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泄反戳诵矶啾涫参笕肆粝铝颂嗫晒┨嘎劢杓拇妗!
帝业从这里开始
对于武则天早期的经历,人们早已经耳熟能详。她是并州文水人,十四岁进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在此期间又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唐太宗死后,她在感业寺出家,几年后被已经即位的李治重新接回皇宫,并赢得了他的宠爱和在后宫的绝对权威。有人说她的精明来源于父亲武士彠的商人生涯,但事情并不仅仅如此。武士彠曾为唐高祖的反隋事业立下功劳,因此受到李唐皇室的优待,已经从官商向新兴士族转化。而武士彠的妻子也拥有隋朝皇室的血统,因此武则天并不像反对者所说的那样出身寒微,事实上她应当拥有一定的优越感和贵族意识。
后世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位女皇的传说,比如“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传言,唐太宗因此还杀掉了一个官员,因为他的小名是“五娘”。传说当时著名的星象家袁天罡和李淳风都在这场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究竟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还是后人的附会,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十四岁的武则天在得知自己被选入宫中时并没有表现出惶恐与悲伤,面对痛哭的家人,她只是说:“谁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小姑娘在进宫初期已经抱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但至多只是想到成为妃嫔或者皇后,肯定还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一位女皇。
入宫后的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名为“武媚”,这个名字也是“妩媚”的谐音。她的漂亮乖巧不单赢得了唐太宗的欣赏,也让太子李治为之动心。当时的武媚服侍在唐太宗身边,时常会与前来看望父亲的李治见面,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年岁与武媚相仿,也许富有心计的武媚根本不想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已经步入暮年的唐太宗身上,所以从那时起,她就已经和李治建立起了不一般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并没有被唐太宗察觉。他身边的妃嫔太多,武媚可能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得宠。所以唐太宗没有注意到她和自己儿子关系的不一般,感到受冷落的武媚因此也与太子走得更近了一步。
几年之后,唐太宗逝世,武媚和其他未曾生育的妃嫔一起被送往感业寺出家。据说她在寺院里度过了一段清苦的生活,但以她的个性,人们相信她从没有放弃过回宫的理想,而是想出各种方法让李治尽快想起她,将她接回皇宫。在进入感业寺的最初几年里,已经即位的李治并没有把武媚接回宫中,有人说他在这段时间里忘记了她的存在,只是在后来的感业寺里的一次偶然相遇中才又重拾旧情。也有人说他们为了避人耳目,一直在暗地里来往,并在这段时间里生下了两个孩子。但无论如何,李治和武媚终究是在感业寺中重逢了,这为武媚的生活带来了一个转机。
在后宫中树立权威
正在这时,李治后宫里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宠,两人的争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赢得皇帝更多的好感,王皇后打听到武媚的消息,并派人将她接到自己的宫中,希望藉此表现自己的大度与善解人意,赢得皇帝的更多眷顾。武媚当然知道王皇后利用自己的目的,但她没有让王皇后如愿以偿,而是抓住这次机会让自己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此后局势的发展证明了王皇后的失策,李治在对王皇后表现出一些感激后,立即将所有的注意力转向武媚,王皇后和萧淑妃同时遭到冷落。而武媚则很快显示出富于心计的一面,她在后宫的明争暗斗中如鱼得水,很快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并将耳目安插到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探听她们的一举一动,让自己赢得绝对的主动。失宠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转而联手对付武媚,但并没有带来转机,武媚在后宫中的地位日渐上升。
在赢得了实际的恩宠之后,武媚盯上了皇后的位置。后宫中的争斗时常比官场更加残酷,而当几个角逐者都富有心计和坚定的意志时,这种争斗的结果就更加惨烈。倘若一方失宠失势,对手极少会给她们留下退路,只能面临打入冷宫甚至死亡的命运,所以踏入争斗漩涡中的人有进无退,不是踩着对手走上更高的位置,就是成为对手脚下的牺牲品。当武媚在后宫的角逐中占据优势时,她开始盯上皇后的宝座,这个名分会让她获得更多权力和更稳固的地位。
虽然王皇后没有子嗣,但也没有过失,李治没有轻易废去一国之后的打算。这时武媚生下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前往探视。当王皇后离开之后,人们发现小公主已经死去,这让王皇后百口莫辩,因为没有人相信作为母亲的武媚会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但许多年之后,当武媚用一系列狠辣的手段除去政敌、成为天下之主时,人们开始相信她确有杀死亲生女儿的决心。
因为这件事情,李治决定废黜王皇后,导致朝堂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辩。在不同意废后的大臣中,一些人与皇后家族有关,也有一些人位高权重,不愿意看到后宫中发生什么变动,从而对政局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改立一个皇后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许多中层官员却积极同意改立武媚为皇后,因为他们希望藉此机会赢得皇帝和新皇后的感激,为日后带来加官进爵的机会。就这样,一场风波从后宫中蔓延到朝堂和官场上,成了一场既得利益者和觊觎高位者的激烈争斗。支持废后者首先获得了直接的利益,被流放的官员甚至会因为支持武媚而被赦免和提升,而王皇后的亲属却受到打击,她的舅舅首先被降职,又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她和母亲又被指控使用巫术诅咒武媚,这些都让她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众人的意见中,著名的开国元老李世勣的态度格外有分量。他认为废立皇后纯属皇家私事,外人无权干涉。这位老臣的态度使支持武媚的势力占了优势,但他这时还想不到日后自己的孙子徐敬业会起兵反对武则天,从而给自己的家族带来了灭门之祸。
当这场争论进行到最后时,李治摆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即使是一个农民多收了庄稼,也会拿这笔钱来换一个更合心意的新妇,自己身为皇帝,更应当拥有选择皇后的权利。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很快被贬为庶人,但李治有时仍会感念起旧情,并打算将她们从被关押的地方重新接出来。获知这个消息后,武媚展现出残酷的报复心理,她认为这两个昔日的对手依然存在威胁,于是将她们砍去四肢溺于酒坛之中,在她的政治生涯中迈出了屠戮对手的第一步。
斜封除官唐史纪:中宗委政宫闱,安乐、长宁公主,及韦后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尚容柴氏、女巫第五英儿,皆依势用事。卖官鬻爵,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上官婕妤等皆有外第,出入无节。朝士咸出其门,交通贿赂,以求进达。
从幕后走上前台
在武媚成为皇后不久,她与李治所生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使得她的地位更为稳固。武媚与李治共育有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四个儿子和女儿太平公主,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们都因受到母亲的影响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迎来了坎坷的命运或是悲惨的结局。
现在武后开始对曾经反对她成为皇后的大臣们展开报复,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首当其冲。作为长孙皇后的兄长,他在政局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但他并不像自己的妹妹那样贤德宽容,为了将自己看中的外甥李治扶上皇位并清除其他皇族势力,他曾经主持发起了几次清洗,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吴王李恪、女儿高阳公主、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等人都在事件中死去。吴王李恪曾是李治的竞争对手,其生母是隋炀帝之女,他英武有为,与父亲极为相似,李世民也曾一度想将皇位传给他,后因长孙无忌阻挠才放弃。李恪同时拥有隋、唐两代皇室的血统,深得天下人期望,被迫自杀前,他曾经向天发誓说,倘若社稷有灵,一定会让长孙无忌遭到灭族的命运。现在他的诅咒成了现实,在武后安排下,李治接到了大量指控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虽然李治不相信将他扶上皇位的舅父会去谋反,但在一群希望从中获益的中层官员极力坚持下,他还是将长孙无忌流放边地。与此同时,其他一些曾经反对武后的官员也被牵扯进各种案件中来,许多人被流放或杀死,长孙无忌也终于被命令自杀。
这是一场互利的合作,受益的双方是武媚和一群希望获得晋升机会的官员,而受到打击的是政权中的既得利益者。经过几场清洗,许多昔日的高官和家族被消灭,站对了立场的中层官员们登上高位。新贵们身后的靠山正是武后,此时李治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甚至无法上朝或是处理国事,而武后则展现出她卓越的政治能力,很快将政事处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此后李治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但他的软弱再也无法与武后的精明相抗衡,不久之后,武后已经成为大唐帝国实际的统治者。
此时的李治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地位的尴尬,一些宗室和大臣不满于皇后拥有过多权力,也建议李治废黜武后。他们获悉一位道士常在武后宫中举行宗教仪式,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由上官仪拟好了废后诏书,准备付诸实施。但武后凭借密布各处的耳目很快获知了这个消息,她毫不畏惧地与丈夫展开了面对面的对质。像许多妻子占主导地位的家庭中爆发的冲突一样,软弱的李治根本无法面对妻子强硬的态度,最后只得声称一切全出于上官仪的策划,希望能藉此从尴尬的境地中摆脱出来。
这次冲突的结果是武后大获全胜,上官仪被杀,其他的参与策划者也纷纷被处决或流放,李治让出了更多的权力。当高宗上朝时,武后在一旁垂帘听政,将天下大事的处决权全部操纵在自己手中。除了清除政敌外,武后还做出了其他的一些决策,比如促成了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典礼。在筹备这场富有政治含义的仪式时,武后对程序做出了质疑,她认为妇女应当在仪式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于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武后率领妃嫔和皇族女眷们加入到祭祀典礼中来,向天下表明她在国家政治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她还利用编修书籍等学术活动机会为自己组建起智囊团,使他们成为自己政治活动中的得力助手。
亲情的微弱与无奈
在将大权尽可能收入自己手中之后,武后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来自家族内部的威胁。她正处在一个敏感而危险的位置上,虽然拥有高高在上的权力,却要时刻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是背后的敌人。当武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后,她的亲属们纷纷来到京城,成了长安城中的新显贵。但当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并拥有相对稳固的地位后,却开始对武后不再像当初那样惟命是从。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后发现自己的姐姐已经成为皇帝的新宠,而外甥女魏国夫人也企图效仿自己赢得皇帝的宠爱,以求获得同样显贵的地位和权势。武则天再也无法容忍亲人们的背叛,她的姐姐和魏国夫人先后死去,有人怀疑她们死于武后的谋害,但武后却利用这次机会处决了几名武姓亲属,理由是他们牵涉进了这起谋杀事件。
除了武家的亲属之外,武后认为摆在面前的威胁还有自己的长子,亦即太子李弘。这是一位提倡以宽仁治国的储君,时常对母亲处理政敌的残酷方式表示不满。他为萧淑妃的两个女儿长期禁闭在宫中无法出嫁而感到不平。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武后将她们嫁给了两名在宫中值班的卫士。人们看得出太子与皇后的政见时常不合,许多人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期望他的登基能够改变武后主宰国事的局面。但太子李弘不久便突然死去,他的死亡一直是一个谜,许多人认为他死于武后的暗杀,事后李弘被反常地追封为皇帝,尽管他从来都只是一位太子。
李弘去世后,武后与李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也表现出了与母亲政见的明显不同,于是很快成为武后的下一个对手。对李贤不利的各种流言和政局接踵而来,他的下场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人,并在流放地自杀。他生前留下了这样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他和兄长李弘成了最早的两个牺牲品,而在他们身后,两个弟弟也将迎来多舛的命运。
公元683年,高宗李治病逝,他和武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由于在他之上曾有两个优秀的兄长,所以从没有人想到他会成为皇帝,他也明显缺乏作为一位君主的必备素质。但他的妻子韦氏却和武后属于同一类型,她对权力所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自己的丈夫。即位不久,李显就将自己的岳父任命为宰相,在受到质疑和反对时,他回答说:“就算我把整个天下都送给他,又有什么不可以!”
李显的态度很快被报告给武后,于是李显在登上帝位仅仅一个半月后就被废黜,贬为庐陵王流放到湖北房陵。武后的幼子李旦受命即位,即唐睿宗。在武后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和次子已经死去,三子被流放,四子在皇位上维持着名存实亡的权威。其他对武后政权构成威胁的李姓皇族势力已经基本被清除,许多亲王和公主以谋反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或流放,余下的微弱力量根本不可能与她的强大势力相抗衡,幸存者只能忍气吞声或者卑躬屈膝才能获得暂时的平安。
突破一切限制
但正在这时,开国功臣李世勣的孙子徐敬业打起拥中宗复位的旗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在起兵初期,由著名的青年才俊骆宾王撰写的讨武檄文却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广泛流传于后世。这篇文章将武后与中国历史上最富阴谋而且祸乱宫廷的妃嫔们相比,并罗列了她屠戮亲人的种种恶行。檄文中充满了“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样富有强烈情感渲染力的文辞,最后用“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样充满煽动性的语句结尾,当武则天看到檄文后,不由得由衷赞美作者卓越的文采,并责怪大臣没有早日发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但这场叛乱从军事实力到作战策略都很普通,武后在平定叛乱时显得胸有成竹,她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决定宽恕协从叛乱者,奖励抵制叛乱的人们。所以叛乱仅仅在三个月后就被剿灭,武后借机处决了一批危险人物。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她决定在京城采取恐怖政策。根据大臣的建议,她采用了一种名叫铜匦的容器,专供投入告发信之用,因此铜匦被铸造成特殊的形状,信件一旦投入便再也不能取出。
也许武后的本意并不在于制造恐怖空气,但铜匦的使用、匿名举报甚至是诬告信的泛滥以及周兴和来俊臣等酷吏的大显身手,却将这段日子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恐怖的时期之一。酷吏们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去制造酷刑,官员们人人自危,只要遭到举报,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投入监狱,遭到最惨酷的刑罚,然后不得不按照酷吏们的摆布,招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供词,最后往往难逃死亡的厄运。在这次事件中被打击的人大多是中央政府中层以上的官员,他们被指控的罪名往往是叛乱,这也是最容易引起武后兴趣和警惕的罪名。在武后的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