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物形象:
动物形象的雕塑品数量比较多。拟形器一类中就不乏佳作。如山东宁阳
大汶口出土的红陶兽形壶 (称狗形器),它挺颈昂首,以张圆似在狂吠的口
部作壶嘴,蹬直且略略叉开站立的四肢作器足,背上加塑提把,构思巧妙。
它并不拘泥于对自然形态的单纯模仿,具有既生动美观又符合实用的双重效
①
果。再如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两件兽形陶鬶 ,一件是灰陶狗形器,一件是
猪形鬶。狗形器四肢挺立,昂首而吠;而猪形鬶,虽四足残缺但形象仍然生
动,尤其从那两侧微微露出的獠牙,浑圆而肥壮的身躯,都可以断定它是一
头成年大猪。最令人赞叹的拟形器应当数1975年在陕西华县出土的仰韶文化
时期的陶鹰鼎了。它巧妙地利用鹰腹作器身,壮实且饱满,以经过夸张的十
分粗壮苍劲的双足和短粗的尾作鼎立的支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
造成一种前扑的动势,加上鹰头上圆瞪的大眼和利喙,使这只鹰威风凛然,
气势逼人。这种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充分体现出动物的形神特征,并与器物
特定的造形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品,反映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及艺术
表现技巧,不愧为原始艺术之珍品。
从附丽于实用器皿的雕塑品来看,数量较多,手法比较写实。如河南新
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兽形器盖和
把纽,河南庙底沟遗址发现的鸟头形把手及饰有壁虎浮雕的陶器残片,陕西
华县柳子镇出土的陶枭头器盖等等。这些动物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有的给
① 参见《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7 年第4 期。
… Page 32…
①
人以极深刻的印象。像柳子镇的陶枭 头器盖,是在一个圆形凸面上,堆塑出
凸起的枭喙和圆圆的虎视眈眈的双眼,使人一眼看上去便知是猫头鹰,其特
征极其显明。同时以锥刺、刻划手法表现出睫毛及头部的羽毛,具有强烈的
质感,效果极佳。作为独立性的动物陶塑作品出土的不太多,其用途也还不
十分肯定。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陶羊雕塑。在湖北的宜都红花套、
京山屈家岭、天门石家河,黑龙江宁江莺歌岭,在四川的大溪、江苏邳县刘
林及浙江定海都有这类雕塑出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家畜业的发
展,表明人们对这些家畜的重视。从作品塑造上看,大多质朴而生动,情趣
盎然。如河姆渡的陶猪,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出猪的肥胖、笨拙、憨
态可掬的特点。天门石家河出土的一件小陶羊,小巧灵珑,仅5厘米高,6
厘米长,造型简练,形象生动逼真,神态温顺可爱。此外还有少量的其他动
物雕塑如鸟、鱼、龟等。这些形象生动、神气活现的动物雕像,充溢着一股
浓郁的田园乡土气息,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家畜的珍爱之情。至于其用途,一
般推测为宗教仪式或法器,再就是取悦于小孩子的玩物。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雕像较之动物的要少。表现在拟形器上主要是人物式的陶瓶
或陶壶。如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几件人物式陶瓶,高约30厘米,器口为雕塑
的人头,表现为一昂首翘望的妇人面孔,圆鼓的器腹成为孕妇的肚子。人体
的造型与器皿的实用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优美。
作为装饰物的人形雕塑数量不多,除个别外大多为人头像。这类作品如
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的一件人物式彩陶壶。壶高34厘米,颈部和腹
部除饰彩绘图案外,贴塑出一个裸体女像,壶颈部贴塑人头,头发披肩,五
官较端正,壶腹的上部贴塑出圆鼓的腹部,双乳凸起,并用彩绘描出乳头,
用贴塑和彩绘的技法对女性的生殖器作了夸张的渲染。双腿短小,脚用黑彩
①
描绘 。1964年在甘肃礼县高寺头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
像,于陶罐口部有人头形立体雕饰,整个面部,圆而丰满,鼻子呈三角形隆
起,上有两个小鼻孔,五官较端正,镂空的双目和微启的嘴巴表情生动,给
人以淳厚之感。甘肃天水蔡家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一件陶塑人
面,也属于某一器物上的立体装饰。人面的双眼和嘴巴也是镂空的,各部分
的比例、位置欠准确,但刻划得十分细腻,双眉、眼皮、鼻子、面颊、人中
和嘴唇的转折起伏关系都颇真实。双目凝神,张口作唱歌状,表情真切自然。
两边耳垂处挂有饰物的小孔,也许为女性。这件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观
察力和对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说代表了所见到的同时代的人物
塑像的最高水平。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残陶瓮口沿下
的堆塑人面像,是个中年男性,贴塑鼻梁高隆,锥刺八字下垂的双眼和变形
上翘的大嘴角,表情看似苦笑,手法单纯泼辣,相当生动、别致。同属庙底
沟类型的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瓶口外部堆塑成一
少女头像,形象塑造得细致生动:前额是一排整齐的短发,周围头发略长披
下,用细密的平行阴刻线纹表现出来。眼、嘴剔成孔洞,面颊、下颚、鼻子
隆起。鼻孔也细心地刺出。脸型和五官清秀俊美,生气勃勃。彩绘了的瓶身
有如塑像的身躯一样。那些由弧线三角纹与柳叶纹组成的黑彩图案,烘托着
① 枭——猫头鹰。
① 刘凤君: 《中国史前裸体女塑像分析》,见《考古学与雕塑史研究》。
… Page 33…
人物形象,给人以新鲜、愉悦的感觉。整件作品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人物
陶塑数量不多。1978年河南密县莪沟北岗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
被认为是最早的这类雕塑,时间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人像头顶扁平,宽鼻
深目,前额陡直,以捏塑略加锥刺而成。据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受人尊
敬的老妪形象。造型虽较简朴,稚拙,但颇有神采。河姆渡出土的小陶塑人
头像,高仅4厘米,脸部椭圆,前额突出、高颧骨,以细阴线刻出睁张的眼、
嘴、显得粗犷、朴拙。最具特色的要算是1983年至1985年在辽宁省喀左、
建平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性裸体像,可谓原始时期雕塑品的重大发现。
这是一些独立的、写实的女人体雕塑,在造型上大体相同:身体肥硕圆润,
乳房丰满,肚腹圆鼓,左臂曲于胸前,臀部宽厚凸起,有明显的阴部记号,
下肢弯曲,头、右臂和足皆残。有人认为她们都是孕妇之形象,但不管怎样,
她们无疑都是一些生育力旺盛的妇女形象。这些陶塑的发现处是一些祭祀废
墟上。联想当时的妇女在人类自身繁衍及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那么这
些雕塑很可能寄托着人们对生殖繁盛和五谷丰登的祈盼。从我国出土的女性
裸体雕像中,不难发现:她们与欧洲、中东地区史前“女神”雕像相比,二
者在功用和宗教意义上有着共同之处,我们可从中窥见到一些人类文化起源
发展的相似历程。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我国出土的女性裸体雕像,
大多身体丰满、肌肉圆润,比例正常,注意以面部刻划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像欧洲的那样身体多为球块状的堆积,注意以性特征的夸张来表现女性特
征,却忽略面部及其表情的刻画。
b。其他材料的雕塑。除了上面说到的众多陶塑外,还有一些以石、玉、
骨、牙、木等材料创作的雕塑品。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一件人面形饰物,就
是在石片上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人面形象的装饰品。石片上还留有穿孔,大
概为穿系所用,可想它在当时应是一件尚好的配饰。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一
件人头雕像,用圆柱形骨料雕制而成,采用浮雕的技法,但技法颇为稚拙,
面部轮廓比较粗糙。河姆渡出上的鸟纹骨片上面雕刻有双鸟朝阳的图案:双
鸟对称两边,朝向中间的太阳,周围以铺助线略加修饰。画面完整,壮观美
丽。这种图案后来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颇受人们喜爱的图案,象征吉祥
和光明。牙雕之佳作是山东大汶口出土的一件象牙筒。筒身中段以透雕的手
法雕出由四个花瓣构成的单元所组成的连续图案。玲珑精巧,优美别致,雕
镂之技艺已相当成熟。木雕作品能留存下来的极少,沈阳新乐文化早期的一
件鸟形木雕,以浮雕的技法将手杖的柄部雕镂成抽象的鸟形,并在鸟形两面
镂刻有细密对称的纹饰,颇具匠心,具有浓重的装饰性。
总的看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雕塑品,从技法上看,圆雕、浮雕、贴塑、
镂空、刻划和镶嵌都已被应用,表明雕塑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从雕塑题材看,动物造型多于人物造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明人对自身
力量的觉醒。二者都较为写实,并在多数情况下,都与实用器物相结合。此
外,雕塑与彩绘相结合,同时用于对器物装饰的手法已被应用。
②绘画。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绘画绝大多数是与各种工艺制品共生的,其
中主要为附丽于陶器上的装饰性的绘画,此外就是在我国及世界各地都已普
遍发现的岩画。
先来看陶器上的绘画。我国彩陶的装饰性绘画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无论就数量还是就水平而言都颇为可观。单就彩陶上各种纹样的组
合、变幻,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看,就已经显示出人们对绘画所要求的线条、
… Page 34…
构图、节奏等因素有了较为成熟的把握。许多对动物及人物的描绘,真切写
实,意趣盎然,开始向着独立性的绘画作品进发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
土的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人物画了。在盆
的内壁口沿一圈,绘有五人一组的舞蹈纹样,共有三组。画中每组五人都手
拉着手,面朝一个方向在跳着舞。每人头侧部有一类似发辫之物的东西甩向
一方,身体下方侧部还都有斜向一方的装饰物,不知是什么东西。这些人物
的纹样虽只是以线条来表达,笔触简练,并未加以细致刻划,但确能抓住舞
者的形神要征,使其神态显得生动逼真。同时,人物的动作整齐划一,体现
出集体舞特有的节奏韵律。此外,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也绘有人面
纹样,人面呈圆形,眼、鼻、口清晰,口边似衔着一条鱼,头部两边各有一
道上弯的曲线,也许是某种装饰,尚不清楚。形象虽然只是墨线勾勒,却很
生动。这种纹饰用意如何,可能与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
我国最早的动物画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夹炭黑陶猪纹钵上所刻划的
猪纹。它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头肥猪粗壮的憨态,惹人
喜爱。在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绘有鹿和鱼的形象。鹿的形象为长颈有
角、短尾,行走的、奔跑的都有。鱼的形象有在水中张口闲游的,有追逐嬉
戏的。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一件橙红色的陶盆上,绘有一大蛙,缩着脖子
正缓缓地爬向盆沿。蛙背上布满圆形斑纹。在彩陶中,鸟的形象丰富多样:
有立而张望的,有正在觅食的,有空中飞翔的,也有的正振翅欲飞,形象有
写实的也有抽象化的。庙底沟类型中,对鸟的刻画比较有代表性。
陶器彩画上的各种纹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绘画的一般。它们的功用主
要在于美化器物本身。但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件作品虽然也绘在陶器上,但
似乎它更象是欲表现自身价值的完整绘画作品,这一作品就是称为“中国能
见到的最早的一幅绘画”的《鹳鱼石斧图》。它被画在一件1978年在河南临
汝阎村出土的陶缸上。此画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去了整个缸体面积
的一半。这幅画用综褐色与白色绘成,简洁有力的线条画出一个用绳索缚扎
直立的木杆石斧,旁边有一长嘴鹤鸟叼一大鱼,显示出一个有力而生动的写
实画面。粗犷的线条与单纯的颜色不但表现了古朴而真实的形象,而且也突
出表现了物象的神采,特别是在那只白鹤的眼睛描绘上有力地呈现了出来。
该画明显的构图匠心,古朴而富有意境的美,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岩
画艺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起步
要比西方学者晚得多,是近十几年来的事。通过学者和专家们的努力,在新
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福建
及江苏等地都发现了许多岩画,其分布十分广泛。岩画所反映的对象,以动
物形象占多数,也有人物、植物、建筑、车辆、船等形象,还有以图形来表
现的日、月、星、晨、云及手印、脚印、蹄印等,内容涉及到生产和生活许
多方面,多以狩猎、放牧、农耕、舞蹈、杂技、繁殖、战争及宗教祭祀等为
题材。但是,要判断岩画的具体创作年代在今天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
些学者根据画上已灭绝的动物形象推测时间,有的借助于碳14年代测定法签
定年代。在我国还有人研究岩画上的人面像,使之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
骨器上的、玉器上的类似图像加以比较,以期得出人面像的相对年代。总的
看来,目前各种方法,各有其根据又各在其局限。究竟以什么方法能更准确
地确定遥远的岩画创作年代这一问题,仍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目前已被
确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有: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阴山岩画,江苏连
… Page 35…
云港将军崖岩画,福建华安汰溪的摩岩石刻等。
①
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在我国史前岩画中较为著名。根据岩画中描绘的驼鸟
形象,专家们认为它距今约一万年,因为只有在那时内蒙古才有驼鸟生存。
这里的岩画规模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岩画主要集中于西段的狼山一带,
从阿拉善左旗东部到乌拉特中旗,绵延三百公里。岩画的题材包括动物、人
物还有奇异的神灵像,主要涉及了狩猎、放牧及原始宗教等场景。它所采用
的技法主要是刻(线刻、阴刻),也偶见彩绘,呈现出图案化、装饰化的表
现风格。
作为人物形象,其面部不画五官而只是通过上肢和下肢的变化来表现他
们从事不同活动时的姿态,如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