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74章

12曹操大传-第74章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亲临前线目睹此情,他安慰着将士们,自责地说道:“灭武都时,降将都称张鲁的道教士兵作战力不强,今日亲眼见了,才知轻信于人的恶果。看来,不论什么军情,都得自己躬身亲临分析,才最可靠啊!” 
  以后十天内,曹操让部队轮番攻城十几次,进展仍然不大,而自己的军队伤亡的人数不断增加,粮食也逐渐耗尽。 
  经验丰富的曹操开始有些紧张了,对战事的全局掌握也显得力不从心。他对司马懿说:“我老了,脑筋也不灵了!”说罢,不胜唏嘘伤感。 
  刘晔考虑到军队征战太久,伤亡、疲劳困扰士兵,军心也涣散了。尤其是粮食已完,大军的补给成了第一危机,于是建议曹操撤军。 
  曹操左思右想也决定停止用兵。这段时间,最让他欣慰的是张辽击退了孙权的进攻,但是,据密报,许都有些士人、贵族正在加紧联络,想利用他在陇西之机进行政变,这又成为他的忧虑。他写了信叫御林军首领王必加强防范工作之外,也无其他良策。 
  最后,曹操作出了回师撤军的决策。他令贴身护卫官许褚,亲赴前线召回夏侯惇驻守山上的部队。由于部队分散山上各地区,所以集结的行动一直到入夜仍未完成。 
  曹操见许褚前去很长时间内没有回来,害怕有意外情况,他唤来刘晔说: 
  “请你与辛评亲自到前线去察看一下,许褚应该早就复命了,我很担忧……” 
  刘晔点点头,与辛评率数十骑快马,冲入黑夜中,马蹄声渐渐隐去。曹操在帐篷里坐立不安,几次走出来,翘首以望,盼望部队早点回来。 
  其实,刘晔与辛评出发的同时,许褚率队回来途中经过一个山湾,很偶然地发现了张卫的一个较大的隐蔽着的行营。张卫正在里面饮酒作乐,哨兵跑来报告: 
  “将军,有曹兵来劫寨。” 
  张卫大惊,推开窝在怀里的一个娇艳的女子,伸手之间撞翻了桌子上的酒钵。 
  他结结巴巴地问道:“曹军有多少人?” 
  哨兵回道:“还不清楚,由于天太黑,只能凭曹军的脚步声判定是一支人数很多的部队。” 
  张卫的这个行营只有很少人知道,他寻思道:“大概阳平关已失守,亲信被逮,故叛变我,并把我的行踪告诉了曹操,事不迟疑,先逃为上策。”张卫就率军向南郑方向的山区逃跑。 
  许褚听前哨报告了这一情况,大喜,挥刀拍马,冲向张卫的行营,到了那里,只剩下一片狼藉,空空荡荡的营寨不见一个张鲁士兵。许褚舍下空寨,率兵穷追不放。 
  阳平关内的士兵也听闻张卫逃跑,军心大动,开小差逃向南郑的人成群结队,曹军乘机拿下了阳平关。 
  当刘晔与辛评赶到时,曹军已大部分进入了阳平关内,刘晔高兴自不待说,忙修书一封,令亲兵火急送给正在翘首以待的曹操。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9)     
  曹军进入了阳平关内,也并非一帆风顺。夏侯惇与张鲁部将杨任展开了巷战。杨任力大无穷,在马上以一敌三,仍游刃有余。夏侯惇爱他英勇,在圈外劝他投降:“杨将军,我佩服你的忠义,欣赏你的武艺,如你投入曹公麾下,定会大材大用。” 
  杨任大声怒骂:“独眼匹夫休得啰唆!杨某乃大丈夫,只忠吾主,不事汉贼!” 
  夏侯惇大怒,率亲兵十人突上前去,乱刀猛搠。杨任不敌众手,受伤落马,被刀枪刺如烂泥。 
  张卫的部队败如山倒,弃守阳平关逃向张鲁驻守的南郑去了。 
  这次的胜利,是一件意外事件。曹操接到刘晔充满欣喜之情的信,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被雄赳赳的部将们簇拥着,进入阳平关时,才相信这是事实。但他内心里也难免叫声:“好险啊!” 
  曹操的部队进了阳平关,发现关内存有大量的粮食、活牛、活猪、活羊,(这是迷信的张鲁士兵“阻拦”曹军的东西)三军雀跃、欢呼,他们好久没有沾过腥了。 
  曹操也大宴众将,赐许褚三大碗酒,众将也纷纷向许褚敬酒,许褚立了大功,高兴之余,也就大喝猛啖,最后烂醉如泥。曹操这时也醉眼蒙眬,击碗唱歌,众将和着他沙哑、苍凉的嗓音,放开喉咙大唱,发泄着一年来征战憋着的一股气。 
  二○二张卫逃到兄长张鲁驻守的南郑,只剩下千余人了。 
  张卫到张鲁的住宅外,跪着把兵败之事详细告诉了兄长。张鲁扶起他,安慰其弟,但他知道阳平关已失,南郑已无险关可据可守了,曹操挥师而来,自己必败,遂第二次下决心投降曹操。 
  他的谋士阎圃劝告他说:“师君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投降,会被曹操认为缺乏诚意而归顺,遭到他的轻视,也将得不到好的待遇,因为你与他交换的筹码———汉中,将被他掌握于手了。现在不如暂时逃往益州山区避难,表示誓不罢休,决心抗争到底,之后,再和曹操进行谈判,这样就极有可能较有利的得到师君所想要的东西。” 
  张鲁听了之后,认为有理,从其言,就准备越过南山,逃往益州山区去。张鲁召开了撤军的会议。在会议上,许多官员建议张鲁烧毁城里的仓库所积的珍宝、粮食和一些军队器械,让随后进城的曹操只得到一座空城。 
  张鲁拒绝道:“我原本就想把这些东西献给朝廷,只是一直未找到好机会,如今远走山区,也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真正想和朝廷对抗到底,府中的财宝物资属国家所有,怎能心怀歹意毁灭呢!” 
  张鲁的话搪塞住仇视曹操的官员,他不毁府库,在政治上无非就是向曹操暗送秋波。 
  张鲁果然把府库妥善封存,派了一些老弱残兵守住,然后退入益州的山区中去了。 
  曹操征汉中的时候,成都府的刘备、诸葛亮也曾得到这个情报。诸葛亮曾对刘备说过:“曹操想先下手征服汉中,是害怕主公从该处北上,威胁关中。看来,汉中的张鲁孤掌难鸣,主公何不遣使到张鲁处,双方结好,共同抗曹呢?” 
  刘备此时刚定益州,军政大权还未彻底安定,不敢出兵去汉中争土夺地,出于无奈,只好派使者到汉中去争取张鲁,或者去声援张鲁,从政治上去威胁曹操。 
  但是,蜀国的西北方道路崎岖,使者走了几个月,才到达汉中地区,这时听到张鲁兵败的消息,预计的那一切顿成泡影,不得已又跋山涉水重返成都。 
  曹操在张鲁不战而逃的顺境下,一兵不废,占领了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的珍宝粮食。曹操向守府库的张鲁士兵大力称赞张鲁的德行,特遣使者到山区慰问张鲁。 
  汉中地区历时将近一年才夺取,士兵们久在外面征战,归乡之情日浓。曹操决定召集谋士讨论班师回朝和治理汉中地区的会议。 
  主要参谋刘晔、辛评、司马懿等人全到齐了,坐定之后,曹操就先让大家各抒己见,以便他作决策。 
  司马懿说:“张鲁已成丧家之犬,在老林深山中惶惶不可终日,他气数已尽,汉中可定了。但益州刘备恐想一沾汉中肥泽,主公需派一支劲旅驻守这里。” 
  刘晔听了司马懿的话,受到启发,略略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汉中的最大敌人莫过于刘备,仲达提出派劲旅驻守于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张鲁经营汉中多年,地方实力派都听他的调度,何不用丞相历来使用的方法,招安他们,封他们官呢?但是必须去掉他们的军权。” 
  刘晔的话令众谋士不约而同点首。曹操沉吟半晌,捋着胡须说:“刘备暂时还不敢出川,张鲁降顺也不成问题。但汉中的实力派、富绅随时会拥戴张鲁牵头谋反,张鲁那时不干也不行。洛阳经过战火的毁灭,至今还是一座毫无生气的城市,我想把汉中的几万富户迁移到洛阳,一便于管辖,二便于充实洛阳,诸君意下如何?” 
  众谋士自然称善。接着又分工去做曹操说的事情。 
  九月,曹操用重金收买了陪伴张鲁躲进大巴山中的七个军队将官,这些将军归顺了曹操。张鲁本人一直支撑到十一月,在曹操几封辞恳意切的书信催促下,才带猛将庞直、程银、侯选等才到镇守南郑的曹操大本营投诚。 
  曹操率文武百官出营迎接张鲁。张鲁见一位着布衣布袍,两眼炯炯有神,身短须长的人,被众人簇拥着向他迎来,知道就是曹操来了,忙趋前几步,跪于地,双手拱道:“丞相,张鲁请罪来了!” 
  曹操紧上几步,扶起张鲁,柔声道:“快快请起,折杀老夫了。” 
  张鲁被曹操携起,转回大本营。庖官早已杀猪宰牛,整治老酒,款待从山区饥寒交迫困境中来归顺的张鲁及部下。 
  曹操在席上劝张鲁饮酒,不谈战事,只言政治,话语大而无当,空之又玄。 
  第二日,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也皆封列侯。张鲁的谋士阎圃虽然阻止张鲁归降,但曹操认为他能紧守立场,为主帅作最好的打算,与主帅同甘共苦,尽于职守,因此也封他为列侯。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0)     
  曹操这种“秋后不算账”的开明政治态度,使曾帮助张鲁的汉中各郡县的首领而安心不少,这些人安下心来,汉中的老百姓才能迅速恢复生产。 
  十二月初,曹操把汉中的一切事宜安排好,留下张鲁率五千余精兵守南郑外,班师回朝了。曹操征讨张鲁,未攻下阳平关之前,或乘坐骑赶于军前,带头披荆斩棘,或亲自卷裤脚涉涧水而拒绝部将的扶持。但是平定汉中以后,回归途中却感到身心太疲惫,非躺在车与软席中不能行军。为此,他曾在车中悄悄叹息:“老啦!不中用啦!” 
  曹操回到邺城,汉中由他指定的行政长官袭绥按照他的迁移汉中富户到洛阳的指示,开始以半自愿半强迫的行为,驱使这些人移民。 
  曹操班师后回到邺城,汉献帝主动从许都到邺城来嘉慰曹操。汉献帝这一举动,在北方的政治派别中抛起了轩然大波。老式士大夫或忠于朝廷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有伤献帝的权威,对曹操的责骂暗地里相当盛行,但在曹营,忠于曹操的少壮派军人,文士却认为献帝名存实亡,曹操该趁早称帝。其中刘痹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敦促曹操早点行动。曹操回信公开表示:“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如果有人认为我有能力行周文王之事,可能看错了人吧!”但是曹操在其他场合又一再表示他决心“奉戴天子”到底,这样,他的自相矛盾的说辞令忠于朝廷的人,或者忠于他的人都感到不知所措。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共识的———汉献帝仅是一个幌子在曹操手里摇来摇去发号施令。 
  在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初,曹操准备班师回邺城时,刘晔和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趁机攻入益州。 
  司马懿说:“刘备以阴谋夺取刘璋基业,不少蜀中大族人家颇不服气,而且目前刘备的防线远及江陵,军力分散,是攻打他最好的机会。如今大军已克汉中,益州必为之震动,大军压境下,他势必瓦解。自古圣人能够成功在于不悖时机,请主公立刻采取行动!” 
  曹操挺欣赏这个经略满腹的司马懿,他听着他们吐露着积极争雄的话语,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心里颇为高兴。不过他深知汉中之役是侥幸得胜,攻打益州哪有那么简单,何况刘备更非等闲之辈。 
  因此他笑道:“仲达,你的话当然很有道理。我从青年时代就有统一全国的雄愿,但至今仍只占据北方半壁河山。人生之痛苦,皆来于不知足,何必得陇望蜀呢?” 
  刘晔虽听曹操有这种表示,但他仍劝曹操道:“主公,刘备乃人中俊杰,其行军打仗不谙军法,但他的政治野心不可小觑,从败局中翻身,坚韧不拔,于艰辛中取得了蜀中。正如仲达所言,他刚涉足蜀中,人心未附,今破汉中,蜀地必为之震动,我军挟势征杀,刘备之势必会衰竭。以主公的雄才大略,英明之指挥,挥师进川,将无坚不摧,无师不克也,若学惫马局促方丈之厩,坐失机会,以诸葛亮善于治国,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蜀中民心不久归顺他之后再举征讨,恐怕得胜不易啊!世人皆知蜀道艰难险峻,如等双方实力相当再寻机歼之,想要胜利更困难了。我认为,今日不除刘备,必为后患。” 
  曹操只顾笑而无语,刘、司马见说他不动,就准备告退。这时,曹操叫住刘晔:“你既然来劝我急于攻刘,但必先收集他方的军情,来日再做决定吧!” 
  刘晔二人有些怅然,在回各自的行营路途中琢磨着曹操的真正意图。 
  七天后,曹操与刘晔、司马懿、张郃、许褚等人到南郑郊外打猎。这里的麝很多,据说雄麝的肚脐里分泌出一种黏液,睡觉时会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麝的肉也鲜美。曹操纵犬从森林中撵出一只矫健的麝,张郃眼快,“嗖”的一声,麝应声而倒,全场的人无不喝彩。黄昏时候,这一队人满载而归时,一个校尉推着一个蜀国来的奸细来见曹操。曹操令人把他押解归营。 
  红烛下,刘晔、司马懿等人用酒菜款待那名奸细,待那人吃饱喝足之后,司马懿就对他说:“丞相爱你不畏险难承担侦察事务,想招致你于麾下。如你如实相告蜀中情况,我们给你晋爵升官。” 
  那蜀人狡黠的眼光一闪即逝,接着吞吞吐吐地说道:“小人蒙丞相不杀之恩,如不把实情说出,便猪狗不如。益州自刘备占据以后,全州因汉中剧变而震动不已,一日之中,甚至有,有,有数十回事变,虽然对叛乱者采取高压冷酷之手段,但依然控制不住动荡的局势。” 
  刘晔听他断断续续的话,观他闪烁不定的眼神,心里疑窦不断。但他并不露怀疑的声色,叫侍从安排蜀人酒后的住宿。 
  当蜀人走了之后,刘晔和司马仲达去曹操处汇报,曹操站在烛盘边,用剪子剪去蜡烛过长的一节芯子,屋里的光线暗了下来。当刘晔把情况告诉了他,曹操突然转过身,双眼略带笑意,问刘晔道:“你对这个消息如何看待?” 
  刘晔沉思了片刻,最后表示:“蜀中已定,不可击也。” 
  曹操又问司马懿的看法,司马懿还猜测不出,曹操说:“如果故意放松对那蜀人的看守,他今夜逃遁,就可以证明消息是假的了。” 
  第二日,那蜀人果然逃遁,司马懿对曹操的料事如神佩服得心服口服。 
  曹操不轻信别人提供的假情报,对军事行动审慎而不冒进,显现了他在军事上超人的智慧。所以回师时,他只派了重兵镇守汉中而已,但这也表现了曹操青年时代积极进取的热情在这时已经被“水盈而溢”的思想取代了,他的霸主之光少了耀眼的色彩;或许他对天下三分的看法已成定势,后来他回师加紧安排曹家班底的计划而不积极用军,便是他不想当天下霸主或不能当天下霸主的有力证明吧!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1)     
  二○三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少壮派及忠于他的武官推戴下,要求汉献帝刘协给他晋爵为魏王,这一事件激起忠于汉朝廷的士大夫崔琰等人的强烈不满。崔琰在公开场合抨击曹操有篡权的阴谋。他说:“曹公早在建安十五年冬天于铜雀台上,述其平生理想,我还记得他的几句话:……我如今身为宰相,位极人臣,已超出我平生夙愿太多,因此我很坦然……如今有人怀疑我权势过大,一向又不信天命之说,怀疑我有某种政治野心,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