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艺术史 >

第3章

世界当代艺术史-第3章

小说: 世界当代艺术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音乐艺术开拓了更广阔的新领域。1980年,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扬在萨尔斯 

堡音乐节上,用一台电子计算机乐器代替两架钢琴、四面大鼓、七面锣、两 

套排钟演奏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获得成功。这正是高科技和音乐结缘 

的成功范例。 

     当代音乐史上,出现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作曲家,在欧洲有德国的欣德米 

特,法国的米约、奥涅格,英国的蒂皮特、布里顿,原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 

普罗科菲耶夫。在亚洲有清濑保二、伊福部昭。在美洲有美籍俄罗斯的斯特 

拉文斯基、科普兰等等。在专业音乐创作上,无论是声乐、器乐,歌剧、舞 

剧,还是艺术歌曲方面,都有能为人类音乐殿堂增光添色,流传不衰的好作 

品。值得单独提出的是民族乐派方面,原苏联及东欧的捷克、匈牙利、波兰、 

罗马尼亚,北欧的挪威、芬兰,南欧的西班牙,都有许多杰出的作品。在亚 

洲,中国的群众歌曲、民族器乐和戏曲音乐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和印 

度的民族音乐也别具一格。 

     在当代音乐史上不能不提美国的爵士乐和摇滚乐。它们从美国诞生后, 

立即风靡全球,在音乐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当代的音乐表演更是辉煌。指挥有法国的明希、意大利的阿巴多、奥地 

利的伯姆、卡拉扬,原苏联的姆拉温斯基,美国的伯恩斯坦等。声乐歌唱家 

和器乐演奏家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能列出一长串名单,都有辉煌的成 

就。 


… Page 14…

                                2。欧洲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一直是西方音乐艺术的中心,许多古典的、浪 

漫的音乐巨星从这里升起,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柴 

可夫斯基的优美旋律,响彻全球。纳粹上台后,曾使欧洲音乐萎缩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新的繁荣期。但战后的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互相封锁, 

音乐也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西欧以现代派音乐为主潮,前苏联及东欧 

诸国以传统音乐为发展的道路。 

      (1)西欧音乐 

     西欧是现代主义音乐的热土,流派纷纭,新奇百出。先后出现的有表现 

主义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不确定音乐等。 

     表现主义音乐 

     它是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主义音乐流派。代表为奥地利的勋 

伯格 (1874—1951),他从表现主义绘画里获得启发,扔掉后期浪漫派音乐 

的路子,从1908年起开始探索无调性音乐,成为表现主义音乐的泰斗。在他 

之前,施特劳斯、欣德米特的歌剧里抒发疯狂的、绝望的病态情绪,已有表 

现主义的因素。勋伯格的朋友豪埃尔(1883—1959)首先发现了十二音规律, 

还出版了《论音乐的本质:十二音音乐教本》一书,并同勋伯格多次讨论过 

十二音的问题。而勋伯格经过10年的探索试验,终于将十二音技法理论化, 

系统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创作了《五首钢琴曲》 

 (1923),《小提琴协奏曲》(1936)、《钢琴组曲》(1942)、康塔塔《华 

沙幸存者》(1947)等,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学生贝尔格和韦贝恩紧随其后, 

各有所获。尤其是韦贝恩勤于思索,首先将音高秩列方法应用到节奏结构中, 

直接促成了整体序列主义的诞生;他发明的点描式序列写法,强调单个音响 

的魅力,以星罗棋布的短促音符,获取飞珠溅玉的效果,对后来先锋派音乐 

有极大的影响。他不幸被美国士兵枪击误伤而亡,英年早逝,甚为可惜。奥 

地利踵武其后的还有克雷内克 (1900—)、和艾内姆 (1918—)等人。 《查 

理五世》就是克雷内克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歌剧。 

     到40和50年代,勋伯格的创造风靡欧洲,起而仿效的是一大批年轻的 

作曲家,英国的勒琴斯、塞尔、费里克,法国的莱博维茨、布列兹,德国的 

福克纳、齐默尔曼、亨策,意大利的马利皮耶罗等等,他们用十二音体系创 

作了大量的歌剧和协奏曲、交响曲等器乐作品。原苏联和东欧各国,随着当 

时文化政策的逐步开放,不少中青年作曲家对表现主义深感兴趣,60年代, 

纷纷挤进十二音体系的行列,如原苏联的杰尼索夫、捷克的哈巴、波兰的彭 

代雷茨基等人,都有这方面的作品问世。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而在50年代后还有重要影响的 

音乐流派。它反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否定表现主义的手 

法,主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将古典的均衡形式等再现出来,创作群众理解 

的作品。这派的代表是意大利的布索尼和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布索尼著有《音乐艺术新美学刍议》、《论音乐的一致性》,为新古典主义 

奠定了理论基础。斯特拉文斯基在欧洲提出“返回巴赫”的响亮口号。但是 

布索尼在1924年就去世了。斯特拉文斯基在1939年后便定居美国,因此, 

新古典主义音乐在当代欧洲音乐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倒是法国的“六人团”和 


… Page 15…

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匈牙利的巴托克等人。德国的欣德 

米特也有新古典主义倾向。 

     法国“六人团”是指六位作曲家:米约(1892—1974)、迪雷(1888— 

1974)、奥里克(1899—1983)、奥涅格(1892—1955)、普朗克(1899— 

1963)和塔吉弗尔(1892—1983)。他们没建正式组织,因音乐评论家科莱 

在一篇文章中把他们比附俄国的“五人团”而说他们为“法国的六人团”, 

故得了这个称呼。不过,他们在反对后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热衷明朗朴 

素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上倒是一致的,米约有歌剧《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玻利瓦尔》及《第四交响曲》、《火的城堡》等;重视客观描述,不是个 

人自白,但有抒情性。普朗克的歌剧《提瑞西阿斯的乳房》(1947)及《加 

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1956)被认为是现代优秀歌剧。奥涅格是瑞士人, 

他学艺在巴黎,活动在法国,他什么手法都用,从爵士乐到十二音技法,但 

他响亮地宣布:“我的伟大的楷模是巴赫。”他的作品很多,有交响曲、协 

奏曲、组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大都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 

     欣德米特 (1895—1963)从20年代起就热心探索一种新的、个性化的、 

灵活处理古典形式和调性的复调技术,其《室内乐》(1925—1927)、《钢 

琴音乐》 (1927)就是这类技术的成功之作,而《室内乐》还是受巴赫《勃 

兰登堡协奏曲》的启发而写成的。1943年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调性游戏》 

集现代复调技术的大成,与肖斯塔科维奇1950—1951年写的《二十四首前奏 

曲和赋格》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序列主义音乐 

     序列音乐是由12音体系发展而来的。12音体系把不同音高的音编成12 

音序列,这便是序列主义音乐的刍形。勋伯格的学生韦贝恩将编排的依据从 

音高扩大到音色;他的另一学生格哈德(1896—1970)又将节奏也放到序列 

中,便宣告序列主义已完全成形了。 

     在当代,序列主义音乐进一步发展,即编排12音的序列,不仅限于音高、 

音色和节奏,而是把时值、节奏、速度、力度、音高、音量、音色以及音区 

分布等音乐要素统统考虑进去,从整体上予以规划,这便是整体序列音乐了。 

法国作曲家梅西安 (1908—)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成绩斐然,使整体序 

列音乐成为引人注目的音乐流派。他的作品有钢琴曲《四首节奏练习曲》 

 (1949)、钢琴与乐队曲《异国之鸟》(1956)、《绯句六首》(1963)和 

 《我主耶苏之变形》(1969)等。 

     梅西安的学生布莱兹和施托克豪森在整体序列音乐上也有特殊的贡献。 

     布莱兹 (1925— ),法国作曲家,他师事梅西安,获头等奖,又向勋 

伯格的学生莱博维茨学十二音技法,向奥涅格夫人学对位法,这使他的创作 

风格多样,但是主导的还是追求新音乐的方向,因此他是现代音乐先锋派的 

重要代表。《时值和力度的模式》是梅西安《四首节奏练习曲》中的第三首, 

里面用了四种模式,将各种音乐参数应用于序列音乐之中,这种崭新的试验, 

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1951年起,布莱兹研究用音群技术处理《时值 

和力度的模式》中的12音音高序列,使整体序列中的组成不再是一个个孤立 

的音,而是一群群有共同特性的音。1952年,他据此为两架钢琴创作了《结 

构 I》。他声称这部作品免去了一切旋律、和声、对位,因为序列结构已经 

使最基本的调式、调性概念不存在了。1955年,他为诗人夏尔的诗歌谱写了 

女低音独唱和器乐重奏的《无主的锤子》,全曲共分九个乐章,纯器乐曲与 


… Page 16…

歌曲交替进行,仍以序列音乐为基础,但谱面复杂,节奏、力度变化多端, 

突出的特点是格调清新,音色甜美,被人称为“杰作”。它标志着布莱兹在 

整体序列主义音乐创作上采取较为灵活技法的开端。1960年,他为马拉梅的 

诗歌谱写的女高音和乐队的《层层折迭》,也是一部杰作。著名作曲家斯特 

拉文斯基听了演奏后,赞不绝口,称它为“美的单调,单调的美。”他为两 

架钢琴创作的《结构Ⅱ》,也是此类作品。1965—1975年之间,他以世界著 

名乐队指挥和音乐指导的身份往返欧美,热衷介绍、传播现代主义音乐,在 

当代乐坛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施托克豪森(1927— ),德国作曲家,他于1951年去巴黎师事梅西安 

和布莱兹。当他听了梅西安的《时值和力度的模式》唱片后,欣喜若狂,足 

足听了三十遍,称梅西安的音乐是“星空中的幻想音乐。”他悟到序列音乐 

的各种参数可以分离处理,他在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四种基本序列要素 

外,又加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数量参数 (向量参数),对整体序列作了新 

的开拓。他将乐器和电子仪器放置在音乐厅里的不同部位,以加强音乐的空 

间效果,又成为“空间音乐”的开创人之一。代表作品有《对位》(1953)、 

 《第十一钢琴曲》(1956)、《分组》(1958)、《七天》(1968)等。《金 

粉》是 《七天》中的最后一首。该曲在1972年演奏录音时,按照演出指示: 

四个演奏者,包括施托克豪森本人在内,在四天前就分别住进一间小屋,不 

吃饭,只喝点矿泉水和茶水,也不想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只注意一些说明文 

字,培养“感觉”。演奏时,他们使用的乐器也特殊:电弦琴、金属杯、长 

柄棍、铃、海螺壳、钥匙、水罐、船上的钟、大型牛铃及人声和拍手声。以 

此出奇制胜。施托克豪森迷恋创新,热情到欧美各地举办现代音乐讲习班和 

音乐会,造成很大影响,被人称为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一代音乐家中最 

杰出的代表。他在电子音乐上也有贡献。 

     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 

     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都是利用高科技为手段的现代音乐。具体音乐是用 

录音技术将世间的种种音响录制、加工、处理而成的音乐,因而也称“噪音 

音乐”。电子音乐是用电子技术制作的音乐。两者都是欧洲音乐家首开其端, 

而后蔓延于世界的。 

     1950年,法国广播电台工程师谢菲尔和梅西安的学生亨利合作制作《单 

人交响曲》问世,宣告具体音乐正式诞生了。在此之前,现代都市的繁荣,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早已引起未来派音乐家的注意,他们在作品中故意模 

仿噪音以便达到表现现代生活、歌颂机械文明的目的。谢菲尔说:“希腊人 

用尺和圆规发现了几何学,那么音乐家在这种启发下必将大有可为。”于是, 

他用录音机摄录了风声、雨声、动物嚎叫、火车轰鸣以及城市街头僻静处男 

女的窃窃私语等等声音,用电子技术予以加速、减速、倒退、循环等处理, 

改变音高、力度和音色等的程序,使之改变成自己满意的状况,制成了《铁 

道练习曲》、《唱片练习曲》、《炒菜锅练习曲》等等。但影响不大。作曲 

家亨利参加进来,他们组成具体音乐研究小组,就完成了《单人交响曲》这 

种代表性的作品。亨利在合作过程中掌握了电子技术。1958年,他脱离研究 

小组,单独从事电子合成音乐的研究,写出了《共存》、《调查》、《游历》 

等作品,并于1975年在“电声音乐大观”里发表作品《未来派Ⅰ》,为具体 

音乐赢得了地位。 

     电子音乐是音乐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与具体音乐相同的地方 


… Page 17…

都是以噪音为材料,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区别在于具体音乐采用的声音材料 

是自然音响,而电子音乐用的材料是由电子振荡器和发生器产生的声音,这 

是一种以白噪音为主要成份的声音。由于电子音乐不受音高的限制以及音 

阶、音律的束缚,而且还能创造出人声、乐器和自然音响所没有的声音,也 

就是人类闻所未闻的声音,这无疑大大丰富了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 

段,是人类一次伟大的创造。因此,1951年,德国科隆广播电台首建电子音 

乐实验室后,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群起效仿,掀起了电子音乐的创作热潮, 

目前,科隆、巴黎和米兰成为欧洲电子音乐的研究中心。在电子音乐创作上, 

德国的施托克豪森和法国的瓦雷兹都有重大贡献。前者创作了 《青年之歌》 

 (1956),后者创作的《电子之诗》,被认为是电子音乐重要里程碑式的作 

品。欧洲从事电子音乐的作曲家还有德国的克雷内克、法国的贝里奥、荷兰 

的巴丁斯等许多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必将有更广阔的前途。 

     不确定音乐 

     不确定音乐是当代欧洲较为时髦的音乐。它强调偶然性的作用,认为音 

乐的形式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无论创作和演奏都应该抓住偶然的机缘并随 

之而展开,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它实际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延展。由于 

这种音乐里不确定的因素占有很不轻的份量,因此叫它不确定音乐。如偶然 

音乐、随机音乐、概率音乐都可归于不确定音乐之列。 

     希腊—法国作曲家译纳基斯就是不确定音乐的重要代表。他在雅典学工 

程技术,后到巴黎跟梅西安等人学作曲。他首创随机音乐便是得益于建筑学、 

物理学和数学。他借助电子计算机,把数学上分析随机现象的概率论和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