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身体还疲惫不堪,但在紧迫形势的催逼下,她渴望立即工作,必须趁全国
上下对克里米亚惨剧记忆忧新时趁热打铁。然而,她遇到的到处是掣时,于
是她四处奔走呼吁,给新任国防大臣施加压力,幸而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力
支持和赫伯特伯爵的通力合作,工作才初见成效。
在她白热化的工作热忱面前,赫伯特也不甘示弱。他俩的合作真可谓是
无敌的,她勤勉努力,干劲十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而赫伯特却能言善
辩,沉着机敏,是个谈判的老手。他俩默契的配合,简直攻无不克,乃于赫
伯特夫人为了接近赫伯特而不得不去讨好她,而她俩的友谊是那样的纯洁无
暇。在她的忠诚无私精神的感召下,赫伯特临死也没有垦出阵地,他临终的
遗言中:“可冷的弗罗伦斯——我们共同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他死后,
验尸的结果令医生感到惊奇:一个病入膏盲的人尚能坚持工作一年之久,简
直是个奇迹!
而她的健康也完全崩溃了,有好几次人们以为她活不了了。但执著的追
求,并没有使她的精神垮掉,在奄奄一息中她顽强地搏斗着。感谢上爷,最
终她还是成功了!
由于她总结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亲身体体验,开阔了她对护理事业发展
的见解。她认为护理是一门范围广泛的科学,要冲破宗教的长期束缚和控制,
必须设立专门的护士学校,开设严格训练的课程,提高素质的要求,这样才
能培养出合格的护士,完成护理专业的崇高职责。1860 年,终于在伦敦圣多
马医院创建起世界上第一所近代护士学校,为世界各国的科学护理事业打下
基础,而她则成为当时英国卫生保健设施和培训护士的专家。1859 年间,她
著的《护士札记》的出版,则被认为是医院建设的经典著作。《英国军医部
门的效率及医院管理——以及影响士兵健康的各种因素的调查》和《英国军
队死亡率研究》,则是她长期统计的结晶,成为后人研究的可靠资料。为此,
她成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统计学会也将骋她为荣誉会员。目前,
10 英镑的英国钞票上,一面是英国女皇,一面则是她;伦敦还有她的纪念馆
和大型塑像,以及“南丁格尔基金社”,专为各国护士进修之用;英国政府
还将她的生日定为“医院日”或“国际护士节”;国际红十字会还设有南丁
格尔奖章,定期授予世界各国在救死扶伤和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护
士;1910 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还授予她最高勋章,这种勋章当时还是第一次
颁给一位英国妇女。而她能取得如此的业绩,则是她毕生呕心沥血的结晶。
她原以为,她毕生的事业很快就会结束,未曾想,在奄奄一息中她又活
了将近40 年,并充满了辉煌。她父亲早于她去世,她的母亲双目失明后,在
她精心护理6 年后也离她而去。而她和姐姐的宿怨,也早被她妥协了。
她晚年的时候,虽终生未嫁,但仍能享受到女族长般的、充满乐趣的生
活。她的神情总是那样安祥,头脑总是那样清晰。她每次接待一个来访者,
总是全神贯注地听着客人的谈话,而这时她青年时代那种博爱精神又复活
了,使她重又充满活力。谁有什么心事都愿意找他诉说,甚至包括青年人的
爱情秘密,街上的小贩和警察也愿意找她聊天。
她的居室永远是那样洁白整齐,花香四溢。而她的容貌也不再是那样的
窈窕轻盈、婀娜多姿和楚楚动人,她成了一个威严高贵、又高又胖、年高德
勋、精神饱满、机智幽默的老小姐,但岁月年华给她的脸上刻上了饱经忧患
的皱纹。青山夕照,斜晖晚霞之后,薄暮的阴翳降临了,她虽双目失明,但
仍然精神金矍烁。一天,一位女士向她说起一个刚刚去世的人,说这个人操
劳一生,这下总可以安息了。不料她听后立即坐了起来,很认真地说:“不,
我相信,宇宙的运动是无穷的。”
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切事物由生到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
然规律。1910 年8 月13 日中午,她入睡了,从此长眠未醒。
她的遗嘱长得出奇,并以此被列为英国司法界搜奇寻异的珍品。按照她
的遗嘱,她被悄悄安葬在一个很普通的墓穴中。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小小的铭
文:
“F·N·1820 年生,1910 年卒。”
(贺雄飞)
世界语之父
——善良而单纯的柴门霍夫
世界语从诞生到现在已有100 年的历史了。今天,全球上有1000 万人在
学习、运用、推广世界语,并且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开始了解这种语言。于是,
我们不能不想起它的创始人——柴门霍夫。他平凡而又伟大、谦虚而又高尚,
从少年时代起,他便将自己全部的爱倾注给全人类,他创造成功世界语时,
年仅18 岁!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过于天真的,因为他认为人类的纷争
是因语言不同而引起的。结果语言创造出来了,人类的残杀并没有因此而结
束,反而愈演愈烈,最后他自己也在人类的第一次大悲剧中与世长辞。
一、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正当柴门霍夫6 岁的时候,二次革命刚刚结束,到处都留下血迹,泪痕
和辛酸。为了分散人民的愤怒,俄国政府背信弃义、竭力挑拨各民族之间的
关系,使之互相争斗。
在立陶宛的土地上,有四种不同的民族居住在城市里,即立陶宛人、波
兰人、犹太人和俄罗斯人,它们目的不一、语言各异、信仰敌对。条条街道
都笼罩着不信任和猜忌,广场上则每天都有侮辱、复仇、迫害和仇恨。在这
不幸的土地上,柴门霍夫诞生了。他超越了各民族的利己主义,毕生追求实
现一种世界大同的理想。
柴门霍夫出生于比亚韦斯托克城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儿童教育家,
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从父亲那里他继承了聪明才智,而母亲又把她的善良谦
虚的品质遗传给他,小柴门霍夫聪慧、谦逊、善于思考、勤于学习,虽然固
执点,但却从不粗声粗气。在课堂中,他已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教师都很欣
赏他。他举止安祥、文温尔雅,因此被同伴们称为“男爵”。无论在学校中,
还是家中,他绝不板着脸孔,以超人一等自居。他脸色苍白,体质荏弱,的
确象个小孩子,但他作为一个庆祝会和远足的出色筹备者,却又是一个活泼
而快活的少年。他最喜欢跳舞,但一碰到功课中的难题时,他又是个助人为
乐的顾问了。
小柴门霍夫亲身感受到了各民族问的仇视和猜忌,特别是犹太人的不
幸。在他家木屋的窗外,他亲眼看到一桩令他终生难忘的事。一个长着典型
的长胡子的犹太人从街上走来,他的脸上忽然给射中了一个球雪做成的子
弹,有一发正中他的眼睛,脸颊上流出血来,这位老人痛苦不堪。。“不要
叫,犹太鬼!”基督教民族的孩子们高声喊着,并“哈拉、哈来、哈里、哈
罗、哈噜”地嘲笑般地学着没人懂得的希伯来语,四散了。一个俄国中尉见
此恶意地笑道:“离开人行道快走吧,你们这些贱种!”另一个军官厌恶地
吐了一口唾沫。
这种侮辱,使他感到愤怒。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曾为同一国土
上的居民之间如此生疏而感到痛心,他曾为整个世界的相互仇恨而觉得痛
苦。那时,在他那善于思考的小脑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计划和愿望:“将
来”,到他“长大成人”时,定要消除这个恶果。
他抛掉了一个又一个的五花八门的幻想,但有一个想法却常常萦绕在他
心头,这就是创造一种人类共同语言的理想。他渴望着并孩子气的反复盘算
着,哪一种语言才能被全世界采用,波兰人憎恨俄文,俄国人不要德文。德
国人不容忍法文、法国人拒绝英文。怎么办呢?只有中立语言才能大家都满
意,既没有侵犯,也不必嫉妒。假如人人除了自己的语言外,都学会这种语
言,到那时候,他们都能够相互了解了,他们可以直接交往了。发生冲突的
可能性就小了。
为此,他充满热情地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他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呼吁
人们复活这两种古代的语言,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应用它。在亚历山大时代,
难道不是整个文化世界都说希腊语呢?在光辉灿烂的文艺复兴时期,难道不
是所有欧洲的科学家和有识之士都用拉丁文来辩论吗?
然而,这两种语言也有不可克服的局限,它们全是古老的形式,缺乏现
代的表现手段。较为合适的应该是这样一种语言:它不仅使知识分子,而且
也能让平民百姓本身一学就懂,一懂就能应用。
于是,柴门霍夫便开始来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一种语言,如果它想具有
永久的使用价值,那么,它就必须有活的单字。在他看来最好的办法是从欧
洲语言的共同泉源中吸取营养。拉丁日耳曼的字典,也许是最富有国际性的。
它的元素,无论有多少、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荷兰人、
德国人、斯堪的那维亚人,以至斯拉夫人,都能认识。比如horo(小时),
karto(卡片),vino(酒),bruna(棕色)等等单词,确实是同时属于13
种以至于20 种语言的。然而造一种语言,毕竟是巨大的事情。丰富多彩的语
法,厚厚的字典,数千万条短语,使年轻的中学生感到吃惊。怎样才能使这
种语言变得完美无缺
一次,在街上,蓦然间的领悟,使他如愿以偿。“当我还是中学六年级
学生时,我偶然注意到我已多次见到过的横匾‘Svejcarskaja’ (传达室),
后来又注意到一块招牌‘kondi…torskaja’(糖果店)。这个‘skaja’使我
发生了兴趣,而且给我指出了,接尾词可以从一个字造出其它字来,而且那
些字无须专门学习。我完全被这个想法抓住了,而且我突然感到了我的双脚
踩着了坚实的土地,一线光明照到了那可畏的大字典之上,它们在我的眼前
迅速变小了。”
从那时起,他就研究各种语言接头词和接尾词的体系。多么丰富的源泉
啊!发生滋长,繁复衍变,其变化真是惊人!绝大多数语言的接头、接尾词,
用得很盲目而且杂乱无章。如果把它们能充分的有规律地利用起来,一本大
字典就可以从数量很少的词根上繁衍,派生出来。
在这几年中,柴门霍夫在从事语言研究的同时,内心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中。尽管他母亲是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但在自己的童年时朗,柴门霍夫对宗
教失去信心。16 岁的那年,他看不到生活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而工作?为
什么而生存?人是什么?为何不马上死去?对于他,一切都是徒劳,一切都
是讨厌的,少年柴门霍夫这时的相片,带着某种生硬而忧郁的表情,表现出
这个中学生的悲哀。
渐渐地,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真理。他领悟了大自然的某种意义。对于
人类的目的,他感觉到一种高尚的。更确切的含义。对于生和死,他形成了
自己固有的看法。17 岁那年,在内心、他感觉到了一种强有力的灵感。于是,
他更更加热情地回到创作上来。
1878 年,柴门霍夫已是华沙中学的最后一个年级的学生了。那时,他的
语言方案已经准备就绪。几个同学对他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他也很乐意把这
种新的语言介绍给他们。他们之中谁也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简单的事情,有
六、七个人甚至热情地把整个语言都学会了。这年12 月份,朋友们聚集在柴
门霍夫的家中,兴高采烈地庆祝这种语言的诞生。他们高唱着博爱的赞歌:
各民族的仇恨,
倒下吧,倒下吧,该是时候了!
全人类应该团结起来
合成一个大家庭。
1879 年6 月,中学毕业了,同学们各奔前程。柴门霍夫对事业的热情追
求以及他的为人,使他们对他十分敬佩,以至于他们开始宣传这种宣言了。
但是,正如柴门霍夫后来忧郁地回忆到:“一遇到成年人的嘲笑,他们马上
就回心转意了,到头来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大凡人类历史上的伟大
的思想家,几乎无例外地有着如此的遭遇,不过,柴门霍夫在家中受到的打
击更重罢了。直至那时为止,父亲对他的工作似乎还没有表示出什么反对,
因为孩子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秀。但现在毕业了,该是选择职业的时候了。
父亲的态度改变了。
父亲的同事常常向他进言,要他注意儿子的想法:“一个年轻人,有如
此顽固的念头,准会发疯的,让这样有才干的人断送在空想中,是多么可惜
呵!”父亲最关心儿子的将来。如果孩子是不务正业的“空想家”,那会有
什么出息呢?医生,是当时沙皇允许犹太人干的少数服业之一。父亲的权威
使柴门霍夫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这种牺牲是沉重和痛苦
父亲用一根粗绳把他那心爱的字典、语法和翻译的稿子捆在一个包子
里,锁在一个书橱里。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根据父亲的建议,柴门霍夫去了莫斯科,成为一所医学院的大学生。生
活是艰苦的,他每个月只靠19 个卢布来维持生活,在攻读医学的同时,他常
常想着他的世界语。屈从于父亲的权威,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使年轻的
大学生十分痛苦。
两年终于过去了!1881 年夏柴门霍夫回到了家并在华沙继续攻读医科专
业。一次,柴门霍夫问母亲,世界语的底稿放在什么地方,有空的时候他想
将它通读一番。母亲一言不发地低下了头,脸上淌满泪水。聪明的柴门霍夫
立即猜到了。原来,父亲为了能“挽救”自己的儿子,将原稿通通烧掉了!
几年的心血化为灰烬,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打击。然而,这没有什么,所
有的那一切他都滚瓜烂熟地记忆在心中,只要父亲能收回诺言,给他自由。
柴门霍夫找到父亲,平静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看到儿子如此执着的追求,
严厉的父亲动心了!最后,父亲终于满足了他的请求,但有一个条件:在大
学毕业以前,不能对任何人说起自己的工作。
柴门霍夫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整整6 个年头,他修改并试验着自己的
语言,翻译各国作家的作品,用世界语创作,并高声朗诵写下的每个字。。。
许多形式,在理论上看来似乎很好,但一经使用,就感到别扭,这儿笨重,
那儿难听。
于是他便开始了这种语言清理工作,从构词,文法到发音他都一一加以
检查,对于那些还不完善的东西,他毫不吝惜地将它们删去并重新创造。
“天才是长期的耐心”。渐渐地,这种语言活起来了,它已经不再是别
的语言的影子了,它获得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自己固有的性格。只
是到这个时候,世界语才真正诞生了。在它公布之时就已经是一种活的语言
了。在这种语言中,作者倾注了不少的情感,一种新的渴望人类大同的愿望。
整整6 年中,他处于一种沉默状态,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他没有
对任何人谈起自己的工作,他深居简出,什么事情也不参与。在社交场合,
他觉得自己是个陌生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就这样优郁地,痛苦地过去了。
在沉默中,他也曾用自作的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在远离尘世的田野,在夏日的傍晚,
同伙中的一位女友在唱着希望之歌。
她又满怀