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或经历,还有一些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蒲松龄在谈创作过程时说:“才
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
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①蒲松龄对《聊斋志
异》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自述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②在人妖鬼怪之间,寄托着作者的
爱憎,有对现实的愤恨,有对理想的追求。
《聊斋志异》的版本主要有:手抄本,仅有半部;铸雪斋抄本(1751年);
青柯亭本(1766年);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 (1962年),此本较为完
备,共收491篇。
《聊斋志异》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也表现了
… Page 72…
理想。首先是爱情内容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占全书的主要份量。这些追求爱
情自由的作品,通过人与鬼狐之间自由恋爱的描写,表现了男女青年的爱情
理想。其中几番欢笑,几度悲泣,浓浓的爱,深深的恨,达到了以情为真,
唯真能合的境界,打破了人鬼的界线。因而这类小说大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
思想,当封建礼教成为爱情的障碍时,便会发出强烈的反抗。《青凤》写了
一个缠绵多情、追求爱情的女子形象,青凤是一个孤女,她被叔父以封建礼
教严加管教,因此行动谨小慎微,遵从伦理道德。但是一旦产生爱情,也敢
于背着叔叔来见情人,她说:“幸有夙分;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益矣。”①
然而叔父终将他们拆散,使他们不能相见。后来青凤为情人所救,结为夫妻,
终成夙愿。《香玉》的主人公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可是白牡丹花被
人挖走,黄生不能与香玉相会,痛苦万分,日日去哭吊,最终感动花神,使
他们二人得以相见。除了这一类自由恋爱,得以相聚的小说之外,还有一些
小说偏重于表现人物反抗性格,在反抗中即表现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表
现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摧残。《鸦头》写的是一个孤女,被她贪婪
的母亲所逼,沦为风尘妓女,但她并不甘心过如此悲惨的生活。她爱上了王
文,主动提出要和王文一起私奔。他们来到异乡开办小店,自食其力,过着
日获赢余、顾赡甚优的美满生活。然而美景不长,她被母亲捉回,并幽禁鞭
挞,但是她矢志不二。后来她的儿子与王文相聚,一同杀死了她的母亲,救
出了鸦头,夫妻终得团圆。小说对女性的不幸遭遇,描写得非常凄婉,令人
涕泪纷纷。
“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
如历年岁。君如不忘汉上雪夜单衾,迭互暖抱时,当与儿谋,必能
脱妾于厄。母姊虽忍,要是骨肉,但嘱勿致伤残,是所愿耳。”①
残酷的迫害,不屈的意志;悲惨的呼救,善良的心灵,这一段文字较为
集中地表现了孤女鸦头的性格和遭遇。《细侯》是另一篇具有反抗思想的小
说。妓女细侯与穷书生满生相爱。满生为了赎出细侯,向朋友借钱,不曾想
朋友已经被革职。满生只得在当地教书,后来又含冤入狱。这时一个商人看
好了细侯,就买通了官吏,把满生长久地关在监狱,不让出来。商人又伪造
了满生书信,骗娶了细侯。后来满生出狱,揭穿了商人的诡计,细侯和满生
一起私奔。
抨击现实的种种黑暗现象,是《聊斋志异》的另一主要内容。在这类作
品中,有的描写了社会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有的把笔触深入到官
吏的灵魂底层,揭露其丑陋;也有的写了乡绅富家勾结官吏欺压百姓的现
象。另有一些作品则写了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促织》是围绕蟋蟀发
生的悲惨故事,由于皇帝喜欢斗蟋蟀,在民间强征善斗的蟋蟀。成名因为供
不出善斗的蟋蟀,被官吏打得头破血流。后来总算捉到一只,但是被儿子不
小心弄死。儿子害怕父母惩罚,就投井自尽。夫妻二人见儿子死去,痛不欲
生。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死去的儿子变成了一只枭勇无敌的蟋蟀,被
… Page 73…
献入皇宫,皇帝大喜,那些进献的官吏备受赏赐。这是对封建统治者荒淫生
活的血泪控诉,成名一家的悲,是下层人民苦难;统治者的喜,是用一个孩
子的生命换来的,因此小说中的或悲或喜都是这一出悲剧的深刻揭示。《梅
女》是一篇写一个少女死后冥中复仇的故事,其复仇的行为,充分表现出反
抗的精神。梅女的父亲捉到一个小偷,送交典吏。典吏受了小偷的贿赂,反
诬梅女与他私通,并且要把梅女捉来检查,梅女气得自缢而死。梅女死后,
在冥界寻机报仇。一天典吏来见封某,忽然梅女和一老妪出来,老妪大骂典
吏;梅女用长簪刺他。典吏回家后患头痛,半夜死去。 《席方平》中的席方
平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形象,为了伸冤受尽种种酷刑。可是他仍要报
仇,直到大仇得报,才肯罢休。
对科举制度的剖析批判,是又一大内容。蒲松龄自己出入科举考场数十
年,对科举的种种弊端了如指掌,因此写得也异常深刻而真实。从当时的社
会思潮来看,反对和批判八股科举是一种进步,黄宗羲、顾炎武、吴敬梓、
曹雪芹等都是反对八股科举的。反对科举的原因是因为科举从根本上埋没人
才,残害人性。蒲松龄的批判是从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描绘了试官的丑恶,
他们不学无术,香臭不分;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另一方面考生们热衷功名,
内心龌龊,酸臭不堪。《司文郎》是最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一个盲和尚有一
特殊功能,就是能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坏,引得三个应试的士子烧文试之。
先烧古代大家的文章,盲僧大叫美妙。烧余杭生的文章时,说气味难当,不
可再烧。可是偏偏余杭生高中。后来烧及余杭生老师的文章,说:“此真汝
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
①对试官的讽刺可谓绝妙。《王子安》写了王子安梦见自己高中进士,点为
翰林,于是不可一世,唤人稍稍来迟,便骤起扑打。《贾奉雉》写才学名冠
一时的贾生屡试不中,后来他把那些文章中最劣的文句,连凑成文章,去应
试,居然会高中。但他不禁为此汗颜,于是遁入山丘。
在艺术形式上,《聊斋志异》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鲁迅说:“描写委曲,
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改弦,别叙
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
新。”②《聊斋志异》展示一个浪漫的世界,但是从人物形象中反映出现实。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尤其是对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极为准确
的刻划,使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如《婴宁》中抓住笑来写婴宁形象: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
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
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③。
隐笑、嗤笑、掩笑、忍笑等动作的描写,使婴宁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
形象顿时犹在目前,由此也表现出她无视封建闺范礼教的个性。在众多的人
物形象中,有很多是妖狐鬼怪幻化的。作者一方面使它们人情化,另一方面
… Page 74…
还保持原物的特征。葛巾是牡丹精,身上香气扑鼻 (《葛巾》);苒生是虎
精,性情粗狂 (《苒生》);绿衣女原是一只绿蜂,因此绿衣婉妙,细腰殆
不盈掬,声音细如飞蝇。人性与原物的结合,使形象非常新鲜。
情节离奇,变幻莫测,然而又次序井然,脉络分明,构成全书的非常明
显的特点。情节的曲折多变是由于现实与非现实世界频繁转换,使情节扑朔
迷离,妖鬼变人,又露原形;死人复活,死活杂居。在这纷纭的世界里,一
切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其实又十分清晰。其原因在于无论如何变化,都离
不开一个情字,因情而变,缘情而转。《莲香》中的女鬼因与桑生相爱,不
肯还墓,终于借尸还魂,结为夫妻。死而复活,变化的动力在于情感,如果
没有爱情,也就不一定能够阴阳两界男女结为夫妻。《连城》中乔生与连城
相爱至深,然而在现实世界不能团圆,连城死后,乔生也因爱而死,两人因
为爱相聚于阴界,同样还是爱又使他们双双回返人间,终于冲破现实中的障
碍,结为夫妻。
“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一痛
而绝。……生自知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见连城。……连城
曰:‘重生后,惧有反覆。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
生然之。偕归生家。”①
连城几度生死,皆关于情。若和乔生聚时复活,若为王家妻时必死。生
而死,死而生,都是爱情所致。因为感情为线,虽然变化多端,但变化有序。
《聊斋志异》语言古雅洗练,清新活泼。全书中的小说篇幅短小精练,
最长《婴宁》也不过四千字左右。但是内容丰富,意义精深,语言中还时时
杂以口语、俚语,斟酌情节人物而用,符合人物性格。叙述语言时用单行奇
句,时用骈词俪语,典雅而不失于生动。这是因为蒲松龄吸取了先秦两汉、
唐宋古文等各方面的语言优点,才形成他特有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
他出身于官僚世家,祖辈有不少达官显贵。但是到了他父亲时,家道已经衰
落。他父亲只中过拔贡,晚年出任江苏赣榆县教喻。吴敬梓18岁时考中秀
才。23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父亲并没有给
他留下多少家产。但他性喜助人,因此很快就把田宅卖光。他屡次应试,均
未中举。族人亲友益加鄙视他。33岁时,不得已迁居他喜欢的南京。36岁
时为人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的省试,但让他到北京参加廷试时,托病拒绝
了。后来他的生活更加贫困,主要靠卖文和朋友的接济度日。54岁病逝于扬
州。
他的思想曾摇摆于热衷仕宦和甘于贫困之间。早年还是对科学抱有很大
希望,但是屡不得志之后,思想发生变化。他在困顿生活中,深刻体验到社
会的世态炎凉,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有所了解,因此他逐渐鄙弃科举,对社
会现实越来越不满意,只到最后完全放弃了科举出仕的想法,转而批判科举
… Page 75…
的种种弊端。
他的作品现存有《文木山房集》四卷,收入40岁之前的诗赋。《儒林
外史》是他的晚年作品,大约成书于1750年前后,是他的代表作。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艺术的杰作。鲁迅说:“乃秉持公心,指挞时
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
足称讽刺之书。”①吴敬梓秉持公心讽刺批判的是当时社会的一个主要现
象,科举出仕和富贵功名。除此还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实为现实主义的
一面镜子。
毫不留情地批判科举制度,讽刺科举的种种丑恶现象,是 《儒林外史》
的主要内容之一。科举自从隋唐建立以来,其主要目的是选拔治世之人,士
子也把科举作为报效国家的一种途径。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举还是
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比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进了一步。但是到了清代,
正如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败一样,科举也成为一个封建社会颓败的例证。具
体表现在士子们把科举作为个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捷径,因此科举的成
败直接关系到人生道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是士子向上爬的阶梯,
举人可为免田赋和差役,进士更可为官。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不堪入目的现
象:一、对热衷科举的儒生的心灵与肉体的残害,往往无论是否中举,都会
多了一出悲剧而已。没有中举的自然是痛不欲生,也为他人鄙视,因此沉郁
悲哀终生。有的考了一辈子,头发花白,还只是一个童生,其中悲苦难以言
尽。如果中举,则会走另外一个极端,马上身价百倍,不可一世。于是乎在
统治者中又多了一个鱼肉百姓的压迫者,使社会更加黑暗。因此中举与否都
将是社会一大悲剧。二、从科举而言,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刻板。考题必
取《四书》的文句,作者只能根据朱熹的注释阐述,不可独自发挥。这样的
八股文只能残害人性,扼杀人的创意,也使那些举子们除了八股文,什么都
不懂,只是一群寄生虫。三、科举既然至关个人前途命运,那就必然缺少不
了贿赂、代考等污秽现象,这也反映出科学完全无可救药的制度。小说的第
二回、第三回塑造了周进、范进两个腐儒的形象。周进应考一直到60多岁,
但还只是一个童生,备受秀才、举人的欺侮,后来连教书都做不成了,给人
去记帐,但他仍然热衷科举。去观光贡院时,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
等到醒来,嚎陶大哭,直到吐出鲜血。这一幕极其悲惨的场面,深刻地揭示
了科举对人的残害。但是一旦考取,摇身一变,身价百倍,周围邻里,无不
巴结奉承,非亲的认亲,非故的套故,连他昔日写的对联都要仔细裱过。社
会的事态炎凉,人情冷暖,皆以科举成败为轴心变化。只要科举成功,就变
龙作凤。无怪乎科举具有难以抗拒的魔力!范进是一个和周进类似的儒生,
胡子花白,仍未考中,后来参加乡试,向丈人胡屠户借路费,被骂得狗血喷
头。发榜那天,家里没有米做饭,只得把母鸡卖掉,可是这一次做梦也没有
想到竟然中榜。起初他不相信,当看清屋里的帖子时,往后一倒,咬紧牙关,
不省人事,直到胡屠户打了一耳光之后,才醒过来:“散着头发,满脸污泥,
… Page 76…
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 ‘中了!中了!’”①现实中的突
变,内心状态的极度不平衡,使人从清醒到昏迷,从昏迷到清醒,无非是表
现范进的狂喜,但狂喜中透出的是令人窒息的悲痛。然而范进从此平步青
云,原来一贫如洗,可是中举不到两三个月,便田宅奴仆,应有尽有。几十
年的寒苦、羞辱、忿闷,倾刻间化为乌有,接踵而来的是享不完的富贵荣华。
这简直是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