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或幻想动物的头像等。对庙宇建造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盛行迷信崇拜。在
查文遗址还发现有陶器和细花金器,工艺颇为精细。查文艺术品所表现的主
① 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一卷,第415 页。
② 同上书,第422 页。
① 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一卷,第422 页。
… Page 51…
题大多为猫科动物图案,也许与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相关。另外它的雕刻风
格及纹样都与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很相似,不知这中间有何联系。
查文文化的影响十分广泛,它在建筑、雕刻和陶器方面的主题、风格竟
影响到中部和北部的沿海广大地区,并对后来南美洲的古典期和印加期的艺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Page 52…
四、古代埃及的艺术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东临红海,西靠利比亚高原,北濒地
中海,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古代埃及主要指尼罗河流域,它是世界最
重要的文明古国之一,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
早在远古时期的1万到2万年前,埃及的气候比较凉爽、温和,雨量也
比今天多得多。在冰期后的阶段里,埃及的气候开始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
干燥了,草原变成了沙漠,动植物逐渐减少。在几千年的时期里,即便是地
中海沿岸降雨都很少,而在远离地中海沿岸的地方,常常一连数年都不降雨。
像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尼罗河的哺育,人类早期的文明是难以生长起来的。
尼罗河有东西两源,西源为白尼罗河,发源于坦湖的青尼罗河在中游汇
入尼罗河。在埃及的领土上,尼罗河是沿着群山夹峙的狭窄谷地流着,这块
谷地在离地中海大约300公里的地方变宽了。在下埃及,尼罗河分为扇形的
许多支流,这些支流都流入地中海。使这一地域成为三角洲。整个尼罗河流
域就是一块巨大的绿洲,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
河的赠礼”。的确,如果不是尼罗河的话,那么整个埃及就将是一片荒凉的
沙漠。由于热带非洲所下的大雨和山项上的积雪的融化,尼罗河在7月中旬
开始上涨,而其水位最高的时候是秋季,这个时候尼罗河淹没了沿岸的广大
地区。当河水退下时,在淹没的地区,从上游卷带下来的淤泥便沉淀下来,
久而久之,厚重的沉淀层便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从而为埃及经济,特别是农
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古代埃及人大概主要是东北部非洲的不同部落,可能还有后来居住在西
亚西亚的一些部落混合形成的。根据遗留的图画和骨骼来看,他们是一些体
格强壮,肤色黝黑,头发黑而光滑的人。
尼罗河两岸的古代居民,以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为主。由于农业的发
展,要求建立一个良好的水利系统,这对于防止洪水泛滥和退潮后的灌溉都
具有重大意义。大约从金属时代起,在原始公社的地方,产生了因相邻和共
同维护灌溉的劳动而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但这些农村公社依然对兴建大型
水利无能为力,于是又进而相互联合。与此同时,阶级分化出现,在统一国
家形成之前,埃及分裂为40多个独立的地区,称为“州”,每一州各有了自
己的主要城市和地方神。后来又出现了军队和用来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帜,每
个州实际上变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各州之间的战争不时地发生,直到公
元前4000年中叶,战争和兼并的结果,把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分成北部和南部
两个大的独立王国。北部叫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
蜜蜂为国徽;南部叫上埃及王国,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的
百合花为国徽。上下埃及之间的战争依然不断,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
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最后在国王的统治下征服了下埃及,从此,建立了统
一的专制王朝,国王尊为“法老”,集行政、军事、司法大权于一身。从此,
奴隶制的统治机构正式形成,直到公元前11世纪,埃及共经历了古王国、中
王国、新王国几个时代,此后埃及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亚述等的入
侵。公元前7世纪中叶重获独立。以后又被波斯帝国、希腊马其顿所征服。
公元前30年并入罗马版图。
古埃及人信仰宗教,崇拜神灵。作为崇拜对象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
个。从山川草木到日月星辰,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受到了人们的崇敬和供养。
… Page 53…
在他们看来似乎万物皆有灵,都具有支配世界,超越人类的力量。当人们在
同自然界的抗争中遇到无法征服的又无从解释的事情时,先是恐惧,随继转
向崇拜。他们创造了诸多的神祇,如天地之神、日月之神、水火之神等,把
自己不能解释的一切都归于这些神的力量,并祈求神保佑自己,保佑农业丰
收等。于是,各神最终按着它们对农业生产所具有的效力而排定座次尊卑,
这也就无怪乎太阳神、尼罗河最终要居于首要地位了。
在埃及这个最古老、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中,政与教是合二为一的。法
老本人被视为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间之神,这样统治者就被罩上了一层
神圣的光环,不但拥有大批奴隶,而且可以自由支配王公大臣和全体平民。
埃及在具有神权的君主统治下,就形成了一个像金字塔一样具有十分森严的
等级的社会结构。在这样一个上下笃信神的国家里,人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
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可以说,古埃及的艺术基本上是宗教的艺术。艺术的精
神实质就在于体现宗教意图。与此相关,艺术也是为法老政权及少数奴隶主
贵族服务的,为加强王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服务的。艺术的题材,甚至艺术
的表现方法都必须反映和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而有所限定。比如,作品所塑造
的形象必须完整,表现出对象的全部。这样,形象就不仅是从某一特定角度
看去的视界内的局部,还包括看不到的地方,即按着对物体所知来塑造形象。
这就是我们在3000年的埃及宗教艺术中所见到的奇特法则:脸是侧面的,显
示出明确的额、鼻、唇的外轮廓;眼却是正面的,有着完整的眼角。这样的
一个头部安在呈正面的上半身上,正面的上半身又安在两条侧面的、呈行走
姿态的腿上,就使得侧面与正面显得同样完整,这样,人体的各部分都获得
了能够完整表现的角度。对于表现君主或神的形象。这种要求就更为严格。
此外在浮雕和绘画的画面中,也有一定之规,如主要人物与奴仆在画面中大
小比例关系必须是前者大、后者小;画手必须画出全部手指等。这些不得随
意改动的创作格式、陈规使埃及的艺术在3000年中少有变化,体现出宗教势
力及人神合一等宗教观念对艺术发展的束缚。但是,埃及的艺术也并不像一
些西方学者的极端之说那样,认为它在3000年中无任何变化。其实,埃及的
艺术毕竟还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其艺术既有比较固定的
风格,同时也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们确信在人的肉体死去之后,灵魂将随着
躺在坟墓中的尸体继续生活。因此认为,只要尸体保存好,其灵魂就可以不
灭,死者就可获得永生。死亡并不是人生的毁灭而只是人的生命从一个世界
转移到另一个世界,就好像生活过程的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过是人间生
存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继续。基于这样的理解,古埃及人当然对营造日后将继
续“生活”的地方——坟墓,格外尽心尽力了。物质的需要、灵魂的需要都
不可缺少,这样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便承担了满足精神需要的任务。
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古埃及人的艺术,对宗教信仰的体现颇为充分,他
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营造华丽的庙宇和巨大的坟墓上。因为神庙被
认为是神的住所,而陵墓则被认为是死者的住所。当然,法老作为人和神的
结合,其死后的住所显得比别的东西更为重要了,这就是后人能够见到的一
座座矗立在沙丘之中的巨大的金字塔。
古埃及的艺术总的说来发展极其缓慢,这其中有地理环境原因,即尼罗
河流域同世界其他地区在地理上的隔离,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僵化不变的宗
教观念和专制政治对人民的统治。即使如此,古代埃及人还是创造了属于他
… Page 54…
们自己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灿烂的古代文化。
古代埃及国家的历史通常被分为几个时期,这就是早王朝、古王国、中
王国和新王国和后期埃及。早王朝时代或古朴时代(公元前3100—前 2686
年,第一、二王朝),它始于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古王国时代 (公元前
2686—前 2181年,第三至第六王朝),这之后经历了第一中间期 (公元前
2181—前2133年),在中间期中,中央集权政府分崩离析。中王国时期(公
元前2134—前1786年,第十一、十二王朝),接着是第二中间期 (公元前
1786—前1567年,第十三至第十七王朝),这期间埃及由贝都因人王室所统
治。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67—前1085年,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这是
埃及文明的黄金时期,埃及的一些最杰出的国王都在这一时期里,新王国崩
溃后,后期埃及进入衰败时期,它始于第二十一王朝,一直到被罗马人所征
服为止。
1。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5000年左右,埃及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史称前王朝时期。这是
埃及氏族公社解体和阶级形成过程的重要时期。出土的这一时期墓葬中发现
了象牙和粘土小人、动物偶像及祭祀用品的浮雕,其中雕刻着许多图腾,如
狮子、公牛、鳄鱼、鸟等。这都表明,宗教信仰已有了发展。此外还出土有
骨制的篦梳、刻有浮雕装饰的石板、牙雕,还有陶器 (彩陶、黑陶都有),
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最古的敲打铜器和金属工艺品,这些都为早王朝时期艺术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始了早王朝时期。
早王朝从公元前3100—前2686年,包括第一、第二两个王朝,约持续了4
个世纪。早在前王朝时代,埃及人就显露出艺术才华,到了第一、第二王朝
时,更有了不断发展。
(1)建筑
早王朝保存下来的民用设施少得可怜,如果借助于象形符号等来看那时
的神殿,也只是栅栏里面的小建筑物,而能够比较详细知道的要数陵墓建筑
了。这些建筑在很多方面预示了后来的古王国的陵墓建筑。
在阿拜多斯和萨卡拉发现了不少国王、贵族的陵墓。在第一王朝之后的
长时间里,贵族们的陵墓建筑继续保存了前王朝时代末期的“马斯塔巴”的
形式 (即一种土墩形状的、高出地面的长方形石平台,其四壁呈斜坡状,与
地面成75度倾角),但陵墓的体积有所增大。在初期,主要是用土坯垒墙建
造,而墓的门、柱和顶,则多用木头制成,石头的使用是非常有限的。第一
王朝的少数陵墓的个别部位是以石块砌成的,如“韦提谟国王在阿拜多斯的
陵墓,地面是用花岗岩铺成。在阿拜多斯还发现第二王朝末叶的卡·塞赫穆
伊王陵的墙,墙面覆有石炭石。最近,在赫勒万发现一片民间坟场,是第一、
①
第二王朝的墓地,均用石头垒成。”某些早期的坟墓和后来常见的坟墓有所
不同,也许是对当时宫殿的仿效。陵墓内部隔成许多间,通常有外室、内室、
穿堂和安放木乃伊石棺的墓室。里面摆放着死者生前享用的物品,墙上还刻
画着侍奉他的奴隶。这种仿制住宅和宫殿佯式的陵墓,恐怕是与埃及人对死
① 〔埃及〕阿拉姆:《中东艺术史》(古代),第49 页。
… Page 55…
亡的理解,即把死亡理解成生的特殊阶段的观念直接相关的。
在古王国开始时所见到的国王陵墓,即所谓层级金字塔,早在第一王朝
时就萌芽了,即已开始出现一层层向上缩小的方形建筑。
(2)雕刻
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多为小型,且圆雕极少。其中纳尔美王岩板可以说
是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据说纳尔美是古埃及第一个知名的
国王、第一王朝的奠基人,就是传说中统一埃及的开国君主美尼斯,学者们
普遍认为纳尔美是美尼斯王的另一个名字。纳尔美王岩板呈盾形,高64厘
米,两面都有浮雕,所描绘的内容是有关纳尔美进行战争并获胜的情景。岩
板的画面被分成几个平行的部分,各部分都以简洁的手法记录了重大的事
件,同时还有象形文字的注解。岩板的正面上端是双牛首哈特胡尔神,中间
用象形文字铭刻着国王的名字。岩板的中部是头戴上埃及王国白色王冠的纳
尔美王,他挥动权杖,正欲击敌人的头。国王对面是站在纸莎草丛上的神鹰,
鹰爪抓住一根穿过人鼻的绳索,人头则从生长纸莎草的土地里冒出来。再现
了国王征服敌人,取得胜利的场面。国王赤着脚,其身后是一个捧着他鞋子
的随从。岩板的最下方,刻着两个企图逃跑的赤身裸体的人,大概是败北的
敌人。岩板的反面划分为三段,上部也是双首的哈特胡尔神,中间刻着国王
的名字。紧接着是头戴下埃及王国红色王冠的国王,手执权杖,大步向前巡
视着胜利后的战场,身后跟着提着鞋的随从。在凯旋队伍中,还有4个旗手,
举着不同徽号的旌旗,可能表示不同的宗族联合在纳尔美旗下的意思。中部,
两个男人牵着两头长颈且互相缠绕的怪兽,怪兽之间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圆形
的空隙,这一场面象征着敌人被征服。石板的最下部分,胜利再一次以象征
的手法被表现出来。一头圣牛代表国王,它用脚践踏敌人,用双角猛撞着一
座堡垒的墙。国王的腰带上垂挂着一条公牛尾巴,国王与公牛联系在一起,
这在埃及的历史上确实如此。
纳尔美王岩板是早王朝初期的典型作品,它反映了埃及造型艺术基本法
则的开始形成,另外,它也标志着当时阶级关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在蛇王国的墓中发现一块石板,人称“蛇王之碑”,是第一王朝法老扎
特的纪念碑。这是一块长方形圆头石碑,高145厘米。石板的最上方刻着荷
拉斯神的象征物——鹰,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