周围聚集着一批学生。 

       爱比克泰德的伦理哲学与塞涅卡有着共同之处,但具有更加浓厚的宗教 

  色彩,他的学说和正在形成发展的基督教相互影响,因而存在共通之处,他 

  认为上帝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宰、统治者,上帝提供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 

  也创造了人。人既是上帝的作品,是从上帝那儿撕下的碎片,那么人就有责 

  任不辜负上帝、不辱没上帝。上帝的本质是善,因此人也要行善。人对于上 

  帝也就是生活给予的任何东西,都要无条件地接受。他要人们坚持这样的决 

  心:“服从神灵,向他们投降,在一切事变里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们,因为一 

                                                                       ① 

  切事变是最完满的智慧 (即神的智慧——引者)所统治着的。” 

       但是,爱比克泰德并不认为人在一切方面都无能为力,相反,对各种事 

  件作出判断以及正确运用自己的意志力等,都属于能力之内的事。因此人能 

  用正确的意志战胜罪恶,克服邪念。 

       爱比克泰德大力鼓吹斯多亚派的传统道德信条,特别强调节制、忍耐、 

  宽恕和对上帝的虔诚忠实。他说,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后代,按本性大家都 

  是兄弟,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即使受到别人的侵害,也要以善报恶, 

  而不要以恶报恶。他的道德信条又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忍耐”和“克制”。 

  他甚至说一个人如果记住了这两个词,并且小心地留意他们,那么他多半是 

  不会犯什么罪过了。他的生活将是宁静的。爱比克泰德的说教诱使人们笃信 

  上帝,相信命运,安于现状,放弃斗争,这当然是符合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利 

  益的。由于它对人们心灵有一种强烈的镇静麻醉作用,甚至有西方研究者称, 

  瑞士有一疗养院院长,常常给他的精神病人和神经病患者读爱比克泰德的《格 

  言录》,发现读书对治疗很有帮助。这说明爱比克泰德的学说宗教色彩是相 

  当浓厚的。 



       (3)马可·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年—180年),生于罗马贵族世家, 

  幼年丧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哲学怀有浓厚的 

  兴趣,11岁起,他通过第欧根尼图斯知道了斯多亚派的学说,他模仿斯多亚 

  派的简朴的生活方式,最后放弃了其他一切学习,致力于斯多亚派的原则和 

  实践。他聪明好学,头脑敏捷,深得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斯的欢心,安东 

  尼将他收为养子,指定他为这个幅员广阔的大帝国的继承人,还把自己的女 

  儿福斯汀娜许配给他。但是马可·奥勒留已经发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王国— 

  —哲学的精神王国。他为不能献身哲学而苦恼,但他顺从了命运的安排。这 

  显示出了他的斯多亚派的气质。公元161年,马可·奥勒留继承安东尼作了 



①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440 页。 


… Page 21…

  罗马帝国的皇帝,但他仍笃信斯多亚主义,成为斯多亚派的重要代表。他把 

  他的哲学思考随时记录下来,留下了12卷《沉思录》,这些《沉思录》成为 

  新斯多亚主义最著名的解说。 

       马可·奥勒留身为皇帝,却对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十分敬慕,他们的 

  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奥勒留在伦理学上认为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宇宙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