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曹操大传-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鸺爸富樱亢敛皇涓懿倌切┚榉岣坏拇蠼!
曹操回营后在总结这次战斗的时候,称赞陆逊不已。但他指挥了一天战斗,显得有些疲惫。众将官因部队损失惨重也感到心情郁闷,曹仁尤其感到羞愧,曹操委他封疆大吏的高位,他的确战功赫赫,打了不少胜仗,这次栽在初出茅庐的陆逊手上,实在令他不服气。
他向曹操请缨道:“魏王,请让末将领一支军再向孙权搦战,杀了陆逊,以其首级告慰死去的众将士。”
曹操摇摇手,说道:“今次战斗,我们没有规划好,才招致这个结局。我常对你们讲‘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道理,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算计其利害;‘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利害算得清楚,自然能够通于机变,一切不受既定的思考及原则限制,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我所主张的东西,我却没好好实施,唉,真是丧气!”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曹操军事上一贯主张的“机诈”。众将士听他一番独特的带有理论性的教诲,如醍醐灌顶,立刻明白曹操现在的心境了。
孙权的实力已不弱,若想硬对硬,的确是两败俱伤。曹操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术敲了孙权一下,双方就只在对峙而已,实行冷战。
孙权自知战曹操不过,更因荆州问题与刘备的矛盾日深,孙刘联合的关系已经破裂,他就拟定了一个北亲曹操,西排刘备的战略。三月,他派使者到曹营中议和。使者徐详持孙权的投降书直接交给曹操。曹操也立刻派使者表示和解之意,双方正式结束赤壁之战后连续长达十年的战争。曹操把二十几支大军布防在汉中、襄城、合肥一线,自回邺城。终曹操之世未再对孙权用兵。
二○六 曹操班师回邺城的途中,他的头脑开始酝酿一个关于建立曹家班底的计划。他对自己创业之初到现在位极人臣的经历梳篦似地想了一遍,他知道自己创业时期的伙伴如荀彧、荀攸、郭嘉、崔琰、毛玠是因为他提出义兵勤王,拥戴天子的号召而归顺他的帐下的。这些人骨子里是忠于汉王朝的,明知汉王朝已到日落西山,他们仍对它痴迷,曹操暗地里送他们一个“迂”字。
自曹操当上宰相后,他提拔一些年青后辈,如华歆、刘晔、司马懿等人,这些人又怂恿他废去献帝,自立为王。这一辈人急功近利的意见,曹操不想立刻采纳,他想的是他这一代是只做“文王”,不做“武王”的。
曹操回到邺城时,儿子曹丕及众弟率文武百官出来迎接。
曹操从车辇中下来,曹丕、曹植等跪着问安。曹操扶起他们,一一审视儿子们。
曹丕脸色平静,举手投足具有谦谦君子之风。曹植面带潮红,呼气吐纳时,曹操嗅到了一点酒气,曹操眼睛中闪烁着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怒意。他也不好在百官之前责备儿子,转身重上车辇,在百官簇拥中回到魏王府邸。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5)
曹操回到邺城,几个月内未到许都去一次,献帝那边的事务由华歆全权处理。他深居简出,一方面调养多年征战后相当疲惫的身心,一方面思考着建立曹家班底的问题。
六月,曹操把邺城和许都的心腹官员召集于魏王府邸开会,正式着手组建曹家班底。
魏王府大厅中,曹操端坐在上位,四个儿子立于他的身后。
刘晔、华歆、司马懿、杨修、杜袭一班主要文臣谋士坐于左侧,王必等武官坐于右侧。
待这些人入座后,休养后恢复了精力的曹操就向众人说道:“建安十九年,我曾因朝廷缺乏人才下达过‘敕有司取士物毋废偏短令’,说过只要是‘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的话,曾举例诸如像陈平、苏秦似的人无德,只要有才也可录用,现在我仍持这种看法,我已老迈,求才若渴,请诸位出谋出策,推荐这样的人才。”
与会的人几乎都是忠于曹操的官员。他们从前参加会议从未见过曹操郑重地把儿子们叫来相陪的场面,现在曹操讲话中把“我已老迈”说得分外响亮,他们都极聪明地领悟到曹操暗示的东西了。
刘晔率先发言:“魏王待才诚挚,古今无出其右。大家素知魏王‘唯才是举’的原则,所以北方有识之士,无不趋归帐下。但‘唯才是举’似乎也有泥沙俱下之可能。”
华歆接口道:“不错。知人善用莫过曹公,但有人也会不识抬举,受人之恩反不相报,却极尽毁谤之能事,崔琰之辈,纵然有才,也无益处。”
司马懿道:“仲达愚钝,蒙王抬举,方可效马前马后,我尤痛恨饮水不思其源之小人,但愿魏王为此严格择才。”
曹操知他们已明白自己的用意,就把曹丕及曹植几个儿子一指,说道:“诸君辅佐我打下半壁河山,功高劳苦。但我毕竟年迈,虽有老骥之心,但人生几何,望诸位多给吾儿指教,增长治国见识。选拔人才之事,我意还是不拘品行。昔日伊挚,传说均贼人出身,管仲乃桓公车囚,然彼等皆得重用,国运因之振作,兴盛;萧何、曹参乃小吏,韩信被誉为游手好闲之徒,陈平更是臭名满天下,众人耻与为伍,但他们终能助汉高祖立大业,定天下。”
曹操说到这里,回头看看儿子们,接着又继续他的演讲:吴起的大名传扬千古,但他喜争权柄,为达目的杀妻也为之,散尽千金求一官半职,连母辞世亦不奔丧,如此德行之人,却在魏国统率大军为将时,秦军不能东进;在楚国为相,韩、赵、魏三晋不敢南征,可见他于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曹操的这一席话,整理出来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魏王府发出来的《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
开完会,杨修与司马懿出了魏王府邸,司马懿邀杨修至他家饮宴。
杨修善饮健谈,才思敏捷,在曹营人皆尽知,他与曹植交好,也得曹操青睐。司马懿与杨修对饮几杯后,两人的话题就围绕今天的会议侃开了。
杨修快嘴,憋不住话:“仲达,魏王今天所谈一切,是为他后人接替基业安排班底。但魏王虽立世子曹丕,却器重曹植,你估计一下。享他基业之人将是哪一位?”
司马懿为人谨慎,说话小心,他说道:“魏王立曹丕已成规矩,更改不大可能。曹植很似其父,但他饮酒放纵早就受过魏王训斥,魏王基业岂能给他,况荀攸贾诩多次陈述过立世子之利与害,魏王听从彼等建议,亦是深思熟虑过的。”
两人边饮边谈,由曹操继承人谈到魏王府人事安排的问题,直至大醉,方才安歇了。
曹操在这天夜里也在为人事安排绞尽脑汁,三更天了,他还在思考。
那时正是夏季,室内酷热。曹操踱出府门,倒背两手到花园里纳凉。花园里的七里香散发出幽香,一只又一只小小萤火虫拖着忽闪忽灭的亮光飞来飞去。一名侍女给曹操安了一把逍遥椅在花园一块空地上,沏上香茗,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曹操坐上椅子,仆女用纨扇替他扇风扑蚊。不知是天气酷热,还是曹操内心焦躁,他只觉汗流浃背,难受已极。
天空无星,无月,黑漆漆的。看样子仿佛是要下暴雨的夏夜。
人老了,就极容易回想青壮年时代的“金戈铁马”。曹操此刻的心绪早已飞回到三十年以前的时代去了。他仿佛看见了他在官渡之战后,风华正茂,战将云集,谋士归附的情景。他每到一地,就吸收当地的人才。他以不囿地域观念,派系观念的人才政策出名。初据兖、豫两州时,陈留、汝南、颖川名士郭嘉、二荀、杜袭、孙资来到了他的帐下;即使东方的徐、扬两州,不少名士慕他的英名远途投入他的帐下,特别是扬州人刘晔、蒋济、胡质来了,徐州人陈群也来了。
曹操正把这些事情细细回忆,仆女的呼唤打断了思路:“启禀魏王,请移驾室内,天即将下雨了。”
曹操抬头一望天空,远处刺眼的闪电正迅疾地撕开黑沉沉的夜空。隐约听得远处有沉闷的雷声。花园的草木在一阵小风拂过后,仿佛惊魂不定等着什么。
曹操与仆女刚跨上台阶,小钱般大小的雨点从天而降,霎时,头顶上炸雷“轰”地响起,闪电如雪亮的巨蛇曲曲弯弯一闪而逝。雨更大了,风猛刮起来,房间里的帷帘也被吹得像船上鼓满的风帆。亮着的蜡烛吹熄了几次。
闪电、滚雷、暴风,大自然越来越肆虐无忌。
曹操心潮起伏不定,他睁着大眼寻找一闪即逝的电弧。那电弧不是一把刀吗?他想到:如果天空是一具活生生的肉体,闪电的切割也就见效了。
生于乱世,双手不想沾血就去做傲视群伦的英雄,能够吗?他反问自己。突然,他怀念起荀彧来了,紧接着崔琰、孔融等人纷至沓来,曹操并不怕这些“冤魂”,他至今还恨孔融,他想起孔融讥笑他的情景来。“孔融该杀。自以孔氏之裔,清议莫名,于国无补,实为狗屎。”但曹操对荀彧却始终念念不忘。
这一夜,曹操通宵不眠,那心就如同恶劣的自然天气一般契合。天快亮时,风雨住了,他推开雕花窗棂,雨过天晴的清晨,空气如过滤一般清新,朝阳灿烂,百鸟歌啭,树木舒卷,绿意盎然。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6)
昨夜郁闷,沉重的心情居然一扫而空。昨夜脑海中呈现的一张张故人的脸庞悄然逝去,另一批人走进了他的脑海:贾诩、刘晔、司马懿、辛评、杨修、桓阶、王琰、杨沛、御医脂习、邢贞等一大班文臣;另一批又是曹仁、曹休、曹真、曹睿、夏侯渊兄弟、徐晃、于禁、张辽等武官。
他舒了一口气,想到:我曹家的忠心耿耿的人才济济一堂,这些人只要因才施任,国家还有什么不能治理?
曹操高兴起来,叫来乐妓,在清晨中命他们鼓琴吹筝,抒往年写的诗歌,重温起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唱得慷慨激昂,浑然忘记了昨夜不曾一睡……
贾诩、刘晔、辛评等人在过了七天之后,用文告的形式把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布告于官署、大道边,轰动了不少州郡。
依据曹操的意思,魏王府的幕僚很快就拟出了一个曹家班底的名单:
文官方面:贾诩、刘晔、张既、王琰、钟繇、邢贞、司马懿、杜袭、蒋济、胡质等人。
曹家子弟及武将方面:曹仁、曹洪、徐晃、李典、牵弘等人。
曹操确立了这样一个班底之后,他终于完了一桩心事,心情颇为轻松。这是他有生以来在政治上花功夫最多的一件事,尽管如此,他仍有预感地对刘晔说过:“我和刘备、孙权面临的政治局面不同,我之困扰较他们为重。刘备号称汉室之末裔,旗号易打。孙权三世营造江东,吴人贯于称他为王。吾于汉室之中,老迂士人颇多,忠于名存实亡之汉室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根治,祸起萧墙之事,不得不防。”刘晔为曹操后期活动中最为重要之谋臣,他不似忠于曹氏之其他士人那样急功近利。他理解曹操之苦衷,因而曹操最喜与他交谈。八月,《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为主,曹操启用了一大批新涌现出来的英才,分配去给曹丕、曹植兄弟工作,这样,曹家班底总算逐渐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曹操选定曹家班底之后,为了让儿子和这些将帅多接触,曾以打猎为幌子,带子到幽并等州,以及襄城、合肥等地。
曹操对他的四个儿子有相当精妙的评价,他说曹丕“深沉早熟,文武全才”,说曹彰“黄须猛将”,说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凋劝,饮酒不节”,说曹熊“平庸随流”,从曹氏四弟兄的行为看来的确如此,真是应了“知子莫过父”的俗话。
曹彰与其父长相相近,身材短小,体格却非常粗壮,擅长于弓箭及骑术,腕力奇强,可以空手格搏猛兽,长得一脸黄胡须,非常的勇猛强悍。
曹彰嗜武成癖,对书籍一点兴趣也没有,连曹操都大感头痛。
曹操曾几次告诫他道:“汝不读书而玩弄弓马。这等匹夫之勇,怎可为顶天立地、一呼万应的大丈夫?”
曹彰大声答道:“父亲,我只想成为大将,与卫青、霍去病一样,镇守边关,策驱十万众,纵横天下,读书有甚用?”
后来曹彰曾独自征战过乌桓,他身先士卒,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喜爱。
曹丕从小个性较深沉,外表温文恭厚,在曹操的调教下,很早就立了志向,树立了理想。他常被曹操带在身边,因而得到不少文武全才的教育。曹丕五岁就习弓箭,六岁练武乘马,并受过非常严格的剑术训练。他在习武的同时,在曹操的指导下,文事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熟读了《诗经》、《论语》,《五经》中的经、史、子、集四部丛书,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史记》、《汉书》、诸子百家几乎都阅读过。曹丕这些功夫都是曹操所期望的,他也了解父亲的一番心思,因之养成坚毅的性格。
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公子,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不喜爱华美服饰及车马,更讨厌繁文缛节,他不像曹丕爱慕气派。曹操喜爱这个儿子,但觉得他是情绪化很浓的人,不能委以重托。
二○七 曹操带曹丕及曹植去北方牵弘处打猎的事发生于初秋九月。
牵弘乃北方少数民族的首脑,在曹操北征时归附于他,忠贞可靠,他为曹操牢牢控制住幽并两州大片土地。
当牵弘闻说魏王前来打猎之事,早就出城百里之外迎接,曹操执着白发苍苍的牵弘的手感慨万分:“牵弘将军,几年不见。我等皆须眉灰白,时光不留人啊!”
牵弘恭敬地答道:“大王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岂是牵弘能比的呢?”
曹操把两个儿子引见给牵弘,牵弘对少主毕恭毕敬地客套了一番。
晚上,曹操与牵弘两人单独于帐篷内饮酒,曹操问道:“吾儿丕、植,你对彼等有何看法,请直言勿见外。”
牵弘乃豪爽汉子,但在为曹操参谋立少主之事却表现得异常精明:“世子老练沉着,文武全才,堪担重任。”说完就左顾而言其他。
曹操听他言语简洁,知他认同曹丕,于是唤过曹丕向牵弘拜谒。
第二日,曹氏父子与牵弘执鹰唤犬,驰骋于北国的草原上,逐鹿射兔,田猎之乐自不言说。
曹丕尤为快乐,为了显露其射技,不吝金羽银翎,一支又一支射向惊慌四逃的野狐、麋鹿。十月,曹氏父子回到邺城,略事休息,又启程去襄城巡视去了。曹操只带曹丕到襄阳城,这时孙权与刘备已发生严重的矛盾。
曹氏父子在曹仁驻扎的襄阳城行营住了三天后,召集合肥一线的亲信徐晃、张辽、李典到襄城分析目前军事情况。
当这些封疆大吏来到了襄阳城时,曹操分别设宴款待他们,趁机让曹丕去接触他们。
曹操偕曹丕坐在上位,他扫视众将一圈之后道:“春季与孙权苦战一场,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