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令我们怜悯的那些人之所以不幸,并不一定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
既然他们无罪,那么我们的怜悯便不会引起任何恐惧;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
下有时也会感到可以促使我们净化情欲的那种恐惧,那么这种恐惧之情通常
是由于其他人物的行为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仅仅使我们怜悯的那个人物的行
为引起的。”①其次,他认为悲剧与喜剧的区别不是人物的身份高低,而是
在于人物行为本身的崇高或卑下。其三,他认为三一律并不是绝对的,地点
不一定就是一个,也可能是一个城市的几个地点;时间根据题材内容可以延
长到30个小时;行为的一致“对悲剧来说,则是危局的一致,它并不以主
人公战胜了或在与危局斗争中死亡为转移……”②一个危局的解决,并不标
志悲剧的结束,一个危局的解决本身可能就是另一危局的开始。
高乃依一生创作30多部作品,其中有悲剧、喜剧、悲喜剧、英雄剧、
芭蕾剧等。最有成就的还是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
里厄克特》被誉为高乃依四大悲剧。他的悲剧多是以理性与情欲之间的冲突
为基础;主人公都是国王或英雄人物,因为他们更为自由、独立地表现自己
的情感;悲剧题材不是取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而是取自历史。《贺拉斯》
(1640年)写罗马的贺拉斯三兄弟与邻国阿勒伯居里亚斯三兄弟,各自为自
己国家进行战争的故事。贺拉斯兄弟和居里亚斯兄弟是亲属,这样就把国家
责任与亲人感情之间的冲突一下子置于悲剧冲突的核心。最后只有小贺拉斯
活下来,当他胜利归来时,他的妹妹大骂哥哥和罗马,因为居里亚斯兄弟之
一是她的未婚夫。贺拉斯一怒之下杀死妹妹,国王赦免贺拉斯无罪。最后理
性战胜了感情,证明了理性、意志的无比力量,歌颂了爱国的责任和义务。
《西拿》(1640年)也是取材于古代罗马历史的故事。西拿是罗马名将庞贝
的后裔,虽然与奥古斯都有宿仇,但是因为奥古斯都皇帝对他以恩相待,他
没有复仇欲望。然而西拿的情人爱米丽与奥古斯都有杀父之仇,要西拿为自
己报仇。西拿决定替爱米丽杀死奥古斯都。奥古斯都得知了西拿的计划,不
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加官。作品主要塑造英明宽仁的奥古斯都皇帝形象,
宣扬了专制制度的合理性。这是一部政治悲剧,由精彩的政治辩论组成,明
确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虽然也写进了西拿、爱米丽等人之间的爱情,但
较为平淡。《波里厄克特》(1643年)是一部基督教悲剧。波里厄克特是罗
马统治下的亚美尼亚的显贵,他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他妻子波利娜的过去
情人塞韦尔已经成为罗马皇帝的大臣,奉命前来镇压基督教教徒。波里厄克
特大闹祭祀场所,被关进监狱。波里厄克特最后殉教而死。他的死启迪了波
利娜,也改信基督教。作品主要美化维护了天主教,思想比较消极。作家歌
颂了波里厄克特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作品还表现了对异教宽容的思
想。
… Page 18…
高乃依代表作《熙德》(1636年)是古典主义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取材
于西班牙剧作家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男主人公唐罗狄克是
老功臣唐杰葛的儿子,他与唐高斯迈的女儿施曼娜相爱,两家父亲也彼此融
洽,他们的婚事成功在即。可是这时偏偏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两位父亲为
了争当太子的老师发生矛盾,唐杰葛被唐高迈斯打了一个耳光。于是唐罗狄
克为父亲复仇,在决斗中杀死了唐高迈斯。两位年轻人的爱情遭到严重挫
折。唐罗狄克率领军队打退了摩尔人的进攻,被誉为熙德。可是施曼娜仍然
要求处死唐罗狄克,国王出面调解二人的矛盾,施曼娜服从国家的利益,与
唐罗狄克终成良缘。
我不管什么愿望,都马上要追悔。”①爱与恨彼此撞击,难解难分,如
果唐罗狄克死了,她觉得自己也活不了;为此如果放弃了为父亲报仇的意
志,那么就蒙受巨大的耻辱。这种残酷的冲突对她来说,比唐罗狄克更为深
刻。因而她时时刻刻都处于彷徨的焦虑、恐惧之中。她在这冲突之中挣扎。
然而这种不可解决的冲突最终却完美地解决了,荣誉与爱情之间的冲
突,让位于更高的利益,即国家与君王的要求。最后胜利的是国家与君王的
意义。这种团圆的结局歌颂了英明的君王,也强调了国家利益为第一的理性
力量。在这里得到的是古典主义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时代的世界观。但是丧
失了焦虑、死亡等冲突的显现形式,也丧失了悲剧的形而上学思维,人们没
有必要再通过焦虑、毁灭等体验,思考人的生命本身的意义。这部悲喜剧里
已经告诉人们:服从国家与君王利益的理性力量,必然会解决冲突,因而也
就没有进行形学上学思考的必要了。悲喜剧宣扬的不是形而上学的意义,而
是时代的世界观。《熙德》正是一部表现古典主义时代世界观的标准戏剧作
品。
此外还有一种较为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这部作品是悲剧,甚至是古典
主义的第一部悲剧,包括高乃依本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悲剧。这种意见也具有
一定道理,其根据主要在于悲剧与喜剧是文学的体裁,因此从体裁意义上进
行区别。古典主义严格区别悲剧与喜剧,决不承认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体裁悲
喜剧。《熙德》具有崇高、恐惧、怜悯等体验,在古典主义者的眼里喜剧是
不可能具有上述体验,因而尽管冲突得以解决,但是它只能是一部悲剧。但
是第三种戏剧悲喜剧也是可能产生怜悯、恐惧、焦虑等体验的。另外《熙德》
还符合古典主义悲剧的体裁要求:题材取自古代历史,重新处理了原有的情
节,而不是取材现实生活,创造故事;主人公是英雄人物,而不是小人物;
语言是有韵诗体,而不是散文。从这些特点来看,在当时更多的是被认为是
悲剧。但是从悲剧的美学来看它是一部悲喜剧。
(2)拉辛
让·拉辛(1639~1699年)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吏
的家里。他家的贵族身份是“长袍贵族”,在世袭贵族看来不是真正贵族。
拉辛自幼失去双亲,与祖母相依为命。他到冉森派的学校里读书,这对他后
… Page 19…
来宗教思想产生较深影响,使他具有宗教思想,热衷于神秘教义,个性略显
优郁。拉辛很早就熟悉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甚至能够把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
得斯的诗全部背下来。作家根据古希腊描写爱情的作品《泰亚翟纳和卡丽克
蕾》创作了一个剧本,曾给莫里哀看过,但这不是成功的剧本。由此他加入
了莫里哀的剧团。作家的第一部悲剧《戴芭依特》于1664年上演。次年又
写了悲剧《亚历山大大帝》,这时作家已经离开了莫里哀剧团,把剧本交给
小波旁剧场演出,在巴黎引起注意。1667年,拉辛的《昂朵马格》演出,给
法国的剧坛带来新气象。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与高乃依悲剧人物完全不同的另
一种人物,不是完美高大的悲剧主人公,而是具有缺点过失的主人公。接着
拉辛又创作了他唯一的一部喜剧《争讼者》,但反应平淡,只有莫里哀给予
了高度评价。1679年,高乃依与拉辛竞赛,以同一个题材创作了两部悲部。
高乃依写《阿格西拉》,拉辛写《倍蕾尼斯》。此后拉辛又写了反映当代人
生活的悲剧《巴耶塞》。作家由于杰出的戏剧成就,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694年,他任国王的私人秘书,但晚年与国王渐渐疏远,死前国王禁止他入
宫。
拉辛一生创作了11部悲剧、一部喜剧。他的悲剧具有他自己的美学特
征:其一,虽然他和高乃依一样,都是写理性与感情之间的冲突,但是拉辛
更注意悲剧人物自身上的两者的冲突,并且这一冲突使悲剧人物在自己的过
失之中走向死亡或毁灭。因此他的悲剧常常写悲剧人物的弱点。他认为,“应
当写出他(希波吕托斯)的弱点,让他也有一点对不起父亲的地方,同时又
无损于他灵魂的高尚”①。其次,正如拉布吕耶尔所说,高乃依写人们值得
歌颂和应当学习的东西,而拉辛则写现实的东西,因此他的作品着重现实的
真实性。他说:“为了解决戏剧冲突,乞求于一位女神,或利用一个替身的
变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 ‘逼真’效果呢?这在欧里庇得斯时代倒还可能
有人相信,而在今天,还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可置信的吗?”②拉辛的创作
美学原则是要逼真,而不是应该有的样子。其三,他的悲剧作品以细腻的手
法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冲突和发展过程,在心理描写中展示理性与感情之间的
冲突。尤其是在描写妇女形象时,心理活动的表现更为突出。
拉辛的前期悲剧中,《布里塔尼居斯》是比较出色的作品。作品写了异
父异母兄弟残杀的故事。国王听信谗言,导致悲剧。《费得尔》(1667年)
是拉辛具有代表性的悲剧,雅典王后爱上了国王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后
来发现希波吕托斯爱上别人,就疯狂地要谋害他。在塑造费得尔形象时,拉
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把她的情感活动变化写得颇有层次,同时依照拉
辛的理论把她写成一个犯错误的人物。《爱斯苔尔》(1689年)与《阿达莉》
(1691年)是作家的后期作品。前者写波斯王后爱斯苔尔身为犹太人,利用
与国王的爱情,拯救犹太人的故事,表现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后者以反对暴
政为主题,塑造暴君阿达莉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昂朵马格》是拉辛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品
… Page 20…
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昂朵马格》与《特洛亚妇女》。爱比尔国王
卑吕斯得到特洛亚王子厄克多的遗孀昂朵马格之后,疯狂地爱上了她。为此
卑吕斯废除了与爱妙娜的婚约,并且掩藏了昂朵马格的儿子。昂朵马格为了
救儿子只得假意应允与卑吕斯结婚。爱妙娜又气又恨,指使奥赖特杀死卑吕
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也自杀而死,奥赖特则因心爱的人死去而疯狂。
古典主义基本特点是崇尚理性,歌颂意志的力量,克制个人情欲,由此
出发强调国家集体的利益,宣扬个人对国家的义务,认为这是人生的最高目
的和价值。拉辛以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描写了两类人物。一是丧失理性的悲
剧人物,这些人物并不是反面形象,只是由于丧失理性,犯了错误。理性与
感情分裂,冲突不能得到解决,把他们推入走向死亡或疯狂的悲剧结局。拉
辛以这类人物的悲剧告诫人们丧失理性的可怕后果。
卑吕斯是希腊联军著名战将阿喀琉斯的儿子,他自己在战场上也建立伟
大的功绩。战争胜利之后,他丧失理性,疯狂地爱上了敌人的寡妇。为这份
没有理性的爱情,完全放弃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根本就忘记了作为国王的
责任。为博得昂朵马格的爱情,拒绝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甚至愿意做仇敌
的儿子的父亲。只要能够得到昂朵马格的欢心,就不惜与希腊为敌。和卑吕
斯一样的是希腊使节奥赖特,他是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的儿子。他带着希
腊的重要使命来到爱比尔,劝说卑吕斯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以绝后患。为
了得到爱妙娜的爱情,他也是把自己身负的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抛在一边,满
心希望卑吕斯不要交出昂朵马格儿子。他又受爱妙娜的唆使,杀死了卑吕
斯,可是并没有得到爱妙娜的爱情。情欲失去了理性的导航,最终使他陷入
疯狂。
“我把照耀我的理性压在心里,
我抱憾地杀死了一个我崇敬的国王;
一天的功夫,我侵犯了人君的威权,
使臣的威权,人类的威权,
甚至我刚才围攻的祭坛的威权:
我变成弑君者,暗杀犯,渎神者。”①
爱妙娜是另一个丧失理性的悲剧人物。她是希腊美人海伦的女儿,美丽
高傲,热烈果决。她失去理性的方式与前两个人物不同,在她身上没有太多
的政治义务。她杀掉卑吕斯是出于恨,也是出于爱。但是丧失理性的爱根本
不考虑对方是否爱自己,自己又是否有爱的权力。尽管她和卑吕斯有婚约,
但是卑吕斯则是从政治联盟理解他们的关系,根本没有建立爱情关系。情欲
使她杀死了卑吕斯,同样也是情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报复行为更是没
有考虑国家的利益。
另一种人物则保持着理性与感情的完美统一。昂朵马格是作者赞美的人
物,她忠于自己的感情,更没有忘记亡国恨。她把复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为此她全力保护幼小的儿子。她不畏惧卑吕斯的威胁利诱,最后出于无奈答
… Page 21…
应与卑吕斯结婚。然而这又是保全责任与“爱情的纯洁妙计”,即在卑吕斯
答应抚育自己儿子之后,自杀身亡。但是未及按妙计行动,卑吕斯死于非命。
正因为她始终保持理性与感情的和谐,所以在血腥的残杀中取得了胜利。
卓越的心理描写是表现戏剧冲突的一大特色,在悲剧情节的创作之中追
求一种简单完整的艺术原则。但在心理世界的展现之中,却是丰富深厚。悲
剧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不是依赖于情节,而是在细致的心理世界的描写中既刻
画了人物性格,又显现了思想内容。心理世界的展现是由一个完整的体验之
流构成的,恐惧、焦虑、怜悯、孤独、崇高、死亡、毁灭等等体验,此起彼
伏,互为融合,形成共同的心理河流,渐次流出内心世界的图画。例如焦虑
是此剧的最基本体验形式,然而焦虑绝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已。在焦虑中显
现的是戏剧发展情境的一切内容,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显现作品的基本内
容。理性与感情冲突体验的显现形式之一便是焦虑。第五幕第一场都是由爱
妙娜的内心独白构成,这一段独白基本以焦虑为主。“我这是在哪里?我做
什么事?什么样的愤怒在激动着我?什么样的忧愁在摧残着我?”①一开始
便是表现焦虑不安的情绪。焦虑的体验中显现出具体的情境冲突,她要搞清
楚的是自己究竟是要杀死卑吕斯,还是不杀死;自己是在“爱或是恨”。杀
与不杀,爱与愤恨,两者的剧烈冲突直接以焦虑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如果
没有焦虑体验,虽然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冲突,但并不能真正感到冲突是什
么,也不能感受到冲突的具体内容和冲突的意义。杀与不杀的冲突深处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