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 >

第20章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20章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他的羊群患了不孕症,于是他乘着雄鹰飞向天空,去探寻生命的奥秘。 

  地上的万物望着凌空翱翔的埃塔那,都惊呆了……画面虽小,但画中的形象 

  却真真切切。此外,艺术家们在塑造人物和动物的躯干时,比以前有了更强 

  的体积感,更加强调地表现身体的肌肉。 



          3。复兴时期的苏美尔艺术 (约公元前2220—前2104年) 



       阿卡德王国在纳拉姆辛的儿子执政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强悍好斗的库 

  提人便乘虚而入,取代了阿卡德王国的统治。然而,库提人宁愿守在北方, 

  只要求苏美尔各城邦定期向他们缴纳贡税,各城邦仍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 

  权,这就给苏美尔各城邦以喘息的机会,重聚力量。拉伽什的统治者古地亚 



① 尼尼微,在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附近,是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 


… Page 80…

借此机会实施改革,发展自己,使苏美尔艺术在这个原本就是苏美尔文化中 

心的城邦复兴起来。与此同时,逐渐强盛起来的乌尔人赶走了库提人,乌尔 

的统治者乌尔纳姆自封为苏美尔…阿卡德王,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它继阿卡 

德之后扮演了新的国家统一者的角色。苏美尔…阿卡德的建筑艺术在这一时期 

达到极盛。 

     拉伽什的首领铁喜·古地亚以大量的贡物换得信任,使拉伽什得以相对 

独立。借此,古地亚加强与其他民族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交往,这对艺术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古地亚本人,首先是由于他的建筑活动以及对 

修复古代建筑物的关怀而受到颂扬。但得以保存下来到今天的这一时期的建 

筑物却没见什么,我们所能见到的到是同一时期乌尔人的建筑。如世界著名 

的齐古拉,就是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典型的建筑物。它是一个宏伟的多台阶的 

神庙基座,主要用砖块砌成,其基本结构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初步奠定,即单 

层高台的“白庙”。在单层高台的基础上,乌尔人又把它发展成为多级台庙 

——齐古拉。乌尔塔庙就是这一类建筑的代表,体现着苏美尔人重获荣光后 

的新观念。乌尔塔庙高约12米,基长62。5米,宽46米,台基分3层,每层 

高达11米左右,向上缩减,形似金字塔。目前下两层保存较好。据说当年4 

层各有不同的颜色,最底一层为黑色,并涂上了沥青,象征地下世界;第二 

层为红色,象征人间世界;第三层为青色,象征天堂世界;最上面便是神庙 

本身,为白色,象征着日月为人类和万物带来的光明。有一条穿越各级台座 

直通顶端白庙的阶梯,供祭祀的人上去。此外,在乌尔古城,人们还发现了 

它的护城河、城墙和宫殿等。 

     古地亚统治的拉伽什虽没留下什么建筑文物,但是却留下了极为丰富 

的、高水平的雕刻作品。相反,在乌尔却未能找到这一时期的雕像。 

     古地亚坐像是保存下来的若干古地亚雕像中一件优秀之作。这一坐像, 

表现古地亚坐着研究建筑设计图的神态。他双眼直视凝神,似正考虑着什么, 

双手合于胸前。膝头放着神庙的设计图,说明他对城里的神庙建筑十分关注。 

雕像身着单薄的长衣,右肩袒露,透过薄软的衣衫可以感觉到下面的手臂, 

肌肉、衣褶在质地坚硬的闪长岩上,表现的维妙维肖。由此可见,在造型的 

感受上,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技巧更加纯熟。 

     乌尔第三王朝的开国君主乌尔纳姆为使自己的功绩留芳百世而把它刻在 

了石碑上。这块石碑可以说是苏美尔艺术家当时最有成就的浮雕艺术作品。 

它的画面按传统仍分层排列,题材各自独立,除了每层都有国王出现外,它 

们相互间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4。巴比伦时期 



     乌尔第三王朝崩溃以后,两河流域又陷于分争。重新统一两河流域的是 

巴比伦。巴比伦土地肥沃,位于西亚商路线上,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在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巴比伦的地位就已日渐重要。公元前19世纪中叶,据有 

其地的阿摩列伊人建立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 

在其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的领导下,最终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第 

一王朝,立都巴比伦城,成为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时代继承了古 

代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遗产,将两河流域的文明推向新的高度。但是,巴比 

伦时期的艺术作品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很少。因为在汉谟拉比王去世后不 


… Page 81…

  久,赫梯人、加喜特人和亚述人先后洗劫了巴比伦城。宫殿遭破坏,珍贵的 

  艺术品被掠夺,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珍 

  贵的作品了。 

       汉谟拉比法典碑,是古巴比伦王国杰出的雕刻作品,它既是件艺术珍品, 

  体现出当时雕刻风格及所达到的水平,又是件珍贵的文物,是研究巴比伦社 

  会、经济及法律制度最重要的史料。汉谟拉比法典碑高2。25米,以一整块黑 

  色闪绿石的石柱雕成。碑的上半部分刻划的是汉谟拉比国王站在太阳神与司 

  法神沙玛什面前,接受法典:高大威严的太阳神,头戴螺旋形宝冠,身着长 

  袍,端坐在宝座上,郑重地将法典交给站在面前的汉谟拉比,表现王权神授 

  的思想。相比之下,国王明显的矮小,体现了神凌驾于人之上的观念。但艺 

  术家在刻划汉谟拉比国王的时候,克服了全部侧面正身律的程式化传统,使 

  国王表现为一个形态自然而协调的真实的人。整个场面庄严神圣、等级分明, 

  无容质疑。这种授权的场面在上一个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而自此以后出现得 

  就更多了。 



                                5。两河流域的音乐 



       对两河流域音乐艺术的了解,几乎只有图象资料和文献资料——这些第 

  二手资料,可供我们使用。久远时代的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已永远无法追 

  回。比较幸运的是,图象资料如雕刻、浮雕、壁画等以及在发掘中出土而保 

  存下来的乐器,为我们了解那时的音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 

       在两河流域,音乐表演的场面经常被刻划在印章、石柱及石板上,以文 

  字和画面对统治者歌功颂德。如在乌尔地区国王墓葬中发现的镶嵌拼制的艺 

  术作品“军旗”中,就展示了伴有音乐和歌唱的宴会。在公元前2000年初开 

  始成套制作的陶俑和具有人像的陶制浮雕也大量记录了音乐演奏者的形象。 

  对了解两河流域音乐最具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要算是乌尔国王墓葬群发掘出 

  土的乐器了。虽不能说它们是美索不达米亚音乐文化最早的乐器,但也许能 

  说是保存下来的公元前3000年最重要的乐器。“在墓葬中发现了9架里拉琴 

  的残余,其中5架可以修复。此外还有竖琴、吹奏乐器和对击板。尤其是弦 

  鸣乐器有如此完美程度,不得不令人推测这些乐器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 

  阶段。里拉琴和竖琴豪华瑰丽的构造形式,一方面表明其拥有者的富有,另 

  一方面也显示出这些乐器制造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艺术技能。要制作具有 

  金、银和青铜的公牛头饰,具有玛赛克彩石的镶边,又具有艺术性镶嵌工艺 

  的极为复杂的里拉琴,制琴艺人必须掌握木材、金属和宝石等方面的加工技 

  艺,并须具有卓越的艺术才能,尤须掌握有关音乐和声方面的丰富知识,以 

                                  ① 

  解决音响的种种疑难问题。” 自公元前2700年后,里拉琴的图像就时常出 

  现在印章及浮雕上了,而公牛形状的共鸣箱可以说是苏美尔里拉琴的典型特 

  征。显然,弦鸣乐器在苏美尔音乐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图像可以证 

  明长笛也是苏美尔人的乐器。在乌尔国王墓葬群中,也出土了带有指孔的银 

  质管状残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双簧管类型的双管吹奏乐器,它的形状与苏 

  美尔国王乌尔纳姆墓碑背面所描绘的一样。此外,还发现诸如小号类型的乐 

  器、小型框式鼓以及对击棒、对击板和哗啷器等乐器。 



① 〔德〕希克曼等:《上古时代的音乐》,第83 页。 


… Page 82…

     琉特琴——具有棒状长颈和特小音箱的琉特琴,在阿卡德时期首次出 

现。在古巴比伦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竖琴形式:三角竖琴。后传入埃及和 

其他地区,成为颇为时髦的乐器。 

     从楔形文字记载来看,早在苏美尔国家的神庙中,音乐就已是祭神活动 

的基本组成部分,乐器被看成是神圣的祭器。职业乐师和半职业乐师开始出 

现,有神职乐师,也有宫庭乐师。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一些文献上一再提到 

在王室供职的乐师。从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宫廷乐师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很优厚 

的待遇。有意思的是,乌尔国王舒尔吉本人也是一个颇具音乐修养的人,在 

 “舒尔吉颂歌”中,他夸耀自己的音乐才能说:对他来说,凡是涉及音乐的, 

诸如作曲、演奏等,都一点不感到困难。他可以凭音乐平息心头的怒火。他 

坚持不断地练习演奏并可以迅速掌握不熟悉的乐器,还可以自如地演奏弦 

乐、弹拨乐,吹奏管乐器,多才多艺,音乐修养比他的乐师毫不逊色。 

     总的看来,在当时无论是在重大的节庆活动中,还是在祭礼活动中,音 

乐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且音乐艺术已具有了相当的水平。 


… Page 83…

                           六、古代印度的艺术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得名于它西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印度河。 

它位于亚洲东南部,为一个大半岛,由于半岛很大,也称为“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就是南亚次大陆的地理统称,它包括现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等8国领土。它北宽南窄,三面临海,东临孟加拉湾,南接印度洋,西濒 

阿拉伯海,只有北面背依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在西北部它有一处低 

的缺口,因此在水上交通工具未使用之前,印度要想获得与外界沟通和交流 

是相当困难的,也只有西北部的缺口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成为与外界发生联 

系的交通要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古代印度的艺术基本是缘于自身而得以 

发展的。如果说有外来的影响,那就只有来自于西北部了。西北部的雅利安 

人、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突厥人等都曾出入于此地,这些外来者一 

方面造成对印度本土文化的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他们也带来了新的不同的文 

化并与印度本土文化相融汇,使得印度文化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复杂的 

渊源。 

     南亚次大陆早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及其文化。中石器时 

代的文化遗址在很多地方,如古吉拉特、腊贾斯坦和纳巴达河一带等地都有 

发现。到了新石器时代,分布的范围就更大了,西起俾路支斯坦,东达阿萨 

姆,北起克什米尔,南达迈索尔等。各个地区文化发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 

长短不一样,但总的年代跨度大约是公元前4000—前1000年。其中,俾路 

支斯坦山谷的高地和阿富汗的东南部文化发展较快,所谓“前哈拉巴文化” 

就是首先在这里发现。 

     所谓“前哈拉巴文化”,意即哈拉巴文化的前驱,其遗址有的处于哈拉 

巴文化的下层,有的与哈拉巴文化重迭。从伊朗东界到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都 

有,范围颇广。据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前2400年间。 

     前哈拉巴文化时期,红铜器,如斧、锤、别针等在遗址均有发现,只是 

数量较少。陶器以轮制为主,器壁较薄,大多在黄、红色的陶衣上施以红、 

黑彩而形成双色或多色彩陶。彩陶上的装饰图案有较为复杂的几何纹,也有 

动、植物纹。到了后来,简单的带纹彩陶流行,被称为“科特迪吉文化”。 

同时,也有素陶、灰陶。在陶塑一类作品中,有赤陶女像和公牛像。最后要 

特别提到的是,在前哈拉巴文化的遗址中出现了由村落向设防的城镇转化的 

过程。在蒙迪盖克的第四期,居住区有卫墙和用晒干的砖块砌成的方形棱堡, 

同时还发现了宫殿和庙宇的遗迹。在科特迪吉则有城堡和外城两部分,有设 

的城墙和排列整齐的街道与房屋;城墙与房屋的墙基都用石料,墙的上部用 

泥砖;城墙之间有棱堡。城墙高约4。5米,防洪水或人、畜的侵袭。城市的 

雏形已初具规模。最终这里的文化毁于大火和战争,留下很厚的黑土,在黑 

土之上建立起来的就是哈拉巴文化,古代印度真正的文明即从此开始。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称哈拉巴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巴而得 

名。以前印度的文明史被认为起于公元前15世纪,即起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次大陆以后的吠陀时代。但自从1922年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城市文明被发 

现,便改变了这一看法,从而把印度古代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1。城市建筑 


… Page 84…

       哈拉巴文化是地域上最广阔的古代文明之一,其范围西起苏特卡根·杜 

  尔(距伊朗东境约40公里),东抵阿拉姆吉尔普尔(德里附近),北至曼达, 

  南达马尔范、佐克和戴马巴德等地。它基本上是一种城市文化,迄今已发掘 

  的哈拉巴文化遗址共约250多处。在各城市遗址中,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如强胡·达罗、 

  卡里班甘、罗塔尔等等。 

       哈拉巴城址发现于1921年,城址位于旁遮普地区拉维河 (印度河支流) 

  的左岸,它是印度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哈拉巴的遗址曾遭到毁坏,但 

  从其残存的遗迹中犹可见其大体的轮廓。该城由卫城区和下城区组成,西面 

  的卫城近似平行四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卫城四周以砖 

  墙环绕,砖墙基底厚达12米,形成城堡。卫城北有座大粮仓,附近有打谷场, 

  还有作坊及两排劳动者居室,大概可容纳数百名雇工和奴隶。 

       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于1922年发现,城址位于距哈拉巴648公里外的印 

  度河流域信德的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的左岸。它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 

  址之一。城市由7。6米宽的道路分隔为南北两个部分,并划分出12个区,各 

                                                              ① 

  区内又由小路划分为若干小方格,而后排列房屋。据认为,该城至少重建过 

  9次,有时是因洪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