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围绕着一个轴心对称分布。有些印章中,人物的刻画相当细致。从印章的
用途上看,开始可能是作为护身符一类的东西,后来当作私有财产的标记,
也许最后还导致了象形文字。
至于这一时期的陶器,总的来看,彩陶较少,风格朴素。但可以肯定已
出现了新型的陶器,即轮制陶器。这些陶器一般用红土制成,器表大多是浅
地阴刻纹样。同时,陶器都装上了柄和挺长的嘴儿。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社会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
面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劳动分工和技术的逐渐熟练,农业、畜牧业以
及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贸易活动不但在部落与部落之间扩大,而且
还向其外部周边的依蓝、叙利亚等地方扩展。整个社会处在新石器时代的尾
声、奴隶制萌芽的阶段,经历着财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迅速过程。这种社会
迅速演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繁荣。
首先是以圆柱形印章,护身符为主的刻石艺术的迅速发展。这是以浮雕
为主的一种小型宝石雕刻,构图灵活,有风景穿插其中。有场面的刻划,特
别是对人物的描绘颇为生动逼真。另外表现宗教内容的印章也很流行。有一
个印章上面就刻的是一群受神祇推崇的圣牛,旁边还衬有麦穗。
随着文字日见普遍,圆柱形印章的作用也逐渐衰退,以致它的雕刻艺术
… Page 24…
也趋没落,艺术水准降低,其画面单调,动物的刻画仅采用简单而抽象的线
条,这种风格被称为“刺绣手法”。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的造型艺术比较注重色彩的运用。丰富多彩
的装饰造成了普遍良好的视觉效果。它们出现在彩陶上,出现在纪念性的雕
塑上,甚至建筑物的墙壁上也都独具匠心地用彩色陶片、彩色石子拼合组成
一幅幅的装饰性图案,显示出当时人们颇高的审美品味。
(2)安纳托利亚地区(今土耳其)
①查塔尔修克。在土耳其科尼亚平原上的查塔尔修克,考古学家们发掘
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居民众多的居住区。其
发掘者J·梅拉尔特把它称为“城市”。虽然它在公元前5000年时突然地消
失了,但仍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安纳托利亚地区的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我们从中得知,陶器在那里已被普遍和大量使用。在具有宗教用途的房
间里,人们在每年都要叠加一层泥灰的墙壁上装饰图画,有些是浮雕。这些
图画或浮雕的内容反映了诸如灵魂永存一类的宗教信仰或某种宗教仪式。被
发现的6座建筑物,都是供祈祷用的神殿。据此也许可以这样说,这些原始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一地区最古老的墙上壁画和宗教建筑。在祭祀的地
方,墙壁上绘有一只庞大的怪鸟,奉献给怪鸟的是一具无头尸体,边上还有
一个牛头浮雕,衬托出几分阴森。在神龛里有“女神”的浅浮雕,但已不完
整。由于雕刻所用石头质地坚硬,故作品通常很粗糙。在建筑物里还找到了
一些也许是母神的体态丰满的女像。雕像中的裸体形象很多,有被称作“野
兽的主人”的表现男性坐在牛身上的形象,也有头戴桂冠站在动物中央的女
性雕像,还有男女双人像。通常女性形象大于男性形象并处处表现出主动行
为,如抱着或领着男性,这也许是当时女性在社会中仍未失去主导地位的表
现。
作为浮雕装饰,主要是由大小不一的长角牛头像组成,而壁画装饰则多
由几何图形构成。在壁画中,人物的刻画极为生动,男子充满活力,动作灵
活,女子则丰满以致于有些笨重。
②哈锡拉。在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哈锡拉,还发掘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
址。这里出土的女陶像,体态肥胖,一些像上还似曾着过色。发现的文物中,
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那些陶器,它们制作工艺精美绝伦,有些还在白底上
绘有红线几何图形。溯其历史,约为公元前5300多年左右,被认为是古代中
东地区西部最早的制陶尝试。根据这些发现,一些学者认为,古代世界的彩
陶制作有两个中心:一是伊朗,从那里流传至两河流域和叙利亚高原各中心;
一是这里,从这里传向叙利亚、巴基斯坦,尔后又在欧洲东南部传开。
(3)伊朗
早在公元前5000年初,伊朗的河谷就已经有了原始部落居住了。这一阶
段相当于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之前的时期。在两河流域东南部伊朗的扎格罗
斯山区的苏萨,出土了颇为出色的陶器。起初有一批狩猎人和驯养动物的人
定居于苏萨北边的贾法拉巴德,在他们小型的原始公社中,其成员都聚集在
一个简单的大房子里。大房子又分隔出若干小房间,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手工
工场来发展制陶业,为整个扎格罗斯山区生产陶器。逐渐地,在苏萨形成了
一个大村落。那些精制的铜器和豪华的陶制品就在这里被发掘出来。这些陶
器是在白底上绘有黑色或棕色的几何形动物和禽鸟,图案很富有韵律。其中
一只28。5厘米高的大陶罐上绘有野山羊图案。野山羊被抽象成两道半圆形类
… Page 25…
似弯角状的曲线,身体则变成了两只角的附属品;奔跑的猎狗也被简化为近
似水平的线条,杯口上垂直线似为水鸟的长颈。
在伊朗锡亚里克地区,有与苏萨同时代的文化。这里出土的陶器,其装
饰图案与苏萨的很相似,但艺术水平却不及苏萨。
以基扬高原为中心的文化,相当于两河流域欧贝德文化的后期,其器皿
都带有成组动物或人物的彩色装饰。
在伊朗北部克尔曼沙阿省,发现了同查塔尔修克遗址同一时期的洞窟居
住者。这里出土的动物雕像是为狩猎活动之前进行祭祀仪式时准备的。女性
裸体雕像也有,但通常是头部被简化为象征式样,五官不清且无臂的女像。
需引起注意的是,伊朗地区的苏萨文化创造了最初的摹拟人和动物形的
文字,对后来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亚洲面
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辽
阔的高原和雄伟的山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及世界最高峰珠穆
朗玛峰便雄居于此。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了中印两国之间的屏
障。东部大多为低地、沿海平原,西北部分布着大片的草原、沙漠,南方的
平原上河湖港汊星罗棋布。地形多样,相互交错。我国疆域辽阔,最北到最
南相距5500多公里,气候从亚寒带经温带、亚热带直到热带。数百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令人骄傲的古代文化,
仅较闻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就有近20处被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
全国,达数千处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河南新
郑“裴李岗文化”、河北邯郸“磁山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这些
属于新石器早期的遗址,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之间。属于
公元前7000—前4000年间的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址有:河南漫池仰韶村的
“仰韶文化”,山东宁阳与泰安的“大汶口文化”,江苏淮安青莲岗的“青
莲岗文化”。属于晚期的是: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龙山文化”,浙江
余姚良渚镇的“良渚文化”,湖北京山屈家岭的“屈家岭文化”和甘肃临洮
马家窑的“马家窑文化”时间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
(1)陶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极为丰富,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品种多样。其范
围东起渤海,南及长江以南,西至青海,北到长城以北。陶器的品种有彩陶、
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印纹陶等,器形包括盆、钵、壶、杯、鼎、深腹
罐等。各地出土的陶器一般说来普遍具有质朴、浑厚、豪放的原始风格。但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的关系,它们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已发现的
材料看,陶器的分布绝大多数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又以黄河流
域最为密集。
①黄河中游流域 (中原地区)。这一流域主要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仰韶
文化是以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而得名。它历经两千
多年之久,其文化的基本面貌是一致的。但由于时间的早晚、地区的不同,
在一些特点上也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仰韶文化通常又可以分为宝
鸡北首岭类型、西安半坡类型、河南庙底沟类型、山西西王村类型。其中宝
… Page 26…
鸡北首岭类型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陶器的特点是拙朴而不成熟,可以见到
压划纹、锥刺纹,但彩陶少见。山西西王村类型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红陶居
多,彩陶上的纹饰较为草率,已可见衰退之趋势。而西安半坡类型和河南庙
底沟类型则是仰韶文化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对仰韶文化具有典型的
代表意义。
a。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是以1953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而得名。它
是新中国建立后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据测定距
今6000余年。这里出土的陶器具有较浓郁的原始气息。器物以卷唇圆腹和折
腹圜底盆、缽、蒜头形细颈壶、直口鼓腹尖底器、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为主。
早期陶器纹样多施以黑彩,晚期近紫的红彩逐渐多了起来。装饰纹样以动物
较多,也有不少几何纹样,但植物纹和编织纹较少见。内壁彩绘和口沿装饰
具有独特性。
就动物纹饰而言,有象生的鱼、鹿、蛙、羊等。如一“奔鹿圆腹圜底盆”
的内壁,以相等的间隔画着四只奔腾的小鹿,造型简洁生动。但在动物装饰
图案中,鱼纹最具特色。从描绘有鳞片的鱼到抽象为鱼形图案,这中间所运
用的手法极为丰富,变幻多端。即使仅画一个鱼头,寥寥几笔却也神形俱备。
描绘数鱼并进时,看上去栩栩如生,然而再稍加变化又可成为既对称又富于
生机的菱形图案。人面鱼纹的纹样组合,是半坡类型所独具的。这种带有变
形、夸张的怪异组合,反映出某种原始的图腾气息。
新石器时代的几何纹样,一般都是从动、植物及编织图案中抽象、演变
而来的。在半坡类型的陶器装饰中能够称之为几何纹样的比起其它类型要普
遍得多。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还可以从中寻得从动植物、编织纹演变到几何
形纹样的痕迹。已经成熟的几何形纹有:颠倒的三角形组合、曲折纹、个字
纹、直线组合、梯形锯齿形纹及圆点纹等。其中别具风格的是以颠倒三角纹、
曲折三角纹、相对三角纹组成的规律性很强的齐整图案。总的说来,其线条
简练多直线。
至于编织纹和植物纹,所见很少。编织纹只有网纹、篮纹和绳纹。而植
物纹仅见类似麦穗一样的纹样。
b。庙底沟类型
庙底沟类型是因 1953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的这一类型的典型遗址
而得名。从出土文物看,这种类型的陶器种类更加丰富,除了盆、缽、瓶、
壶、瓮、罐外、鼎、灶、釜也普遍被发现,其中具有特色的有深腹曲壁的碗
和盆,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瓶等。彩绘主要是黑或带紫
的黑色,红色少见。也有在彩绘前罩一层白色的陶衣作衬底,以便使用红色、
黑色绘出的纹样更鲜明。这类彩陶在时间上晚一些。彩绘多施于器物的肩、
腹和口沿上,内壁很少有彩绘。就纹样的题材看,主要是植物纹、几何纹,
也有动物纹,而编织纹少见。
植物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呈放射状的旋花纹,一般以二方连
续组织围绕器身来描绘。另一种是叶状纹,以单叶为母题,联系起来构成图
案。经过组织的图案极富变化,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几何纹样为陶器装饰添色许多。主要的纹样有钩连纹、弧形纹、菱
形纹,同心圈纹、对角三角纹、平行纹等,还有由圆点、钩叶、弧线等组成
的连续图案。其中一件精品钩叶彩陶盆,如今藏于故宫中。在处理纹样时,
… Page 27…
已有了以点定位的方法,为后来的图案构成奠定了基础。动物形纹样发现过
蛙和鸟的图形,而编织纹则以网纹和蓝纹居多。总的说来,庙底沟类型陶器
上的装饰多为曲线,圆润流畅,繁缛但富于变幻,具有优美瑰丽的风格,表
现出极强的装饰效果。
②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甘肃、青海)。黄河流域上游的甘肃、青海地区,
继仰韶文化之后出现了马家窑文化。通常根据器物造型及器物上装饰的纹样
差异,又把它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a。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因临洮县南马家窑村的发现而得名。它的影响范围很
广,北至宁夏、南达四川,甘肃的东部、中部及青海都可以看到这一类型的
影响。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造型优美多样,主要流行平底器,尖底器已不多见。
器形多为盆、缽、罐、瓶、壶、瓮、杯等。其中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
盆更为主要。在器物的腹部造型上与仰韶文化有所变化,从腹部向内急收变
为稍加外凸的孤线形。这一类型的彩陶以黑彩为主。有的器物通体施以装饰,
并且内彩也非常流行,尤以盆碗一类居多。
马家窑类型陶器的纹饰,最常见的有卷草纹、蝌蚪形纹、蛙形纹、水浪
纹等。这些纹样虽不很多,但变化却极为丰富。比如独立的一种卷草纹,它
可以以其层出不穷的变化环绕装饰器物的整个面部,既使只有黑色一种色
彩,它也能以其变幻造成丰满的动势感,使图案既庄重又灵活,充满生命力。
在纹饰题材方面,马家窑类型也不同于中原地区,它往往表现为对各类
题材的综合运用。如在一件器物上,动、植物纹,甚至编织纹和几何纹都可
能同时出现。其中,动、植物纹饰一般都经过变化,即使与几何纹或编织纹
组合在一起,也给人以协调统一之感。反映了这种类型较之以前所取得的进
步。
b。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的陶器最早发现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半山地区。以后在洮河
流域及黄河沿岸也多有发现。它是马家窑文化更趋成熟的类型。它的器形多
为壶和罐,尤以直口长颈宽肩壶,敞口短颈宽肩壶,大口双耳鼓腹小底罐、
敛口钵和敞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