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5_清史稿 >

第277章

25_清史稿-第277章

小说: 25_清史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爽,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偾厥事。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力也。洎乎末造,亲贵用事,权削四旁,厚集中央,疆事遂致不支焉。初制内外群僚,满、汉参用,蒙古、汉军,次第分布。康、雍两朝,西北督抚,权定满缺,领队、办事大臣,专任满员,累朝膺阃外重寄者,满臣为多。逮文宗兼用汉人,勋业遂著。大抵中叶以前,开疆拓宇,功多成于满人。中叶以后,拨剧整乱,功多成于汉人。季世釐定官制,始未尝不欲混齐畛域,以固厥根本也。而弊风相仍,一物自为鸿乙,徒致疑駴,虽危亡之政,无关典要,亦必辑而列之,以著一时故实,治乱之迹,庶皎然若览焉。 

  宗人府师傅保内阁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中书科军机处内繙书房方略馆 

  吏部 户部三库仓场关税各差 礼部会同四译馆乐部 兵部刑部 工部火药局河道沟渠 盛京五部 

  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俱各一人。宗室王、公为之。府丞,汉一人。正三品。其属:堂主事,汉主事,经历司经历,并正六品。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副理事官,从五品。主事,委署主事,俱各二人;笔帖式,效力笔帖式,各二十有四人。俱宗室为之。 

  宗令掌皇族属籍,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金黄带。旁支曰觉罗,系红带。革字者,系紫带。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宗室封爵十有二:曰和硕亲王,曰多罗郡王,曰多罗贝勒,曰固山贝子,曰奉恩镇国公,曰奉恩辅国公,曰不入八分镇国公,曰不入八分辅国公,曰镇国将军,曰辅国将军,曰奉国将军,曰奉恩将军。嫡子受封者二等:曰世子,曰长子。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夫爵以为差。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县主,曰郡君,曰县君,曰乡君。不入五等曰宗女。额驸品级,各视公主、格格等级以为差。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宗正、宗人佐之。府丞掌校汉文册籍。左、右二司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谱牒,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堂主事掌清文奏稿。汉主事掌汉文典籍。经历掌出纳文移。笔帖式掌繙译文书。各部同。笔帖式为满员进身之阶。国初,大学士达海、额尔德尼、索尼诸人,并起家武臣,以谙练国书,特恩赐号“巴克什”,即后之笔帖式也。厥后各署候补者纷不可纪矣。其兼领者:左、右翼宗学,总理学务王二人,稽察京堂官三人,并请旨简派。总管四人,食七品俸。副管十有六人,食八品俸。并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引见补授。清书教习、骑射教习各六人,汉书教习八人。所辖银库,以本府堂官及满洲大臣各一人领之,请旨简派。司官二人,由府引见补授。笔帖式四人。空房,司官、笔帖式亦如之。黄档房,司官、笔帖式无员限。 

  初制,列署笃恭殿前,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顺治九年,设宗人府,置宗令一人;亲王、郡王为之。左、右宗正,贝勒、贝子兼摄。宗人,镇国公、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后择贤,不以爵限。俱各二人。启心郎,觉罗一人,汉军二人,初制,秩视理事官。九年,改视侍郎。始以满臣不谙汉语,议事令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康熙十二年省。与府丞并为正官。其郎中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二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三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罗、满洲参用。堂主事二人,经历三人,宗室、满洲二人,汉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汉缺。乾隆二十九年改用宗室。笔帖式二十有四人。后增★无恆。初为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寻改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笔帖式。各部同。康熙十二年,省启心郎,增满洲主事一人,分隶左、右二司。雍正元年,增汉主事二人。用进士出身者。明年,改郎中为理事官,员外郎为副理事官,并定为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允府丞储麟趾奏,始专用宗室人员。五十三年,增置委署主事四人。笔帖式改。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简。正一品。学士,汉洲六人,汉四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典籍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初兼太常寺卿衔,寻罢。雍正三年,定从四品。中书,正七品。满洲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大学士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协办佐之。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学士掌敷奏。侍读学士掌典校。侍读掌勘对。典籍掌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中书掌撰拟、繙译。分办本章处凡五:曰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本房,满签票处,汉签票处。又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副本处,饭银库,俱由大学士委侍读以下官司之。惟批本处额置满洲翰林官一人,请旨简派。中书七人。满中书内补授。 

  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十年,更名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始亦沿承政名,后各置大学士一人。顺治元年,置满、汉大学士,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学士,满洲、康熙九年改置二人,十年增四人,通旧为六人。汉军康熙十年改置二人,十二年并入汉缺。各三人,汉学士无员限。康熙十年改置二人,明年增二人,十二年省汉军入汉缺,通旧为四人。典籍,满、汉、汉军各三人。康熙九年改置二人。侍读,满洲十有一人,清文五人,清汉文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清文一人,清汉文二人。寻复增二人,通旧为十人。蒙古、汉军、康熙九年各置二人。汉康熙九年省。雍正四年置二人。各三人。中书,满洲七十有五人,蒙古十有九人,汉军十有三人,汉三十有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汉军各五人,蒙古三人,汉四人。乾隆十三年复省汉三人。二年,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之。三院上并系“内翰林”字。八年,置侍读学士,满、蒙、汉军各三人。十八年增满洲二人,蒙古三人。康熙九年增满洲四人,馀改置二人。乾隆十七年省汉军入汉缺。十年,置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十五年,更名内阁,别置翰林院官,以大学士分兼。殿阁曰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仍兼尚书,学士亦如之。十八年,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仍别置翰林院,改三院为内阁,置满、汉大学士四人。雍正九年,礼部尚书陈元龙、左都御史尹泰特授额外大学士。置协办自此始。厥后多至六人,少或一二人。乾隆十三年,始定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员限,省中和殿,增体仁阁,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嗣后授保和者止傅恆一人。凡遇岁时庆节朝会,汉员列满员下。自光绪间李鸿章系文华殿衔,而宝洌毕滴溆⒌睿嘧悠溆摇N迨四辏<嫔惺橄巍P橙辏淖槟诟螅鹆畲笱啃虼魏擦衷骸!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顾南书房翰林虽典内廷书诏,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兼理大臣无员限。满、汉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内特简。掌察诸司谕旨特交事件,督以例限。委署主事,满洲一人。行走司官,汉四人。并于吏、兵、刑、工四部选补。笔帖式四十人。额外笔帖式八人。 

  中书科,稽察科事内阁学士,满、汉各一人,由内阁学士内特简。掌稽颁册轴。掌印中书,满洲一人。掌科中书,汉一人。中书,并从七品。满洲一人,汉三人,掌缮书诰敕。笔帖式十人。 

  初制,置满洲中书舍人一人,乾隆十四年增一人。汉中书舍人八人。雍正十三年派兼内阁行走。乾隆十三年省四人。顺治九年,置满洲记事官,同掌科事。康熙九年,改记事官为中书舍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管中书科事汉内阁学士一人。明年,改管科事为稽察科事;增置满洲内阁学士一人;改中书舍人为中书科,置掌印中书,满、汉各一人。宣统三年省。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区其名曰大臣,曰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学习”二字。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明降谕旨,述交内阁。谕本处行者,封寄所司。并册藏存记人员,届时题奏。其属曰章京,满洲十有六人,汉二十人,名曰行走,分头班、二班。初无定额,嘉庆四年定每班八人。后增★无恆。光绪三十二年定三十有六人,复定领班秩视三品,帮领班秩视四品,馀并以原官充补。三十四年,改领班为从三品,帮领班为从四品。分掌清文、汉字。 

  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雍正十年,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泄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而满洲大学士尚有兼议政衔者。乾隆五十六年停。高宗涖政,更名总理处,寻复如初。时入直者皆重臣。故事,亲王不假事权。至嘉庆四年,始命成亲王入直,旋出之。咸丰间,复命恭亲王入直,历三朝领班如故。嗣是醇贤亲王、礼亲王、庆亲王等踵相蹑。光绪二十七年,设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预大臣无定员。提调、帮提调、总办、帮总办,俱各二人,章京八人,并以本处员司兼充。二十八年,附设财政处,寻罢。三十二年更名会议政务处,隶内阁。宣统三年省。三十一年,定署名制。越二年,设宪政编查馆,复命军机大臣领之。先是设考察政治馆,命度支部尚书载泽等考察各国政治,至是更名。置提调四;总核、参议各二;庶务处总办一;一、二等谘议官,无恆额。设编制、统计、官报三局,局长、副局长各一,科员视事酌置。又考核科总办一,帮办正科员各二,副科员八,调京、外官兼充。宣统三年省。宣统三年,改责任内阁,以军机大臣为总协理大臣。 

  内繙书房管理大臣,满洲军机大臣兼充,掌繙谕旨、御论、册祝文字。提调、协办提调,各二人。收掌官、掌档官,俱各四人。并于本房行走官内酌派。繙译四十人。宣统初,改隶翰林院。 

  方略馆总裁,军机大臣兼充。掌修方略。提调、收掌,俱满、汉二人。纂修,满洲三人,汉六人。俱由军机章京内派充。汉纂修缺内由翰林院咨送充补一人。校对,无员限。六部司员、内阁中书兼充。有事权置,毕乃省。 

  吏部尚书,初制,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二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一品。各部同。左、右侍郎,初制,满洲、汉军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六年改满侍郎三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三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二品。各部同。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事,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正六品。各部同。清档房满洲二人,汉本房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司务司务,初制从九品。乾隆三十年定正八品。各部同。满、汉各一人。缮本笔帖式,十有二人。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郎中,初制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寻升四品。康熙六年仍改三品,九年定正五品。各部同。满洲九人,文选四人,考功三人,验封、稽勋司各一人。蒙古一人,文选司置。汉五人。文选二人,馀各一人。员外郎,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定从五品。各部同。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八人,文选三人,考功、验封各二人,稽勋一人。蒙古一人,考功司置。汉六人。文选三人,馀各一人。主事,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四人,司各一人。蒙古一人,验封司置。汉七人。文选三人,考功二人,馀各一人。笔帖式,宗室一人,满洲五十有七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二人。学习行走者,有额外司员、七品小京官。各部同。 

  尚书掌铨综衡轴,以布邦职。侍郎贰之。堂主事掌文案章奏。司务掌出纳文移。以上二员各部同。文选掌班秩迁除,平均铨法。官分九品,各系正从,级十有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考功掌考课,三载考绩。京察、大计各听察于长官,著迹计簿。凡论劾、释免、引年、称疾,并覈功过处分。交议者,辨公私轻重,条议以闻。稽勋掌勋级、名籍、丧养,兼稽京朝官廪禄,稽俸隶之。汉司官员数,八旗世职继袭。验封掌廕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其下以是为差。封赠、阶十有八: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命妇之号九: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不分正从。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二代,四品至七品一代,以下止封本身。一品四轴用玉,二品三轴用犀,三品三轴、四品二轴用抹金,五品以下二轴用角。凡嫡母在,生母不得并封。又两子当封,从其品大者。酬庸、奖忠。覈赠、廕死难官员,有赠、有廕。当否。袭封则辨分合,别宗支等。其世流降除,勘土官世职,移文选司注拟。推恩外戚,加荣圣裔,优恤胜国,并按典奏闻。别设督催所,趣各司交议事,督以例限。当月处,主受事、付事,兼监堂印。遴司员分司之。各部同。 

  初,天聪五年,诏群僚议定官制,建六部,各以贝勒一人领之。顺治元年罢。八年复以亲王、郡王兼摄,九年罢。置承政四人,满二人,蒙、汉各一人。唯工部满一人,汉二人。参政八人,唯工部置蒙、汉各二人。共十有二人。启心郎一人。工部置汉二人。顺治九年定秩视侍郎。崇德三年,六部定承政一人,左参政二人,右参政三人,户部四人。启心郎三人,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