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48-养生导引法 >

第7章

548-养生导引法-第7章

小说: 548-养生导引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伏卧势,去掉枕头,竖立两足,以鼻吸气十六余 
次,用鼻呼出,吸气时要使气尽量轻微,做到几乎连鼻都感觉不到。可消除身中热,背 
部疼痛。 
9、正坐位,伸直腰,举左手仰掌,垂右手掌心向下。能祛除两臂及背痛,气滞郁结。 
10、端坐位,两手交叉抱膝,闭气不息,鼓起腹部十四次,或十四次气满即吐气,可 
以使气机通畅。坚持此功法十年,可使老年人貌如少年。 
11、端坐位,伸直腰向左右倾斜身体,闭眼,用鼻吸气,尽量深吸七次止。可祛除头风。 
12、如果腹中胀满,饮食后苦于作饱,可正坐伸直腰,用口连续吸气数十次,以感到 
胀饱消失为止,如腹中又胀满,可再用此法。腹中有寒气不适,也可以用此功法。 
13、端坐位,将两手做出好象拉满弓射箭的姿势,可治四肢烦闷不舒,背部拘急,每天或 
时常练此法效果更好。 
14、正坐伸腰,举右手仰掌向上,用左手托左胁,以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胃寒, 
饮食不消化。 
15、正坐伸腰,举左手仰掌向上,用右手托右胁,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瘀血 
与结气。 
16、两手向后按地,仰头抬眼,用口吸气,咽数十次,可除热,治疗身中伤并消除死肌。 
17、正身仰卧,端正伸展两脚两臂,用鼻尽力吸气七次,摇脚三十次而止。可消除胸寒足 
冷,周身痹痛,厥逆。 
18、仰卧,屈膝让膝头向内靠拢相对,手与膝对,两足翻转,伸直腰,用口吸气,以气充实 
腹部,尽力吸气七次。能祛除痹痛,高热,两脚运动不便。 
19、如感觉身体沉重头昏,气血不通畅,亦可行导引法,用两手抱头上下展转,名叫开胁。 
20、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直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下肢 
难以屈伸、跪拜、起立,脑中疼痛,瘀阻不通,麻木。 
21、踞坐,伸左脚,两手抱右膝头,伸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伸左足外展。 
可消除下肢难以屈伸拜起,脑中疼。另一书上说∶可以消除头风,目昏,耳聋。 
22、正仰卧,伸直两脚,用两手按捏膀胱所在的部位,捏到皮肤发赤,好象油袋裹 
赤丹一样。可消除阴部潮湿,小便难,小腹重,大便不下,腹中热。只要口吸气,鼻出气, 
行数十遍。不需要小咽气,即使腹中不热者,七息即可。口中温气咽下十次。 
23、踞坐,用两手抱膝头,以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腰痹、背痛。 
24、俯卧,两眼傍看两脚后跟,伸腰,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脚中弦痛,转筋 
,脚酸痛。 
25、仰卧,伸展两手,外展足根,足趾相对,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两膝 
寒冷,小腿骨疼痛。 
26、仰卧,伸直两脚两手,两足跟相对,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肌肉瘫痪,麻木 
不仁,小腿寒冷。 
27、仰卧,伸展两手和两脚,向左停放两脚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胃中不适, 
食后苦于呕吐。 
28、踞坐,伸腰,用两手牵引两脚后跟,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再用两手放两膝头上。能 
除痹止呕。 
29、仰卧,伸展两手两脚,仰起足趾,用鼻吸气,尽力作七息。可消除腹中拘急剧痛。 
30、仰卧,用左脚跟勾住右脚拇趾,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治疗厥逆。因疾病不能施此 
功者,可将脚跟交错,不 
勾拇趾,并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吸气。 
31、仰卧,用右脚跟勾住左脚拇趾,用鼻吸气,尽力吸七次。可消除周身麻木。 
32、病在左面,端正坐伸腰,向左看,并用口缓缓吸气而咽下约数十遍,咽气时要 
闭目,目要向上内视。 
33、患心下积聚之病,应端正坐伸腰,仰头向日,慢慢以口吸气,咽下约三十次而 
止,宜开目行功。 
34、病在右侧,正坐伸腰,向右看,并用口慢慢吸气,缓缓咽下数十次,开目行功。 
x小结∶x 
王子乔,古代气功家。《云笈七签》中记载∶“王子乔者河东人也。汉明帝时为尚书 
郎,出为叶县令,汉法畿内长吏节朔还,朝每见子乔先生至,不见有车马迹而怪之。明帝 
密使星官占候,辄见双凫从东南飞来,乃罗得一只履,时人异之”。 
王子乔导引法虽有三十四节,但其精华是“八神导引法”。所谓“八神”,这里指的是 
∶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为人 
身神之所居,故名神舍,神脏,脏者藏象之所也。胆与肝相表里,为魂出入之路,小肠与心 
相表里,为神出入之路,胃与脾相表里为意出入之路,故王子乔将其归结在一起,称为八神 
脏。并对八神的大体形态、颜色、位置、长短、大小作了概括的描述,目标是供练功时“内 
观”其象,引气出入其所。 
1、内观法 
又称内视、观相、存想法。虽然这些方法有一些不同之 
处,但其宗旨都是以意念想象,以目内观躯体的某一部位和脏腑。引内气至其所,以攻疾 
病或疏通其结。内观法通常观视的有脏腑,丹田、经脉、病气等。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则主 
张观视心、肝、脾、肺、肾、胃、胆、小肠八脏腑。内视的方法是∶先行吐纳之功,使内 
气生,然后从上至下,根据喉、气管──肺──心──肝──胆──脾──胃──肾,引气 
各至其脏腑,由一脏引向另一脏,根据次而行,到达八脏腑后,再重复根据次进行,尽量引气 
到达这些脏腑,而后方止。引气不要急于求成,勉强延长呼吸,坚持日久,功到则自然深 
长,绵绵不断,行走于各脏腑之间。这样就能使脏腑调和,精气旺盛,使病邪无所居处。在 
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气至腿脚,使足能温,足能感觉到发热而气至,则为大功告成,何 
疾而不已。行气和运意的要领是至细至微,若存若亡,达到忘我之境界。 
《阴符经》中说∶“机在目”,认为双目属阳,用双目内视脏腑,可使脏腑气机生发,气 
血活跃。王子乔认为闭目而视为补,开目而视为泻,故曰∶“虚者闭目,实者开目。” 
2、吸呼补泻 
出气为呼,入气为吸。清·薛阳桂《梅华问答》说∶“人之一呼一吸关系非细,一吸则天地 
之气归我,一呼则我之气还天地。”故《圣济总录》说∶“入气为阴,出气为阳。”王子乔 
以“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泻。”主张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原则辨证而施功。《景岳全书》指出∶“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这些见解反映古人 
认为呼吸补泻的核心是通调阴阳。阳虚气不足宜吸多呼少,以阴济阳,故名曰补,其道理 
是入气为阴;阴虚精不足者,宜吸少呼多,以阳育阴,其原因是呼气为阳。对于阳盛之人, 
吸多可泻阳,平阳,故名曰泻。当然,这些也是一家之说,各家见解不同,谨供参考。 

十四、补益门
(十一)五禽戏法
属性:〔原文〕《道藏经》云∶“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肤体,动诸关 
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 
因(而)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 
稀,悲哉! 
1、虎戏,四肢踞地,前三踯(踏步不前),后三踯。长引肤,乍前,乍却,仰天即返;伏踞 
地,行前、却各七。 
2、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踯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3、鹿戏,四肢踞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伸缩亦三。 
4、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 
按(头)各七。 
5、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脚,起挽足指,各七;伸缩 
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佗行之年过万岁,教传弟 
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解说〕本节《五禽戏法》和各节《服气吐纳诀》选自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太上老君 
养生诀》。 
五禽戏,是古人模仿禽兽的运动而编制的导引术。《庄子》即有“熊经鸟伸”的动作, 
《淮南子》又记载了“熊经鸟伸,浴 ,鸱视虎顾”的六禽动作。后汉名医华佗继承 
了前人的一些经验,编制了“五禽戏”。《后汉书·华佗传》说∶“佗语普曰,‘人体欲得 
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 
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 
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 
齿牙完坚。”华佗因“晓养性之术,则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五禽戏收入《道藏》 
后被冠以《太上老君养生诀》,有“佗行之年过万岁,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等不实之词。但 
所述五禽动作,模仿动物的姿态逼真,运动量大,反映了古代五禽戏朴实求真的面目。 
1、虎戏,模仿猛虎出行。四肢手脚盘踞于地,成四肢蹲地式,先用前肢(手)原地踏步 
三次,后用后肢(脚)原地踏步三次,然后将肌肤放松伸展,四肢踞地突而前进,突而后退地跳 
跃,前后各跳跃七次。最后抬头仰天,形如虎视长鸣,收功。 
2、熊戏,模仿卧熊抬头张望姿态。仰卧,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头向左侧地面及胸前转动 
环视七次,再向右侧七次。然后翻身四肢踞地,手左右托地各七次。 
3、鹿戏,模仿鹿的舒展昂扬姿态。四肢踞地,伸颈抬头左右回顾各三次,回顾时向左侧引 
颈将右脚伸直,向右引颈将左脚伸直,左右伸缩,也是各三次。 
4、猿戏,模仿猿的攀树登枝,敏捷灵活。用两手攀物(如树枝等)使身体悬空,引体向上, 
伸缩肢体,上下七次;然后用脚勾着树枝等物,倒悬肢体,左右摇动各七次;然后,坐位,伸直 
两腿,用左右手勾脚低头向下以头着脚,各七次。 
5、鸟戏,模仿鹤立,轻翔自如的姿态。站立,一足踏地,一足屈起,成白鹤独立式,伸展两 
臂,上下用力扇动,如鸟飞翔,左右换足独立七次。然后坐位,伸脚,用手拘足指,左右各做七次 
。再伸直收缩活动两手臂,左右各做七次。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以只练一戏,也可以五戏同时练。应根据身体情况,尽力而为,以微有汗 
出为度。 

十四、补益门
(十二)服气吐纳诀
属性:〔原文〕 
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 ,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湿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解说〕呼吸时有一种配以默读字音的锻练方法,叫做“服气吐纳诀”或“六字气诀”。这六字 
是、呵、呼、 
吹、嘻。六字分别配属于肺、心、脾、肝、肾、五脏和三焦。 字配属于肺,肺主气,开窍 
于鼻,肺气贯注于五脏。肺受风即鼻塞不通。肺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 ”以治疗。呵字 
配属于心,心开窍于舌,统摄五脏。心经有热即口舌干燥。心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呵” 
字以治疗。呼字配属于脾,脾开窍唇。所以古人说∶脾停湿口唇干燥。脾有疾病,可在呼气时 
默读“呼”字以治疗;嘘字配属于肝,肝开窍目。所以古人说∶肝气过盛即目赤疼痛。肝有疾 
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嘘”字以治疗。吹字配属于肾,肾开窍于耳。所以古人说∶肾虚则耳聋。 
肾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吹”字以治疗。嘻字配属于三焦。三焦有疾病,可在呼气时默读 
“嘻”字以治疗。 
x小结∶x 
呼吸时配合默读口诀治病的锻炼方法,首载于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 
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 
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 
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 以解极。后世将六字又配属于五脏和三焦,以及四季。如隋代智 
HT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六字配属五脏歌诀”说∶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 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本书“二十七、老人门”引《修真书》“六字配属四季歌诀”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阑, 
秋 定知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记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宝神丹。 
至于六字诀的具体练法和主治功能本书“二十七、老人门”有详细论述。 


十五、消渴门
属性:〔原文〕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于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 
治饮食不消。 
〔解说〕人睡卧时,不要张口,否则日久会引起消渴病及使颜面失去血色。赤松子说∶ 
卧,闭眼,不息十二通,可治饮食不消化。 
〔原文〕二法∶解衣 (谈。安静)卧,伸腰 小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 
阳。解衣者,使无挂碍。 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无逼蹙。 者,大努使气满, 
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 
阳者,饶气力。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亦避,恶 
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 
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并与气 
和,即真良药也。 
〔解说〕赤松子,古代气功家。相传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曾跟随赤松子学导引辟谷术 
于天门山。赤松子吃首乌、黄精,教张良行眼观鼻,鼻对脐,双肘压期门等导引术。《云笈七 
签》卷五十九有赤松子服气经序一篇,序曰∶“天道悠长,万品不齐,人生为贵,阴阳同阶, 
天道坦坦,修之不迷……故曰∶休粮绝食为生道,阴阳还精为重宝,能常行之永寿考,何为恣欲 
自使老。千金送葬无亿兆,悲呼哭泣自懊恼,岂若无为为服气,好修之不释升天。”《列仙传 
》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这完全把人神仙化了。据 
史书记载来看赤松子是汉代气功家,曾为张良之师是确有其事的。 
解开衣服,安静而卧,伸腰,使气沉小腹,五息止,引气入肾中,可除消渴,调和阴阳。 
解衣,是使导引时气行不受阻碍。静卧,是使心中没有妄想,气容易在体内营运。伸腰,是为了使 
肾脏不受压迫。 腹者,是吸气使气至丹田,令小腹胀满,此时收腹聚气,五息方止。引肾,是 
引肾水到咽喉,润泽上部,以祛除消渴枯槁病。调和阴阳,可使人气力健旺。在导引中如出现虚弱 
现象,就要根据时节而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