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 >

第24章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第24章

小说: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根据你每位朋友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你交往的程度等,划分出朋友的类别。比如说“生死之交的朋友”、“可以谈心的朋友”、“可一起共大事的朋友”、“酒肉朋友”、“保持距离的朋友”和“一面之缘的朋友”。
为自己的人脉网做检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总而言之,要以一种比较清晰和恰当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脉网。

点评:
每个人都要经常的为自己的人脉网做检查和修补的工作,从而发现自己人际交往中的不足,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求更长足的发展。

8、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在积累竞争的今天,任何人一旦没有了可利用的价值就会像甘蔗渣一样,人见人嫌!所以,要想赢得别人的帮助,或者得到别人的器重,首先就要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谁不希望结识那些能力强的人呢?可以假设一下,有一个人,他对你冷漠,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他一有困难就跑来找你,这样的人你会和他做朋友吗?恐怕不会。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索取和奉献,而是彼此互求互助。
人脉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而非单方面的游说。当你发现某个人将会对你有利用价值,而主动去与之建立关系的时候,如果对方发现你不过是个腹中空空的草包,毫无利用价值,那么想必他对同你做朋友也不会有多大兴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朋友不讲交情,不够朋友。其实,引起抱怨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种需要何尝不是功利性的呢?由此可见,如果你想赢得朋友,那就必须在你们之间有种互利关系,这是牢固你们关系的一个根本。
人们常常说的那种没有功利性色彩的友谊,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抱怨别人是多么势力,而是应该多想一想如何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人脉就像一个网,每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点,有的结点非常脆弱,不能更好地连接更多的人。而有的结点则在整张网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连接起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点被我们称之为关键结点。毫无疑问,这些成为关键结点周围的人脉是丰富的,那么如何成为人脉网中的关键结点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被利用”的价值,这个词听起来好像过于功利了,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群体,在你利用别人的同时,他人也在利用着你的价值。虽然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以工作为例,有不少人对职场生涯感到心灰意冷。他们有些是在为公司效力了许多年之后,换来的却是老板冷冰冰的解雇通知。大多数人更加是自认朝九晚五的工作却到“老板不重视、同事不理睬”的结果,永远都只是小职员一个。
其实,这怎么能全怪老板呢?当你不能再为公司创造利润,当有更好的人员等着替代你,老板自然会毫不犹豫的解雇你,因为你已经没有了“被利用”的价值,或者被利用的价值已经非常小。所以,不要一味的责怪老板是多么残酷,你怎么能期待别人在请你吃饭,再“抬举”你?有谁会浪费时间去嚼甘蔗渣呢?
那些抱怨老板不赏识自己的员工,实在应该想一想如何让自己永远具有被利用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在每天埋头努力工作的同时,别忘记了随时要睁大眼睛,观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究竟有没有学到别人无可取代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就尽快去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员工与老板的关系一样,人之所以需要与人交往,多半时候,都是想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讲感情,也要有功利。可以说,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的。
当你身上连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的时候,恐怕你身边的朋友就会骤减。“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调子,哪里来的朋友?”这一句话,相当贴切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交朋友所遵循的双赢准则。

点评:
交朋友不怕被人“利用”,怕就怕自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因为没有“利用”价值的你,已经就破坏了人际交往中的双赢原则,这种失衡的人际关系是不能让你取得成绩的。唯有不断增强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才能让人际交往进行的更顺利。。

9、宁愿透支金钱,也不要透支“人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我们通常就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称作“人情”。而我们又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向来是很讲人情的。但是人情的利用也讲究原则和分寸,透支人情只会适得其反。
肖先生很上进,毕业参加工作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经过努力,他考入了一家大学攻读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兴奋不已的周先生在拿到上课通知时,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因为学校方面安排的课程居然是需要占用半个工作天的。而肖先生所在的台资公司从来都没有让员工每周半天外出读书的先例。公司同事听到肖先生读书这回事后都力劝他放弃这个想法。因为公司原先有位职员由于同样的情况,公司方面竟然无理由地将此人炒掉。炒人的通知上居然还如此声称:因为我们是公司,不是学校。
肖先生忽然想起去年曾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与公司的副总偶然相遇,很高兴的聊了一会,记得副总当时说了一句,“以后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并给他留了私人电话。肖先生决定试一试,晚上他鼓起勇气给副总打了个电话,委婉的说了他处境,请他帮忙拿主意。最终决定的结果令肖先生十分开心,公司破例批准了他的要求。这就是人情的力量,谁能说它的威力不够大呢?
虽然人情的威力很大,人情可以帮我们做很多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但是人情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水,任你来取自由的取用。相反,人情就像银行的存款,透支人情也是会入不敷出的。
当医生的张长明早在两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转学一事曾求过教委的一个同学,而且也送了些人情钱,可对方没要。这下可好,在接下来的二年内,那位同学便多次带着亲友、朋友来医院找张长明帮忙,有些事根本不能办,像半价CT、婴儿性别鉴定、高价病房算低价等等,着实给张长明出了不少难题。还了人情的张长明,后来就想办法渐渐疏远了这位同学,再后来两人就索性不再交往了。可见,依靠人情办事是有一定限度的,透支了反而令人很尴尬。
张先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几年来在文坛上也算小有成绩。后来接编某份杂志,由于那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高,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约稿。这些作家由于和他都有过交情,也都点头应允了。但是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他们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辞,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暗自纳闷。经过他的再三催问,其中一位终于坦白地跟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的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子做是在无度的耗用人情。”如此,他才恍然大悟。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的。我们说了它就想你在银行的存款,你存得越多,领出来的钱就越多;存得越少,领出来的钱就越少。你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你大忙,你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你的忙,这是因为你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
无度的耗用人情的结果如何?一般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会使你们之间的感情开始转淡,继而让他对你避之惟恐不及,那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情分就此断了。二是你在他眼中变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这对你是相当不利的。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单打独斗,有时还是要用到亲戚朋友,换句话说,要动用到人情存款。
那么如何动用才不至于“透支”呢?
做好估算,尽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先弄清你与对方的交情究竟有多少,人情究竟有多重,然后再掂量事情的份量,看看是否适宜找对方帮忙,千万不要没个轻重缓急。动用人情的次数要尽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那样,也会“情到用时方恨少”。
人本来是容易忘恩的动物,所以就是对方曾欠你一些人情,你也不可抱着讨人情的心态去要求对方帮忙,因为这不仅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还可能让这份到此结束。
人情储蓄不能即存即支。如果你急于找后帐,急于在这笔人情帐中得到回报,你就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你就会在找这笔后帐中既丢掉了人情,丢掉了面子,也丢掉了做人的原则和进退的分寸。
对一些斤斤计较的人要特别注意,你们纵然交情再深,也不可轻易找他帮忙,否则这人情债会就像在地下钱庄借钱那样,让你吃不消。还要懂得适度回馈,如果你不管不顾,动辄就求人帮你的忙,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你忙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若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耗费”。要注重长线投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大多的人情投资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果实,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赖需要一个过程。

点评:
有了人情好办事,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潜规则”,所以每个人都在致力于人脉关系网的编织。但是这张富有人情味的关系网编织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悉心经营,千万不可不计后果的透支人情,让你的人情存款愈来愈少。

10、恰同学少年,先忆往昔再求帮忙

毛泽东的一首词中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呢。恰同学少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人脉资源,千万不要白白浪费掉。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即使时间匆匆,你的音容笑貌一定还存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同学情至纯至真,像玉壶冰心,似清澈月光,让人心透明、生温馨。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寒窗苦读多年的同学,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与这样的同学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是稳固的人脉资源,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宝贵财富。
但是当初建立的同学关系,并不仅仅是为了日后享用利益,如果你与同学好长时间都没有见面,见了面就请人家帮忙,未免就显得太功利性了,最好的方法是先追忆以下美好的往昔,让你们的关系在无意中回到从前的亲密无间,然后再谈帮忙的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王宇航是一家钢材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听说某公司要进一批钢材,正在联系货主。王宇航于是和该公司联系,可当时已有数家钢材公司和这家公司联系过了,竞争十分激烈。王宇航通过调查该公司人员材料发现,该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竟是自己高中时的同学宋涛,虽然王宇航与他十多年没见面了,但是王宇航还是决定约见宋涛。
周末的晚上,王宇航和宋涛二人在海鲜酒楼相聚。见面后,自然是感慨万千,各自唏嘘不已。一阵寒暄后,王宇航就谈起了高中时的往事:“宋涛,不知你还记不记得,高一时我们的那次春游。那时真是天真烂漫,记得爬山时的情景吗?咱班的马颖怎么也爬不动了,让你拉她一把,你脸红得不得了,还不好意思拉人家!”
宋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那时哪有那么大的胆子,不比你,用一条橡皮蛇吓得女生们都不敢往前走了,还是我揭穿了你的诡计,把你的蛇扔到了山下,你还吵着让我赔来着!”说着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两个人又谈起了高中时的许多往事,不禁越谈越来劲,越谈越动情,两个人都落了泪。
时间已经不早了,两个人又聊到了当前的工作,王宇航顺势说:“我们公司最近有一批好钢材,质优价廉,听说你们公司正需要,怎么样,咱兄弟也合作一回吧?”
当时的宋涛还正沉浸在高中的记忆之中,一听到老同学有所求,自己公司又需要,二话没说,当即就说:“这不是太容易了嘛!回去我就跟销售经理说,凭我和他的关系,保证没问题。”果不其然,几天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王宇航顺利地签订了购销合同。
王宇航正是利用与宋涛的这层同学关系,先勾起对方的回忆,再顺水推舟,提出合作之事,宋涛也乐得做个人情,双方既增进了友情,又做成了生意,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在当今社会,同学关系是非常亲密,而且真挚的,毕竟同学相处的时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让人终身难忘。所以,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向同学求助,一般都不会遭到拒绝,更何况是双赢的事情了。
大多数走上社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踏入社会的朋友更多的都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的,很少再有像学校那样纯洁无瑕的友谊了。的确,当我们踏上社会,为着功名利禄奔波忙碌,因为利益的牵扯,我们才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而一旦利益消失,友谊也将不复存在。而同学之情却不同,因为不沾染任何铜臭气,所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在我们的心中,同学永远如同玉壶冰心,让我们怀念。
在这个缺乏诚信的年代,这种单纯的同学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十分稀缺的人际网络。同时,这也是维护成本最低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维护成本虽低,但却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一种投资。任何关系网的建立都是需要成本的,有人通过旅游来遭遇爱情,行万里路,花数万金。结识商业伙伴的成本更大,一张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卡几万、几十万的都有。
同学关系说到底只是学习消费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属于“买一送一”中的甜头,只是这种副产品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知识,作为副产品的“同学关系”其实是免费的。随便打开一个电子记事薄,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同学资源”。从某种层面来讲,这些往往都是潜在的“黄金客户”。
尽管同学中能成为铁杆朋友的不多,但能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忙的却不少。因为源于共同经历或学历,很容易就产生信任感。所以,同学之间的交往已经不是普通的买卖式的营销,而是更注重过程、更注重满意度的三维立体模式。比如节假日的互致问候、同学聚会、参加婚礼等等都是其中一些具体的表现。过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现在,递个信息,介绍个关系,给个机会也许是更实惠的互相帮助。
逆境中,同学是一把火,教你屡败屡战,永不放弃;顺境里,同学是一块冰,劝你头脑别发热,宠辱不惊;风雨中,同学是相携相扶的臂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