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心理学--陆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你要放弃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认同,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试和管理,不让你的心理判断影响思想的理性判断。这可能很难,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因为,心理判断往往应该服从思想的理性判断。但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做到,甚至公私不分,那你的下级也会效仿,从而导致公司秩序混乱。不仅如此,员工也会因此对上级产生不信任,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富有正义感的员工,总会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那公司的情况就会更糟糕。
由此可见,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在内心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当然,从赏罚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但赏罚分明可以让员工士气大增,更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同样也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心理管理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们都熟知“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历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可以说是赏罚分明的一个典范事例。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熟知那段历史,当时,街亭是魏蜀两军的必争之地。蜀将马谡熟读兵书,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在心理上已经建立了对马谡的高度认同。当马谡自己力争为先锋去镇守街亭时,诸葛亮明白事关重大,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还任命大将王平做他的助手。但是由于马谡并没有完全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加上他自己刚愎自用,不理王平等人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犯了兵家大忌。结果,魏军将蜀军团团围住,切断其水和粮草的来源。蜀军大乱,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可避免地溃败了,街亭战略要地失守。结果导致诸葛亮整个战略难以实施,丧失最佳的战略时机,一出岐山宣告失败。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后,严厉追究马谡街亭失守的责任,最后以军法论处。
我们都能看到诸葛亮心里的难受和激烈的内心斗争,以及他有多么的不忍心,但诸葛亮更明白,如果不按军法从事,他将失去手下大将的人心,兴复汉室的理想就彻底成了一句空话。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会有深刻的印象,诸葛亮犹豫,在中军帐反复思量,是有爱惜人才的因素,但他内心深知,这是必须要下的决心。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理救赎。他的内心斗争,也是原有的心理机制与自我心理管理能力的一次较量,这个较量的结果就是对自我心理管理的最好诠释。
诸葛亮赏罚分明的做法赢得了手下大将的拥护和诚服,也更加强了自己的威性。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或者说一个懂得自我心理管理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个人感情,更知道什么时候必须使用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来做出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取舍,那就是一碗水端平。
把握化敌为友的技巧
职场有时像战场,难免会碰到一些“敌人”。但是职场又不能完全像战场,每个人都得有团队的概念,才能够成就事业。所以在职场上,作为管理者,当你在工作上非常需要某个人的协助,而这个人又跟你有某种程度的不合时,你该怎么做?逃避和放弃,是最笨的方法,这么做只会显示你的懦弱和无能。要化敌为友的确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
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先把握你的“敌人”的心理,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地接触“敌人”的武装,达到心理沟通和认可的目的,真正做到化敌为友。
当别人抓住你的错误大加指责时,你在恼怒之前,不妨先平复自己的心态,认为他是对你的关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无休止的争论对错强得多。如果你能挖掘对方句句带刺的话里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就会大大消除出现敌对场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的心态。接着,你要有直面问题的心态,努力找出合理的办法解决它。可以先分析原因,自己先想想,是不是做了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对方看不顺眼。如果不明就里地去找对方兴师问罪,只会更加激起对方的“反感”心理,让对方看你更不顺眼,激化矛盾。
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向对方问清楚原因。你可以问他:“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问题。”如果对方什么话也不愿意说,那说明对方对你的敌意较深,那你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我知道你对我似乎有些不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话说清楚。”实在不行,可以向对方发出委婉的警告。如果对方不肯承认他曾经跟别人说过不利于你的话,你也不必戳破他,因为对方已经从心理上感到了自己的言语和态度的不当之处,这时你只要跟他说:“我想可能是我误会了。不过,如果以后你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你的目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这时你的心理优势已经确立,你就可以向对方发出化解矛盾的信号。因为,当对方成为你的“敌人”后,他会产生躲避的心理,会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场合碰面,但是否你在心里更加注意对方呢?因为要知道他的行踪以便避开,要知道他有没有在背后说你是非。所以,如果你想化解仇怨,不妨先发出点信号,找寻和对方碰面的机会,温和地注视他,看看他的反映,是尴尬?腼腆?躲避对视?还是怒目而视?只要不是最后一条,那就有戏。
如果你觉得这样直接向对方示好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的话,那你可以借助第三者。也许你很突然向对方示好,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居心。不妨借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机会说她几句好话,或向知道你俩关系的人倾吐反悔之意,相信总能传到对方耳朵里。只要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他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有“再见还是朋友”的心理愿望,对方也肯定有,毕竟“人之初,性本善”,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舒服。所以你所做的一切,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不定也甜在心里呢!如果是这样,你的“化敌”计划就大获成功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你和别人的关系搞僵,并不是涉及到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而更多的则是平常的一点一滴小事不注意造成的。所以,这就要求你首先培养这样的心理机制――小题大做,也就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把小事重视起来。
比如对方出于炫耀心理抨击你,那你即使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肯定会感到在心理上被伤害,你心理本能的反应就是还击,想办法赢回心理的平衡和优势,自然就和对方产生了对立情绪。其实,原本可能就是对方顺口一说,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而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用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件事,可能就会将事情的僵局在未出现之前就扼杀掉。但相反,只能是把关系搞僵。不如本着低调的心理,这样既会平息冲突,也会让他在体察到你低调的同时有所歉疚收敛。让人三分不为懦,愿意承认对方的长处,将为你赢得一个朋友。
许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比如,如果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你,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信任,但要是他从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私密,不要说,她肯定在心里认定是你出卖了她,也肯定会在心里不止千遍地骂你。因此,用你的诚心换别人的信任,加强你们之间的友情,那么,你们的友谊会促进相互思想认识的统一。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是巩固职场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不仅没有哪个同事敢跟你推心置腹,更会将曾经的朋友变成仇人。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度。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凡事具有包容别人的胸襟,绝不能逞一时心理之快。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人才齐聚你的麾下,将你的思想顺利贯彻下去。我们一般会对自己赏识和喜欢的人格外宽容,但对和自己顶撞的人有着心理本能的抵触和反感,甚至产生成见,这是很危险的。只要是对方本着对工作负责的心情和你发生冲突,那你就应该区别对待,你的宽容和大度会很快化解对方的怨气,使他们更加受到感动而加倍努力工作。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对于自己的忠诚者要包容,就是对于和自己有不同嗜好、主义或主张的敌对者,也要有包容的心。你会发现,包容是化解一切不快的最好良药。
今天的职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发现别人要把你拉下马,一定要勇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但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否则情况会更加糟糕。目前已不是可以独享功劳的时代,与别人分一杯羹,获得双赢的局面,才是现代职场人要学习的主要问题。
善用反对自己的人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以大局为重,甚至对个人的暂时损失也不计较,这是豁达大度的表现。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人生活在世上,不管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总有不顺心之事。当人内心矛质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除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易失调,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等,还常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倦怠无力、心绪烦乱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异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身在职场,难免会和人产生矛盾,发生纠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个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管理者,可能最常碰到的就是来自上级或者下属的反对意见。这其实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好事。
想想看,首先对方之所以向你提出反对意见,就证明你的想法有不妥当之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那这部正是你需要提高的地方吗?另外,从对方的角度和心理来分析,对方之所以能提出反对意见,证明对方用心研究了你的提案,这也正是对方对你的重视。所以,你应该放宽的是自己的心态,平衡的是自己的心理。你不应该一听到反对意见就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对方的意见,相信对你帮助一定不少。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光要听得进去反对意见,还要善于使用反对意见的人。
在1968年的美国大选中,基辛格是作为尼克松对手的智囊人物出现的。尼克松在吹捧自己的“老板”的同时,自然避免不了大肆攻击对手尼克松,他甚至在电台呼吁:“在所有候选人中,尼克松当总统最危险。”还挖苦说:“建议尼克松去做副总统候选人,因为他当副总统的经验很丰富。”总之,基辛格把尼克松算是骂绝了。但是,恰恰尼克松获得了大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37届总统。
尽管基辛格攻击尼克松,但尼克松捐弃前嫌,力邀基辛格加入自己的幕僚班子。在他上任后,曾两次亲自约见基辛格,甚至会谈中忘记了午餐。通过交谈,基辛格改变了对尼克松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其委以重任。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在对外政策上,尼克松比1956年以来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好。”基辛格对尼克松的宽宏大量和宽厚无私心怀好感,同时认为他识人的眼力的确高人一筹。
这一消息传开,各界纷纷赞赏尼克松的大度和气量。他的这一举措,也使得新政府一开局就赢得了喝彩,很好地提高了白宫的声誉。尼克松起用基辛格,正是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同时也利用了媒体的作用,改变了人们对政府的心理偏见,为新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开局。
作为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平易近人、心胸宽广、宽厚容人、虚怀若谷、与人为善的高风亮节。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能够对被领导者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心情舒畅地忘我工作。同时,对于领导班子群体形象具有示范作用。实践证明,主要领导者的开阔胸怀是凝聚整个班子的“粘合剂”;只有在领导班子内部创造和谐的民主气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才能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互不设防地讨论和研究问题。
善于使用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内心里反对自己的人,是《三国演义》识人用人的出奇之处。诸如孔明之用魏延,曹操之用司马懿,从而把唯才是举的思想推向完美无缺的境地。
气量也是一种力量。气量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拥有大气量者可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刘邦善用部下之长,才使自己夺得天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专横跋扈,结果自刎乌江。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襟,要有气量、有肚量,能容事、能容人、能容话,不计自己对他人之恩,不计他人对自己之怨。
作为管理者不但要善于团结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特别是反对自己的人。要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对相互间的纠葛和矛盾要善于淡化,善于遗忘,切不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要时刻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要有容人纳贤的肚量,敢于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更要善于容人之短、略人小过。就像刘邦所说的: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筹划粮草,我不如萧何。但张良、韩信、萧何皆能为我所用。这正说明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眼界开阔,胸怀开阔,才能团结各方面的人才一到干大事,成大业。别人才会对你更加钦佩敬重,才能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宽容是一种不需投资、保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一个管理者只有保持心理的健康,才能更理智和长远地看待事业和人生,也才能营造更大的成就。
不怕否定自己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被许多胸怀大志的人用来自勉。但通往塔尖的天梯太狭窄,并不是每一个胸有点墨的人都能顺利到达,所以,如何学会适时低头,懂得及时规避,蓄势待发,使自己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运用耐心和智慧成为最后的赢家。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没错,这个道理对普通员工适用,对管理者来说同样适用。作为管理者来说,由于自己的职业地位相较于普通员工来说,已经算是有所成就的了,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管理者必须时刻有低头的心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认可和自信,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独立地做出判断和从事行动。他才能够不怕否定、批评和指责,有自己内在的标准。他才能够不寻求赞许,不为了得到赞许而丧失自我。他才能够不停留在现在的安全感里,敢于展现勇气去追求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